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

第21部分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第21部分

小说: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可不行,扰乱车厢秩序。这餐车不是我一人说的算的。”

    毕月掏兜,仅有的二十块人民币轻放在账本上,往大叔眼么前又推了推,推近看清楚喽:

    “呵呵,大哥,我一个女同志没个座不方便,你看行个方便?啊?我常来常往,总去那面,咱们多打交道就有了。”挑了挑眉,笑了笑,有些事情不用言说。

    按照常理,二十是少了点儿,别小瞧这“实权”,可她还点菜呢,这里面利润大着呢。

    就她刚才点的那些,毕月也肉痛,这年代,那顿饭搬到火车上就得花三四十。

    “倒货倒钱”的列车,钱的铜臭气自然也重,到啥时候都那么一回事儿吧。

    毕月认了。

    她不是熬不下去,她是怕精神崩溃。

    那种大半夜哪个老爷们睡的迷迷糊糊去厕所,路过她和毕成时不小心踩一脚,或者座位上任何一个人起来,折腾的他们也得跟着站起来,太折磨人了。

    不是挣钱了吗?

    下了火车还得倒两趟客车,客车完了坐马车牛车,运气差备不住还得腿着爬山。

    光想想就觉得浑身要散架子了,要了血命了!

    “姐,你变修了!”毕成赌气囊塞地坐那生闷气。点菜又是肉又是菜,还来个汤!比过年吃的还好!

    那些吃的,他忍一忍琢磨琢磨也能理解,也许他姐都是为了他,可花高价买坐,眼瞅着再有一天多点儿就到地方了,这是要干哈呀?!

    变修是啥意思?东北磕?

    毕月不明白也没问,她就跟没听着似的看向窗外。

    在毕成的眼里,眼前的姐姐又恢复原状了,和原来那个姐姐的性情重合,不爱吱声、心里有数,但犯哏!推一把都不带搭理人的!

    毕成往前凑了凑,再次强调,脸色涨红,被他姐气的:

    “姐!你要是不吱声,我可去把钱要回来了?!”

    言简意赅,毕月平静道:“遭罪。”

    “那罪不就是人遭的?”

    “我不想和你吵。”

    等菜上来了,四碗大米饭也端上了桌,毕月一个人在夹菜。

    她嘴里塞着糖醋里脊,明明嗓子肿痛的厉害,说话声音嘶哑难听,堵的就像是只剩条缝隙了,可她却顾不上让味觉多感受酸甜的糖醋味儿。

    表现的连丝疼的感受都没有,饿极了,什么都顾不上,迫切地、顾不上细嚼咽下了肚。

    饿,前前后后这么多天,终于吃了顿像点儿样的饭菜。连续吃了几口,发现她大弟不伸手不动筷。

    毕成认为毕月哏,毕月认为毕成一根筋。

    毕月这才抬眼,认真地看向闹脾气的毕成。

    筷子递过去,毕成不接,毕月拿着筷子又往前送了送,毕成没买账,向来不是好脾气“惯孩子”的人,毕月的表情也冷了下来:

    “大弟,你还有力气闹脾气?咱俩再饿下去,离得胃病不远了。你别跟我说什么面包够吃你不饿,那种笑话听起来只会让人脸红!”

    毕成倔强地一扭头看向过道,任由饭菜的香味扑鼻,喉咙处动了动。

    一个正长着身体的大小伙子,居然尖下巴了,眼睛也抠抠着,胡子拉碴的,比她第一次见他时还瘦

    跟着她这个姐姐确实遭罪,卖油条比她还能吃辛苦,大中午顶着大太阳卖汽水冰棍

    没过什么好日子,真怨,也该怨自己,她这个当姐的

    毕月声音软了下来,再次递过去筷子,毕成不接,毕月干脆半站起身,隔着桌子拽毕成的胳膊,有那么点儿哄人的意思,嘴里碎碎念般地劝:

    “家里那样,那么难,为什么要送我们去念书?无非就是想让我们好好的。

    啥是好好的?就是身体好!人要倒下去了,咱俩挣多少都没用,是不是?你咋这么倔?

    这最起码能直直腰,吃点儿热乎饭,钱不钱的,回去时不至于熬的两眼发黑、脸色蜡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胃病得跟一辈子,治不好!”

    毕月把筷子再次放在毕成面前,说实话挺无奈,就大弟的思维不是一天两天能说明白的。

    包括她自己,刚来这时代几天啊?当她舍得吗?差点儿被同化喽!

    这餐车这么松快儿,这列车上比她姐俩有钱的多的是,像他们一样挨饿没座的也多的是

    可这时代人的思维,真是能省一分省一分,要不然怎么明明兜里揣着一沓子钱,连餐车的门都不敢进?

    用大弟的话就是:“罪就是人遭的。”

    但毕月刚才有那么一瞬觉得恍惚,她觉得自己可笨了,就是源于那该死的“钱”束缚了她的手脚,想得多,什么都不敢!

    她确信敢舍得、有舍有得的人才有大出息。

    比如旁边桌那三位,听听,现在仨人一起打呼噜,先说人家想得开,心大想得开的人才能干大事儿!

    毕成还是在纠结中,夹菜,夹哪个都闹心,瞅瞅那豆腐汤,看了眼让他纠结的大红柿子,到底又啰嗦了一句:

    “吃热乎的也不能一下子点这么多。姐啊,算了算了!”

    嘴里塞的鼓鼓的,说话还往外喷着饭粒子,可见饿极了,刚还说算了算了,等咽下去又说了一句:“高粱米饭就行,大米饭不实惠还贵。”

    十一天的人在旅途,在这顿花了好几十冤大头钱的一餐过后:

    毕月手背搭在脑袋上,直挺挺地躺在餐厅的椅子上,两条小细腿还在外面啷当着,毕成那面已经有了呼噜声。

    啥叫吃饱的滋味儿,啥是能直直腰撂倒了!哎呀,真是钱难挣、屎难吃!

    还有,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可真幸福啊!

第三十八章() 
(距离上架入v还有三天时间!)

    千山万水脚下过,浑身急的直冒火,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莫斯科,实际上没有传说中那样不错。

    真是旅途多坎坷啊!

    去时的路,不多说,在毕月看来,管咋地不是出国玩,遭点罪又如何,尤其是第一趟刚上车。

    啥玩意儿就怕连续作战!

    “连发”太熬人。在莫斯科都没站脚,完又爬上火车,啥旅途也得悔过。

    唉!

    就说说回来的道吧,回来头两天的旅程,坐在旮旯打经、守夜、防贼。

    就怕列车挂着两节外国人车厢,外国佬干两票就跑,哭都抓不到人,万一要是眼瞎相中他们呢?!

    中间那段时间,可下把外国佬盼下车了,又怕二虎吧唧的同胞们来个打砸抢,毕月让许大叔讲的“飞哥传说”给吓着了。

    他们姐弟俩明明满心满眼都是阳光,这下可倒好,看谁都像小毛贼。

    终于啊,没剩多少路了,心里胃里暖洋洋了。

    以上,在列车减速时,毕月就在琢磨这些。

    也许是酝酿情绪酝酿的太足了,心里话儿太多,当毕月听到广播里那句:

    “各位旅客,列车即将到达哈拉滨站,请在哈拉滨车站下车的旅客,准备好自己的行李下车。本次列车即将开往”

    毕月太激动的结果就是机械地站起身,低着头拽了拽衣服,就像是拍了拍“尘土”的麻木演出。

    没看毕成,又随着毕成的脚步向餐车外移动,连白帽子大叔问她:“到站了?”,毕月都没回答。

    人太多,毕成一直没注意到他姐的情绪,直到走出哈拉滨出站口,走到火车站站前的广场上,他才转身。

    毕成正要小声跟毕月商量去哪把美元换人民币时,大小伙子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姐?”毕成把几个空胶丝袋子夹在腋下,扯住毕月的胳膊,“姐你咋啦?哪疼?感冒挺不住了?”

    毕月拧不过毕成,不得不抬头。

    眼圈儿通红,有点儿害臊想憋回去,又有点儿想大哭一场。以至于她的表情很纠结。

    毕月抬眼看向火车站正上方挂着的大钟表,眼泪到底还是掉了下来。

    毕成正急的不行的时候,大手正想要去捂他姐额头时,他听到毕月说:

    “特妈的,真不易!”

    毕月说完这句倒坦荡了,没了之前掉眼泪会不好意思尴尬,她就那么认真地看着圆圆的大钟表,哭的直抽着鼻涕。

    一瞬间,毕成就懂了。

    他比谁懂,如果可以,他也想哭。

    为自己很能耐敢跨国;

    为这一刻眼瞅着就能回家的激动;

    为想象中那副画面“爹、娘,你们也吃几顿肉,别再舍不得!”

    落地了,到东北了,离家不远了,更是安全了,各种感受袭上心头。

    十八岁的孪生姐弟,一个眼圈儿泛红,东瞅瞅西看看,不想被他姐发现,另一个没了顾虑,泪光闪闪,她执着地瞅着钟表哭,其实直到离开,毕月都没看清那是几点。

    一九八五年,1072卢布是1166美元,1166美元是3500人民币。

    而毕月和毕成这一趟赚了1100卢布,俩人身上藏了超过3500人民币的美元。

    七百是本钱,来回的路费加上,需要再翻一番儿,剩下的就是姐弟俩净赚的。

    拿1500去净赚2000元,这事儿要是让别人知道喽,鞋都得跑飞干到国外,拼了命也会去挣钱。

    两千块在一九八五年的力,很强大,虽说这时代已经有了“万元户”,但对于普通老百姓家,两千块也是不敢想,估计谁家要是藏着这些钱,觉都睡不安稳,摸一摸那些钱、心口都得发烫。

    就是害怕别人知道会红眼,所以没人会说。

    像他们这样有“倒货”经历的人,更不会分享。

    只能说山高水远谋高利,是时代给予、造就了这样的“天下惊奇”。

    自然,毕月和毕成也合计了一下,只跟爹娘、爷爷还有和姑说,就是小弟那都不能漏半句口风。

    其他人如果问起,一概都说他俩是在京都当家教挣钱,所以才还上了饥荒。

    即便和爹娘说,也不能说那么细,只告诉他们个差不多就得,免得他们惦记。

    要是依照毕月原来的心思,她都想一谎到底了,反正写信说的就是家教,但毕成劝她说,如果不实话实说,恐怕爹娘不能信,爷爷也不会去医院的。

    清晨六点多不到七点下的火车,等毕成和毕月坐上第一趟客车时都已经十一点了。

    这钱换的,毕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谁家银行有这样的?她不就是穿的破了点儿、穷搜了点儿,至于审她审的跟三孙子似的吗?还闹个省会城市呢,啥眼力?!

    庆幸,多亏她擅于撒谎,最近给人“塞好处费”跟家常便饭似的!

    这要是听她大弟的,坐在那歇着,让他去换,就那笨嘴拙腮的,她姐弟俩现在就得跟牢房里蹲着了。

    晚了,没赶上第一趟车,又不能傻呵呵的原地蹲着等着,毕月索性拉着毕成就近溜达了一圈儿,没功夫细看哈拉滨的景,嘴里打听的都是哪块是东西的。

    这要是以往,毕成早急眼了,揣那老些钱,这不是疯了吗?还是用三层胶丝袋子装的钱!可心境确实是不一样了。

    都跨国背钱了,该咋是咋,毕成现在除了无法忍受乱花钱,背钱藏钱这事儿,他都麻木了,心眼比从前大。

    毕月东看看西瞅瞅,她想买点儿新衣裳送家人来着,看啥都想买,但是没敢下手买啥贵的,就自家那条件,属于温饱线上挣扎那一类的,买衣裳都不如买大米白面。

    不过得给小弟毕晨买点儿啥吧?甭管咋地,她和毕晨也属于“第一次见面”

    十二岁的毕晨缺啥呢?

    毕月不知,虚心向会过日子的毕成请教。

    “姐,咱穿的再破,那要是花钱大手大脚也得被人盯上。”说这话时,毕成还左右瞄瞄:

    “就吃的吧,买点儿好的,香的,就买一样两样的,咱家里属他最馋!”

    这都到了省会,首都没给买点儿啥,就改省会吧,小弟还是个孩子,给孩子一个盼头。

    这天半夜,毕晨睡眼惺忪的起来,他吃上了哥哥姐姐给买的大烧鸡,只是这烧鸡没鸡皮

第三十九章() 
(距离上架入v,倒计时3、明天2,后天)

    “大老李烧鸡”,毕月在后世都听说过,听一哈拉滨的同事提起的。

    当时那名同事说的话,引起了办公室很多人的共鸣,以至于毕月都跟着记忆犹新。

    同事三十多岁了,她很留恋的感慨道:

    “小时候幸福的记忆,其实满满都是味道。人的味蕾是很奇怪的,真的只能记住好吃的。

    现在想一想小时候的事儿,只能记起父母没给买什么好吃的,那时候对于我来讲,就是天大的事儿,很委屈的感觉。

    因为什么挨打,可能现在都不记得缘由了,但某一样好吃的,尤其是作为当时那么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