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解读红楼 作者:蔡义江 >

第28部分

解读红楼 作者:蔡义江-第28部分

小说: 解读红楼 作者:蔡义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府是彻底败亡的,人物的各自悲剧也环绕着这个大悲剧展开。这一点续作者或者没有看得很清楚,或者虽隐约意识到了,却又没有那样描述的自信,因为他没有那样的经历和体验,无从落笔;或者还受到头脑里传统思想观念的左右,觉得写成一败涂地、悲惨无望不好,从来的小说哪有那样结局的?如此等等。所以就走了一条较便捷的路,即只就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主线来写,觉得这样有章可循,有前人现成的作品题材可参照。    
    所以,我想续书改变繁华成梦的主题、不符合原著精神等种种问题,是出于续作者在思想观念上、生活经历上、美学理想上、文字修养上都与曹雪芹有太大的差距,无法追踪蹑迹地跟上这位伟大的文学天才,倒不是蓄意要篡改什么或有什么阴谋。我在其他文章里谈到某一具体问题时,也说续书篡改了这篡改了那,那只是说它违背了雪芹这方面那方面的原意,不是说续作者一开始便整个地反对原作意图而存心背道而驰。    
    正因为续作者有这么一点追随原作思路的动机,所以在他与雪芹各方面条件都相差极大的情况下,仍能在后半部故事情节中保持相当程度的悲剧性。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让黛玉夭亡、宝玉出家和宝钗最终守寡,尽管在写法上已知与雪芹原来的构思有别;还有其他大观园的女儿,也有一部分写到她们的不幸。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续书能长期被许多读者不同程度地认可,甚至误认其为雪芹手笔,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你可以比较《红楼梦》十几种不同续书,单纯从语言文字水平看,它们未必都低于程高本续书,可是就因为续写的出发点不对,结果都只能是“闭眼胡说一通”,根本无法与之争锋。    
    总之,只要你不认为雪芹这部残稿没有必要再去续写,就让它断了尾巴好了,或者偏激地认为有后四十回续书比没有更坏(确实也有一些人这样认为),那你就得平心静气地承认续作者和整理刊刻者所做的工作都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能否认他们都是有功绩的。这样说,并不妨碍你在研究时以严厉的态度去批评续书的短处,包括续作者、整理者对前八十回文字的妄改。    
    也许有人会想,断尾需要续写没有问题,但是否有可能写得更好些,亦即更符合曹雪芹原意些呢?我想,在乾隆时代应该是有这种可能的,只可惜实际上并没有那样的人出现。越到近代,到今天,这样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已无从体验那个时代环境中的那种生活了。就算我们可以研究出比续书所写更符合曹雪芹八十回后佚稿的人物结局和故事情节的大概,这也无济于事。难道仅凭这些就可以进行再创作了吗?任何一部世界文学名著,都能找到介绍它情节内容梗概的文字,可是谁又能据此再写出一部与原著水平相当的作品来呢?    
    今人已有好几位不满旧续的作者做过这样的努力,并且已出版了自己新续的书。我对他们的热情、执着,表示理解和敬意。但我一种也没有读过。不是先抱有成见,不想读,我也曾试着去翻看,当我读到贾府中人进宫去探望元春,就像今天我们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或者开着自己的车去探亲访友一样方便时,我就再也读不下去了。如果那几位新续的作者,早就是我的要好朋友,并事先知道他们的打算,我一定会尽力劝说他们放弃这种努力。因为你对雪芹创作原意的理解和对后半部情节发展的合理构想是一回事,要写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哪怕你的理解再深刻,再正确,构想再符合脂评对佚稿线索的提示,你也无法重写续书去取代二百多年前写成的、不很符合雪芹原意的后四十回续书。编个结尾不同的舞台剧本、影视剧本倒有可能,因为它与小说的要求很不相同,只是要编得成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很不容易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