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174部分

最春风-第174部分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锦言不知道该怎么劝解,那时他顶多三四岁吧,即使再聪明也搞不清大人们之间的事,后来叶氏走后,楚茨园里的人都换了,他能知道的,也只有那残存不多的记忆了吧。

    “对了,你听人说婆婆是从东瀛来的,她和你讲过东瀛的事吗?“罗锦言问道。

    “没有,那时我还小,怎会听她讲这些?事实上我只记得她临走前的那一晚和我说的话了,可惜后来我睡着了。”

    小孩子才应该爱听故事吧,是你那时太淘气,根本静不下来,你娘才没有和你说上几句话。

    “你小时候很淘气很淘气吧?”罗锦言忍不住问道。

    “胡说,我从小就很稳重懂事。”秦珏大言不惭地说道。

    罗锦言哈哈大笑,她明明知道当秦珏诉说血泪家史的时候,她是不能笑的,可她忍不住,真的忍不住。

    看到笑成一团的罗锦言,秦珏愣住了,惜惜居然笑成这样!

    他情不自禁也笑了,昨天在楚茨园里和父亲针锋相对的情景,似乎已经过去很久很久,其实也不过如此。

    “惜惜,我。。。。。。”

    他的话音未落,就听到门外响起清泉的声音:“大爷,衙门里来人了。”

    来人了,终于来人了。

    罗锦言连忙推他:“快起来,别让人等得太久。”

    秦珏却是不情不愿,又在她身上蹭了好一会儿,这才坐起身来。

    秦珏走后,罗锦言也起床了,洗漱完毕,坐在西洋美人镜前,让绯红给她梳头。

    绯红是新来的,她的祖母曾经在程老夫人身边服侍,她跟着祖母学了一手的梳头功夫,罗锦言便把她和另外六个丫头留在含翠轩里服侍。

    绯红用梳篦刚把她的头发梳通,秦珏便大步走了进来。

    “这么快就回来了?”罗锦言问道。

    “来的是都察院的书吏,就是告诉我,明天参加早朝,不过两三句话而已,把他打发走我就回来了。”秦珏说着便在她身边的绣杌上坐下,看着她梳妆打扮。

    罗锦言笑着撵他:“早膳摆好了,你饿了就先用吧。”

    “我要给你画眉。”他赖着不肯走,把旁边的丫鬟们全都当成了空气。

    “我的眉毛不用画。”罗锦言恨不能把他的嘴给缝起来。

    “那我给你抹胭脂吧。”他边说边摆弄起妆台上的珐琅彩掐丝胭脂盒子,纤长的手指放在上面,很是养眼。

    “我也不抹胭脂。”别人家的夫君也是这样吗?为什么她这个这么缠人。

    “可是。。。。。。以后我只有休沐日才能陪着你了,你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好不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三二章 市井乐

    看着面前宛如春日阳光般的明亮少年,罗锦言终是败下阵来。

    “明天参加朝会,你不用准备准备吗?难不成要学人家去撞柱子?”罗锦言打趣他道。

    撞柱子是开玩笑,但是也不是没有,窦太后垂帘听政时,就曾有过言官在金銮殿上当场撞柱子的事。

    秦珏哈哈大笑,笑后又揶揄地看着罗锦言:“你会嫌弃我的额头上多出一道疤吗?”

    罗锦言翻着眼皮:“没准儿。”

    秦珏便笑着催促绯红快点给大奶奶梳妆,又对罗锦言道:“你究竟想好让我给你做什么了吗?”

    罗锦言便真的想了想,道:“我听人说饭市口的羊肉很好吃,不如你带我去吃羊肉?”

    秦珏瞪瞪眼睛,问道:“谁告诉你的?”

    “三朝回门那天,我听胡同口看热闹的说要去饭市口吃羊肉。”罗锦言很认真地说道。

    秦珏叹了口气:“惜惜,你夫君我也说过很多话,你有没有记住哪句?”

    三朝回门时,胡同口确实有看热闹的,因为那天凤阳先生张谨去了杨树胡同。

    可是谁会留意看热闹的人说过什么呢?他的小娇妻却记住了。

    饭市口的羊肉是请的老回回烹制,口味的确很好,可是只能现做现吃,买回来重新热过,口味会差了许多。

    饭市口的羊肉虽然出名,可那里却是地摊子,罗锦言这样的大户女眷,是不会出现在那样的地方的。

    秦珏看着罗锦言有些为难,盘算着要怎样才能把她带过去,她这种容貌,女扮男装反而会更显眼,再说,她一看就是女的,就像当年,她打扮成小厮模样在天桥出现,他一眼就认出她来。

    再说,到时她往饭市口那么一站,还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粘在她身上舍不得挪开呢。

    “好,我们坐车过去,先去花鸟市,中午去饭市口吃羊肉,接着到街上逛逛,到了下衙的时间,就去杨树胡同。”他现在是仗着受伤才不用去衙门,但是明天上朝,不管那件事如何,他这病假是不能再休了,以后十天一休沐,想要像现在这样陪着娘子是很难了。

    罗锦言的眼睛果然亮了起来,忙不迭地让常贵去杨树胡同报信,秦珏则让清泉把两坛御赐的玉壶白带上。

    草草用过早膳,秦珏便带着罗锦言去了花鸟市。

    京城里的花鸟市就在七里街附近,从卯中到巳末,晌午便收市了。

    罗锦言还是八岁时来过一次,买过一只鹩哥,后来小丫鬟打开笼子时,不小心让鹩哥飞走了。

    今天他们来的时候,正是花鸟市最热闹时,罗锦言戴了帷帽,跟着秦珏一家家的逛,出来的时候,已经买了五只画眉、五只相思、五只芙蓉和五只黄鹂,还有两只罗锦言念念不忘的鹩哥,又给天赐买了只鹦鹉。

    秦珏可以想像,他以后每个清晨都会被这些鸟吵醒。

    “惜惜,这些鸟都要养在含翠轩吗?”

    罗锦言笑着道:“当然啊,这多热闹啊。”

    她从住进含翠轩的第一天,就觉得太单调太安静了,她喜欢热闹。

    她想了想,对跟在外面的白九娘道:“你回去跟方显胜说一声,让他来问问,如果买上一两百只鸟能不能便宜些?”

    一两百只?

    秦珏做个深唿吸,试探地问道:“买这么多?养在哪儿?”

    罗锦言笑着说道:“养在明远堂啊,你不觉得明远堂里太冷清了吗?”

    秦珏了然,他的小娘子喜欢热闹。

    “等到朝廷取消了限马令,我们在府里盖个马厩,把通州的马弄几匹养在府里?“秦珏问道。

    “好啊,把我的大老黑也接过来。”罗锦言兴致勃勃。

    她的大老黑就是秦珏送的那匹大黑马,一直养在昌平庄子里。

    秦珏心里美滋滋的,惜惜喜欢热热闹闹的,那一定也喜欢小孩子,以后我们生上一堆孩子,在明远堂里跑来跑去,不愁不热闹。

    从花鸟市出来,赶在晌午前到了饭市口,骡车停在路边,秦珏亲自去买了老回回的烤羊肉和羊肉汤,端进车里时还是热腾腾的,两人坐在骡车上吃得满头大汗,秦珏担心罗锦言的嗓子,又让人去买了雪梨水和甘蔗水。

    吃饱喝足,又从苏杭街逛到蕃户街,买了一堆稀奇古怪的小玩艺,给罗绍买了两块刻有梵文的石璧,给张氏买了几匹苏州刚时兴的新尺头,秦珏看了看,还是觉得不够丰厚,又打发人去买了两筐樱桃,这才带着罗锦言去了杨树胡同。

    说起来,这还是三朝后,新姑爷第一次登门。

    常贵一早就来报信了,秦家的车还没到杨树胡同,就见远山和明岚已经等在那里。

    “大姑爷,大姑奶奶,大人听说您们过来,提前从衙门回来了,对了,廖三爷也来了。”

    廖三爷?廖云?他怎么来了?

    罗锦言奇怪看看秦珏,三朝回门时,常一凡就跑过来了,还自称是娘家人。

    廖云和秦珏是同科,后来还同在翰林院,她和秦珏成亲时,廖云是娶亲老爷。

    按理说,他和秦珏关系不浅,可也没到这么亲密的地步。

    罗锦言隐隐感觉,廖云是因为前阵子李青越和廖雪的事,不想牵连进去,想借机向秦珏和罗家示好。

    她对廖云的做法并不反感,虽然有点钻营,但是这也无可厚非。

    罗绍已经在二门等着,看到秦珏和罗锦言,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打量着女儿,觉得还是瘦了。

    罗锦言到后面去见张氏和天赐,把那只鹦鹉拿给天赐看,刚刚三个月的天赐竟然一点也不害怕,伸出胖胖的小手就去抓,把乳娘吓得不成,天赐却笑嘻嘻的,那样子和罗锦言很相像。

    张氏却屏退了身边服侍的,又让乳娘把天赐抱到隔壁,悄声对罗锦言道:“你若是今天不来,明天我就让柳嬷嬷去明远堂了。”

    “太太,是不是有什么事?”罗锦言暗暗吃惊。

    张氏叹了口气,道:“再过半年,老爷的任期就满了,他勤勉兢业,考评不会差,即使不能官升一级,也能继续留任,霍阁老也是这样说的,可是我父亲却。。。。。。”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三二章 玉笏间

    这些日子,罗绍一下衙就被岳父张谨叫去,初时张氏还以为他们在芝麻胡同制壶,也就没有在意,直到昨天,罗绍回来时,恰好天赐还没睡,看到罗绍便咧着小嘴笑,把罗绍看得喜欢得不成,也不管天赐能不能听懂,对天赐说:“以后爹爹进了国子监,没有那么多应酬,再过两三年,亲自给你开蒙。”

    当时只有天赐的乳娘在场,那乳娘是张家给找的,自是不敢瞒着张氏,今天一早就把这番话告诉了张氏。

    张氏吓了一跳,忙让柳嬷嬷去找了张谨身边的一个小厮打听,才知道这些日子罗绍并没有去跟着张谨制壶,而是被张谨硬拉着去翰林院修书。

    秦珏在翰林院时参于修撰的那本《鸿平圣论》,总编撰常济文是张谨的学生,因而这本书张谨也有参于。

    去年的新科三甲也有幸参于这部书的编修,但他们在翰林院资太浅,只能做些收集资料的杂事。

    而罗绍却是跟在常济文身边,给常济文整理卷宗。

    常济文曾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其父去世后,他在家丁忧期间着书立说,文声显赫,如今虽然只是小九卿,但却已是第三次出任主编撰。

    翰林院里一大堆闲人,再加上常济文自己的学生和下属,想要给他整理卷宗的比比皆是,但是这个好处却给了罗绍。

    明眼人都知道,常济文是给老师张谨面子,罗绍虽然只是两榜进士出身,但他是张谨的女婿。

    张氏越听越心惊,原本是想直接问罗绍,可又一想这么长时间了,罗绍对她只字不提,便猜到问也问不出什么,这才想要和罗锦言商量。

    罗锦言怔住。

    “我爹虽然是两榜进士,可他不是庶吉士出身,再说他已是正五品,国子监除了祭酒以外,就没有高过五品的官职了。”

    这番话一出口,罗锦言心中一动。

    如果罗绍参于编撰《鸿平圣论》,那就和普通的两榜进士不可相提并论。

    秦珏只是给《鸿平圣论》找找资料,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出身翰林院的清贵之身,更别说是跟在常济文身边了。

    霍英是想让父亲罗绍成为左膀右臂,这才千方百计把他调进吏部,而张谨却分明是想把他从吏部摘出来。

    摘出来?

    以两世的经验来看,罗锦言从来不敢低估张谨对于朝堂的把握能力,否则,他也不能成就今日之名。

    吏部要有大动荡了?

    这不是没有可能。

    梁汾一案就是引子,赵宥抛出身为吏部侍郎的梁汾,就是想把庄渊拉下马,可是赵极却没动庄渊。

    但是以后的事呢?

    和这件事相比,罗绍是不是庶吉士出身又算得了什么?

    这些出身都是给底下人看的,罗锦言最清楚不过了,当皇帝的谁会真心去管你是不是庶吉士出身,有没有做过翰林,这些不过是为了平衡朝堂而已,且,从来没有例法规定,不过是人们自己默认而已。

    赵极想要提拔秦珏,但他太年轻了,难掩众人之口,于是就先给他一个翰林院的出身,再让他进了都察院。

    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因为朝中正三品以上的高官大多都有类似的经而已。

    同样,如果张谨想把罗绍弄到国子监,即使没有这种资又有什么?罗绍年富力强,又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还曾参于编撰《鸿平圣论》,又已有十多年的为官履。

    所谓规矩,不过就是上位者定给下面人看的罢了。

    罗锦言笑着问张氏:“太太担心我爹的官会越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