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109部分

最春风-第109部分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罗锦言让李青风屯积的茶叶大赚特赚之后,李青风就越发信赖罗锦言了,而且他记得曾听人说过,很多身有残疾的人都是天生异禀的,惜惜小时候是哑的,可能就是因此才比常人聪慧。

    因此,去看望秦珏时,他对秦珏道:“你且好好休养,我派个人陪着你的随从回京城报个平安,顺便把姑丈接来,你索性初五下午和姑丈一起回京城,这样我还更放心。”

    罗绍是正月初四从京城动身来香河,吃完“破五”的饺子,再回京城去,正月初六他要上衙,要到初十才能休沐。

    也就是说,李青风发话了,让秦珏在香河住到正月初五。

    秦珏打死也想不到李青风是因为那碗醒酒汤才留下他的,他当然更想不到李青风是怕表妹给他守望门寡才会对他如此厚待。

    他把接下来几天里要做的事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秦家子弟和家眷们都在太原,通家之好的情况也差不多,好像也没有什么事了,他把若谷叫过来,让他去九芝胡同报个平安,再去给沈砚和骆淇说一声,明天不去和他们出城遛马了。

    他是连夜从京城来香河的,没有带着换洗衣裳,李青风便让人把他的几件没上身的衣裳送过来,秦珏和李青风差不多高矮,衣裳穿在身上倒也合适。

    若谷是和鲁振平、腾不破一起回京城的。

    鲁振平要回去准备初六开市,腾不破则是去接罗绍的。

    而此时的罗绍,正在梅花里罗家长房。

    今天是大年初二,一大早他就被罗红请到了梅花里,长房的几位女婿过来了,其中有两位有举人功名,罗红便请罗绍过去给他撑门面,总好过让罗练口若悬河惹人笑话。

    因为上次董家的事,罗绍对长房颇有微词,那件事上罗红虽然没有出面,但他是长房家主,如果他不同意,罗练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罗锦屏得知罗绍来了,就打发乳母过来问罗锦言什么时候回京城。

    那婆子来到前院,见庑廊下站着两个穿着茧绸袍子的少年,昂首挺胸,很是精神,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随从,和自家的小厮不一样。

    她便笑着走过来,问道:“两位小哥可是杨树胡同绍大老爷府里的?”

    这两个少年就是远山和明岚,两人微微点头,问道:“妈妈有事吗?”

    婆子陪笑道:“我是四小姐屋里的,四小姐和您府上的大小姐自**好,听说大小姐去了庄子,她想念得很,就打发我过来问问,大小姐什么时候才能从庄子里回来,姐妹两个也要好好聚一聚。”

    小姐的行程虽然不是秘密,可涉及内眷,也不是能随便透露的。

    远山便道:“我家大人心疼小姐,早就想把小姐接回来了,等到过了正月,请人看了黄道吉日,就会派人去接小姐了。”

    这话说得就像没说似的,可是却挑不出毛病。

    那婆子连忙称是,瞎扯了几句,又问:“听说府上的表少爷是扬州人氏,这兵荒马乱的,想来也是留在京城过年了吧?”

    远山在心里腹诽,这位从小姐也真是有意思,你打听大小姐的行程这也说得过去,可你一个姑娘家,让人打听表少爷的事,这就不好了吧。

    他道:“表少爷在京城有生意,平素里忙忙碌碌的,我们当下人的,对表少爷的事所知不多。”

    那婆子立刻明白了,人家不想说。

    否则只隔着一道墙,又是亲戚,怎会不知道呢?

    她讪讪地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回去禀给罗锦屏。

    罗锦屏在屋里直转圈儿,道:“他们这样说,那李家公子肯定没在京城和绍叔父一起过年,他不在京城。。。。。。该不会是到香河庄子里,和惜惜在一起吧?”

    乳母是看着罗锦屏长大的,对罗锦屏视如己出,她想了想了,点点头道:“四小姐言之有理,绍老爷怎会放心惜小姐自己在香河呢?他们在京城除了咱们长房,也只有李家公子这一个亲戚了,既然没把惜小姐托付给长房,那定是请了李家公子陪着同去了。”

    罗锦屏恍然大悟:“难怪我每次向惜惜打听李公子的事,她都是三缄其口,你说,他们两家该不会亲上加亲吧?”

    秦家和罗家还没有下小定,因此两家结亲的消息没有传开,长房虽是亲戚,罗绍也没有告诉,不但罗锦屏不知道,就是罗红也不知道秦罗两家议亲的事。

    乳母早就有过这个念头,只是不想让四小姐伤心,这才一直没有说出来。

    李青风虽然比四小姐大了十岁,但据说是个美男子,而且扬州李家那可是有名的大盐商啊,罗家虽然不如李家有钱,可李青风是次子,四小姐如果能嫁过去,也不算失礼于人。

    乳母便想待到过完年,找个机会和红大太太说起此事,可又担心李家和罗绍有亲上加亲的想法,因此也想找罗锦言身边服侍的人探探口风。

    她想了想,对罗锦屏道:“四小姐,你先别急,不如过了初五,我去和大太太说一声,就说你想念惜小姐,让我到香河给惜小姐送点东西,大太太一直想让你和惜小姐多亲近,她一定会答应,到了香河,我再想办法多留一天,打听打听。”

    她虽是下人,可也是女子,若是黄昏时分到达香河庄子,于情于礼,罗锦言也会让她留宿一晚,次日再动身回京城。

    罗锦屏这才高兴起来,盘算着要给罗锦言送些什么东西。

    罗绍在梅花里用了午膳,没有留下喝茶,便借口要去拜访长辈,离开了梅花里,径直去了芝麻胡同。

    昨天张谨就和他约好,今天新壶出窑,让他务必过去。

    到了芝麻胡同,便看到有轿子停在胡同外面,昨天的那几个小孩正在太阳地里玩撞拐,看到他从轿子里出来,便跑过来问道:“你又来找张老头了,七爷没和你一起来吗?”

    昨天来的时候,罗绍就听到这些小孩叫秦珏“七爷”,当时他只在震惊“张老头”的称谓,并没有放在心上,今天又听小孩们提起来,便来了兴趣,问道:“他在家里行一,你们为何要叫他七爷?”

    小孩挠头,道:“七爷就是七爷,变戏法的七爷啊。”

    变戏法?这都是哪儿对哪儿。

    罗绍笑着摇头,却忘了询问胡同外面的轿子了,见张谨家里的大门还像昨天那样敞开着,他便大步走了进去。

    跟在他身边的小孩大声喊道:“张老头,昨天来的客人又来了。”

    罗绍让远山拿了几个铜板给了小孩,小孩兴高采烈地跑开了。

    他看着小孩跑开,这才笑着转过身来,登时笑容凝在脸上,他看到庑廊下站着一个女子,正好奇地向他望过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一零章 花相似

    罗绍的头嗡嗡做响,身体僵硬得不能动弹,笑容却还挂在脸上没有褪去,就像木胎石像一般呆呆站在那里。

    远山和明岚对视一眼,连忙在罗绍耳边轻唤:“大人,大人。”

    到别人家里做客,无意中遇到女眷,那是要避开的啊,这么浅显的道理,自家大人当然懂了,可怎么就像是头回进城的乡下小子,傻傻地完全不在状态。

    “是沛然来了吗?”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绣着福字的棉门帘从里面撩开,张谨走了出来。

    那女子见了,笑着道:“爹,我去准备茶点。”

    说完,向着仍然呆立门口的罗绍福了福,由两个小丫头陪着,去了一旁的厨房。

    直到那女子走了,罗绍这才如梦方醒,他回过神来,就看到张谨正在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

    他顿时想到自己的失态,脸上一红,给张谨施礼,道:“不知府上有女眷,打扰了,真是抱歉。”

    张谨见他的脸红得像要滴出血来,觉得很是有趣,又不是毛头小子,遇到女眷就遇到了,有什么可脸红的。

    他哈哈大笑,道:“无妨,那是小女,担心我在这里饿肚子,送了酒菜点心过来,你今天有口福,尝尝我们家的私房菜。”

    “那是令嫒?”罗绍问道,脸上的潮红依然没有褪尽。

    “正是小女,怎么了?我年轻时也是俊逸风|流,一表人才,不过三个女儿长得更像我那老妻而已。”张谨说道。

    虽然张谨已经年近六旬,但罗绍还是能从他的相貌中想像出年轻时的样子,好在他的女儿们长得都像张老夫人,否则怕是不好找婆家吧。

    罗绍这样想着,心里却如万马奔腾。

    这位张家的姑奶奶,竟然和李氏有七八成的相像!

    难道李氏投胎到张家了?

    不会,不会的。

    李氏去世十年了,张家的这位姑太太却是花信年华。

    这世上真有如此相像的两个人吗?

    李氏去世时还不到二十岁,他没有见过李氏花信之年的模样,但是刚才勐然看到张家姑奶奶时,他就觉得那是李氏站在他的面前。

    他苦笑着摇摇头,李氏如果健在,已经年近三旬了,就是当年病殃殃的惜惜,也要嫁人了。

    一切只是自己的幻觉吧,张家姑奶奶或许长得和李氏有几分相像,这阵子他独自一人留在京城,感到孤清时难免会思念李氏,所以才会误以为刚才站在庑廊下的女子便是李氏。

    张谨能够受到同德皇帝的推崇,他的眼光和谋略自是普通读书人比不上的。

    他很快便察觉出罗绍的心不在焉,又联想到方才罗绍失态的样子,眸中精光一闪而逝。

    他高声喊着那两个小僮:“澄心、藤白,去把那几把壶全都摆出来。”

    小院虽然简陋,但有一张石桌,四个石凳。

    此时寒冬腊月,虽然没有风,却也冷气森森。

    张谨和罗绍就坐在石凳上,欣赏着上午时刚刚出窑的几把陶壶。

    罗绍拿起一把,道:“这把壶应为最佳。”

    张谨直摇头,却拿了另一把肚子瘪瘪的说道:“你是当官当得迂腐了,那把壶虽然周正,可若要流芳后世,还要这一把。”

    罗绍强忍着才没有嗤之以鼻,就您这手艺,还想要流芳后世?

    不过如果留给子孙们,也应算是流芳后世了吧。

    这时,澄心跑过来,道:“三姑奶奶把茶点准备好了,请您和罗大人到屋里坐着。”

    张谨这才想起来要让罗绍进屋,拿着他认为足以流芳后世的茶壶,进了堂屋。

    一进的院子,没有厢房,只有三间正房,澄心引着张谨和罗绍进了次间,临窗大炕上,摆着炕桌,炕桌上摆了四碟干果和四碟点心,都用梅花缠枝粉彩碟子装着,和梅花缠枝粉彩茶具是一套的,精致漂亮,和昨天用来待客的青花瓷器不是一个风格,显然是张家姑奶奶从府里带过来的。

    从堂屋走进东次间,西次间的帘子也是撩起来的,并没有见到那个女子,这里地方狭小,想来她是避到厨房里了吧。

    罗绍有些赧然,自己真是孟浪,竟然去关注人家的女眷,何况那位张家的三姑奶奶是做妇人打扮,应该早为人妻了。

    张谨又在观赏着那把陶壶,对罗绍道:“明天你还来,和我一起制几把壶,咱们再烧一炉,待到皇帝寿辰时,我送把好壶给他。”

    罗绍轻咳,张大人啊,您真是会省钱。

    不过,据说今上很吃他这一套,说不定会把他的壶收进珍宝阁。

    想到这里,罗绍就来了精神,正要应允,忽然想起明天是初三,昌平那边的人会来给他拜年,他只好遗憾地道:“明天有亲戚过来,怕是不能来了。”

    “那就初四。”张谨说道。

    “初四我要动身去香河,小女还在那里。”

    “初五。”张谨又道。

    “我是初五回京,但到京城时也要深更半夜了。”

    张谨就有些烦了,初六上衙,罗绍要到初十以后才有时间,他可等不及了。

    “我和庄渊说一声,给你请假,初六你别去上衙了。”他想当然地说道,他虽然挺讨厌庄渊的,但如果给庄渊递个名帖,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

    罗绍只觉得头皮发麻,张谨为了制壶,要找庄渊给他请假?庄渊原本就把他当成是霍英的人,只是为了平衡关系才默许他在吏部,张谨给他请假,庄渊肯定以为他在吏部活得不耐烦了,搬了张谨出来。

    “不用不用,初六虽然上衙,可是眼看又要休沐了,想来衙门里也没有什么大事,我下衙后就来这里,和您一起制壶,您看如何?”

    张谨想了想,不情愿地点点头,又道:“上元节前我都在这里,你随时都可过来。”

    罗绍立时明白了,试探地问道:“您住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