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蔡 昉 >

第1部分

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蔡 昉-第1部分

小说: 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蔡 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蔡 昉 

    2002年11月21日

    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圣凯诺·世纪大讲堂。 

    在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我们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一直是政府负责,也就是说起作用的呢,是被我们称之为我们的领导那一层次的人。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认真的考虑,由市场来配置我们的劳动力资源。那今天呢,主持人阿忆就给大家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的所长蔡 昉博士,由他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老问题,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现在先看一段小片子。 

    现在蔡 昉博士就坐在我的左侧,您的履历我们已经通过小片子知道了,现在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您,看到您的介绍说您研究的领域有四个,有农业经济、劳动经济,还有中国经济的改革,还有人口。尽管是人口所的,但是人口是放在最后。我要问的是劳动经济,据说咱们中国研究劳动经济的人非常少,经费也非常少。 

    蔡 昉:是这样的。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劳动资源都是由政府配置的,就像所有的其它生产要素一样,所以实际上没有太多的研究者。就是我只要研究好了计划经济,如何有计划按比例分配这些资源就够了。所以劳动问题、就业问题不用单独成为一门学科。 

    主持人:可是九十年代中以后,我们已经渐渐有市场了,按说应该有一批人蜂拥而至。 

    蔡 昉:这里头可能有其它的因素,我不太了解啊。 

    主持人:您估计有什么因素? 

    蔡 昉:我们的生产要素,最主要的两种,资本和劳动。现在我们知道,研究资本问题的学者非常得多,像金融经济学、研究证券,我们知道研究资本是什么样的后果。而研究劳动是关注人,关注特定年龄的人,也关注在退出这个(劳动)年龄之后(的人),还在为这个劳动进行准备的年龄(段的人),但是我们关心的人相对的比较少,研究力量也比较薄弱。我觉得有人们利益趋向的因素。 

    主持人:说白了,如果研究证券和金融,为什么比较热呢,因为挣的钱比较多。研究劳动经济学,没有什么额外收益。再换句话说,可以不可以这样理解您,您是不受资本、什么报酬,受它引诱的。他们就去挣钱去吧,我就安心的研究我的劳动经济学。 

    蔡 昉:我也受报酬的引诱,因为我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要讲边际报酬最高,因为研究这个领域的人少,所以我认为它的收益应该很高,当然我不光是指金钱的收益,主要是指我可能会有一些贡献。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不说闲话,马上开始我们的正题,蔡 昉博士带给我们的讲演题目确定为〃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有请。 

    蔡 昉:谢谢大家,今天能够听我向大家介绍劳动力资源如何重新配置。 

    我们大家知道,在我们身边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二十多年了。那么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呢,很多人就看得非常清楚了。那么我们收入的增长,国力的增强,我们精神面貌的改变等等。 

    但是消极的方面,在我这儿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失业下岗问题。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在很多城市里面,失业下岗现象非常严重。 

    我不去说它到底失业有多严重,但是我想让大家看另一个面,就是说现在我们劳动力市场上有没有光明的一面,有没有好的一面。所以我把我的题目定义为〃市场是如何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的。 

    那么我们先看看,我们知道市场是这二十年才出现的东西。在中国,那么在这之前,八十年代之前,中国没有市场,那么更没有劳动力市场了。我们当时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迅速实现工业化,让国家富强起来。那么如何迅速实现工业化,当时的一个选择是我们看到了发达国家的第一个标志是工业化程度非常高。那么第二个标志是说工业化程度非常高中,重工业化的程度又非常高。说谁有重工业,很高的重工业比重,谁就是发达经济。因此那个时候,我们就把重工业优先发展,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序,那么因此我们执行的是一个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那么我们知道,重工业是一个花费资本非常多的一个产业。因此呢,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要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那么这个地方和我讨论的问题有关的,我把它叫做三架马车,制度安排的三架马车。一个是统购统销制度,一个是人民公社制度,一个是户籍制度。 

    我们知道,如何你在一个资本稀缺的一个国家发展重工业,那么你就意味着说,你要投很多资本。但是资本又很贵,这个时候人们真是很难的,那么企业家也没有积极性。因此一个制度安排,就是说人为的降低重工业发展的门槛,降低它的成本,其中包括压低利率。说你贷款可以以很低的利率贷给你,汇率也压低,就是说你可以很便宜的得到外汇,进口你想要进口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还有一条就是压低劳动力成本。把工资压得很低,这样发展重工业的企业成本就很低了。那么压低劳动力成本,我们知道,劳动力要再生产的,说我这个过程干完活,我还要活。而且还要提高身体的素质,下一期我才能继续工作。因此说,他还需要有足够的钱去买食品和其它生活用品。因此你很低的工资,你就要配合很低的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还有其它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因此呢,你就要把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和价格定的也很低。就是说只有国家才能够有权购买主要农产品,价格由我定,因此我们形成了第一个制度,叫统购统销政策。 

    接下来说,我农产品统购,你生产出产品,必须卖给我,接下来还有,农民说那么低的价格,我生产不能盈利,那我怎么办呢?我不干了,我可以跑到城里打工,因此我们还要有一个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的含义,就是说把农村的基本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金投入都管理起来,集中在人民公社这个体制之内,不能随便流出。因此很合逻辑,我们又形成了这三架马车的第二种制度安排。 

    那么还有一个,因为人是最活跃的,劳动者非常活跃。你没有看住他,他就会跑到城里去打工去了。但是我们还要有一个制度安排,针对劳动力的,针对人口的,那么就是户籍制度。我们把城乡分割起来。那么你天生是农村户口,你就不能随随便便转成城市户口,那么城市按照这个户籍制度的要求,也不能随便雇工,因此我们就形成了一个三架马车的这么一个整体,然后为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服务。 

    重工业高,就意味着吸收的劳动力少,使用的资本多。因为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有一个规律,就是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但是减少了以后,你发展的又是重工业,他就没有机会得到吸收,所以他们都淤积在农村、农业中。那么同时呢,因为我们有户籍制度,有上面说到的制度的三架马车,因此劳动力按照制度的规定,也不能随便的转移出来的,非农产业就业的规模也就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比重仍然比较低,形成了通常大家都知道的概念叫城乡二元结构。 

    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城市的就业制度,我们会发现呢,它有这么三个特点。一个是它的排他性,因为我们有户籍制度,把城市农村劳动力的配置分割开了,那么农村呢,你生在生产队里,人民公社内,你长成劳动力了,你有权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每天挣工分,但是你没有权力转移出这个生产队,这个公社来。那么城市的人口也是一样,你长到劳动年龄,你就有权得到政府的安置,或者在国有企业,或者在集体企业,那么你得到这个安置是有保障的。所以我叫它排他性。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说,这个制度是大锅饭,是不鼓励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的。这是因为每一个人,不管你的表现如何,你的劳动素质如何,你都有权在城市得到岗位的安排。而且一旦你进到这个工厂里,你就不会有被淘汰的危险,那么也没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里来威胁你,和你竞争。因此呢,它是一个平均主义,没有积极性的这么一个体制。 

    最后作为一个结果,你既然排他,又没有劳动积极性,你的效率就自然是低的。这样就形成一个宏观上资源配置的没有效率。因此我们改革之前,没有效率,是双重的,一个是微观上没有效率,没有积极性,一个是宏观上没有效率,资源配置是扭曲的。因此这就是原因,我们要改革。 

    那么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或者说劳动就业制度是怎么改革的。那么我把它概括成这么几点: 

    第一个,原来只能在农村从事种粮食,在地里干活的人,现在不再局限于只做这些工作了,他们可以转移到乡镇企业,而且现在也可以转移到小城镇,中等城镇,甚至转移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了,那么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说城市职工,那么过去我是铁饭碗,没有人跟我竞争。我有权一中学毕业以后或者大学毕业以后一定有工作,那么现在面临着别人的竞争,这个竞争者首先是我们讲的外来人口,也就是农村转移到城市来的劳动力,那么这是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国有经济不再是劳动者就业的唯一渠道,那么现在更多的劳动力被配置到非国有经济里面去。 

    那么第四点是说,非正规就业在吸收劳动力就业这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叫正规,什么叫非正规呢?比如说我修鞋是不是,我卖菜是不是,我打零工是不是?那么这些,我们把它称为非正规的就业。那么这些非正规就业,它现在在就业吸纳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这是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一些特点。 

    那么现在我画这三个图。蓝色的面积是非国有经济。紫色的面积是国有企业。我们看到非国有经济占的比重大的部门,通常都是一些劳动密集程度非常高的部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非公有经济是改革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而它一发展,它天生就具有吸收更多劳动力的特点。因为它这个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它们一定比国有企业聪明。为什么比它聪明?因为它选择了中国最丰富的资源,作为它的最密集投入的生产要素。我们知道中国最多的就是人口,也因此最多的也就是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就便宜。那么谁使用这种廉价的劳动力,谁的产业就有竞争力,谁就有比较优势,谁在国际市场上就站得住脚。因此呢,改革开放以后呢,我们发现欧洲美国的这些大型的超级市场里头,有很多服装、鞋帽、玩具都是中国造的;甚至现在有很多电器也都是中国造的非常的便宜。他们美国人、欧洲人根本没法跟我们竞争,那么它们大部分是非国有经济生产出来的。 

    那么现在我再谈谈正规就业。我们通常很多人,最近有很多人会说,中国就业非常严峻,说到了一个什么警戒线了,如果你再不注意呢,可能会出大的问题。我不反对这种说法,我们应该解决就业问题,治理失业。但是我们不能过大的夸大这个失业的严重性。因为很多人看到说,我们连着好多年就业没有增长。但是很多人,他的依据是所谓的正规就业,单位就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列举出的这些企业单位。比如说国有、集体所有、现在有外资投资的企业、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但是有没有我们列举不出来的?有。列举不出来的过去在统计上叫其它。我们看1996年的时候,其它也只占四分一的样子。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到2001年,这个其它都快到一半了,到了全部就业的一半了。所以我们很多人的眼光,计算失业也好,计算下岗也好,看中国的就业形势的时候,其实通常看的都是单位就业。但是单位外就业,非正规就业,就是我利用各种机会,通过我的工作获得收入,那么它都是一种就业。 

    那么我们再看看城市失业问题。因为我们很难讨论我们中国到底有什么样的失业水平,因为我们没有好的数据。因为我们没有公布一个官方的大家认可的这么一个数据标准。那么我归纳几个,一个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登记失业率。我现在以2000年为例,这几个都是2000年,登记失业率。2000年只有3。1%。显然大家说我看到,到处尽是失业、下岗的,你怎么说只有3。1%呢?特别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