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 >

第1部分

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第1部分

小说: 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和前言

第一篇 有一种水能涤荡你的烦恼
    从最清净法界中等流而出
    溪水中,有一种解脱的味道
    慈悲与智见汇成一条大河
    深山中激昂奔腾的巨流
第二篇 圣教传到藏地的日子
    翻越喜马拉雅
    再次将佛法传入藏区
    大手印教授的由来
    宝贵的摩尼明珠
第三篇 遍敷雪域的甘露
    噶举派的圣哲与疯子
    从藏宝袋中滚落出的珍宝
    采九寺的僧人秋吉林巴
    生死无惧
第四篇 无名而伟大的成就者们
    内在生命的旅程

附记

 


内容简介
  书中收集了百余则像文殊师利友、毗卢遮那、吉祥师子、无垢友等古印度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及其明妃益西措嘉、玛尔巴、米拉日巴、历代噶玛巴、竹巴昆烈、噶当格西班等古代西藏圣哲,以及更近代的大成就者蒋扬钦哲、巴楚仁波切、吉美林巴、秋吉林巴、蒋贡康楚等人的奇异的故事,深为人们喜爱。这些无以伦比的修行者的行宜事迹,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可遵循的榜样。 

  

  作者简介
  最胜子,法名双杠町曲嘉,自惭为伟大上师阿德仁波切(仲确活佛)最不争气的弟子,上师传承故事的热烈爱好者,修行中的具缚凡夫。 

  


  另一种安宁(代前言)

  生活在今天的人往往有两方面互相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我们享用着科学和技术带来的便利:全自动洗衣机和最新研制出的高效洗衣粉让每天都能穿上气味清新的干净衣物成为现实,如果你不愿自己动手的话,只要打个电话,洗衣公司年轻漂亮的家务小姐就会面带微笑,口称“谢谢”地从你手中把要洗的衣物取走;交通越来越快捷和舒适,过去要在马背上颠簸几个月的旅行,今天只要在飞机宽大柔软的座椅里睡上一会儿就能完成;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电话只花上很少一点钱就可以与大洋彼岸的亲友交谈;利用卫星电视还能实时观看心爱球队的比赛实况;在证券市场中可以随意地充当全球最大几家公司的股东……我们总是寄希望科技的下一次进步能够满足我们下一个愿望。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抱怨和担忧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副作用:水源和食物被化肥和农药的污染;暴力犯罪率在1950年以后的50年里几乎上升了8~10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汽车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一天不如一天;甚至连银行存款因网络黑客的侵犯不翼而飞的事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讨论的话题……。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科技征服自然的进程有没有终点?人类亲手缔造出来的现代文明是不是真的会让几千年的传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面对这些问题,发展主义者们“Yes”的回答声越来越连他们自己都信不过了。
  在中国,一般的传统主义者们把希望寄托于儒家文明的重光和社会美德的重建。似乎伦理纲常那一套真的“能振衰补敝,改变历史时代而使其安和康乐”。(南怀瑾,《论语别裁·前言》。)
  在西方,也有不少人认为,“社会的大分裂”有待于一种“大重建”,而“大重建”的源动力则应是清教徒自律精神的再现。
  我们不能否认孔子、耶稣、朱熹和加尔文的智慧,儒学与耶教的价值,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中国与欧洲的现代文明正是其传统社会绵延数千年后不得不变革的产物这一事实。
  以儒家文明为例,其所标榜就是“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的精神,要使本来平等的每个人分出个等级来,“尊尊”、“畏大人”,要“节民心”,使社会“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这虽然能让社会安定团结,但早在制礼之初,《礼记·表记》中就已有了“周人……其民之蔽,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的说法,与孔子同时的老子更直截地提出了“大道废礼义兴”的名言。
  那么,有没有另一条道路,另一种传统,另一种安宁存在呢?有没有一种不是以压抑人性为代价,也不是以刺激人欲为导引,而是把实践、开发生命中本有的喜悦宝藏作为达到生命内在安宁的途径,既不导致贪婪、轻躁、虚荣,也不产生迷妄、嗔恼、虚伪,而是具有轻安、温柔、和易的效能的传统呢?
  有的。近些年来,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原——中国西南地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注意。在卢沽湖畔,摩梭族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地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传统;在中甸、丽江,“香格里拉”已成为人们谈得最多的话语;在凉山州,彝族的毕摩们带领着村民们以一种外人不好理解的态度生活着……。而这片高原上最主要的居住群体——数以百万计的藏民们,则不仅身体力行着“另一种传统”,享受着“另一种安宁”,而且,他们还用其优美的口头文学方式,让这“另一种安宁”、“另一种传统”,能够透过脍炙人口的新老故事而传播到四方,传播到将来。在这些故事中,藏民独特的生活态度得以最完整和原汁原味的保存。让我们先来看看格西班的故事:
  格西班是西藏著名的大修行人。在西藏,许多修行人都依靠施主的供养而生活,格西班的供养人以喜好清洁而著称。一天清晨,格西班听说他的供养人下午要来看望他,花费了大半个早上把佛堂打扫得一尘不染,清洁极了。然而,就在他刚刚迈着满意的步伐走出佛堂的第二瞬间,他习惯性地护念起自己的起心动念,并且当即就发现在清扫佛堂时自己原来并不纯是为了供奉至尊佛陀而是混杂有希冀施主心生欢喜并多施供养的贪欲。“我怎么会作出这样可笑的发心?”格西班轻轻地嘲笑着自己,从地上抓起一把细土,随手就向供台撒去。
  这个被誉为“全西藏最殊胜的供养是格西班的一把土”的故事,至今仍能让我们从中看出阴性喜乐文明与阳性戒律文明的重大区别。更重要的是,在西藏,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产生出新的好故事。而且,伴随着藏族精神导师们走出高原与外界接触的增多,这些故事也变得越来越富有现代性了。下面是笔者的一位朋友口述的亲身经历:
  1996年的一天,我和来自青海的扎西活佛在北京相遇。
  扎西活佛是噶举派著名的大成就者。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
  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古老而刻板的规矩是
  否必须要坚持。
  令我想像不到的是,第一次见到扎西活佛时,他竟然熟练
  地驾驶着一辆保时捷跑车,并向我招手让我上车。我按捺住
  好奇和惊讶钻进车子,半天说不出话来。经过第一个路口时,
  正逢红灯。扎西活佛把车停下,用手一指交通警察,然后用流
  利的汉语说:“警察也许并不比我们聪明,但我们还是要听他
  的指挥,这是因为他代表了一种‘道’。”正在此时,一辆鸣着
  急诊笛的救护车不顾红灯飞驶而过。“但有的时候也可以不
  管那么多,如果有必要的话。”扎西活佛笑着补充。
  一瞬间,许多在我心中缠绕已久的结绊陡然解开。
  毫无疑问,这些故事是古老而常新的藏族社会带给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们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今天能接触到它们的幸运者,让人们从中得到许多不同寻常的启发与欢乐。我们想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一切,就着手收集、整理出了这本故事集。

  摩诃力
  2004年9月

 

 

 

第一篇 有一种水能涤荡你的烦恼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佛法,都来自古代的印度,来自释迦牟尼佛陀。由于他的伟大功德,佛法这种涤荡烦恼的甘霖,从最清净的法界中等流到了人间,在他的教化之下,佛法首先在印度的大地上昌盛流行,在那里,人们最先认识到了解脱、慈悲、智慧、神通、业力……

 

 

从最清净法界中等流而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佛法都来自古代的印度,来自释迦牟尼佛陀。

  超越诸毒 
  佛陀坚决反对把神通看作生命中的头等大事。但在能利益众生的时候,他也从不吝于施展神通。而且,佛陀还每每透过施展神通而让见闻者得到比神通本身宝贵得多的利益,种下解脱轮回之因。 
  释尊的名望与日俱增,引起了一位名叫千伯的外道教师的妒忌。因为他从前的许多学生和弟子都改道而投于佛教的门下。他妒忌得发狂,决定要报仇。
  千伯有位学生叫帕贝,帕贝的妻子已经成为佛陀乔达摩的虔诚信徒,而帕贝好像也岌岌可危地快改信佛教了。帕贝的妻子想邀请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们到家里接受供养,千伯拼命反对,但这位心地清净的妇女坚持一定要这么做。
  狡诈的千伯无可奈何,就对帕贝的妻子说,“如果你一意孤行要做这傻事,帕贝就遂你的愿好了。”可是私下里,他却对帕贝说:
  “如果这位新的老师,释迦牟尼佛,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具备遍知、智慧和慈悲的伟大力量,他就应该能够预知任何可能发生的不幸;如果他名不副实,那么你的妻子盲目地跟随众人接受新的教义不就是一件傻事吗?这样吧,在你家刚跨过门槛的地上挖一个大坑,里面填满烧红的木炭,上面用薄木板盖好。如果佛陀真的全知全能,他自然就不会跨过门槛来,但是如果这位新上师只是个冒牌货,他就会踩在假地板上,跌入火坑被烧死。你看怎么样?”
  更狠毒的是,那卑鄙的千伯还交代帕贝在供养的食物中下毒。万一佛陀能侥幸走进屋子,过了第一关,那么第二关,就不见得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如果佛陀真是全知全能,他就会谢绝享用下了毒的食物,并且让他的弟子们也不吃。
  愚蠢的帕贝很高兴。他什么也不懂,只觉得方案很周详。这也难怪,他又怎么会懂得这些教派之间的是非,更不可能去怀疑自己老师的人格。
  他们的密谋被帕贝的妻子偷听到了,她吓得说不出话来。虽然她对佛陀的全知全能大有信心,但万一佛陀的弟子或比丘,修行不够深厚,看不出这个阴谋,不也会成为这卑鄙毒计的牺牲品吗?帕贝的妻子现在才看清了千伯的狡诈,她极力规劝她的丈夫。
  虽然她竭力劝说,但是身为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她的意见是微不足道的。她的丈夫一点也听不进去,还把她锁进一间储藏室以免妨碍计划的进行。帕贝的妻子只好虔诚地祈祷不要出事。
  在供养的前一天,帕贝挖好了陷阱,并送贴子邀请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们前来接受午餐供养。千伯住到帕贝家的一个房间里,好在幕后观看。
  佛陀接受了邀请,当然,他预知一切将会发生的事情。佛陀对所有的弟子们吩咐:
  “我们都去帕贝家接受午供,但是记住,所有人都要跟在我身后走,绝不可以在我跨过门槛之前进入屋内。”
  然后,他们就全体出发了。
  当他们来到帕贝家时,笑容温和的佛陀径直走入,帕贝和千伯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块木板。可是他们却看到——当佛陀赤裸的双足踏上木板的时候,连同周围宽阔的整片地板都奇迹般地化作一个美丽的湖泊,湖里盛开着纯净的莲花。天鹅、飞鸟和鸭子在水间嬉戏,佛陀每走一步,一朵光辉的白莲花立刻从他脚下升起。
  目睹这奇妙的景象,全部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特别是惊惶失色的帕贝。当佛陀仁慈地对他微笑时,他只是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这位主人第一次了解到自己的愚蠢,他只好老老实实说出了千伯整个的卑鄙计谋。
  佛陀耐心听完帕贝伤心的忏悔后说:
  证悟的人无分别,
  何来利益与伤害?
  证悟者超越三毒的剧火——贪、嗔、痴,
  凡火何能伤?
  愚昧可怜的帕贝现在终于完全相信了,佛陀确实悲智圆满并且全知全能,而不像许多流浪的圣士和瑜伽士那样只懂一点神通。他坦承食物也下了毒,请求当场另煮新食来供养佛陀和僧众。但佛陀又以偈颂告诉他不必另换:
  证悟者得自在,超越善与恶,
  故无利益与伤害;
  证悟者已能转化三毒有害的影响力,
  贪、嗔和痴,
  凡毒与我何所伤?
  僧众们坐下来接受供养时,毒食都变成了甘露。
  此时此刻,还有一位目瞪口呆并且羞愧难当的人,那就是躲在屋后的千伯。他从后门惊惶失措地逃走了,从此那片地区的人再也没有看到他。
  帕贝把他的妻子从储藏室里放了出来,她虔诚的信心被证明了。真理获胜,邪恶降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