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藏传净土论 >

第14部分

藏传净土论-第14部分

小说: 藏传净土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家人若说妄语也就不算是出家人了。如《因缘品》中云:“无戒说妄语,剃发非沙门,愚昧入贪欲,彼岂为沙门?”在家人说妄语也是同样。对世间法而言,如果一个人不恪守盟誓,自食其言,那么他没有丝毫可信赖的,如同无有环扣的口袋一样(藏族人所用的装粮食的口袋,如果不在上面加一环扣则无法放在牲口背上),令人厌恶如同不净物一般,不被当成好人如同乌鸦一样,无有实义好似水泡、芭蕉树一般。

    说妄语诱骗他众的人们终究不会得逞,最终只能毁灭自己。从前,在玛嘎达地区(在印度金刚座附近)有一位印染工名叫古热玛,她住在城边的一间树叶茅棚中从事印染工作。一次,她将装有赤黄色染料的器口用树叶盖上后,出去采花了。这时,一只母狐狸来到此处,它踏在染器上,踩塌了盖子(树叶)掉到里面,结果身体被染成了黄色。它来到一处尸林,碰到一只狼,狼羡慕不已,问道:“您是谁呀?”狐狸为自己有这样的毛色而洋洋自得妄言说道:“我是天上的夏绕那野兽。”所有愚昧者就是随声附和。因被妄言所欺,那只狼向所有猛兽们大肆吹捧狐狸,它们也都信以为真,最后所有猛兽全部成了那只狐狸的眷属。狐狸的母亲知晓此事后对它说:“唉,女儿呀!于净水中沐浴后,置身卑位则安乐,劣性以皮生慢者,长此以往定遭殃!”虽然如此劝告,它却执意不听。当它受到狮子的恭敬承侍而骑在狮子背上大声叫喊时,狮子认出它是狐狸,心想:这个卑劣之辈竟然让我来驮。于是发出巨吼声。狐狸昏倒坠地。所有猛兽都气愤地说:“这只狐狸欺骗了我们。”便将它的毛全部拔掉,使它倍受痛苦。一位天人说:“心力未达到,以皮生我慢,安乐不长久,脱毛妄狐败。”以贪嗔之心说妄语者必定落到如此下场。

    那么,何人易说妄语呢?不护根门、贪嗔强烈、喜求利养、多嘴如鹦鹉、无有惭愧、草率行事之人好说妄语。

    断除妄语的人犹如鲜花和蜂蜜一般令众人舒心悦意,将避免上述妄语的那些过患,获得与之相反的功德。如经中说:“一切如意宝中真正的如意宝最稀有;一切灯盏中真正的明灯最殊胜;一切亲友中真实的亲友最可贵。”不说妄语之人暂时(未得果之前)成为众人信任之处,宛如纯金一般,死后转生于天界,正如经中所说:“为他利不欺,为己或因惧,不说妄语者,彼士转善趣。”而且断除妄语是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谛实语舌相圆满之因。

    离间语:是指挑拨他众之间和睦关系的语言。其中大离间语是指破坏僧众和合,即挑拨佛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与之类似的是挑拨上师高僧大德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中离间语是指破坏寺庙之间、四位僧人以上八位僧人以下的关系;小离间语是指挑拨离间的人想在关系融洽、友爱和睦的僧俗男女两人以上,或邻里之间、夫妻之间说东道西搬弄是非,使他们产生怨结、发生争斗,制造不和。

    自己直接说妄语或通过谄诳手段搞离间以及怂恿别人说离间语等罪过都是相同的。因为意乐是由三毒产生,所以妄语的异熟果报相应堕入三恶趣,即使转生为人,然而他的等流果也是与说妄语相同,自己的眷仆不和,不愿意住于一处,心不稳定,无论前往哪里都是遇到说离间语之人,总是喜欢说离间语。

    尽管真正的破和合僧在当今时代不会发生,但与之类似的挑唆师徒、寺院之间的关系在如今却时有发生,这种罪业近似无间罪。昔日,提婆达多破坏僧众和合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续中都不曾生起善根,这里所说的也与之相似,如《文殊根本续》等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之棍子一般的人,死后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如云:“一口恶食搅乱五脏六腑,一个坏人扰乱村头寨尾。”)。若挑起僧众发生纠纷,则直至没有缓解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堕入地狱,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的村落所在地数由旬以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劝发胜心经》中云:“何处有诤及戏论,远离百由旬为佳,何处若有诸烦恼,顷刻亦莫留住此。”

    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于在家男女、城乡、邻里、寺庙等之间说来道去,引起纠纷,制造混乱,这简直是在造无间罪以下的恶业,危险性极大。因此,把握住自己的口是一大要点。只有像得地的圣者高僧大德们才不致于被离间语搞破关系,而对于大部分凡夫人来说,很容易因谗言而分道扬镳。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凡夫人)喜新厌旧、轻荡浮薄、杂念纷纷的缘故。如律藏中说:“信任陌生人,依止恶劣者,草率舍弃友,愚者三法相。”

    如今我们无论是寺庙僧团还是在家夫妇,都是与释迦牟尼佛同一教法相联的兄弟姐妹,尤其是在此极乐法会中结缘的所有众生均是阿弥陀佛的弟子,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道友。所以,不要听信跟随谗言者的谎话而舍离亲密的朋友。律藏中说:“不因他语舍友伴,应当观察他人言,欲挑拨者寻时机,是故莫依离间语。”

    一般来说,虚伪不实、不知羞耻、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心灵肮脏、两面三刀的人好说离间语。因此,一刹那也不应与这种人相处。如《因缘品》中云:“无信吝啬者,挑拨离间者,智者勿亲近,莫交往恶友。”

    很久以前,一头母狮杀了一头母牛后将它的小牛犊与自己的狮子崽一起哺养长大。母狮临终时留下遗言:“你们俩是我用同一乳汁喂养的兄弟。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挑拨离间者,所以我死之后,你们谁的话也不要听信。”说完就死了。在那头狮子的后面经常有一只吃剩肉的老狐狸跟着。后来那头狮子每当杀了一头野兽食用时,便想到它的伙伴,于是急忙赶回家里。因此,老狐狸常常吃不到剩下的肉,它非常生气,心想:我吃不到剩肉完全是那头牛造成的,应当将它们俩分开。于是它便到那头牛面前俯耳躺下。

    牛问:“老舅舅啊,你是因风湿或中暑而痛吗?”

    狐狸回答:“我的身体不痛而是心痛。”

    牛又问:“那为什么呢?”

    狐狸说:“狮子要杀你呀!”

    牛不相信地说:“我们俩有母亲的遗嘱,这不可能是真的,你不要说这种话!”

    狐狸说:“信不信由你。”

    随后它跑到狮子面前也如此说了。

    尽管狮子也像牛说的一样说出了狐狸的话,可是它们俩还是心怀疑虑。回到窝里互相打量。以往同在窝里时狮子给牛磨角,牛给狮子梳鬣……,亲密无间,互相从未猜疑过。此刻,它们互相打量时都认为狐狸说的是事实。于是牛用角剖开了狮子的肚皮,狮子也杀了牛,它们俩由此毙命。此时一位天人说:“依止恶友者,终不得好处,且看狮牛友,被狐离异也。”

    品行高尚之人不可能随着谗言跑,挑拨离间者只会自食其果,自取灭亡。从前,有一只小老虎名叫臂贤,一头小狮子名为齿贤,它们俩和睦友爱,形影不离。当时一只老狐狸如上所述一样进行挑拨离间。但是,它们俩情意稳固,没有轻举妄动、鲁莽行事,再三观察后得知老狐狸是在挑拨离间。结果狮子一巴掌拍死了那只狐狸。此时天人说道:“狡诈狐狸说妄语,试图分友实惭愧,且看彼因谗言死,密友安乐又欢喜。”

    思维此等过患后,若能断除离间语,则生生世世幸遇善友,情意稳固,谁人也无法使之关系破裂,将获得与前述之过患相反的利益。如经中云:“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

    恶语:是指刺伤、扰乱他人心的语言,即如所谓的“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若说杀死你、打倒你、消灭你等等各种各样难听的话语;或说“你是狡诈者、盗贼、屠夫”等指责种姓的过失;“你家世恶劣”等指责家族的过失;或者说“你的父辈代代都是如何如何地造罪业”等揭露罪恶;或说“你是破戒者,毁誓言者”等加以谴责;或说“聋子”、“瞎子”等指出别人身体的缺陷;或者说“你的脸简直就像狮子面一样,声音好似狗叫一般”等等取种种恶名,以及无中生有、捏造抹杀都属于粗语。

    当然,上师传授窍诀教言时要调伏弟子的相续,所以说粗语是合情合理的。如阿底峡尊者所说:“殊胜上师(或佛法)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又如云:“若具悲心无罪过。”倘若不是上师,那么即使别人有错,也不能揭穿,否则会激怒对方,所以不可为之。极重恶语罪是指诋毁佛像佛塔不好,或者对佛菩萨、比丘、沙弥、上师、父母说粗语。此外对破戒比丘、沙弥、在家男女进行恶语中伤,甚至对旁生说是“断角、跛足”等也有很大过患。

    自己言说或煽动他人说恶语,果报完全相同。说恶语主要是由嗔心引起的,但也有以其他烦恼而说的。它的异熟果分别堕入三恶趣中,即使得到人身也是听不到一句悦耳之语,恒时心情烦躁,遭受众人嗔恨,经常担惊受怕,犹如野兽忐忑不安,常遇恶友,并且转生到恶劣环境中,生生世世口出恶言。

    特别是指责佛像、佛塔,必受果报。从前,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自己的手指即刻断了。又有一人对着迦叶佛的遗塔讥讽地说:“这佛塔太大了。”结果他于许多世中转生为侏儒。有许多这类公案。如果说“这位本尊容貌不庄严”,那么就要感受悲惨的恶果。

    常说不吉祥语的人对圆满的佛陀也口出不逊:古代,名叫金西的一位医生,他的儿子继承了父业。当时,有一位比丘患了痔疮病,请他来检查。看到污秽不堪的情景,他不愿意予以治疗。但是,国王强行命令他去治疗。此时,大慈大悲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因怜爱病人也来到了现场。那位医生气冲冲地说:“沙门老爷、仆女之子你过来吧,看看声闻的肛门烂了。”大慈大悲的导师从众敬王时起种姓家族毫无过患瑕疵,他竟然恶言粗语侮辱佛陀说“仆女之子”。七天之后这位医生口吐鲜血死于非命,随后堕入地狱之中。

    倘若在大庭广众之中说恶语,则会伤害诸多菩萨,将感受顺现受业:从前,汉地的一位大智士造了一部将僧众喻为毒蛇的论典。一次,他与众多僧人同行至途中时,突然说道:“你们快逃避吧!我好像要感受业果了。”刚刚说完,他的两手粘连在头上成了蛇头,双足粘在一起成了蛇尾,全然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毒蛇,向林中窜去。

    此外,也不能恶语侮辱年老比丘、沙弥:

    曾在舍卫城境内,有一头老野牛,它去饮水时陷进淤泥里。舍利子尊者见后将它从泥中拽出,用手把它身上的泥擦得干干净净,并为它宣说三句法语,之后便离开了。老牛在对舍利子尊者生起信心中死去,后来在舍卫城转生为一位婆罗门的儿子,因为业力所感他天生体态如牛,并长有两个咽喉,还能够反刍食物。他长大以后出家,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即是所称的“牛主尊者”。这是由于:往昔迦叶佛时,他曾是一位博通三藏的出家僧人。一次,看到一位年迈的比丘正慢慢悠悠地进餐时,他说:“你像老牛反刍一样。”后来他得知那位老比丘是具功德者(圣者),便诚心忏悔,以致于未堕入地狱。但是,以其恶语等流果而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牛,如今成为最后有者时也是体态如牛。

    曾经在迦叶佛教法中有一位沙弥执事员。一次,诸多比丘对他说:“你将少许清油中炒过的锅粑放在臼器里用杵捣碎,然后给我们。”由于那位沙弥当时事务繁忙,于是对他们说:“诸位上座,请稍等片刻,我再供养。”那些比丘们却大发雷霆,恶语说道:“如果我们可以接触杵臼的话,应该把你放在臼器里面捣碎。”结果他们全部变成了形似杵臼的众生而堕入地狱。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示现给僧众看,并讲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另有一位通达三藏的比丘以博学多才而自居,他对其他比丘说:“你们就像牧童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转生为牧童。

    又有一位年青比丘看到了另一位比丘跳过水沟。当时随口便说:“你好像猴子一样。”由此他在五百世中连续转生为猴子。

    从前,一位商人牵着一条狗上路了。途中,那条狗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那些商人们把它的四肢全部砍掉后扔在空旷的荒野中。它感受了异常的痛苦。这是由于:迦叶佛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