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闲闲书话精选 >

第32部分

闲闲书话精选-第32部分

小说: 闲闲书话精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对于在30年代的旧中国;向权贵们建言什么〃人权〃、〃宪政〃、〃法治〃;鲁迅确实是〃不想弄明白〃也〃缺乏兴趣〃的;但这其实是洞明世事、看破把戏之后的了悟。邵建说先生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资源〃;林毓生却认为那是因为〃鲁迅具备了思想和道德上的气度和胸怀……有意识地选择了以思想文化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参见林著《中国意识的危机》);两相比较;我更服膺林说。邵文立论是很扎实的;将鲁迅的〃批判〃和胡罗的〃建构〃并列对比;也很发人深省;若再参以林说而慎贬先贤;回望历史而不放任好恶;是否会理解和佩服鲁迅的深刻;从而也不那么伤害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感情呢?
先贤已矣;我辈惟有悬想。但这悬想中或多或少带着我们自己的偏好和时代的局限;也是常情。有此一虑;在指正前人过失的同时;报以必要的体察;也该是我们应有的情怀吧?对先贤如此;对时人亦然。即如眼下的〃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两造常打笔仗;有时形同水火;在韩毓海、何清涟等人这一边;更好将火药调墨;弄得朱学勤、徐友渔们常显出忙于支绌的窘态;我看在眼里;心中也有些朦朦胧胧的想法。但平心而论;我认为〃新左〃的赤诚和热烈;恰如燃烧的朝霞;〃新自〃的沉潜和笃诚;则如明澄的天光——二者相映生辉;共同展示着中国新一轮民主历程的黎明。〃新左〃们如果不是忘情于圣洁火热的呼唤;便不是侠肝义胆的左派;〃新自〃们如果也在思考中只顾痛心疾首;那就必然远离了自由主义的要旨。如果这边能体察那边补苴罅漏的苦心;那边能支持这边吊民伐罪的义愤;则中国幸甚;我辈幸甚!以此遥测80年前的胡鲁之争;邵君能与我有同感么?
三 沈兴漾:《现代性与〃游戏〃》
清晰的疏理;严谨的剖析;着眼于〃游戏〃与感性愉悦的联系;从人生意义沿着〃神—理性人—感性人〃的回归;挖掘出〃游戏〃一词狎戏庄严、入侵神圣这一后现代现象的深刻内涵。然后指出它的潜在危险;挑出它的〃感性的取乐〃和〃虚浮不实〃这〃两种特质〃;提醒人们对这日渐普及、几乎要无孔不入的〃游戏〃保持警惕;并尖锐地指出:这是〃虚浮笼罩大地〃的〃另一种困顿〃。
我却不这么看。
这涉及对〃感性愉悦〃的价值评判;涉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作者很谨慎;他只是反对用〃游戏〃来〃规定我们的生活〃;至于该用什么来规定;他缄口不言。但从他关于〃重与轻的权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的陈述中;从他关于〃生活就应……若即若离〃的主张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与〃感性愉悦〃对峙的理性主义的影子。他强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强调〃缺少约束与责任的‘轻’的生活也是相当煎熬人的〃;更表明了他的价值取向。
不错;理性也是人生价值之一种;而且可以肯定;与感性相比;它通向着一种更有益于人类进步从而也更高尚、更厚重的境界;我们理应保持对它的虔敬和向往。但这样的虔敬和向往;正是植根于一种更深刻的期待:那些高尚和厚重;最后会落脚在〃幸福的生活〃上。而哲人们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幸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幸福感——还是那卑之无甚高论的〃感性愉悦〃——也就是说;在终极意义上;理性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在经过了尼采的挑战和弗洛伊德的解剖之后;在经过了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的工具化确认之后;在经过了皮亚杰和马斯洛对认识发生和行为动机的探索之后;尤其是在经过了后现代思想家们对人类理性的无情解构以后;〃感性愉悦〃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理性价值对于感性评判的依赖性;早已成为或明或暗的社会共识;成为不可阻遏的社会思潮了。 

如果说这样的讨论太抽象;还可以容忍和开展百家争鸣的话;当我们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讨论具体的生命历程时;那结论应该是更加明确无误的。为〃不饮盗泉〃而忍渴;为〃留取丹心照汗青〃而献身;甚至为〃受伤的爱〃而终身不性;在今天都被认定是一种不智;当必须在苟勉的活和茫然的死之间作选择时;现代人更是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就是在盲目的快活和清醒的痛苦之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逃避后者。你可以批评这些选择的平庸和短视;但你无权漠视在作这种选择前所遭受的无法逃避的折磨、难以摆脱的逼促、违心 而奉的扭曲;无权指责他们因此要在不可复制的人生中追逐快乐。当我们指责有太多的人在貌似潇洒地装酷玩世、嬉戏光阴;有太多的人在麻木不仁地勾心斗角、跟风流俗时;谁给他们指出了实实在在的庄严和物有所值的严肃;谁为他们提供了更高尚的选择和更可行的奋斗呢?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是用〃游戏〃而不是糟践和破坏;来对待许多不敢认真甚至无法进入的领域;踏踏实实地退向自己的感觉;我觉得就已经相当可爱了!生命的意义不在生命之外;而理性刚好是站在生命之外对生命的审视;用理性检索出来的〃意义〃;也就并非生命的倚托。拿生命来否定意义;固然容易导致犬儒主义;衍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但一味拿意义来勒索生命;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沈兴漾放过了这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使他专注地解剖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做出了一篇发人深省的好文章;并不无道理地表达了〃个人主义的胜利将缔造‘轻’的生活〃的担忧。而我读到的却是人们终于摆脱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在用〃游戏〃的自由挣脱命定的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一词的〃普及〃;是人性被历史特批的挑战;是生命在当前仅有的选择;是虚妄破产后大地新生的前奏……
四 傅国涌:《秋瑾被杀害之后》
人间总有悲剧;悲剧的意义不同。有的冤沉大海;有的变成了〃人血馒头〃;有的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甚至直接成为历史的新起点、危机的导火索……
要预测历史趋势;可以看一场悲剧过后的社会反应——如果看客如云、人心似冰;则那些习以为常的悲剧;很可能只是一场浩劫的先兆;如果世论如刀;密如雨点般扎向那悲剧的制造者;则那些猝不及防的悲剧;或许也就是悲剧的谢幕。
1907年;〃鉴湖女侠〃秋瑾被害于绍兴;舆论鼎沸;声讨如潮;竟将奉办此案的官吏们追成丧家之犬;有的仕途中辍;有的称病辞职;有的成了过街老鼠抑郁而死;有的不堪良知煎熬自缢身亡……四年之后;清王朝覆灭。难怪本文作者将秋瑾死后这种舆论的反应;称为〃那个黑暗岁月所看到的一线亮色〃。
70年后;诉求真理的张志新惨死于沈阳;舆论静如覆盆;3年后沉冤布世;社会轻漾微澜;旋即哑默如初。时致今日;尚未听说有任何一位〃办案人员〃公开忏悔;甚至没听说有任何一位官员对此〃承担责任〃……
五 何新华:《西方的复仇》
说的是满清王朝;对当下却足资警醒。
多年以来;我们的近代史都是这样写的:是殖民主义者的狼子野心;制造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是鸦片贩子的鬼蜮伎俩;把我们害成了〃东亚病夫〃;是帝国主义的凶残掠夺;使清朝政府丧权辱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完全是诗书礼义的中华遭遇了西方〃强盗文明〃的结果;否则;〃中国在明朝末年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完全可能按照历史发展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这些耳熟能详的〃教科书历史〃;流布之广;影响之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甚至已经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集体无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轻时读这样的〃历史〃;就曾经闪过一丝怀疑: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辩证唯物主义;不是论断了〃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吗;对中国近代史怎么就不管用呢?后来读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读萧功秦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和朱学勤的《从马戛尔尼访华谈起》;渐渐强化了这种怀疑。在这样的基础上;何新华的这篇文章;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这根〃稻草〃又是何其沉重啊!何文用丰富的史料;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三百多年前;中国对西方以朝贡体系中‘天朝’对‘蛮夷’的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开始;三百多年后;西方对中国又以条约体系中强国对弱国的另一种不平等关系来代替〃——我们苦大仇深的〃血泪账〃;竟然是〃西方的复仇〃;是腐朽政府长期为非作歹的咎由自取!这以后的血光泪海;其实都只是因果报应的预约;只不过是由无罪的人民在为作孽的政府还债罢了。
这样的说法;恐怕要伤某些人的〃民族感情〃。为稳妥起见;我再做一次文抄公——〃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先后制定过……规范西方人行为的各种章程;从西方人的饮食起居;直到性生活;事无巨细;悉数包括……中国人可以把私自入华的西洋商人作为匪徒全部剿灭;可以把西方派往中国的使节关进中国监狱;甚至去北京申冤的外国商人都会遭到被拘禁的命运。1787年曾在中国作过短暂停留的法国人拉佩鲁斯后来写到:‘人们在欧洲喝到的每一杯茶;无不渗透着在广东购茶的商人蒙受的耻辱……’康有为在评价这一阶段的中西关系时;也认为‘当时之中国;何其倨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