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 >

第31部分

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第31部分

小说: 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修无碍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有位瑜伽士在勾娄的山洞修行了20年。他有很深的觉观和证悟,包括殊胜的大乐、清明和无念的体验。最后,他觉得修行已经圆满并且开悟,决定去拜见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他耶,并将他的悟道做为供养。几个礼拜后,他抵达了康楚的庙,正式谒见了这位鼎鼎有名的大禅师。康楚亲切地接待了他。
  瑜伽士向大师谦虚谨慎地禀报了他20年来的闭关历程,还有甚深的体悟以及目前的状况。
  谁知听完以后康楚仁波切惊呼起来:“噢,糟糕!不好!这些不值什么,赶快把它丢掉!就像一座山,岩石一块块落下之后,它才会堆积起来;禅修也要一再放松,才能进步。”
  瑜伽士顿时不知所措了。“回勾娄吧!”康楚建议他,“三年期间,你单独留在洞里不要禅修,不要有一点点的刻意修行,去保持在一个本来自然的状态中,不要有一丝的烦恼迷惑。当你不论‘为’与‘无为’都能逍遥自在时,修习佛法就成就了。”
  “除非你舍弃一切,甚至包括佛法的修行,否则你绝不可能在今后成就开悟。忘掉你20年的职业隐士生涯,快停下来吧!”
  然后他送走了这位瑜伽士。
  隐士很困惑,慢慢地旅行回到了他在勾娄的山洞。一开始,他很难按照大师“什么都不做”的教导去修行;但渐渐地,他开始习惯于一种任运而为、自然无饰的生活方式,而无所执着的明觉和佛性悄悄在他的内心绽放出来,最后如太阳那样在浩瀚的宇宙大放光明。
  三年以后,他再回去见康楚仁波切。这次,他仅仅对大师恭恭敬敬顶了个礼,什么也没说。
  康楚仁波切赞许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后来,他成为东藏一位最真朴、最懂人心的大圆满上师,度化了许多人。

  国王学狗叫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佛教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佛教里还有很多。读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注意事项: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已全部领悟了其中的喻意。因为它包含的含义是那么多彩那么深刻,当我们指示其中某一喻意时,已经是漏掉了众多的内容。这就叫做“挂一漏万”。
  以前,聂塘国王手下有两个大臣,权位都很重,彼此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夸耀自己在这个国家里是多么重要。
  有一次,当新年的庆典来临时,一位大臣对另一位夸口说:“我敢打睹,我能让国王在元旦的早晨像狗一样汪汪叫。”
  他的对手不信他有这等本事,轻蔑地说:“好啊,就这样一言为定,我倒想看看你能怎么办,除非是变魔术!”
  元旦那天,昏庸的国王盘腿坐在王位上,大臣官员们围绕在他旁边,每一位都按照他们的官阶向前献上传统的白色丝巾,并祝国王健康长寿。一位权臣想着那打赌的事,他仔细观察他的对手。
  只见要打赌的那位大臣对国王说:“陛下,就在今天清早,我看见墙外有个流浪汉在兜售一条巨大威武的猛犬。陛下您是否愿意接受这条猛犬作为新年贺礼呢?”
  “是吗!”国王顿时有了精神,“你知道我一向喜欢良犬,但他们必须各方面都十分完美才行。它的牙齿如何?它的叫声属于那一种?”
  那位狡猾的大臣继续说:“它的牙齿很好,陛下,但是,叫声嘛……”他轻蔑地发出微弱的咪咪叫声。
  “听起来就像是猫!”国王大声吼叫。
  “皇室的猛犬应该怎么叫呢?”那位大臣一脸天真地询问。
  国王将他带满戒指的双拳放在面前雕刻精美的木桌上,以手脚四肢同时站立,在那些大惊失色的官员前大声叫了起来:“汪汪,汪汪汪。”

  瑜伽士遇见雪人
  喜马拉雅山也有雪人存在。一顶声称是雪人的头皮,展示在珠穆朗玛峰脚下一座名为唐波奇巴查的寺庙里;巨大脚印的照片,以及半隐藏在雪花漩涡中的壮大身躯的照片,都可作为证据。
  莲花沟位于西藏南部,前一世宁玛传承的敦珠仁波切生于此处。这地方被认为是人世间的神秘圣境,就像汉地具有五个高峰的五台山一样,一般人是无法进入那个圣境的,但是证量高的瑜伽士及大师们有时候可以将自己送入该处。
  据说即使是住在那儿的动物们,死后也都会在彩虹及其他特殊的征兆中消失得不留下任何一点痕迹,而且直接被送到受加持的佛土去。
  从前有两位来自雪千寺修行很高的瑜伽士,他们前往东南部靠近阿萨姆边境的莲花沟。当他们来到这个圣地时,年长的瑜伽士已经心智成熟,可以领受该地最神秘有力之处——央桑了。
  当他准备要进入有名的央桑秘密地带时,他的朋友告诉他说:“带些银子做准备吧,您可能用得着。”
  那位年长的瑜伽士自己并不需要任何东西。但在年轻同伴的坚持下,他终于接受了银子。然后他将它抛入空中,作为对三宝——佛、法、僧的供养。他不带任何食物或个人物品,穿越了通向圣境的透明大门。他摇着金刚铃和嘎嘎作响的颅器手鼓,瞬间被彩虹光的云雾包围,然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剩下的那位瑜伽士继续前行。有一天,他因痛风发作变成了跛子,再也无法走路。于是他在森林边缘一个舒适的地方安顿下来。那里有一些山羊,它们像宠物一样到处跟着他。
  在山丘的另一边有一些废弃的小木屋,他每天都看到一个高大黝黑的人在木屋与河之间来回地走。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生物。
  整整有一个星期,他没有再看到那个奇怪的邻居每天的例行走动。他充满了好奇,加上身体也好了一些,于是决定到那个破木屋里去一趟,看看那个人究竟是怎么了。
  刚一进去,那位瑜伽士就吓了一大跳。他居然和一个“密猓”(西藏人叫雪人为“密猓”)做了邻居!那多毛的巨兽手脚摊开横躺在地上,紧闭双眼,咧开尖牙,似乎对瑜伽士的闯入毫无知觉。它全身发热,很明显是病了。
  雪人的一只脚异常肿大而且充满了脓。瑜伽士立刻在那只大脚感染的部位找到了一块尖锐的木头碎片,那是很容易就可以拔掉的。他想:“我知道它随时都可以跳起来吞掉我。但是我既然走了这么远来,还是应该试着帮助这个可怜的家伙。”
  他轻轻地拔除那根长碎片,谨慎地清除了脓液,洗清了伤处,并用自己的唾液当药膏,然后从他自己的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包扎那只怪脚。雪人清楚地知道这个喇嘛正在帮助他,安安静静地躺着,就像病人上了麻醉躺在手术台上一样。
  瑜伽士蹑手蹑脚地离开了雪人,回到他那些绑在森林中树上的山羊身边。几天后,他看到雪人一跛一跛地走到水边,可能是去喝水,然后又慢慢地回到屋子里去。后来那只怪兽的步伐大有进步,走路已毫无困难。神奇的是,就在同时,瑜伽士跛脚的痛风也开始消退,痛苦的步履开始恢复正常。到他完全痊愈以后,他就再没见过雪人。
  有一天,那凶猛的雪人突然像巨大的猩猩一般从树上跳下来,向瑜伽士扮鬼脸,然后又跳到树上走了。几天以后,同样的事又发生了,但这次雪人肩上扛着一只死老虎。它将这头雄壮的虎尸放在瑜伽士面前,仿佛是代表感恩之情,然后它又迅速地跃进浓密的丛林中。
  瑜伽士不愿意吃老虎肉,但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漂亮的兽皮剥下来。最后,当他回到雪千寺时,将这张华丽的老虎皮供养给寺庙当做密乘仪式之用。直到最近,那张虎皮还留在寺庙里。

  一位吟唱瑜伽士飞升
  在上世纪的某一天,吟唱瑜伽士夏卡仁波切由两位弟子伴随,牵着一匹满载粮食的马走过山道。他们在山隘中遇到一个丑老太婆一动不动地躺在路上。出于悲悯的心情,夏卡试图帮她站起来,但她却动弹不得。她用嘶哑的声音乞求食物和水。夏卡立刻给了她许多茶、乳酪和炒青稞粉,足够她吃好多天了。接着她又乞求衣服,他也马上满足了她的愿望。
  那位干瘪的丑老太婆又瞧着他的驮马说:“你还可以走得动,不像我这样已经动弹不得。仁慈的先生,把你的马一起给我吧,那将使你更加值得敬佩。”弟子们已经不知如何是好,但夏卡却毫不犹疑地开始将货物卸下,好让她骑上马。
  “和我们一起走吧,老祖母,”他说,“我会照顾您。”
  然而那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婆似乎好了起来,她突然充满了精力,说:“你,夏卡,据说是最慈悲的喇嘛,现在我已经亲自证明了这一点。我不需要靠马来旅行,也不需要靠任何东西来旅行。你不认得我是谁吗?”
  夏卡很困惑,她继续说:“如果你不知道,只要看一下、听一下就会知道。我是金刚瓦拉喜(或译金刚亥母),是大乐之后。我将赐予你精神上的成就,并永远眷顾你……看吧!”转瞬间,她变成了光亮的金刚瓦拉喜本尊相,全身火红发亮。在她忿怒狞笑的主头上有一个较小但却咕噜作响的黑牡猪头,赤裸的身上仅装饰着骨饰、珠宝和新割下的头骨串成的骨环。高举的一只手上挥舞着一把锐利弯刀,另一只手则持着一个鲜血满溢的颅器……她散放出彩虹光,左臂挟着三叉,尽情地舞蹈欢跃。
  她把一个五彩药袋交给夏卡,里面装着各种圣物、甘露药粉和成就药丸。然后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飞升入蔚蓝的天空。夏卡将药袋塞入他袍子的褶层,在两个震骇的弟子的注视下,毫不费力地跟着她飞走了。 

  往生净土
  从前有一个不识字的老木匠。他的妻子早已过世,他孤独地和孝顺的女儿住在一起。他们其他的亲人也都已经过世了。
  有一天,那个年轻女子遇见一群旅行的喇嘛。为首喇嘛的开示激发了她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愿。从那天起,她不停地持诵“阿弥达哇”,那是无量光佛的心咒,希望能够往生那里。
  然而她年迈的父亲却只是继续他一贯以来毫无目的的工作。无视她的虔诚,也丝毫没有注意到这女孩新近所找到的满足和心灵的平静。
  后来老木匠的身体变得很衰弱,已经无法工作了。
  女孩告诉父亲说:“亲爱的父亲,您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那儿没有痛苦和烦恼。在死亡之神召唤您离开这世界时,您就可以到达那永远的喜悦和宁静之处。这是我为您做的祈祷!”但是她至诚的恳求都不被接受。
  有一天她暗自思忖:“阿弥陀佛发愿要接引任何一位忆念他的众生。我确信死后将能往生净土,但我该如何帮助父亲,将他的思想系念在那里呢?”在向阿弥陀佛祈求后,她冥思苦想,终于编造出一个计谋。
  她告诉父亲:“爸爸,有个叫阿弥陀佛的大喇嘛住在太阳下山的那一边。他请您帮他设计一座壮丽的宫殿,还要您亲自去监工。您可以满足他的请求吗?”
  老人免不了带着一丝骄傲回答:“女儿啊,你看见老爸推卸过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吗?不论它是大是小。我当然会设计这项工程,然后去监督完工。你说那位喇嘛的名字是什么?”
  她非常高兴,知道从那刻起,她那顽固的老建筑匠父亲只会一心想着阿弥陀佛的宫殿。她告诉他要专注心念于阿弥陀佛,还有他极乐世界的宫殿所需要的一切事情,因为只有如此他才一定能够到达那个乐土。
  事实果真如此。就如同所有佛经上说的那样:如人忆念,定能成就。后来这个虔诚的善女人也跟着她所爱的父亲到了那里。因此人们永远不该忘记位于太阳落下那一边的极乐国土。

 

 

 

从最初接触这些故事到把本书编定,不少参与工作的人都成了藏传佛教活佛们的弟子或好友。我们发现,宗教是文化的综合表现,最为普及。本书中的不少故事,离开了宗教的栽体简直就没法子开讲。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把编辑过程中曾经困挠过我们的一些名词术语单独列了出来,略加以说明。这不是宗教词典式的权威定义,只是为方便理解而设立的只言片语,希望能够给读这些故事的朋友们带来一点便利。 


  名词注释
  A
  阿罗汉(梵文Arhat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B
  本觉:一切众生本自具有的清净佛性。
  皈依:不会欺骗的依怙,是我们的皈依处。徘徊于轮回苦海中的众生,难以相互拯救,如同被大水冲走的一个人无法拯救出另一个人一样。最佳的皈依处是已经脱离苦海的圆满佛陀,佛陀宣说的清净无垢的正法以及持此正法者,合称为“三宝”。皈依三宝直至成佛,是加入佛门的唯一途径。
  悲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