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知堂书话 >

第76部分

知堂书话-第76部分

小说: 知堂书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各有意见,又希见可贵,而恰巧都是会稽山阴人,亦颇妙也。鄙人固是真
心爱好陶公诗文,此处所言乃似出于乡曲之见,诚哉我犹未免为乡人也,但
此亦正是不妨,因其为事实耳。

□1944 年1 月刊《古今》39 期,署名知堂
□收入《苦口甘口》

两种祭规

案头放着两部书,草草一看似乎是很无聊的东西,但是我却觉得很有意
思,翻阅了几回之后,决心来写一篇小文,作为介绍。

这是两种祭规。其一,萧山汪氏的《大宗祠祭规》,嘉庆七年刊,为汪
辉祖所订定,有序文。其二,山阴平氏的《瀔祭值年祭簿》,约在光绪十六
年,为平步青所订定,手写稿本。祭规本来只是宗祠或房派的祭祀规则,想
来多是呆板单调的,没有什么可看,但是祭祀是民俗之一重要部分,这祭规
正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资料,况且汪平二氏都是绍兴大家,又经过两位名人
的手定,其文献上的价值自然更是确实无疑的了。

在宗祠或房派之祭祀,除夕与元旦都是同样重要,平常轮值交代大抵在
冬至之后,新值年房份便从年末的祭祀办理起头。现在便从汪氏《大宗祠祭
规》中值祭条款,将除夕元旦两项抄录于下:

除夕:三日前值祭家至祠,洒扫拂尘,堂室神道等处整理牌位,务
使洁净。除夕下午设案菜一桌,内用特杀鸡,共十二味,酒饭杯箸十二
副,中座及左右两边并袝祀所各用宵烛一对,大纸一块,足锭三百,爆
竹十枚。值祭五房俱至礼拜。

元旦:中座用半通烛一对,线香一股,两边及袝祀所各用门宵一对,
线香三枝,以后早晚俱用二枝,至初五日晚止。
平氏祭簿所记如下:

除夕悬像。像前用高香,大门宵烛一对,二两,横溪纸一块,即顶
长,大库锭四百个,供菜十大碗,八荤两素,内用特鸡,酒四杯,胡太
君茹素,供开水一杯,饭五碗,筷五副,莲子高茶五盅,供果五寸盘五
盘,年糕,粽子,水果三色,攒盒一个,供至新正初五日收。各房子孙
随到随拜,值年房备茶,不散胙。

元旦像前供汤圆五碗,早晚点香烛,至初五日止。黎明至宗祠,备
二两烛一对同点。
这里或者要稍加说明,上文所云宵烛门宵即是二两烛,半通即八两烛,

一斤者名斤通,意谓可点通夜,故宵烛或者亦指时间,谓可点至定更也。黄
纸相对互切,抖之则拖垂如索,与银锭同焚,俗云以作钱串,名曰烧纸,大
块狭长者名横溪,本是造纸地名,大纸亦即指此。煮莲子加糖,名莲子茶,
以供宾客,若供祖则用高茶,剪圆纸板上糊红纸,以浆糊粘生莲子成圈,数
枚叠置,以次渐小,成圆锥形,装茶盅上,高可三寸,故名,或以生莲子散
置盅内,则名懒惰茶,不常用,嫌不敬也。

家祭重二至,祠祭则重二分。《大宗祠祭规》中关于二分祭日所记甚详,
今节录之:

大宗祠于二分之祭最重。祭先五日,写帖数张,粘示通衢数处,知
会统族。祭日黎明鸣锣邀集,至再至三,迟者听其自误,与祭不到,不
准饮酒。

大厅中堂祭品祭器式:汤猪全体,蒸羊二腔,熟鹅二只,肥鸡二只,
鲜鱼二尾,馒首二盘,秋分加月饼一盘,减馒首一盘,五事全副,供花
一对,桌围三张,面架一座,手巾一条,铜盆三面,水果五碗。高尺三,
半通一对,黄香一两,方桌二张,蒲墩拜垫。

神座前祭筵式:水果五碗,高一尺,案菜两桌,陈酒两壶,宵蚀一


对,大纸两块,足锭一千,祭文一通,三献每三,酒羹饭,汤饭杯箸廿

四副。

饮福式:每桌十味,五人合席,各人给馒首二枚,猪羊等肉俱照分
量,以熟为度。酒用真陈,司酒者当堂开坛,每桌先给酒签两支,酒有
定提,不得增减,违者公同议罚。猪肉熟一斤,白切。羊肉熟十两,拌
杂。藕,肠肝,装鹅熟八两,鲜鱼生一斤,羊杂,装鸡六两,芽豆,血
汤。
案祭桌用香炉一,烛台二,插供花之瓶二,通称五事,如天花瓶则称三

事,多以锡为之,间有用古铜者。水果高尺三或一尺者曰高果,与高茶相似,

大抵用竹签穿金橘荸荠等,数本直立,插黄土墩上,置特制锡碗中,但以饰

观瞻,不中吃也。饮酒每席五人,桌一面悬桌帏,对面一座,由房份长老分

占之,上下四座则后辈杂坐矣。
春秋分日祠祭照例有祭文,汪氏祭规所记秋祭祝文较为简明,录之以为

一例。文曰:
维年月日,主祭裔孙某率各支大小等,谨以刚鬣柔毛,清酌时馐之
仪,致祭于始祖考云云,以暨阖堂先灵之神座前曰,祭以时举,孝思是
将。懿惟祖德,源远流长,十世百世,勿愆勿忘。豳歌其获,早稼登场,
我稻可荐,我酒可觞。敬修祀事,济济跄跄,我祖顾之,庶几乐康,式
饮式食,降福穰穰。尚飨。
平氏祭簿不曾记有冬夏二至祭祀成式,惟诞讳祭祀时却用祝文,今录其

一:
维年月日,孝宗孙某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几世祖考某某
府君之神位前曰,呜呼,岁序流易,诞日复临,追远感时,不胜永慕。
薄具牲醴,用申奠献,谨奉几世祖妣某太君配享。尚飨。
簿中所记诞讳日期共有十六,祭文则只此一篇,惟改换人名及诞讳字样

而已。诞讳祭祀俗称做忌日,用祝文者似不多见,而用法简便,亦复特别,

岁序流易等四句朴实可喜,文词简易而意思充足,非凡手所能作,或出于平

景孙之手乎。
祭簿中记录最详的是清明扫墓成规,原有娄公、花径、璜山三处,大同

小异,今录娄公一篇,取其最完备也。
座船两只,(小注云,向例岁内冬至宗祠内汇齐,写定船票,清明
前后为期,每只约船钱银三钱几分不等,临时给船米七升五合,酒十五
钓、鱼二尾、鸡蛋二个,折午饭九四钱百文,点心等俱无。后改一切俱
包,回城上岸时每只给掸舱酒一升壶。)今改大三掉船一只,酒饭船一
只,厨子船一只,吹手船一只,吹手四名。
祀后土神祭品,肉一方,刀盐一盘,腐一盘,太锭一副,烧纸一块,
上香,门宵烛一对,酒一壶,祝文。
墓前供菜十大碗,八荤两素,内用特鸡。三牲一副。鹅、鱼、肉。
水果三色,百子小首一盘,坟饼一盘,汤饭杯筷均六副,上香,门宵烛
一对,横溪纸一块,大库锭六百足,祝文。酒一壶,献杯三只。
在船子孙每房二人。值年房备茶,半路各给双料荤首两个,白糖双
酥烧饼两个,粉汤一碗,近改用面。散胙六桌,八荤两素,自同治三年
起减为两桌。每桌酒几壶不等,酱油醋各二碟。小桌二桌,三炉十碗,
吹手水手半路各给小首二个,烧饼两个,粉汤一碗,近年止改用面一中


碗。管坟人给九四钱二百文,酒一升壶。
案酒十五钓即是十五提,普通只写作吊。九四钱以九十四文作一百,当时无
足陌钱,至多亦止九八而已。三棹今通称三道船,亦称三明瓦,谓有蛎壳窗
三重也。百子小首者小馒首之略,坟饼当是上坟烧饼,双酥烧饼每个二文,
此则或是一文两个也。三炉碗系家常用菜碗,较大者名二炉碗,或称斗魁,
更大则是海碗矣。

扫墓照例有祝文,祭簿亦载有成式,三处均是同文,今录其一于下。祝
后土祝文云:

维年月日,信士平某敢昭告于某地后土尊神之位前日,惟神正直聪

明,职司此土。今某等躬修岁事于几世祖考某某府君几世祖妣某氏太君

之墓,惟时保佑,实赖神麻,敢以牲醴,用申虔告。尚飨。
墓前祝文云:

维年月日,孝宗孙某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几世祖考某某

府君几世祖妣某氏太君之墓前曰,呜呼,岁序流易,节届清明,瞻拜封

茔,不胜永慕。薄具牲醴,用申奠献。尚飨。

这两篇文章也都简要得体,祭墓祝文更与忌日所用者相同,尤有意思。
大抵祭祀原是仪式,必须庄重,因此仪文言动也有一定规律,乃得见其严肃,
这祝文程式的一致,我想即其一端。有些人家用扫墓祝文不是一样,多就各
地发挥做去,文词绚烂,声调响朗,容易失却庄严之致,反不合式。因平氏
祝文而想到,觉得简单庄重实为祭祀之要点,繁文缛节,仆仆亟拜,均非所
宜也。

上述祭规中未记拜法,盖因人人皆知也,惟各处风俗亦不尽同,今就所
知补记于此。平常祭祖先,家长上香后以次四跪四拜,拜毕焚纸钱,再各一
跪四拜,家长奠酒,一揖,灭烛,再一揖,撤香礼毕。祠墓祭行三献,人多
不能参与陪祭者,于献后分排行礼,四跪四拜毕即继以一跪四拜,中间不再
间断。此种拜法不知始于何时,惟通行颇广,所谓拜者乃是叩首兼揖,其一
跪三叩首则俗称为官拜,惟吊丧时用之。妇女只用肃拜,合两袖当胸,上下
数四,跪而伏拜,起立又拜而退,俗语称妇女拜曰时越切,亦须以乡音切之,
国语无此音,疑其本字亦只是肃耳。范啸风著《越谚》三卷,为破天荒之书,
惟关于祭祀名物亦多缺略,上文所注多记忆所及,述其大概,未能详备。吾
家旧有祭簿,悉留越中族人处,未得查考,七世致公祭祭规为曾叔祖一斋公
所订,具有条理,大旨与平氏相似,惟记得簿中记有忌日酒菜单,大可备考,
今不得见,甚可惜也。(民国癸未十月十五日)

□1944 年2 月刊《中和月刊》5 卷2 期,署名知堂
□收入《苦口甘口》

妄妄录

偶买得《妄妄录》十二册,卷首有王季烈题记一叶,文曰:“妄妄录十
二卷,朱海撰,海字蕉圃,吴县人。此书作于乾隆五十八年甲寅,自序云,
头颅渐老,多病多愁,行将与鬼为邻,则非少年之作可知。至道光十年庚寅
付刊,观凡例语气,其时作者尚生存,是已寿逾耄耋矣。笔墨修洁,可资劝
惩,记吾吴琐闻,间亦有关掌故,其姓名不载方志及诸生录,殆毕生潦倒,
落魄天涯,以终其身者欤。卷首有道光壬午闽抚叶世倬序,自称乡同学弟,
叶字子云,上元人,乾隆间举人,道光间抚闽,服官甚久,所在以兴教化美
风俗为己任,作者与之同学相友善,则亦非庸庸之士矣。然生前既沦落不遇,
死后遂姓名翳如,吁,可悲矣。此书刻本罕见,今春祝嘏行在后,游京师海
王村肆见之,索值甚昂,余以乡先生之著作,不忍释手,费十锾得之,携以
归里门,询之纂修县志之诸君子,无有知其人与书者,因记之于此。宣统辛
亥后二十年,春王正月既望所得,阅三月,螾楼记。”

案朱氏自序中有云,效坡仙谪黄州时故事,日强人说鬼,绝不作治生计,
半年来妄言妄听,并追忆旧闻,随笔记十二卷,名曰《妄妄录》,神仙诡幻
之事不载,惟鬼则记之,盖士不得志,笔下即有神,亦当化为鬼耳。故王君
重其为吴郡文献,在不佞则取其专门说鬼,颇足为欲知鬼之情形者之参考,
此类资料蒐集不易,乃为可贵也。如卷二《河水鬼》一则,记溺鬼化为■浮
水面,诱人拾取,指入坛口遽被拖住,是时水发腥气。又卷三《溺鬼喜豆》
一则,言在武林曾见有夫溺于河,妻以炒豆为祭品,散之溺所,佥言溺鬼喜
食炒蚕豆,亦奇。此类记录尚不少,皆可甄采。惟书中嬉笑怒骂亦多有之,
如卷三《鬼公子》一则,似系故意造作以骂人者,所云汪近涛即是江声,汪
字鲸涛,文中明言其苦攻《尚书》,又书小札或购物开帐必用篆字,所记与
钱梅溪牴牾或系事实,至于受鬼公子种种侮弄,则当是著者所编造,盖即从
文字上亦可以看出痕迹。至卷七之《报怨鬼》,丑诋汪容甫但化名为汪蓉圃,
乃尤为显明矣。(癸未九月二十日)

□1944 年5 月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萝庵游赏小志

《李越缦杂著》抄本一册,从杭州书店得来,内为《萝庵游赏小志》、
《霞川花隐词抄》、《乐府外集》,共三种。书面题龙集光绪二十有四年九
月霞庐主人志庾甫假傅氏抄本录竟题面,朱文长印曰太原公子,内又有印曰
志庾珍藏。卷首附粘任秋田手札,文曰:

志庾仁仲如握,月前由润田交到《越缦堂杂著》一册,见系手抄,
足见恣意文囿,孟晋无量。记此三种曾于都门奉读一过,假抄未果,今
复展诵,弥觉录味不置。间有校讹处订正处,笔之简首,请阅后一印证
之,即撕去可也。手此鸣谢,藉颂著祺,不尽缕缕。愚小兄塍顿首。

审其语气,当是师弟关系。案任君《倚舵吟遗稿》章琢其跋语中说及王君子
馀,为昔日门下士,然则志庾即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