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杂阿含-解脱主题整理稿 >

第6部分

杂阿含-解脱主题整理稿-第6部分

小说: 杂阿含-解脱主题整理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贪欲,解脱啦不再有贪欲。瞋恚也解脱,贪瞋痴这三毒,都要解脱,远离、爱尽、诸取,也就是我们讲的(远离)爱,取,有。心不妄念解脱。

  这六个地方,也是我们参考的地方,如果说我们今天,有人认为自己证阿罗汉,已经解脱了,那麽你自己就要看看这六个地方,是不是真的你都已经没问题啦。这个是值得我们参考。然後他继续说,“世尊!若有依少信心而言离欲解脱,此非所应;”他证了阿罗汉以後,他明白啦,一般人以为,我今天依据某某的一个信仰、一个信心,对佛很恭敬我有信心,以为这样就解脱了。他说这样子是不可能的。“贪、恚、痴尽,是名真实离欲解脱。”真正的阿罗汉解脱,是贪瞋痴都要尽的,不是某一部份,也不是少少的信心就能解决了,要远离贪瞋痴,才是真实的解脱。

  “若复有人,依少持戒而言我得离恚解脱,此亦不应;”有的人以为自己守戒,就根据少少的戒,就以为自己解脱了,他说如果是这样子,也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对的,“贪、恚、痴尽,是名真实(离恚)解脱。”我们真正的解脱,一定是贪瞋痴烦恼都要尽,那麽我们就知道,守戒是帮助我们少患过错,心慢慢能清净的助缘,还要开智慧(才行),你没有得法开智慧,贪瞋的降服还是表面,而智慧没有的话,愚痴是破不了的,所以不是一个守戒,就什麽事都解决了。戒律,是戒定慧三学中的一个主题而已不是全部,所以如果有人以为我守戒就是修行,其他什麽都不要,其实这样要证阿罗汉也是不容易,从这一点就明白。

  “若复有人,依于修习利养远离,而言远离解脱,是亦不应;”我们世俗人,总是名闻利养,那有些人以为我离开了名闻利养就是解脱啦,他说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也是不够的,也不是真正的阿罗汉的解脱,那麽一样的,“贪瞋贪恚痴尽,是名真实远离解脱,”所以是依於远离,远离的是什麽意思,是远离贪瞋痴的意思,还是一样,与贪瞋痴烦恼的远离,才算是真正阿罗汉的解脱,不是少部分的贪恚痴尽。

  “贪、恚、痴尽,亦名离爱,亦名离取,亦名离忘念解脱。”他後面的六处里面的,远离,爱尽、诸取、心不妄念,其实都同一个意思,就是贪、瞋、痴尽,所以叫亦名爱离、离取,亦名离妄念解脱,同一个意思,所以解脱一定是包含这六处。

观察生灭乃至无常

  “如是世尊!若诸比丘未得罗汉,未尽诸漏,于此六处不得解脱。”真正的一切诸漏六处还没有完全的离欲,那就不算真正的解脱。“若复比丘在于学地,未得增上乐涅盘,习向心住,尔时成就学戒,成就学根。后时当得漏尽,无漏心解脱,乃至自知不受后有;”也就是说我们还在学地,我们还没有证阿罗汉——四果以前都叫学地,有学就是学地,还没有增上到涅盘的境界,那麽我们的心啊,还是要修习修学,要学什麽呢,还要学戒,学根。我们成就了当然,就没有什麽可以执着了,但是没有成就阿罗汉以前,戒是必须要的,学根也是必须要的,在六处上都要用心的。那麽只要继续的用心,戒定慧三学都在增上,後时当得漏尽,到後来一定会成就的,一定会解脱的。“当于尔时,得无学戒,得无学诸根。”你从有学,戒、定、慧三学依次向上增进,你一定会解脱,在那个时候你就会得到无学戒、得无学诸根。从有学到无学,就是精进的意思。

  下面就是比喻,为什麽要从有学到无学。“譬如婴童愚小仰卧,尔时成就童子诸根;彼于后时渐渐增长,诸根成就,”就像小孩子一样,他刚开始的时候身体的发育还小,孩子的一切跟大人总是有差别,那麽慢慢慢慢的长大,他的诸根就慢慢慢慢成就一样,在学地者,亦复如是,学地就像小孩,到无学就像大人,“当于尔时成就长者诸根。在学地者,亦复如是,未得增上安乐。乃至成就无学戒,无学诸根,若眼常识色,终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乃至无常。”我们由有学到无学,就是一个精进过程,那麽你到了无学的时候,你的六根,我们比如说眼根看到了外在的一切色,都不会妨碍你的心解脱。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的修行就是在根、尘、触之中去体会。我们没有成就以前,六根触六尘产生的是爱、取、有,就是执取、执着,但是你到无学的时候呢,六根触六尘,外面的六尘就不会妨碍你,不会使你执着,不会妨碍你心灵上的解脱。为什麽?因为我们的意已经坚住,就是说我们的意根已经安定,不会再贪取,所以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我们向内观察,我们一切的解脱都是由於这样子的,尤其是观察生灭乃至无常,我们的正念,不会离开这个。不管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的观察没有离开,它是生灭的,它是无常的。如果你六根触六尘的时候,念念都是跟这个正念相应,就不会妨碍到解脱,看到一切色,知道它是生灭法,知道它是无常的,那你还会不会让你心启动、染着?不会。所以他不会再妨碍你的解脱啦。

  可见,修行重点,就在这个地方,我们一般人根,尘,触,一定会爱,取,有,因为我们执着在实有里嘛。那麽我们如果跟正见相应,什麽是正见呢?缘起就是正见,正见就是缘起,缘起的必是无常、必是生灭的、必是幻化的、非实的,你念念都跟这个正念相应,你看到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都不会染着,也就没有妨碍到你的心灵清净解脱。从眼见色来讲就是这样。後面呢,“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意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一样的,眼睛看到外面的,形形色色不执着,那麽六根,触六尘都一样,听到声音也是一样,闻到香味,舌头所嚐的味道,身体所触的意念所起的,这种种一切法,再也不能妨碍你的心解脱了。

缘起如幻

  各位我们要明白喔,我们修行就是要达到这样的一个了知,不是一切在拒六尘,你什麽都在拒,你怎麽拒法?为什麽要拒?你当它实有才要拒,会污染你又害怕你才要拒。如果你从正见上下手,观察一切的六尘是缘起生灭、无常、非实、如幻,如果真的明白这样的时候,你还用拒吗,还要逃避吗?不用!在万法中念念跟法相应,念念跟缘起正见相应,虽於万法中、虽於,色,声,香,味,触,法中,一样的没有妨碍你的解脱。

  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人,因为没有从根本下手,不知道一切缘起如幻,不知道正见,所以他没有办法去观察一切六尘的如幻非实,贪瞋痴才会引起来。你把贪,瞋,痴,当作实有的,六根六尘的相触一切现象都是实在的,你怎麽拒呢?拒得了吗?既使你今天到深山去不跟外界接触,你内心中的意念能止息吗?你还是以为是实有的。如果非实,如果你已经不执着,你如果知道它一切法如幻,你还要去避免他、拒绝他?不需要,於万法中没有妨碍你的心清净自在,这个才是真正的解脱啊。很重要啊,我们现在很多人没有办法找到这个根源是什麽,从根源处的正见下手,把我们的‘程式’理清,你在万法中不再执着啦,那个才是真解脱。

  所以这里一直谈重点就在这里,你观察一切法,知道它缘起如幻非实、无常、生灭是磨灭法,是不可能常住的。这样明白真实相以後,你还有什麽可以染着呢,所以真正的解脱阿罗汉,不是真的看到什麽就会避开,避什麽呢?一切法本来就清净,一切法本来就没有障碍,是你因为不明白,起了染着才会生出问题,於一切法中知道如幻非实,於一切法中又如何能染着,染的上吗?

  所以我常常讲,我们大乘佛法,其实就是在这个根本上下手的,跟原始的佛法并没有什麽矛盾,从生灭知道它的如幻,也就知道它的不生不灭。那麽大乘法就是直接从不生不灭的根本法性上着手而已,所以他一样地知道一切法的空性非实,没有一法是实在的话,哪一法有实生实灭?直接契入涅盘的无为,直接契入不生灭的法性空寂,所以与根本法的从生灭无常下手完全是一样的,所以有的把大乘法跟小乘法分开了,以为不一样,其实没有不一样。从无常体会无我进入涅盘,大乘法直接从缘起法性契入,当下寂灭清净,一样的道理。所以从大乘法,明白一切法的法性,本自清净,你於万法中,就没有黑暗的观念,没有染着的观念,没有污秽的观念,直接就是,当下一切现成,这没有什麽不对的。

  所以菩萨要利益众生,才能这样的没有障碍的,於万法中不取不染。不然请问:我们要怎麽样的在所谓的五浊恶世,你怎麽渡化众生,才能不取、不舍、不迎、不拒,是不是这样?才有办法在万法中得自在,也才能在随缘应化中,去利益一切众生,这个重点要明白,所以真正的解脱不是离开万法,而是在万法中解脱。

正见,正行

  那麽这里就作一个比喻,“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断、不坏、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风吹,不能动摇,不能穿过。彼无学者亦复如是,”他作一个比喻,一个山整个是石头,一颗石头像山一样那麽大,那个石头是整体的,没有隙缝,所以说,不断,不坏,不穿,一向厚密,四方怎麽风来吹来打都,不能动摇它,也不能穿透它,这个就是阿罗汉的解脱。心安住、坚住。任何外在的一切六尘,都不能再使他动摇、颠倒、执着。所以无学的阿罗汉,就是这样子的。注意听喔!,这个才是真正的解脱处,“眼常识色”你看一些外面的形形色色,“乃至意常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真正的阿罗汉,在六根六尘中,不会受风吹雨打影响的,为什麽?因为,“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不会再动摇啦,很安定很坚住的,“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一切法来一切现象来,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哪一法来不是生灭法?哪一法来不是缘起法?哪一法来不都是无常吗?所以念念跟明相应,其实就是念念跟正见相应,也就是念念跟缘起相应。这样子的话,一切法来都是观察的因缘,解脱的因缘,那还会不会颠倒执着?不会的。

  “尔时、二十亿耳重说偈言:‘离欲心解脱,无恚脱亦然,远离心解脱,贪爱永无余,诸取心解脱,及意不忘念。”这个就是六处解脱,前面讲的重覆,“晓了入处生,于彼心解脱,彼心解脱者,比丘意止息,诸所作已作,更不作所作。”这个就证阿罗汉啦。“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入处常对,不能动其心,心常住坚固,谛观法生灭”他这个偈语就把前面讲的内容重覆一次。“尊者二十亿耳说是法时,大师心悦;诸多闻梵行者闻尊者二十亿耳所说,皆大欢喜。”这一经我们的主题也是在讲解脱的部分,我们就知道真正的解脱是什麽,在哪里解脱,解脱以後的心境是怎麽样,(这一经里)都已经有啦,这一经对我们一个用功修行的人是蛮重要的,我们对自己要时时刻刻的验证自己,修行的解脱不是说我们今天在上课啦,知道一些法意啦,以为我懂了我会啦,那个还是知见上的问题,真正的受用处是在内心的贪瞋痴的降服,烦恼的不起,这个才是真正的解脱。

  但是如果我们不先学正见,我们没有正确的方法可以作,我们今天没有把握到根本,我们在枝末上用功,就不能究竟解脱,所以上课是必要的,建立正见是先决条件,一定要的。但是我们学了这个正见以後,一定要很用心的精进,依法奉行,处处勘验自己。在哪里下手?六根触六尘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触到色声香味色法,平常心灵会起什麽反应,我们眼见色耳闻声起了什麽反应要看清楚,起了痛苦烦恼,起了执着起了贪取瞋恚,我们要发觉它,看清楚它的真相。我们也能了解不动的时候是怎麽样,不贪、不瞋、不取的时候是怎麽样,也要明白,从贪到不贪、从不贪到贪,这个过程也要明白,你能明白发觉的人,能看清楚的人,你的修行啊是很容易、很简单。

  所以为什麽我一直叫你们说:我们在生活中,第一步先要觉知,你现在在做什麽,你现在在起心动念,你现在在所有的根尘触的过程中,你要保持你觉知,知道你现在在什麽状态中。这个觉知就是入门的要道。

  不然我们都落在想,我们的意识的习惯,已经把我们任何一个时刻,都落在想里面,你都在回忆过去,都在想像未来,你从来没有很明白的,观察当下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