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2005精华版 >

第3部分

读者2005精华版-第3部分

小说: 读者2005精华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克格勃把专门进攻男人的色情间谍,叫做“燕子“。玛加丽达便是克格勃专家远隔太平洋,严格按照爱因斯坦的独特口味,为他精心技术先进的”燕子天后“。玛加丽达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才具有能与爱因斯坦轻松交谈的才干、与爱因斯坦发生心灵契合的素质,以及一瞬间就能使爱因斯坦咬住 她这块集性、艺术、政治为一体的美味巧克力的特殊本领。 

  玛加丽达担负的重要使命,是通过爱因斯坦窃取美国研制原子弹和发展高能物理的绝密情报。从所周知,那个古里古怪的公式E=MC2,就是爱因斯坦发明狭义相对论时信手写出来的。全世界军事科学家这才知道,质量与能量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才明白,极轻的质量只要在撞击中剧烈裂变,就能产生极其惊人的爆炸力!但是,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是什么呢?斯大林那时还不太清楚。而正为德国法西斯研制原子弹的大科学家海森堡,和为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的大科学家奥本海默,都是爱因斯坦的密友,并曾向爱因斯坦请教。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投入巨资建立原子弹研制工程,也是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建议。斯大林十分期待他们的“燕子天后”能用甜蜜持久的爱情,换取足以影响战争胜负的战略武器。 

  由于命令来源于斯大林,事关国家安全,玛加丽达的雕塑家丈夫科涅库夫,只得对娇妻越来越放肆地勾搭爱因斯坦,甚至经常驾车与爱因斯坦去远方小镇旅馆共度良宵,在床上枕边进一步施展迷魂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雕塑家惟一的愿望是玛加丽达不要怀上爱因斯坦的孩子,这样他和玛加丽达完成任务后重返莫斯科安居,就会比较简单容易。其实,雕塑家丈夫的担忧是很多余的,所有“燕子”都稔熟各种不同的避孕技巧。 

  玛加丽达利用爱因斯坦对她的极度迷恋和依傍,在美军向日本广岛投放人类第一颗原子弹之前一周,再三要求爱因斯坦在纽约一个秘密地点与她的克格勃上司――――苏联副依赖帕威尔。米科哈依洛夫直接会见。爱因斯坦实在拗不过身边爱侣的软磨苦求,终于答应与苏联副依赖进行秘密会谈。据说这样的秘密会谈,举行过不止一次。据克格勃高级官员苏多普拉插夫在近期出版的回忆录中介绍,玛加丽达是一位优秀而成功的谍报员。据说,她不仅从爱因斯坦那时获得了苏联急需的原子弹部分情报,还曾促成爱因斯坦给苏联政府写了一封介绍原子弹威力的密函………。 

  又据说,玛加丽达在施展浑身解数诱惑爱因斯坦时,被他的人格魅力和至真爱情感动,终于在一个小镇激情幽会时,向爱因斯坦主动坦白了自己的“燕子“身份,乃至痛哭失声,请示爱因斯坦原谅。谁知,爱因斯坦非但没有责备玛加丽达,反面满脸微笑,大度地说”我早就想和我的爱侣――一个有知识的俄罗斯女性,谈谈有关原子弹的问题了。原子弹的杀伤力将改变人类的正常思维,也将葬送人类。我和你一起来想个办法吧!” 

  爱因斯坦通过玛加丽达向苏联透露原子弹的制造秘密,并不仅仅是为了换取玛加丽达迷人的笑容,而是出于一个极高的和平主义考虑――不 

  愿让美国在二战结束时,独家垄断杀伤性极大的原子弹,以保持世界力量均衡;只有力量均衡的核对抗,才能罅可怕的核战争。 

  而无孔不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虽然早已发现爱因斯坦具有同情共产党的倾向,并多次公然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却傺以著名雕塑家配偶身分出现的玛加丽达,就是潜伏在爱因斯坦身边的共产党危险分子。曾以世界谍战枭雄著称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胡佛判断,最有可能担任共产党间谍的,是爱因斯坦的私人女秘书海伦。杜卡斯及其侄子,便把所有临近力量死死的放在那两人身上,使绝色绝技的俄罗斯“燕子天后“,一想起那些南辕北辙的跟踪好戏,就暗自发笑。 

  美国中央情报局至今只肯承认,玛加丽达曾成功地安排爱因斯坦与苏联副依赖见面,却不承认玛加丽达真正策反了爱因斯坦,危害了美国利益。 

  其实,爱因斯坦爱上一个苏联女间谍,通过她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并在美国多次发表此类议论,也许是比他透露原子弹制造秘密更为重要的事件。而短短4年后,苏联便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也使人不能不想念,斯大林确实获取了制造原子弹的某些技术捷径。 

  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一般都认为,玛加丽达运用她的超级天后魅力达到了目的。 

  三 

  1945年12月,完成任务的“燕子天后”玛加丽达和丈夫科涅库夫,奉克格勃的命令,迅速离美国回苏,以免招惹不必要的外交麻烦。爱因斯坦获知爱侣就要永久离去,难受得如同万箭穿心。他无数遍恳切哀求,甚至以死威胁,终不能挽留玛加丽达在居住,只得泪眼相别。 

  玛加丽达安全返回苏联后,据说获得了一笔巨额奖金和一幢乡间别墅,随即退役并且隐居,终日陪伴雕塑家丈夫绘画、雕塑、弹琴、打猎,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她奉克格勃指示,寄给爱因斯坦一个虚假的收信地址,用异地通信的方式安慰爱因斯坦受伤的心,帮他平衡过渡感情危机。然而不久以后,由于苏美新一儸情报大战的保密需要,玛加丽达被迫彻底切断了与爱因斯坦的通信联系。 

  岂知,爱因斯坦并未由于玛加丽达断绝通信、彻底消隐,而减弱对她的眷恋与思念。爱因斯坦不能如常收到玛加丽达回信后,像焦急的初恋情人一样,接连给玛加丽达寄出数封情真意切的情书。这样,便使得玛加丽达与爱因斯坦的情书往来,又恢复了一段不长时期。正是这时,爱因斯坦也许已经意识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外力,正在毁坏他们的爱情,于是写出了人类情爱史上最动人的越洋情书。 

  有人说,爱因斯坦那张写有亲笔题词的自画像,也是准备有朝一日重见玛加丽达时,当面赠送给这位爱侣的。然而,爱因斯坦至死也没有再见到这位让他销魂、令他魂牵梦萦的神秘女郎。那张趣味横生的自画像,至今仍然保存在爱因斯坦纪念馆。自画像上的题词这样写道:“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我不能左右的外部世界,而我只能孤寂地生活着。回想往事,我曾经痛苦万分,也曾甘之如饴……让一切都留在永远的记忆中吧。” 

  而从玛加丽达至死保留的爱因斯坦最动人的9封情书来看,这位销声匿迹、日渐老魂的“燕子天后”心中,也一直珍藏着对爱因斯坦的那份爱情,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不能凭感情行事而已。, 

  爱因斯坦与苏联女间谍玛加丽达的这希旷世之恋,由人类的大分裂―――世界大战戏剧般促成,又被人类不断升级的冷战坞隔绝。他们奇特哀婉的爱情故事,留给人们的遐想是无限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二姐
  作者:雪小禅

  二姐在我们家的地位很特殊。她是我们家的人,却只在家里呆过6年,6年

  之后,她被大伯领走,做了人家的女儿。

  大伯不能生育,于是和父亲说想要他的一个孩子,父亲和母亲商量了一下就

  同意了。

  4个孩子,大哥、二姐、我和小弟,两个女孩儿两个男孩儿,父母当然考虑

  是把一个女孩送出去,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我,因为那时我4岁,小一些更容易收

  养。但我哭我闹,我说不要别人做我的爹妈,4岁的我已经知道和父母斗争。父

  母问二姐要不要去?二姐说:“我去吧。”那时她只有6岁。

  这一去,我们的命运就是天壤之别。我家在北京,而大伯家在河北的一个小

  城,我去过那个小城,偏僻、贫穷、萧条,风沙大,脏乱差,而大伯不过是个化

  肥厂的工人,伯母是纺织厂的女工,家庭条件可想而知。二姐走的时候还觉不出

  差异,但30年之后,北京和那个小城简直是不能相提并论了。

  二姐从此离了家,她做了大伯的女儿,管大伯、伯母叫爸爸妈妈,管自己的

  亲生父母叫二叔二婶。二姐走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母亲总是躲在某个角落里偷偷

  流泪。是啊,二姐也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一个小孩子远离亲生父母到一个

  陌生地方去受苦,想起来怎么能不让人心疼呢。实在想得不行,母亲总会隔三岔

  五去小城看看二姐。二姐过年过节偶尔也会回来看我们。离别,不仅仅是母亲,

  我们兄弟妹也跟着泪水涟涟,真的舍不得二姐走啊。可这个曾经的她温暖的家已

  不再是她的家,她的家在那个贫苦的小城,她不走不行啊。好在我们还算听话,

  母亲在儿女双全的幸福中念叨二姐的次数渐渐少了。十几年之后,因为工作忙加

  上心灵上的那种疏远,二姐和我们仿佛隔了山和海了。

  再见到二姐,是她没考上大学。大伯带着她来北京想办法,是复读还是上班?

  父母的态度很模糊,二姐是没有北京户口了,大哥因为有北京户口,很轻易就上

  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虽然二姐考的分数并不低,但在河北,却连三流的大学也上

  不了。父亲说:“来北京复读也不是很方便,不如就找个班上吧。”母亲也在一

  边说:“按说,我们应该把二丫头接到北京来读书的,可是,我们现在也没有这

  个能力啊。如果回去后一时找不到工作,我们再一同想办法。”虽然大伯心中多

  少有些不快,但他还是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便说:“是啊,大家都有难处,只是

  怕误了二丫头一辈子呢!”

  二姐再来我们家时,已长成大姑娘了。可她的头发黄,人瘦而黑,好像与我

  们不是一母所生。她穿衣服很乱,总是花花绿绿的,因为新,就更显出神态的局

  促来,而我们那时已经穿很时尚的牛仔裤了。母亲总是无限伤感地叹息:“唉!

  苦命的孩子啊。如果当时不把你二姐送出去,她今天怎么也不会成这个样子。同

  是一母所生,命运竟是如此截然不同,我这辈子恐怕最愧对的就是你二姐了……”

  母亲每说起二姐,便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可是二姐始终说伯父伯母是天下最好的

  父母亲。她和大伯伯母一起来的时候,总给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好像

  什么也没见过。可她对伯父伯母的爱戴和孝顺很让人感动。大伯有一次兴冲冲地

  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个头花,他说花了5块钱在楼下买的,二姐就喜欢得什

  么似的。我心里一动,长到16岁,父亲从没有给我买过头花什么的,他这时候

  已是政界要员,一天到晚嘴里挂着的全是政治。只有母亲在这个时候给二姐买许

  多新衣服、食品之类的东西,想必是母亲对女儿的最好补偿吧。

  那次之后,二姐直到结婚才又来。

  二姐22岁就结了婚。19岁她参加了工作,在大伯那家化肥厂上班,每天

  三班倒,工作辛苦工资却不高。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单位的司机,她带着那

  个司机、我所谓的姐夫来我家时,我已经在北京大学上大二了,当我看到她穿得

  花团锦簇带着一个脏兮兮的男人坐在客厅时,我打了一声招呼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那时我已经在联系出国的事宜,可我的二姐却嫁为人妇了。说实话,因为经

  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二姐说话办事、风度气质、言谈举止与我们有天壤之别,

  我从心底里看不起二姐,认为她是乡下人。大哥去了澳大利亚,小弟在北京师范

  大学上大一,只有她在一家化肥厂上班,还嫁了一个看起来那么恶俗的司机。我

  和小弟对她的态度更加恶劣,好像二姐的到来是我们的耻辱,因此,我们动不动

  就给她脸色看,二姐却显得非常宽容,根本不与我们计较,依然把我们叫得亲甜。

  二姐不会吃西餐,二姐不知道微波炉是做什么用的,二姐不爱吃香辣蟹,让她点

  菜,她只会点一个鱼香肉丝,而且一直说,好吃好吃,北京的鱼香肉丝比家里做

  的要好吃。

  这就是我的二姐,一个已经让我们感觉羞愧的乡下女人。

  几年之后,她下了岗,孩子才5岁。大伯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