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

第442部分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第442部分

小说: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有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你。”

    毕成跟在毕月的后面,也一一握手,毕家姐弟俩还得配合摄像机站位,陪同几位领导一起合影。

    刘雅芳坐在车里探头看前方,小声嘀咕道:“难怪刚才咱闺女抹口红。得亏收拾了,今晚咱又能再电视里看到她了吧?”

    “妈妈?”小溪好奇地指着。

    毕铁刚一脸满足:“嗯,妈妈。你妈妈这能耐的。你们两个小东西,摊上这样的妈,比你妈有福啊。”

    刘雅芳一点儿没感慨,早习惯了,倒噗的一下笑出声:

    “你别给孩子说懵了,这家伙绕的。”

    再看毕金枝带小跑,也在同一时间嗖的一下打开最近的车门。

    楚老太太躺在后座上正咬苹果呢,一股冷风吹的她一愣……

    狗蛋儿:“姑,小溪和小龙人在红车里呢。”

    毕金枝点点头冲楚老太太叫了声大娘,随后甩上车门就跑。又见下一代,那俩宝还是第一拨,要想死她了。

    毕家人都挺正常。倒是赵大叔,因为他曾经是个村支书,大半辈子过去了,他也没接触过副市长这么大个官儿啊,今天居然能被市里车给接走,还坐一台车上唠嗑,这在以前他都不敢想。

    所以赵大叔有些紧张,葛玉凤也挺长时间没见到他了,一直在京都看孩子了,她急了。

    你说跟你家有啥关系,这老头子咋还不上车看看大孙子呢:“赵树根儿?”

    这一嗓门,吓的赵大叔连连摆手,拧眉瞪眼道:“你别吵吵。这忙正事儿呢。给你录上呢。”

    葛玉凤对戴寒菲小声嘟囔道:“瞧你爹,个官迷。这要毕月是他闺女,那就完了,赵家屯都得搁不下他。”

    戴寒菲没什么精神头,她现在就一个梦想,管是什么样的房子呢,只要让她上炕直直腰。她嫁的这是啥偏远山村的婆家啊?怎么过了这么多城市,还没到地方呢?

    “娘,毕月还得多久啊?不行咱先走吧?咱家小金鑫都淌鼻涕了。好遭罪啊。”

    毕月也被冻的不轻,她钱再多也得给人面子,那副市长不停地对着摄像机说,她能怎么办?恨不得把明年市里的经济计划都一带而过下,她也挺无语。

    半个小时后,在约定了什么时候去市里一趟的时间,毕月他们终于再次启程。

    而在从县里往赵家屯去的那条路上,她车里两个人都哭了。

    二舅开着那台手扶拖拉机迎面而来。这么冷的天儿,后面坐着一位全身包满棉被的老头。

    那么大岁数了,一说话胡茬都带着霜,刘雅芳边递过去热水袋边哭,被她舅舅感动了。

    弄的毕月也频频看倒车镜里的二舅,二舅自个儿孤零零披着棉被开手扶呢。

    等到了那三座大山的时候,她娘刚情绪稳定,随着她舅姥爷的介绍,完了,她爹又哭了。

    毕铁刚不蔫声不蔫语趴在车玻璃处,哭的忍得鼻涕都出来了,激动的不行:

    “好丫头,好,做了把好事儿。这钱花的不冤,以后那些孩子们下多大雪都能念书了。念书就能改命,改的是命!”

    毕月一时心里也酸酸涨涨,改命这俩字太沉重。

    她也扭头看向路牌,而这条被打通的路叫“毕月路。”

    ……

    毕家人回来了,赵家屯沸腾了,属于毕家的三层小楼人声鼎沸,人来人往都进来说几句。

    满屋里弥漫着乡音乡情。

    这个告诉毕月:“你上的那个报纸,我家炕边都贴着呢。”

    没等毕月说点儿啥,那个就接话道:

    “还上电视了吧?你说咱村就刘大脑袋家有电视,俺们知道信都第二天了,愣是没瞅着,这个可惜啊。还听说你开全国啥大会。你见到最大的官是谁啊?”

    毕月刚张嘴又被胖婶儿一把扯住:

    “飞机,你个丫头是真能耐啊。你咋就能运回飞机的呢?哎呀妈呀,外屯的都跟我打听。

    胖婶儿我早就看出来了,你这丫头就是有大出息。

    可不就照我这话来了?出息的没法没法的了。

    还有大成,哎呀雅芳啊,你说同样吃干粮的,你是咋养的孩子。”

    毕月……

    这个年过的,毕月经常脸笑僵,她生的俩娃用东北话讲:也快被夸的秃噜皮了。都不仅是夸聪明了,就差夸她生的是金童玉女文曲星下凡了。

    她还在政府的要求下,重新给“毕月路”那路牌奠个基。

    其实就是冰天雪地别人早早就给挖好个坑,她添一撬意思下就行。并且这次在当地电视新闻里,不仅她出现了,还有她爹。

    老爷子不是激动吗?喜欢她给乡亲们多做好事儿嘛,带着,让她爹也骄傲自得下。

    毕月还在大年二十八那天拉着楚老太太,回了老太太自个儿呆过的地方。

    不过这八十岁老太太真把她吓着了,因为来回折腾再加上回去看那位已故的姨奶一股火,老太太没精气神感冒了。

    刘雅芳好顿埋怨毕月,私下训道:这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这么大岁数可怎么整?说句不好听的,有多少一场感冒就拉倒的。到时候怎么跟人楚家交代?

    毕月被她娘一训,也挺忧心,给老太太灌了好几片药,还给熬姜水,给老太太拔罐子。

    就像毕月真心待楚奶奶一样,老太太也是真疼她。

    这么大岁数了,像天意似的,或许真不想让孙媳妇将来落埋怨,一场感冒愣是没咋地,睡了一觉真好了。

    以至于大年三十的早上,楚老太太明明自己还嘟囔呢,今天都得说吉利话啥的,可她却拉着毕月的手哭了,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

    “好丫头。咱家有一个算一个,不缺有能耐的,可我支使谁谁都没空。也没人对我这么贴心过。

    这二年,我一直惦记回来看你姨奶。他们都知道我的心愿,却一个个装糊涂!

    我啊,就那么一个妹妹,当时她离开京都还是受了委屈被硬送走的,那就是我心里的一个结儿。

    是你啊,是你圆了奶奶这个梦。”

    毕月拿着毛巾给老太太擦脸:“使劲,擤鼻涕。”

    楚老太太一下子就破涕而笑了:“我又不是小孩儿。”

    “您还当您不是小孩儿啊?大早上您哭,今儿个还三十,多不好。再说哭啥?以后想回来我再拉你回来。”

    “成。那咱说好了。我这是喜极而泣,不触霉头,不算数。”

    “哎呦,您还会说喜极而泣呢。奶奶?”

    “嗳!”

    毕月翘大拇指:“真有文化。”

    楚老太太瞬间两手捂脸,一下子就不好意思的笑了。看的毕月一愣,居然还有这表情?真新鲜嘿。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

    毕家的烟筒里都恨不得冒的是各式菜色的香气。

    后山的山包上……

    毕月身穿黑色大衣,毕成身穿黑色长款皮夹克,他们一起对爷爷奶奶的坟行礼。

    毕成的唇不停的动着,他在对爷爷奶奶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

    下山时,毕月忽然想起在爷爷去世时买的那双皮鞋,她随口哼唱道:

    穿上大头皮鞋想起了我的爷爷,走过雪山草地,踩过了敌人的肚皮。这双大头皮鞋,传给我的爹爹,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

    “姐,这什么歌?我咋没听过?”

    “我教你哈。黑黝黑,想想我们的祖先,黑黝黑,革命传统不能变。爷爷是个老红军啊,我为爷爷唱歌谣,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等毕晟跑过来找哥姐回家时,他看到的就是两双戴皮手套的手正捧着雪球打雪仗呢。

    “姐,哥。”

    小少年跑的羽绒服帽子都被吹掉了,捡起两个雪球对着他哥姐就砸,也忘了要回家的事儿。

    过一会儿付娟也来了,好嘛,她也加入雪仗中,后屁股摔的全是雪。

    漫山遍野传来四个人的笑声。

    毕月捂着鼻头:“毕成,哎呦我鼻子,得亏不是做的,别对着面门摔啊。”

    “姐,是亲的吗?别往我脖领子塞,啊!凉死我了!”

    “娟子?娟子快跟我把狗蛋儿按地上。”

    ……

    刘雅芳和四个孩子大眼瞪小眼,训道:

    “走一个搭一个,都多大了,还打雪仗?瞅瞅你们那鞋,全是雪水,都给我出去磕打磕打跺跺脚,也不注意个形象。”

    小溪和小龙人一人一身红色小唐装,抱着大苹果歪头瞅妈妈舅舅们笑的咯咯的。

    后来毕月在正月初二,还没正事儿领着俩宝牵着老太太,去看了蹦爆米花。

    “砰”的一声,楚老太太站在一众人中,高傲的笑了,结果俩宝哇一声吓哭了。

    等毕月和毕成抱着俩孩子回来时,后面跟一串儿小孩子们。

    小溪和小龙人在妈妈和舅舅的怀里总是偷偷瞅那些小孩子。

    有的小朋友上前给他们大米花,俩宝还有些羞涩道:“谢谢。”

    对着外人,他们略显腼腆,可对着大哥大,一听到爸爸声音,能童言童语抢着唠二十分钟电话。

    毕月挺佩服,她有时候都听不懂,可楚亦锋却跟俩娃聊的顺畅极了,有时候她终于抢下电话了,大哥大叶发出警报声了,提示即将没电……

    “二舅,怎么了?有事儿说呗。”

    舅姥爷家的那个二舅,略显不好意思道:

    “月月,你舅姥爷说,咱俩处的好,让我扑奔你去京都,让我别在这抢那口饭了。”

    毕月瞟眼刘雅芳:“怎么了?”

    刘雅芳也跟着问:“啥意思?”

    “姐,月月,唉。三五句话也说不清。反正我哥现在给刘大鹏那个加工厂当负责人呢。其实本来应该是我。总之,这不是怕我抢嘛。我也觉得,总不能在这一堆一块哥俩为那点儿营生抢破头。”

    毕月明白了。

    刘雅芳也懂了。她向来跟大哥一家关系一般。当年穷,人家就躲的远远的,现在嘛,就那么回事儿。指定没这表弟跟她仗义。

    毕月就更是了,二舅向来跟她处的好。

    “可以啊,二舅,我那正好缺人手。咱去大城市发展更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抢不抢的,你是张罗事儿的人,早晚也能出头。这么的吧,你先跟着京都那面的工头学段日子,学个差不多给我管别的地儿,你看行吗?”

    “太行了外甥女。我去喊你舅姥爷去。他怕难为你,非得让我来先说。我当时就说了,你能办自然会办,多余让我打头阵,整外人那套干啥。”

第六八三章 游山玩水() 
从京都到滁州,全程一千多公里的路,毕月带着两个孩子在四月初时,不顾娘家婆家的碎碎念再次出发了。

    而这次离开意义可不同。

    她在离开前,仅日常生活用品就给在南京的毕成邮了四大麻袋,这还不包括毕成之前给她带过去的。

    毕月觉得这次也能像往常一般很顺利。毕竟她家那俩宝都走顺腿了,有吃有喝能玩能睡觉,去哪都成。人家俩宝宝可有见识呢。但让她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车刚上京津唐,小溪开始找人:“妈妈,姥姥呢?”

    毕月接过孩子的饼干袋,自顾自吃了起来,含糊道:

    “姥姥在家呢,咱去找爸爸。”

    “噢。”小溪有些不开心的扯了扯黄色毛衣小披肩,扯完又百无聊赖的一把拽掉小礼帽,露出她那齐耳短发,开始摆弄帽子。

    毕月吃着饼干斜睨她闺女,咬的嘎嘣嘎嘣的,没敢多招小大人儿。

    还顺便撇了眼她儿子。

    小龙人正老老实实地坐在后座,顶着蘑菇头发型,穿着小白衬衣、外搭灰色毛衣外套、牛仔裤,鼻梁处还卡个大蛤蟆镜,一副大爷样在扭头看车窗外景色。大概是看的挺满意,两个小短腿还悠来悠去的。

    小溪摆弄会儿帽子,凑到小龙人耳边打扰道:“弟弟,你不想姥姥吗?”

    毕月吃饼干的动作顿住,瞪大眼观察俩孩子。

    小龙人一经姐姐提醒想起来了。可不是咋地,姥姥呢?

    二岁零两个月的萌娃摘掉蛤蟆镜:“妈妈,姥姥和太太呢?”

    太太是指楚老太太。

    毕月清了清嗓子:“咱不是说好了吗?这趟没姥姥姥爷,也没有太奶奶。”

    话音落,红色的吉普里立刻充斥高低音让人崩溃的哭声,还有俩宝你一句我一句管毕月讨要姥姥的声。

    司机小丁两手紧握方向盘,也被后面俩萌娃哭的脑门冒汗:“毕总?”

    “不用管他们。开你的。”

    娃们听懂了。完了,没希望了:

    “啊!妈妈坏!”小溪对毕月抡拳头。

    “我想姥姥了!”小龙人用脚踹毕月。

    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