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张居正 >

第115部分

张居正-第115部分

小说: 张居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家事儿。”李太后回道,转脸对还在东张西望的朱翊钧说,“孩子,你给报个字儿。”

朱翊钧瞧着从天井里投到桌上的阳光,信手写了一个“日”字。

“日字?”李铁嘴正沉吟间,忽听得街上传来汪汪汪几声狗吠。顿时一愣,问李太后,“夫人可听到了?”

“听到什么?”李太后全神贯注等着李铁嘴解析玄机,什么动静都没听到。

“狗叫,方才街上有狗叫。”李铁嘴说。

“是吗?咱没听见。”李太后说。

“娘,咱听见了。”朱翊钧证明。

“老……”冯保差一点又说出老奴,亏他机警,立忙改口,“老先生的话不假,咱刚才也听到了狗叫。”

“狗叫与测字有啥关系。”李太后嘟哝一句。

“夫人,关系大着呢,”李铁嘴目光一闪,振振有词答道,“小公子报了一个‘日’字,那边就有狗叫,这正好应了一句话……唉!”

李铁嘴毕竟不脱卖艺人习气,到了节骨眼上就卖关子。在座的三人都急了,李太后追问:“哪句话?”

“天狗吠日,”李铁嘴一字一顿答道,又解释说,“老百姓说天狗吃日头,就是这意思。夫人,老夫看得出,贵府的前程,都在这位小公子身上。可是,眼下却有人想欺侮他呢!”

“谁?”李太后警觉地问。

“是谁咱不知道,”李铁嘴看了看朱翊钧,“不过,老夫有一言忠告。”

“请讲。”

“贵府仆役奴婢一定不少,查一查他们里头若有属狗的,还是尽早打发为妙。”

“有谁属狗呢?”李太后蹙眉思索,突然目光扫向冯保问,“你属什么?”

“属鸡。”

“哦,”李太后微微颔首,又问,“张先生属什么?”

“今年是他的本命年,该是属兔。”

“属兔好。”李铁嘴一旁插话,“日之精为龙,月之精为兔,对于公子来说,兔是吉祥。”

李太后抿嘴儿一笑道:“老先生真会说话。”

这时,一直思索着的冯保,突然一拍脑瓜子,叫了一声“哎呀!”

“怎么啦?”李太后问。

“邱……他可是属狗哪。”

“是吗?”李太后眼里掠过一丝疑惑。但她并不接着这话题往下说,而是问李铁嘴,“你方才说,龙为日之华,咱家公子并不属龙啊。”

“但他写给老夫的那个字儿是‘日’啊,日是什么?羲和驾六龙以巡天,咱们这些凡眼望天

,能见到龙么,只能看到日头。夫人,你不是要问吉祥么?只要除掉了狗,你家公子要多吉祥有多吉祥。”

“托你的吉言,多谢了。”李太后脸上泛起难得的笑容,又道,“咱还要问一件事。”

“啥事?”

“咱公子读书的事儿,”

“那还请公子说个字儿。”

朱翊钧想了想,在先前那个“日”字里头又加了一横,变成了一个‘目’字。

李铁嘴想了想,忽然嗤地一笑,自言自语道:“明明问的是读书,怎么扯到钱上头。”

“钱?”李太后心中一格登,小皇上第一次出经筵,肯定要花一大笔钱。只是这事儿不能跟李铁嘴说破,便问道,“你怎么测出钱来了?”

“目字下面加个八字,是啥字?”李铁嘴问。

“字。”朱翊钧答。

“这不就对了,古人以贝为钱。”李铁嘴一脸狐疑之色,不解地问,“按说,像夫人这样的大户人家,公子读书进学,不存在钱的问题。可是,府上现在却出现了无钱的征兆。”

“咱家公子写的是目字儿,你怎么扯出贝字儿来了?”冯保问。

“公子写的是目字儿不假。但眼下是八月,所以得加个八字儿。夫人,你说对不对?”

李太后不置可否,接先前的话题问:“李先生,你从哪里看出了无钱?”

“还是这个八字儿。八月问目,所以成了。但终究这个八隐而不显。所以,八月也就无可言。”李铁嘴云里雾里胡侃一通,李太后听了却觉得句句都是玄机,心里头对这位李铁嘴已是大为钦佩。此时略显惆怅地说道:

“咱原来打算选一个黄道吉日让孩子进学,现在看来却与天意不合了。”

“夫人所言甚是,应该另选吉日。”

“选啥时候呢?”

李太后完全是商量的口气,李铁嘴迎着李太后探询的目光,答道:

“这个,还得请公子写个字儿。”

“就这个目字,不再写了。”朱翊钧说道。

李铁嘴摇摇头,解释道:“公子,一字问一事,这是天机。若一字问数事,就不是天机了。”“孩子,再写一个字。”李太后说。

朱翊钧谨遵母命,又拿起了毛笔,在笺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朝”字。

瞧着朱翊钧龙翔凤舞的笔意,李铁嘴赞叹道,“公子虽然年少,书法却已如此老到,将来必定是凤凰池中人物。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李太后不接这个茬,只是说:“请李先生测定吉日。”

李铁嘴把“朝”字端详了一遍,问:“请问公子,为何要写这个‘朝’字?”

“问这作甚,咱想写就写。”

朱翊钧说话颐指气使,李铁嘴被噎了一下,不但不气恼,反而显得更加谦卑,说道:“老夫斗胆猜一句,你这位公子,是不是咱大明开国皇帝朱洪武的子孙?”

“你?”

朱翊钧瞠目结舌。李太后也大吃一惊,不动声色问道:“李先生从那儿看出来的?”

“朝字里头,去掉双十,就是一个明字。因此,老夫断言这位公子是朱明之后。不是个亲王之后,至少也是个郡王后裔。”

“真不愧是李铁嘴,猜得还真有几分像。”李太后浅浅一笑,随即问道,“吉日呢?”

“吉日也在这字里头,”李铁嘴拿起写有“朝”字的那张纸指给李太后看,“夫人你看,这

个朝字,实际由四个字组成,一个日,一个月,还有两个十字,因此,你所要举事的吉日,便是十月十日。”

李铁嘴话音一落,李太后就禁不住感叹道:“真是不可思议!”
 
 
 
 
 
 《张居正》

 
 
第二卷:水龙吟
 
 
第三十四回 武清伯荐官为私利 邱得用削职因属狗
 
 
李太后一行离开李铁嘴测字馆回到皇宫后,当夜无话。第二天用过早膳,就有内侍来报,武清伯李伟和锦衣卫千户李高父子二人,已来到乾清宫门外候着。“怎么来得这么早?”李太后在心里头问了一句。一连好几天,李伟都猴急马急地带信到宫里头要求见面。李太后被他缠得没法,只好答应今天上午见他,谁知他来得这么早。每天上午,小皇上要在东阁听折子,李太后不想让他爹与身为九五至尊的外孙见面,便传旨在西阁会见。

一刻儿工夫,李伟父子便在邱得用的带领下走进了西阁。一坐定,李太后就问:

“爹,你有啥事儿,这么急着要见我?”

李伟眼睛四下睃巡了一遍,问:“咱外孙呢?”

“每天上午,他都得听折子呢。”李太后瞧李伟虽然蟒袍玉带一身显贵,但行动举止却一点不见长进,比当年当泥瓦匠好不了多少,心里头便不大舒服。碍着父女之情又不好多说,只得用公事公办的口气问,“爹,你到底有啥事儿?”

见闺女不想叙亲情,李伟那老国丈的优越感顿时减去了许多,只得搓着手说:

“这事儿,是你弟弟狗蛋提出来的。咱舌头短说不清白,狗蛋,你说。”

狗蛋是李高的小名,李伟一句一句地喊,弄得李高满脸臊红很不受用。李太后也觉得不雅,埋怨道:“爹,李高好歹也是锦衣卫千户,正五品的官,你怎能老这么狗蛋狗蛋地喊呢?”

“喊惯了,改口难呢。”李伟自嘲地笑笑,指着李高说,“你托姐姐的福,如今不当狗蛋了。你要说的事,还要求你姐姐开恩呢。”

李太后把眼光投向弟弟李高,等着他开口。

“姐,”李高先甜甜地喊了一句,然后欠欠身子,既是讨好又不无羡慕地说道,“你如今是太后了,咱外甥是皇上,但他年纪太小问不了事,朝廷的政局,都是你把舵呢。”

“这是谁说的?”李太后阴着脸问。

“都这么说呢。”李高在外头虽然呼鹰逐犬人五人六,但一向害怕这个不苟言笑的姐姐,所以同她说话很谨慎,“都说你母仪天下,是个好太后。”

李太后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答道:“好太后不止我一个,还有仁圣陈太后。”

偏李高听不出话风,兀自奉承道:“但你是皇上的生母,情形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外头乱嚼舌头,是不懂朝廷礼法,未必你们也不懂?你再胡说八道,从此就不要见我!”

李太后怒形于色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李高吓得两腿发软差一点滚下凳儿来。李伟看了心疼,表面上却说:

“骂得好,骂得好,狗——啊,李高,你就是榆木脑袋不开窍,你姐替大明江山把舵,你知道就行了,还用得着往外吹喇叭?闲言少叙,还是把那事儿给你姐说说。”

“爹,还是你自己说吧。”

李高嘟哝了一句。他脸色白煞煞的还没缓过神来,坐在那里,勾头看着地上的砖缝儿。李伟见状,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彩凤,你爹还是个伯呢。”

突然来这么一句,李太后没听懂,忙追问:“什么百啊千的,爹,你说清楚点。”

李伟揉揉鼻子,提了提嗓门:“咱是说,闺女你都当上太后了,咱还是个武清伯。”

“啊,你是说的这个。”

李太后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意思。自李太后那年进了裕王府,随着她的地位节节攀升,李伟父以女贵,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女儿封了都人,他被赏了个锦衣卫百户;女儿生了太子,他晋升为锦衣卫千户;女儿于隆庆元年升了贵妃,他便升为锦衣卫都督同知。除了在京城里赏了一处大宅子外,还在沧州赐了三千亩好地。过了三年,太子正式确立,李伟又晋升为武清伯。除了俸禄享受一品待遇,另又在通州加赐两千亩好地。不过十年时间,他从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而达到今天这样的高位。须知国朝两百年以来,凡国丈这一身份的人,所能获得的最高勋职就是——伯,再往上就是公、侯。这两样多半属世袭,在位的都是开国功臣之后。父亲急得火上房似的要见她,原来是想再把身份抬高一级……见女儿深思不语,李伟试探着问:

“彩凤,你看你爹头上这个伯字儿,是不是换一个?”

“换个啥呢?”李太后不动声色地问。

“当然是侯字儿啊。”

“侯,那不又升了一级?”

“闺女你从贵妃晋为太后,还不升了一级?当爹的按旧例,也该上个台阶了。”

“爹,咱问你,钧儿如今当了皇帝,他还能不能再往上升一级呢?”

“皇帝到了顶儿,还往哪儿升?”

“国丈的最高级别就是伯,这是朝廷制度定下来的,你这个武清伯已到了顶儿,还怎么升?你想和定西侯蒋佑,成国公朱希孝等人的身份扯平,他们的祖上要么是开国元勋,要么是靖难功臣,你不是!咱祖上是庄稼人,没这份荣耀!李太后同父亲讲话虽然存着客气没有发火,但李伟仍能从她的言谈中听出不满,心里头不受

用,便直捅捅顶撞道:

“你那个理儿咱不赞同,老百姓都知道隔夜的馍馍不新鲜。那些世袭的公侯们,把当年他们老祖宗那点儿功劳本钱吃了两百年,现在还在吃。就说成国公朱希孝,上朝站在第一,他有啥功劳?他和咱比差得远了,咱生了个好闺女,咱闺女又生了个皇帝,就这一点,谁跟咱比?嗯?他公得,咱也公得!他侯得,咱也侯得!别看李伟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但若较起劲儿来,扯歪理说蛮话他还是一套一套的。听他这通牢骚,李太后又好气又好笑,只得耐心解释:

“爹,家有家法,国有国法,什么都得按章程办事,不能乱来!”

“国法,国法谁定的,皇帝定的。现在咱外孙是皇帝,他的话就是圣旨,他说让他外公当个武清侯,谁还敢说个不字儿?”

“你以为皇帝就没人管了?”李太后秀眉一竖,嗔道,“天下人眼睛雪亮着呢!皇帝做错了事儿,不要说百年之后遭人詈骂,就是当朝也难以过关。钧儿的爷爷嘉靖皇帝爷,喜道术好斋谯,领着一帮妖道把丹灶烧到大内来了。结果怎样,出了个海瑞,抬着棺材上朝,递折子指责皇帝爷。如今,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