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知堂书话 >

第105部分

知堂书话-第105部分

小说: 知堂书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彭女士的《民俗学概论》中第二部风俗编有一章是讲历及斋日、祭日的,
在问题格中也详细的指导学人去纪录搜讨。年和节气是从太阳来的,月的变
换则是根据月亮,所以历的安排实在很是困难,罗马恺撒大将的那样办法,
确如彭女士所说,只是把这问题决定而不是能够解决。本来既有阴阳之分,
后来又加上新旧之别,在习惯上便留下多少零乱的旧迹,据说英国也还有这
种情形,如财政结算及十年一次的国势调查都以四月五日为期,即是古时的
“老太太节”。聪明的人所想象的那样世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
饮,耕田而食,除夕照常关门,元旦相见。。。。眼的社会未曾出现之前,人总
难免有执着烦恼,欲羡嫌忌,那么古旧的老太太节之流也就有她的势力在人
心里了。季节有些像是一座浮桥,从这边走到彼岸去,冬尽春来,旧年死了,
新年才生。在这时候有许多礼节仪式要举行,有的应该严肃的送走,或拿出
去或简直丢掉,有的又同样严肃的迎进来。这些迎新送旧的玩意儿,聪明人
说它是迷信固然也对,不过不能说它没有意思,特别是对于研究文化科学的
人们。哈理孙女士在《希腊神话》的引言中说,“宗教的冲动单只向着一个
目的,即生命之保存与发展。宗教用两种方法去达到这个目的,一是消极的,
除去一切于生命有害的东西,一是积极的,招进一切于生命有利的东西。全
世界的宗教仪式不出这两种,一是驱除的,一是招纳的。”中国有句老话,
叫做驱邪降福,虽然平常多是题在钟进士张天师的上头,却包括了宗教仪式
的内容,也就说明了岁时行事的意义了。

一年里最重要的季候是新年,那是无可疑的。换年很有点儿抽象,说换
季则切实多了,因为冬和春的交代乃是死与生的转变,于生活有重大关系,
是应该特别注意的,这是过年礼仪特别繁多的所以,值得学子调查研究者也
就在这地方。可惜中国从前很少有人留意,偶然有《清嘉录》等书就一个区
域作纵的研究,却缺少横的。即集录各地方的风俗以便比较的书物。这回娄


子匡先生编述《新年风俗志》,可以说是空前的工作,这在荒地里下了一铲
子了。娄先生编此书成后叫我做序,差不多有大半年工夫了,我对于此道虽
有兴趣,但是老不用功,实在空虚的很,序文做不出,光阴却迅速的过去了,
日前得来信知道即将出版,只得赶紧拉杂写成,真是塞责而已。松仁缠和桂
圆嵌胡桃的攒盒都已摆好了,却又把一包梅什儿放在上边,得弗为人客所笑
乎。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于北平。

□1932 年作、1934 年刊“天马”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苦雨斋序跋文》

杂拌儿之二序

《杂拌儿》初编上我写过一篇跋,这回二编将要印成,我来改写序文了。
这是我的一种进步,觉得写序与跋都是一样,序固不易而跋亦复难,假如想
要写得像个样子。我又有一种了悟,以为文章切题为妙,而能不切题则更妙。
不过此事大不好办。傅青主先生说过,“不会要会固难,会了要不会尤难也,
吾几时得一概不会耶?”我乃是还没有会却就想不会了,这事怎么能行,此
我做序之所以想来想去而总写不出也。

文章做不出,只好找闲书来看。看《绝俗楼我辈语》《燕子龛随笔》,
看《浮生六记》《西青散记》,看《休庵影语》,觉得都不见佳。其故何也?
《复堂日记》卷三曰,“《西青散记》致语幽清,有唐人说部风,所采诸诗,
玄想微言,潇然可诵,以示眉叔,欢跃叹赏,固性之所近,施均父略繙五六
纸掷去之矣。”我自己知道不是文学家,读古今人的作品多不免有隔膜,对
于诗词歌赋或者较好一点,到了散文便不大行了,往往要追求其物外之言,
言中之物,难免落入施均父一路,殆亦是性之所偏钦。

所谓言与物者何耶,也只是文词与思想罢了,此外似乎还该添上一种气
味。气味这个字仿佛有点暧昧而神秘,其实不然。气味是很实在的东西,譬
如一个人身上有羊膻味,大蒜气,或者说是有点油滑气,也都是大家所能辨
别出来的。这样看去,三国以后的文人里我所喜欢的有陶渊明颜之推两位先
生,却巧都是六朝人物。此外自然也有部分可取,即如上边所说五人中,沈
三白史悟冈究竟还算佼佼者,《六记》中前三篇多有妙文,《散记》中纪游
纪风物如卷二记蟋蟀及姑恶鸟等诸文皆佳,大抵叙事物抒情绪都颇出色,其
涉及人生观处则悉失败也。孔子曰,盍各言尔志。我们生在这年头儿,能够
于文字中去找到古今中外的人听他言志,这实在已是一个快乐,原不该再去
挑剔好丑。但是话虽如此,我们固然也要听野老的话桑麻,市侩的说行市,
然而友朋间气味相投的闲话,上自生死兴衰,下至虫鱼神鬼,无不可谈,无
不可听,则其乐益大,而以此例彼,人境又复不能无所偏向耳。

胡乱的讲到这里,对于《杂拌儿之二》我所想说的几句话可以接得上去
了。平伯那本集子里所收的文章大旨仍旧是“杂”的,有些是考据的,其文
词气味的雅致与前编无异,有些是抒情说理的,如《中年》等,这里边兼有
思想之美,是一般文士之文所万不能及的。此外有几篇讲两性或亲子问题的
文章,这个倾向尤为显著。这是以科学常识为本,加上明净的感情与清澈的
智理,调合成功的一种人生观,以此为志,言志固佳,以此为道,载道亦复
何碍。“此刻现在”,中古圣徒遍于目前,欲找寻此种思想盖已甚难,其殆
犹求陶渊明颜之推之徒于现代欤。平伯的文集我曾题记过几回,关于此点未
尝说及,今特为拈出之。

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932 年作,1934 年刊“天马”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苦雨斋序跋文》

古槐梦遇序

平伯说,在他书房前有一棵大槐树,故称为古槐书屋。有一天,我走去
看他,坐南窗下而甚阴凉,窗外有一棵大树,其大几可蔽牛,其古准此,及
我走出院子里一看,则似是大榆树也。

平伯在郊外寓居清华园,有一间秋荔亭,在此刻去看看必甚佳也,详见
其所撰记中。前日见平伯则云将移居,只在此园中而房屋则当换一所也。我
时坐车上,回头问平伯曰,有亭乎?答曰,不。曰。荔如何?曰,将来可以
有。

昔者玄同请太炎先生书“急就庼”额,太炎先生跋语有云,至其倾则尚
未有也。大抵亭轩斋庵之名皆一意境也,有急就而无庼可也,有秋荔有亭而
今无亭亦可也,若书屋则宛在,大树密阴,此境地确实可享受也,尚何求哉,
而我于此欲强分别槐柳,其不免为痴人乎。

平伯在此境地中写其《梦遇》,倏忽得百则,——未必不在城外写,唯
悬想秋荔亭太清朗,宜于拍曲,或非写此等文章之地耳。平伯写此文本来与
我无干,写了数则后即已有废名为作题记,我因当时平怕正写《连珠》,遂
与约写到百章当为作小序,其后《连珠》的生长虽然不急速,序文我却越想
越难,便改变方针,答应平伯写《梦遇》的序,于是对于它的进行开始注意,
乃有倏忽之感焉。昨天听平伯说百则尚馀其三,所以我现在不暇再去诠索《梦
遇》百篇的意义,却是计划写序文要紧了。

讲到梦,我是最怕梦。古有梦书,梦有征验,我倒还不怕,自从心理分
析家对于梦有所解释,而梦大难做矣。徐文长集卷二有四言诗题云:“予尝
梦昼所决不为事,心恶之,后读唐书李坚贞传,稍解焉。”不过文长知恶梦
而尚多写诗文,则还是未知二五之得一十也。彼心理分析家不常以诗文与梦
同样的做材料而料理之耶?

梦而写以文章,文章而或遇之于梦,无论如何,平伯此卷想更加是危乎
殆哉了。我做梦差幸醒了即忘,做的文章与说的话一样里边却有梦在,差幸
都被放免。只有弄莫尔干的,没有弄弗洛伊特的文艺批评家,真真大幸,此
则不特我与平伯可以安心,即徐文长亦大可不必再多心者也。

古人所写关于梦的文章我只见到一种,即黄周星的《岂想庵选梦略刻》。
书凡一卷,在康熙刻本《九烟先生别集》中,共四十八则,七分之六是记诗
句,只有一分记些情景却颇奇妙。情景之外有什么思想呢?那我觉得有点难
说,并不是对于九烟先生不大尊重,我只想他有些断句很佳,如二十七则云:

天下但知吾辈好,一柈杏酪在江南。

《选梦略刻》上有云间朱曰荃序,殊不得要领,我读了怃然,为的是想
到此序之不易写也。因此我只能这样的乱写一起罢了,有了三四十行文字便
好。

但是,我要对读者声明一声,列位不要因为这序文空虚诙诡的缘故对于
本文不去精细的读,不能领取文章与思想的美,如此便是自己损失,如入宝
山空手回,莫怪上了别人的当也。

中华民国念三年十月念一日,于北平苦茶庵。

□1934 年11 月3 日刊《大公报》,署名知堂
□收入《苦茶随笔》

现代散文选序

孙席珍君编《现代散文选》,叫我写一篇序文。孙君是同乡旧友,我觉
得义不容辞,其次又觉得关于这题目还有话可说,所以答应了。可是答应下
来之后,一搁就是一暑假加另,直到现在孙君来催,说本文差不多已经印齐
了,这才没法只得急忙来赶写。

我说急忙,这里含有张皇之意。为什么呢?我当初答应写序文,原是心
里打算有话可说的,但是后来仔细思索,却又发见可说的话并不多,统写下
来也不过半页上下,决不能算一篇序。而且这些话大半又曾经在什么地方说
过的,现在再拿来说,虽然未必便是文抄公,也总有点不合式,至少也是陈
年不新鲜。

那么怎么办呢?说也奇怪,我对于新文学的现代散文说不出什么来,对
于旧文学的古文却似乎颇有所知,也颇有点自信。这是否为的古人已死,不
妨随意批评,还是因为年纪老大,趋于反动复古了呢?这两者似乎都不是。
昭明太子以及唐宋八大家确是已死,但我所说的古文并不限于他们,是指古
今中外的人们所做的古文,那么这里边便包括现代活人在内,对于这些活人
所写的古文我仍然要不客气的说,这是一。年纪大了,见闻也加多,有些经
验与感情是庚子辛亥丙辰丁巳以后诞生的青年诸公所不知道的,但是压根儿
还是现代人,所写的无论哪一篇都是道地的现代文,一丝一毫没有反动的古
文气,此其二。然而我实在觉得似乎更确实的懂得古文的好坏,这个原因或
者真是我懂得古文,知道古文的容易做所以也容易看罢。

这个年头儿,大家都知道,正是古文反动的时期。文体改变本来是极平
常的事,于人心世道国计民生了无干系,如日本自明治上半文学革命,一时
虽有雅俗折衷言文一致种种主张,结果用了语体文,至于今日虽是法西斯蒂
高唱入云之际,也并没有人再来提出文言复兴,因为日本就是极右倾的人物
也知道这些文字上的玩意儿是很无聊极无用的事。日本维新后,科学的医术
从西洋传了进去,玄学的汉法医随即倒地,再也爬不起来,枪炮替代了弓箭
大刀,拳术也只退到练习手眼的地位。在中国却不然,国家练陆军,立医学
校,而“国医国术”特别蒙保护优待,在民间亦十分珍重信托。古文复兴运
动同样的有深厚的根基,仿佛民国的内乱似的应时应节的发动,而且在这运
动后面都有政治的意味,都有人物的背景。五四时代林纾之于徐树铮,执政
时代章士钊之于段祺瑞,现在汪懋祖不知何所依据,但不妨假定为戴公传贤
罢。只有《学衡》的复古运动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政治意义,真是为文学上的
古文殊死战,虽然终于败绩,比起那些人来要更胜一筹了。非文学的古文运
动因为含有政治作用,声势浩大,又大抵是大规模的复古运动之一支,与思
想道德礼法等等的复古相关,有如长蛇阵,反对的人难以下手总攻,盖如只
击破文学上的一点仍不能取胜,以该运动本非在文学上立脚,而此外的种种
运动均为之支拄,决不会就倒也。但是这一件事如为该运动之强点,同时却
亦即其弱点。何也?该运动如依托政治,固可支持一时,唯其性质上到底是
文字的运动,文字的运动而不能在文学上树立其基础,则究竟是花瓶中无根
之花,虽以温室硫黄水养之,亦终不能生根结实耳。古文运动之不能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