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戴晴作品集:失败者的胜利 >

第57部分

戴晴作品集:失败者的胜利-第57部分

小说: 戴晴作品集:失败者的胜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文的标题就取自他自编自印,只能在友人之间散发的诗集《治水吟草》:  

自古长才难为用,  

孔丘汲汲屈原恸,  

居然白首成葫落,  

忍对黄河哭禹功。  

在三门峡工程上,温善章不同意360米、350米方案,提出335米方案;对于三峡工程,他也不同意目下不但已获人大通过,而且正热火朝天地施工的蓄水位175米方案。他提出新160米方案。他的出发点和37年前一样单纯朴素:减少水库对耕地的淹没,减少移民,合理解决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要求。  

黄万里对三门峡工程所作的预言,一条接一条成为事实。三峡工程呢? 他的预言是:  

凡在干流的淤积河段上修坝,是绝对不可以的。  

三峡筑坝的结果,砾卵石夹粗沙积在坝前,是一块都出不去的。  

他提醒当局:对地方利益不能太忽视。他说:  

四川的保路运动诱发了辛亥革命。  

三门峡现在实际已不得不按温善章1957年所主张的低坝方案运行。三峡工程呢? 难道不到移民造反、重庆告急、航运中断,就是不肯接受这类不够宏伟、不够浪漫、花的钱也不够气派的建议么?   

黄万里教授可能已看不到长江的梗阻;温善章工程师呢,他还能等到为三峡工程的错误决策写《回顾与评价》吗?    

1993年初稿于北京?郑州  
  

1995年校定于北京  

…  

'1' 《黄河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2' 《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研究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3' 见王庭济《1956年三门峡工程局访苏日记》(〈中国水利发展史料〉1989…3):苏联人认为“任何河流上均可以修电站”,他们“新建电站41处,设计容量约为1600万千瓦”,“保持水电队伍不散”。  

'4' 如果将纯粹作为旅客而匆匆过黄河略去不计,这是这位湖南成长的伟大领袖第三次亲临这条大河。第一次是1947年底从延安撤退途中,说到“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 ”;第二次是1948年,随中央机关乘木船东渡。就在那次,他说了那句“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第三次就是这一次了。这是他住进中南海后第一次出京视察。(见林一山 杨马恩林《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5' 前揭书  

'6' 前揭书  

'7' 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中央文献 1991  

'8' 陈枝霖《三门峡工程的历史回顾和国民经济评价》 (《三门峡水利枢纽动用研究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9' 1992年对郑州黄河委员会赵业安工程师的采访。   

'10'  1954年中方《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设计技术任务书》  

'11'  1954年苏方《三门峡工程初步设计要点》  

'12' 凌志军:〈从治黄看决策〉,《人民日报》1990年6月18日  

'13' 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中央文献 1991  

'14' 1992年对郑州黄河委员会赵业安工程师的采访。  

'15' 王庭济:《访苏日记和记录摘抄》〈中国水利发展史料〉1989…3   

'16' 温善章《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行文至此,作为作者,更关心的其实是长江上的三峡工程开工一年之后四川省会持什么态度。在1992年三峡工程获得通过的那次人大会议上,雷亨顺、张仁梁、华德君等代表都严正地、正中要害地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当然也如黄万里、温善章对三门峡的意见一样,他们掷地有声的发言并无人理会。与当年陕西省不一样,四川代表当中,拥护这一“伟大工程”的正大有人在,如唐章锦、黄济人、向德科等(见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简报总56号)。1995年底笔者从三峡地区调查返京途中,邻座一名操川东口音的人对我说:“我们重庆人恨死了萧秧。这种官儿,为了自己的交椅,出卖四川的利益。”  

'17'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成都召开,制定出所谓“高指标的第二本账”,标志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纳入“大跃进”轨道。在这次会上,曾一本正经地确定了“钢指标在1年内提高到2500万吨,4年内提高到6000万吨,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超英赶美’”等等。(见《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18' 这时,距离反“反冒进”的八届二中全会还有十多天。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人都熟悉,周陈薄李四重臣全在这次会上作了检讨。出身世家、以翩翩贵公子而革命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静就是在南宁会议上被吓疯的。周此时的心情之紧张与压抑,可见他的政治秘书范若愚的回忆《在周恩来身边的日子》(〈人物〉1986年第一期)。  

'19' 王庭济《记周总理在三门峡召开的一次会议》〈中国水利发展史料〉1991…3  

'20' 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21' 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22' 王庭济《记周总理在三门峡召开的一次会议》〈中国水利发展史料〉1991…3  

'23' 王庭济《记周总理在三门峡召开的一次会议》。到了大约一个月后的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他已不能再这样讲话。那次,他说的是:“‘反冒进’的错误是严重的,幸而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及时纠正,还由于这些错误受到党内外干部和群众的抵制。同时,也由于资产阶级右派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因此,才使这个错误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纠正,没有继续发展成为更严重的错误。……在这个严重的斗争面前,我开始觉醒……中国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毛主席是真理的代表。”(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1958年5月)  

'24' 王庭济《记周总理在三门峡召开的一次会议》(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25' 温善章《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  

'26'  王庭济《记周总理在三门峡召开的一次会议》(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27' 李晨 兰艳华在《三门峡水库环境影响回顾与评价》中写道:“三门峡水库以335米高程进行了移民……从1957所开始到1961年,移民基本结束,陕西省最多,共移民19。64万人,其中有10万人被安置在渭河以北的旱垸上,产量低,年收入公30…80元,且水源奇缺,须到3…4公里外拉水吃,因此要求重新安置。陕西河南两省1957年远迁至宁夏、甘肃边远地区3。93万人,因生活贫困和不适应水土等原因,经中央批准,1962年全部返回重新安置。”  

罗启民 刘红宾在《三门峡水库移民总结》中写道:“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收入、粮食产量等与库区差异太大,移民自迁出起就不断闹返库,且越演越烈,从个人零星返为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返库,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三站峡枢纽运用研究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  

'28' 温善章 《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  

'29' 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陕西省)148号提案  

'30' 曹应旺 《周恩来与治水》(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31' 王干国《亲切的教导 难忘的怀念》〈水电史料〉1990  

'32' 王干国《亲切的教导 难忘的怀念》 〈水电史料〉1990  

'33' 王干国《亲切的教导 难忘的怀念》〈水电史料〉1990  

'34' 王化云 《从三门峡到黄河的治理》 (三门峡枢纽报 1987。5。30)  

'35' 王干国《亲切的教导 难忘的怀念》〈水电史料〉1990  

'36' 王干国《亲切的教导 难忘的怀念》〈水电史料〉1990  

'37' 这是对伟大领袖所盛赞的愚公精神“每天挖山不止”的应和。  

'38' 关于三门峡电站的运行情况,李金先在《三门峡水电站运行情况调查》(〈人民黄河〉1983年3月号)曾有具体描述:  

改建之后,1973年#4机组开始发电,至1978年,#3、#6、#2、#1、#5相继投入。每台运转6086小时,年发电量8?75亿度(原设计为13?1亿度)。为什么? 李金先认为,由于多泥沙河流的汽蚀和磨损作用,停机频繁、设备利用小时低、机组的大修周期短、检修时间长。据统计,各机组的总停机时间:  

#4—在七年半的时间里为:23507小时;  

#3—在六年半的时间里为:28800小时;   

#2—在五年半的时间里为:15484小时;  

#1—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为:10075小时;  

至1981年6月,五台机总停机时间为84019小时;1973—1979年,每台机组平均年运行5474小时,占全年小时数61%。  

对这几台机组的经济估评:共发电50?6亿度,价值为3?39亿元;而投资只有2?26亿元(不知是否将维修的财力和人力打进去),所以仍是——“效益显著”。  

究竟应不应该在黄河中下游建站发电,只须将其与清水河中的强调{广西融江麻西电站}作一比较:同一机型,同一家制造厂,麻西电站机组连续运用40000多小时,累计发电15亿度,大修时只有极其轻微的损坏。  

'39' 王干国《亲切的教导 难忘的怀念》〈水电史料〉1990  

'40' 见《中国水利报》1983年9月2日  

'41' 〈中国水利〉1992年4月   

'42' 《人民黄河》 85年5月号  

'43' 《三门峡移民水库农村移民补偿标准调查报告》〈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水库经济专业委员会〉(内部参阅) 1990  

'44' 马福海《在纪念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30年大会上的讲话》  

'45' 《黄河下游防洪减淤的最优方案——兴建小浪底水库》  

'46' 小浪底坝基为沙岩、黏土岩,基础条件复杂,拟建土石坝高145米,于左岸集中布置了15条泄洪洞、排沙洞,还有发电引水洞和地下厂房,其中围岩的稳定、高速洪水冲击、高含沙和高水头水流对水工建筑物包括闸门槽和水轮机的磨损,都是尖端的技术难题。80年代围绕小浪底水库是否上马又有过一次大争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谢家泽对小浪底的安全问题甚为担心。  

'47' 马福海《在纪念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30年大会上的讲话》  

'48' 李葆华《高举红旗 大搞水利运动》  

'49' 马福海《在纪念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30年大会上的讲话》  

'50' 十多年前,罗启民在《三门峡水库的塌岸与防护》(〈人民黄河〉1983年4月号)一文中,对塌岸情况有如下描述:  

1973年后,“蓄清排浑”运用,由于蓄泄变化,蓄水时,风浪的冲击造成岸坡坍塌;泄水时,不仅将塌岸的松散体带走,而且能冲刷到老岸,造成新的不未定坡岸。于是,上自潼关,下至三门峡,塌岸长201公里,最大日塌岸宽50米,最大每米塌岸量1052立方米,最大塌岸宽281米。塌岸入库的土方占淤积的16?2%。此外,塌岸还毁坏耕地、村庄、设施,威胁生命。如:1979年10月9—19日,东古铎大队(三门峡到潼关段):塌岸150米,塌毁耕地300多亩,扬水站(5万元)塌入库中。  

'51' 傅作义《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关于水利工作1950年的总结和1951年的方针与任务》  

'52' 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中央文献 1991  

'53' 温善章 《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  

'54' 《三门峡枢纽讨论会》《中国水利》1957年—8期  

'55' 温善章:《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  

'56' 转引自温善章前揭书  

'57' 温善章:《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  

'58' 温善章:《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  

'59' 王化云 《从三门峡到黄河治理》 (《三门峡枢纽报》 87/5/30)  

'60'  转引自温善章 《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  

'61' 温善章:《黄河三门峡工程回顾与评价》  

'62' 见李志绥《毛主席的私人医生》 汪东兴、叶子龙,在毛身边勾留时间最长的亲随,公开职务为中央警卫团长等;胡乔木,以毛的好恶为基准的理论与意识形态随侍;张玉凤,由主席专列服务员升任机要秘书,随侍达十多年。共产党上层几乎无人不将他们看做太监总管与嫔妃。  

'63' 林一山《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64' 林一山《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65' 另两位是柯庆施和王任重,这是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深谙内情、饱尝左苦的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