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 >

第30部分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第30部分

小说: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相对地控制行为对他们来说是个负担。
    从这个特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或推论:这些人有相对自主的、独特的、不遵从惯例的道德准则。奉行常规习俗的没有思想的人有时可能认为他们不道德,因为当情况似乎要求如此时,他们不仅会违反常规还会违反法律。然而事实恰好相反,他们是最有道德的人,尽管他们的道德准则与周围的人不尽相同。正是这种观察使我们坚信,普通人的一般的道德行为主要是遵从习俗的行为,例如,是以基本上被公认的原则为根据的行为,而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由于与一般习俗以及普遍接受的虚伪、谎言疏远,由于与社会生活不协调,他们有时感到自己表现得好象是异国土地上的间谍或外侨。
    但愿我没有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他们试图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其实,他们有时也出于对惯例的僵化刻板和对习俗的盲目短浅的恼怒而故意放任自己。例如,他们可能会试图教训一个人,或者试图保护一个人的感情以及利益免受不公平的伤害。有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热情在沸腾,而这些感情如此令人愉快甚至狂迷,以致压抑它们似乎就是亵渎神明。据我观察,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并不为自己给予旁观者的印象而感到焦虑、内疚、或者羞愧。
    他们自已声称:他们之所以按惯例行事,只是因为这样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或者只是因为其他方式会伤害人们,使人们感到难堪。
    他们对现实的轻松的洞察力,他们的接受性和自发性非常接近于动物或者儿童,这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的冲动,欲望、见解、以及主观反应的一种优越的觉悟(148,388,392)。对这种能力的临床的研究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弗罗姆的这样一种看法:一般正常的、适应得很好的人,往往根本没有想到他是什么,他要什么,以及他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等等问题(145)。
    正是这样一些调查结果最终使得自我实现者与其他人之间一个最深刻的差异被发现,这差异就是:自我实现者的动机生活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与普通人不同。我们很可能必须为自我实现者另外创立一种具有深刻区别的动机心理学,例如,一种研究表达性动机、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泛性动机的动机心理学。也许将生活与为生活做准备作个区分是会有益处的;也许动机的概念应该只用于非自我实现者。我们的研究对象不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奋斗,而是在发展。他们努力成长得日臻完善,努力以自己的风格发展得日益全面。普通人的动机是为匮乏性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而奋斗。
    自我实现者虽然并不缺乏任何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他们仍然有冲动。他们实干,他们奋斗,他们雄心勃勃,但这一切都与众不同。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动机就是发展个性、表现个性,成熟、发展,一句话,就是自我实现。这些自我实现者能够比常人更具有人类性吗?他们是否更能显示人种的本来面目?他们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更接近人类吗?一个生物种应该由它的残废的、不正常的、发展不完全的成员或者完全归化的、受到限制的(caged)以及被训练好的模范来鉴定吗?

  以问题为中心

  我们的研究对象_一般都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以外的问题上。用流行术语来说,他们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自身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他们一般也不太关心他们自己,这正与不安定的人们中发现的那种内省形成对照。自我实现者通常有一些人生的使命,一些有待完成的任务,一些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他们身外的问题(72,134)。
    这些任务未必是他们喜欢的,或他们为自己选择的,而可能是他们所感到的职责、义务、或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采用“他们必须做的工作”,而不采用“他们想要做的工作”的说法的原因。一般来说,这些任务是非个人的,不自私的,更确切地说,它们与人类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或家庭的少数几个人有关。
    除了几个例外,可以说,研究对象通常与那些我们已学会称为哲学或伦理学的永恒问题和基本争论有关。这些人习惯生活在最广泛的合理的参照系里,他们似乎绝不会见树不见林。他们在价值的框架里工作,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而不是渺小的,是宇宙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是从长远出发的,而不是从一时出发的。总之,尽管这些人都很朴实,但都是这种或那种意义上的哲学家。
    当然,这种态度对于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都具有意义。例如,我们最初研究的主要显著特点,如宽宏,脱离渺小,浅薄和偏狭等,就可以归入这种更一般的态度的名下。他们超越琐事,视野开阔、见识广博、在最开阔的参照系里生活,笼罩着永恒的氛围,给人的印象具有最大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意义,它仿佛传播了一种宁静感,摆脱了对于紧迫事务的焦虑,而这使生活不仅对于他们自己并且对于那些与他们有联系的人都变得轻松了。

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

    的确,我的所有研究对象都可以离群独处而不会使自己受到伤害,以及感到不舒适。而且,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明确喜欢与外界隔绝以及独处,其程度,明显比一般人更大。内倾和外倾的两分法几乎完全不适合于这些人,我们在这里也不采用这种两分法。最有用的术语似乎就是“超然独立”。
    他们常常可以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乱的事情的影响。他们发现远离尘嚣,沉默寡言,并且平静而安祥是容易的。这样,他们对待个人的不幸也就不象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甚至在不庄重的环境与情景中,他们似乎也能保持尊严。他们的这种沉默也许会渐渐地转变为严峻和冷漠。
    这一超然独立的特性也许又与其他某些品质有联系。首先,可以认为我的研究对象比一般人更客观(在这个词的全部意义上)。我们已经看到,他们是更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甚至当问题涉及到他们自己,阻及他们的愿望,动机、希望、或抱负时也是如此。从而,他们具有一般人不常有的集中注意的能力。他们强烈的专心致志又带来心不在焉这种副产品,这也就是轻视以及不在乎外在环境的能力。例如,他们具有熟睡的能力,不受干扰的食欲,在面对难题、焦虑、责任时,仍然能够谈笑风生。
    在人数众多的社会关系中,,超然独立招来了一定的麻烦和难题。它很容易被“正常的”人们解释为冷漠、势利、缺乏感情、不友好、甚至敌意。相比之下,一般的友谊关系更具有相互依恋、相互要求的性质,更需要再三的保证、相互的敬意、支持、温暖,更具有排他性。的确,自我实现者并非在一船意义上需要他人。然而,既然被需要和被想念通常是友谊和诚挚的表现,那么显然超然独立就不会轻易为普通人接受。
    自主的另一层含义是自我决定,自我管理,作一名积极、负责、自我调练的、有主见的行动者。而不是一个兵卒,完全为他人左右,做一位强者而不是弱者。我的研究对象们自己下决心、自主拿主意、他们是自己的主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这是一种微妙的素质,难以用语言形容,但它却十分重要。这些人使我懂得了我以前理所当然地视为正常的现象,即,许多人不用自己的头脑作决定,而是让推销员、广告商、父母、宣传者、电视、报纸等替他们作决定。这实际上是十分反常,病态、软弱的表现。这些人是供他人指挥的兵卒,而不是自己作决定,自己行动的人。结果他们动辄感到无助、软弱、由他人摆布。他们是强权的牺牲品,软弱的哀怨者,不是决定自己命运,对自己负责的人。对民主政治和经济来说,这种不负责的态度无疑是灾难性的。民主、自治的社会必须自我行动、自我决定、自我选择的成员组成,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是自己的主人,具有自由意志。
    根据阿希(Asch)和麦克里兰德(326—328)做的大量实验,我们推测自我决定者约占人口的5%——30%,其比例的大小由不同的环境决定。在我的研究对象中,100%的人是自我行动者。
    最后我要下一个绪论,尽管它必将使许多神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感到不安:自我实现者较一般人拥有更多的“自由意志”,更不容易为他人所主宰。不管“自由意志”和“决定论”这两个名词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被定义,在这项调查中,它们是经验事实,况且它们是有不同程度变化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定义。

自主性,对于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是贯穿我们已描述过的大部分自我实现者的特点之一。既然自我实现者是由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乏性动机推进的,那么他们主要的满足就不是依赖于现实世界、依赖于他人、文化、或达到目的的手段,总之,依赖外界来实现的。宁可这样说,他们自己的发展和持续成长依赖于自己的潜力以及潜在的资源。正象树木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一样,大多数人也需要爱、安全,以及其他基本需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只能够来自外界。但是,一旦获得了这些外在的满足物,一旦人们内在的缺乏由外在的满足物所填补,个人真正的发展的问题就开始了,这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
    这种对于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意味着面临遭遇、打击、剥夺、挫折等时的相对稳定。在可能促使他人去自杀的环境中,这些人也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安祥与愉快。由于这种情况,他们也可称为“有自制力”。
    既然对于受匮乏性动机促动的大多数人,其主要需要的满足(爱、安全、自尊、威信、归属)只能来自他人,那么,他们就必然离不开这些有用的人。但是,由成长性动机推进的人实际上却有可能被他人妨碍。对于他们,决定满足以及良好生活的因素现在是个体之内的,而不是社会性的。他们己变得足够坚强,能够不受他人的赞扬甚至自己感情的影响。荣誉、地位、奖赏、威信以及人们所能给予的爱,比起自我发展以及自身成长来说,都变得不够重要了(209,360,388,403)。我们必须记住,要达到这种超然于爱和尊重的境界,最好的方法(即使并非唯一的方法),是事先就有完全同样的爱和尊重的充分的满足。

  欣赏的时时常新

  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他们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精神饱满地、天真无邪地体验人生的天伦之乐,而对于其他人,这些体验也许已经变得陈旧。对于自我实现者,每次日落都象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都温馨馥郁,令人喜爱不己,甚至在他见过许多花以后也是这样。他所见到的第一千个婴儿,就象他见到的第一个一样,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产物。在他结婚三十年以后,他仍然相信他的婚姻的幸运;当他的妻子六十岁时,他仍然象四十年前那样,为她的美感到吃惊。对于这种人,甚至偶然的日常生活中转瞬即逝的事务也会使他们感到激动、兴奋、和入迷。这些奇妙的感情并不常见,它们只是偶然有之,而且是在最难以预料的时刻到来。这个人可能已经是第十次摆渡过河,在他第十一次渡河时,仍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一种对于美的反应以及兴奋油然而生,就象他第一次渡河一样(115)·
    研究对象们在选择美的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一些人主要向往大自然,另一些人主要爱孩,还有几个人则一直主要热爱伟大的音乐。但确实可以这样说;他们从生活的基本经历中得到了喜悦、鼓舞,和力量。然而,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能够从参加夜总会、或者得到一大笔钱,或者一次愉快的宴会中取得上述同样感受。
    此外,也许还可以加上一种特殊体验:对于我的几个研究对象,他们的性愉快,特别是情欲高涨提供的不仅是一时的快乐,而且还有某些基本力量的增强和复苏。有的人是从音乐或大自然中得到这种增强和复苏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神秘体验一节中更多地说明。
    很有可能,这种主观体验的浓烈色彩是与我们上面讨论的本质上新鲜具体的现实相连的一个方面。也许我们所说的陈腐的体验是停止以丰寓的感觉去洞察这个或那个领域的结果,因为这些领域现在表明已不再具有优点、益处、或者威胁性,要不然就是不能再把自我放入其中了(46)。
    我越来越相信对自身幸福的熟视无睹是人类罪恶、痛苦以及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