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侠道行 >

第236部分

侠道行-第236部分

小说: 侠道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所找寻的,正是灵脉的源头,正好试一下剑招。”

    白庸取出龙渊剑,剑身一鸣,真龙之气喷涌而出,前方厚积成山的积雪尽皆被排开,形成好似大海被分割开的奇景。

    “真龙剑式起手式,晴雷一动蛰龙起”

    晴天霹雳炸响,大地动摇,无可抵挡的浩瀚剑势沛然而出,形成一条惊鸣的剑龙,滚滚席卷而去,这气势就像千军万马同时奔腾而出,剑招中携带堂皇浩大的光明正气,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剑招未出,响声先起,正是预警于敌,震慑宵小,光明正大的发起进攻。

    那条剑龙排开积雪后,一头撞入山层之中,破开土壤,急冲而下,丝毫没有受到阻碍而减速的迹象,一直钻入望不见底的深邃之中。

    白庸等人站在无底洞的旁边,不一会低下传来一声碰撞,片刻后,大地闹腾不按,就像是一头凶兽在沉睡中被人打扰醒来,就要发怒一样,周遭的雪山受到影响,纷纷发生了轰隆隆的雪崩。

    一股强大的灵液从洞中拔地冲起,灵气浓郁得结成液体,好似喷泉一样,冲上天空化作七彩极光。

    白庸看着这片极光,脸上露出犹豫的表情,迟疑许久,不见动作。

    上官婵催促道:“你到这里来,不会就是为了激怒这地方的灵脉吧。”

    “唉,若非猜错,玄尊给我的天衍球应该是这样的用处。”

    白庸拿出几颗天衍球,投入深洞之中,过了一会,大地震动渐渐平复下来,就像是被安抚一样。

    可效果不仅仅如此,上官婵敏锐的感觉到,从深洞中传出的灵气削弱了很多,她看见白庸咬咬牙,又往里面投入十颗,这下效果就十分明显了,灵气大幅度被削弱,用神识进入下面探查后,她发现这条灵脉的灵源开始枯竭了,或者说,被那些天衍球吸收了,大量大量的被汲取其中,然后通过空间隧道传输到不知名的地方。

    “这些灵气被吸收到哪里了?”

    “应该是太虚界吧。”

    上官婵怀疑道:“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太虚界的灵气已经是最佳比例状态,就算输送过去再多,也只能储存起来,而太虚界压根就不缺乏灵气,也没有匮乏的迹象,就算把整个狱洲的全部灵脉都送回太虚界,对玄宗而言也没有太大的益处。”

    “重要的不是掠夺灵脉,而是毁掉灵脉,从源头下手,以这样汲取速度,此招会竭泽而渔,而且因为不是直接毁掉,还可以在一段时期内维持灵气输送,修真者能难发现异常,等到他们真正发现的时候,一切也就晚了。”

    白庸脸上露出不忍的表情:“圣人斩无私……玄尊告诫的话,就是提醒我要有所抉择吗?”。

第五十五章更待何时

    白庸终究没能狠下心,很多事,哪怕明白道理和利益所向,也会被自己心中的道德制止。如果两军对垒,他自然不在乎手段高等低劣,可仅仅是为了防范于未然,为了可能会出现的敌人,就要去谋害众多的无辜者,他做不到。

    或许正如心魔少女所说,他的为人缺少一股霸气,没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自身利益毫不犹豫去剥夺他人的狠辣。因此哪怕有着玄尊的提醒,他仍是选择了放弃。

    心魔少女对嘲笑道:“人活世上,就是要去夺取他人之物来养活自己,从杀畜食肉,到行业竞争,再到战场上的厮杀。无私者永远不如自私者更得人心,无私者得不到己方的宽恕,也得不到敌人的认可,自私者却能让人紧紧团聚在身边。所谓无私,不过是一种扭曲自我本性的精神病。”

    白庸没有反驳,反而顺着对方的意思道:“我做这一切只为了不违自身道心,这不也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吗?”

    心魔少女撇嘴道:“你自私得还不够啊,你的自私,仍在名为仁的道德中徘徊。在你看来,什么是正义?”

    “正义,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行为,但对我而言,正义则是理想。心存仁义,明辨是非,这是正义的心态;济弱扶倾,赏善罚恶,教化推广正义的理念,杜绝残暴伤害的发生,这是正义的行为。”

    “何谓善?何谓恶?”

    “善者,良也,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体恤万民,这是仁爱的体现;恶,劣也,离经叛道,以任何形式进行掠夺、伤害、侵犯他人的权益,甚至是危害整个社会,这都是罪恶。”

    “救一个恶人,算是行善吗?”

    “不一定,任何行为,皆是出自本心,若是秉持善意救死扶伤,就算不论对方身份,皆是善事;若是心思不正,心怀不轨,救人是为了邪恶的目的,就不算是善。”

    “若对恶人见死不救,算是恶吗?”

    “恶有大小,若是此人恶贯满盈、为祸世间,人人得而诛之,则见死不救也未必是坏事。若你的观点来看,善恶又是什么?”

    心魔少女松了一口气,笑道:“你总算没有钻进正义的牛角尖里,若真是那种连恶人也要救赎的极端善良主义,咱固然觉得佩服,却也不愿意跟在你身边,这种人只适合远观,做敌人反而比做同伴要有利得多。在咱看来,善者,为名也。恶者,为利也。行善,损利而逐名。行恶,损名而逐利。故善恶之争实乃名利之争。”

    白庸苦笑道:“你的想法也过于偏激了,不敢苟同。人之始,未有善恶,众皆为己。一日,有一人损己私利而予众,众乐,念其好,交口称赞,曰此行为善。故善者,损己私利而益于众也,反之则为恶。”

    白庸思考了一阵,又补充道:“若以极端观念来看,邪正之争,就是少数人的利益与多数人的利益之争,常说的邪不胜正,其实就是小众者的力量,胜不过大众者的力量。不过方才说得不够准确,善者,利于众而未必损己。恶者,弊于众而未必利己。我秉持行善而弃恶,就是因为这是常胜之道,让自己能站在多数人的一边,那些行邪为恶之辈,其实都是些眼光短浅,自以为是,被短暂利益蒙蔽心知的家伙,真正的聪明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站在多数人的对立面。”

    “咦,怎么到最后又变成咱被你说教了?咱还想引导你的人生观来着的。不行了,说道理说不过你,咱得回去多看看**提升嘴炮等级,此招要说得你哑口无言。”

    白庸失笑,却也觉得心头一股暖意,对方也是在好意关心自己,虽说劝解的目的没有达成,但的确让他的心情变好了不少。

    “在想什么呢?露出傻傻的穆若愚式笑容。”上官婵走过来,张口就来一句诋毁穆若愚的话,“特意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风景可以看吗?”

    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奇迹方舟飞行到一个低矮的丘陵之上,对面是一条绵延在大地上的高大山脉,在山脚下一个依山而建的简陋城寨正静静的坐落在那里。极目望去,隐约看见几十缕炊烟缓缓的飘荡上升,城寨四周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树木、灌木,而较远的地方则散落着小片小片的枯黄色农田,看上起就是一副萎靡不振的边陲景象。

    “没有风景,但是有高手可以看,还是成队来的,想要磨炼自己的心性,就跟我一起下来吧。”

    “说的那么煞有其事,真想看看,有一天你没料中事情发展后的表情。”嘴上虽然如此说着,上官婵却也跟着下船,步苍穹、白如雪、墨娴也相继而下。

    “如果是没把握的事情,我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模糊带过,不会留下把柄,只有十分确定会发生的,才会说出来。所谓的料事如神,不都是这么一回事吗?将自己确定的说出来,不确定不说,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说什么都一定准。”

    “别漏自己的底啊多少有点身为神棍的职业操守。”

    白庸明明说绝世强者就要来临,他却表现得像个没事人一样,好似什么都没放在心上,这种万般变化都难撼心神的表现让其他人都钦佩不已,也觉得心中踏实不少,纵然遇上危险也有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可以托付,步苍穹更是双眼放光,就差没把崇拜写在脸上。

    几人跟说说笑笑来到雪山顶峰,眺望这片苍茫的世界,不由得心旷神怡,忘却了心头的烦恼,灵台一片空明。

    虽说是雪山,倒也不是全是白雪,山脚下仍是一片枝繁叶茂的松林,随着海拔的提升,才渐渐染成白色。到了山顶,积雪更是深到能吞没人的下半身。以众人的视力极目远眺,将所有景物都看得清清楚楚,偶尔还能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看见几颗熬霜而立的雪芝。

    白庸似是来了兴致,指着远方的夕阳道:“知道什么是生生之厚吗?”

    上官婵瞄了他一眼:“怎么,要讲道吗?”

    “人若能知生生之厚,即在此消息盈虚之中,于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于杀机中觅生机,在死里求生气。行春夏秋冬之令,含生长收藏之功。顺守逆施,天地生化万类,而成万年不蔽之天如此;人身返本还原,以求长生久视,亦是由此。惟有善摄生之人,用阴阳颠倒之法,造化逆施之方,下而上之,往而返之,静观自在,动候阳生。急推斗柄,慢守药炉,返乎太极,复乎至诚,出有入无,亘古历今,同乎日月,合乎乾坤。”

    上官婵可不是一个轻易愿向同辈学习的性格:“这道理又不深奥,我也能说。老残病弱性命危,修真可夺童春回,添油接命速救护,返魂续灯抱玉归。还不是一个道理。”

    白庸哈了一声,不置可否,继续道:“欲修长生,须识所生之本,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理。人,是万物之灵,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先贤穷尽毕生精力,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防治疾病、延长生命的方法,探索全息体与**之间良好的结合,维持这一对阴阳的动态平衡,延缓其分离之日的到来,故而形成千门万派,供后人因才选用。生死皆可改,唯凭性命修,人之所以托生人身,是自然给全息性体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看能为人者是否能把握住这个机缘。通过修德、修心、修性命,改造自我,使性命不随常道顺变。运用为道日损,修累功行,逆转命运,再造性命,改变死途为生路,改变人生为道生,这才是超脱生死的根本途径,才是真正的生生之厚。”

    上官婵脸上挂着无所谓的表情,脑中却在积极的思考着,毕竟这是白庸通过生死之道领悟出来的道理,自然有几分道行在里面,值得琢磨。

    墨娴对此不感兴趣,何况她也不是道家,并没有被吸引住,仍是在欣赏着风景。

    没有修道的白如雪反而是第一个明悟的:“这道理,跟岐黄术中‘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有许多想通之处的。”

    白庸所讲的是生死之道中的生,跟岐黄术中的养生道理确实有很多关联,养生也是一种修道。多数人修道,为的也是长生,那么跟延长寿命的养生并无二致。

    “生是动,死就是静。不过我所说死,并不是死亡,而是类似冬眠一种状态。极静的状态,则像冬天地树木,树叶都落光了,树干枯萎,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生机,看上去就跟死了并没有区别,然而一旦春天来临,枯死的树枝上就会长出嫩芽,重新复苏。人呢的修道要像春天的嫩芽一样,从死寂中生出来。死中求活,武道也是一样,平时让全身进入死寂的状态,积蓄力量,而一旦到了真正战斗的时候,就会爆发出生机,长出嫩芽。高人常常收敛气息,表现得与普通人没有区别,并不是故意要装相,而是在冬眠。”

    接下来白庸没有再说话,任凭其他人或思考或观光风景。入夜后,黑暗笼罩,天地一片寂静,白如雪的体质还没有强到在不吃任何食物的情况下,熬夜站在大雪山,于是她便转回奇迹方舟。其他人都是身强体壮,寒暑不侵,小小的雪风伤害不到,之后墨娴也觉得无聊,也回去方舟。

    就这样,几天站在雪峰上,一边欣赏雪山夜景,一边打坐参悟,这样一直持续到了金乌东升的时候,在金色光芒映照雪峰,反射出夺目光辉时,空间开始震动了。

    属于虚空强者的庞大气息一股股破空而来,引得天地颤抖,一些雪峰直接被引发雪崩。然而,强敌降临了。

    首先是熟悉的三股气息,分别来自纵横老祖、阴阳祖师、铁血军王,另外还有两人,一位是刑名斋之主,虚空造物的强者,太岁胄子,另一位是杂门之主,粉碎虚空的强者,春秋世宰。

    五大虚空强者降临,光是眼神,就能将一些天人境高手活活吓死,更别那一些弥天盖地的气势,简直将空间压陷下去,将时间都停滞住。

    不过对白庸而言,虚空强者都见得麻木了,打都打过好几次了,倒是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