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213部分

最春风-第213部分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锦言插笄用的簪子据说是程老夫人的旧物,吴氏却一眼认出,这支赤金镶百宝的簪子,以前她是见过的,叶氏双朝认亲时,程老夫人赏给叶氏的几件头面中,就有这支簪子。

    那时程老夫人还说,这支簪子是她婆婆赏给她的,她再赏给叶氏。

    吴氏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什么程老夫人的旧物,这支簪子分明就是秦家的传家之物。

    但是她没有戴过,以后秦瑛的媳妇也没有机会戴上。

    及笄仪式一过,吴氏没有留在明远堂用膳,便推说自己那边还有事,前唿后拥地走了,不过是晚辈的及笄礼,用得着这样兴师动众吗?秦珏被罗氏那狐媚子迷得分不清东西南北,秦烨怎么也这样煳涂,照这样下去,以后秦家但凡是有年轻媳妇的及笄礼,都要按照这样办吗?那要多少银子,公中可没有这项花销。

    罗锦言也没有留她,这边有三太太和四太太张罗,吴氏在这里只能添乱。

    三太太年纪摆在那里,虽然话不多,但自有一番端庄大气;四太太年轻活泼,能说会道,两人一静一动,各方面都能照应到,不论是及笄礼还是之后的宴会,都是隆重热烈,又不失稳重。

    罗锦言拉着专程来给她做赞者的庄芷桦,笑嘻嘻地问她:“听太太说,你的小日子没来?”

    庄芷桦的脸红得像是吃醉了一般,她哭笑不得:“我婆婆是高兴坏了,忍不住就说出来了,太太和你莫要笑话。”

    常家虽然已经有两代人出仕,但是毕竟根基不够,少了底蕴。常老安人和常大太太出身不高,又长年住在乡下,得知儿媳妇的小日子没有来,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了一同去红螺寺的张氏。

    好在张氏是个有分寸的人,也只对罗锦言说了,否则若是庄芷桦没有怀上,就要让人笑话了。

    罗锦言哈哈大笑,摇着庄芷桦的胳膊:“那你快说,你究竟是不是真的怀上了?”

    庄芷桦不是忸怩的人,否则当初也不会找上门找罗锦言兴师为罪了。

    她羞赦地点点头,道:“日子还浅,要再过两个月再请大夫诊脉才能确定。”

    这基本上就是怀上了。

    罗锦言高兴得不成,前世时庄芷桦一直没有孩子。

    她问道:“常进士知道了吗?”

    庄芷桦摇摇头:“他去了福建,我怕让他空欢喜一场,还是等两个月再告诉他吧。”

    罗锦言就问她有没有反应,害不害口,有没有特别想吃的。

    庄芷桦笑着打量她,看得罗锦言怪怪的,问道:“你看我干嘛?”

    庄芷桦见丫鬟们都站得远,便压低声音问道:“你也及笄了,什么时候圆房啊?”

    罗锦言大吃一惊,好一会儿才问:“你怎么知道的?”

    庄芷桦笑得神秘:“我太婆婆说的,她说她一眼就能看出来,媳妇和姑娘是不一样的。”

    罗锦言大窘,这老太太岂不是像宫里的燕喜嬷嬷一样厉害了?

    以常家这两位老太太的大嘴巴,自家儿媳的小日子也要找人说,她和秦珏没圆房的事,想来早就告诉常一凡了,难怪秦珏五迷三道的,整天想着这件事,男人们凑到一起,还能说些什么?说不定他被常一凡打趣了呢。

    罗锦言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秦珏了。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零六章 龙凤胎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就像是案头的那盆雪兰,自从罗锦言住进明远堂,那盆花就在那里。

    没有开花,只是一盆叶子,虽然翠绿可爱,但对于喜欢热闹的罗锦言来说,就觉得寡淡无趣了。

    她甚至懒得去问这是什么花。

    直到前几天秦瑜来找她时,她正在书房,秦瑜看到那盆花,满脸的惊羡,她这才知道,这就是雪兰,也就是小时候绣在她衣裳上的那种花。

    雪兰在北方不易养植,而她屋里的这盆生机勃勃,秦瑜说明年肯定就能开花了。

    及笄礼过后,送走了宾客,罗锦言坐在书案前,一直盯着这盆雪兰在看。

    秦珏说过从南方给她寻来很多雪兰,到京城后便死了,后来他又寻了一些,还请来一位擅长养兰的尤婆子。

    花房里的兰花,和书案上的这盆雪兰,应该就是第二次从南方运来的那一批。

    那时正值宁王之乱,尤婆子只能带着这些兰花避去陕西,待到战事停了,才从陕西来到京城。

    罗锦言轻轻抚摸着雪兰那并不丰满的叶片,这盆花是经过战火,万里迢迢来到她身边的,它一直都在这里,她却连正眼都没有给过它。

    那个千方百计把这盆花寻来送给她的人呢?

    她对他也不太好。

    这时,小丫头进来,满脸是笑:“大奶奶,白九娘回来了。”

    白九娘被她派去河间。

    罗锦言大喜:“快让她进来。”

    天色已晚,秦珏在前院招待几个陪妻子一起来观礼的都察院同僚,还没有回来。

    白九娘进来,给罗锦言行了礼,笑着道:“祝贺大奶奶及笄。”

    她没有卖身契,不必自称奴婢,但她对罗锦言很尊重,因此在罗锦言面前也没有自称“我”。

    白九娘又道:“大奶奶可能听说过保定有驴肉火烧,其实河间府的驴肉火烧比起保定的也不差,正好天气冷了,驴肉火烧到了京城也是好好的,这会儿已经送去灶上了,大奶奶明天尝尝。”

    罗锦言当然知道河间的驴肉火烧,前世进宫之后就再也没有吃过了。

    她吩咐小丫头:“告诉灶上,明天用驴肉火烧做早膳。”

    丫头们退出去,罗锦言才问白九娘:“这次可有收获?”

    白九娘道:“我是骑快马回来的,大爷派去帮我的人还在路上,他们带着一个人,所以走得慢些。”

    “什么人?”罗锦言问道。

    “稳婆,给那孩子接生的稳婆。”白九娘回答。

    罗锦言的眼睛亮了,白九娘不嫌麻烦带个稳婆回来,莫非是接生时有什么事?

    “细细说来。”她呷了口茶。

    “我找到了五年前到罗秋海家里接生的稳婆,可是那稳婆听说我问的是这件事,便三缄其口,推说过了太久,早就忘了。我就给她用了些手段,她支撑不住,这才说了实话。“

    “罗秋海的孩子的确是她接生的,但是那孩子生下来就是死胎,罗秋海的老婆听说孩子死了,指着稳婆就骂,没骂两句便昏死过去,罗秋海出门收帐还没回来,两个女儿一早就送到亲戚家了,家里只有个老妈子。”

    “稳婆担心惹上麻烦,怕罗家便趁着那老妈子守着罗秋海老婆哭叫时,悄悄熘了出去。”

    “她觉得倒霉透了,接生孩子时,那老妈子也没在屋里,不能给她做证,现在只能托人给罗家族长送点礼,把这件事压下去了。”

    “这时她听到有儿啼传来,以她的经验,立刻听出这是新生儿的啼哭,这声音不像是从哪家院子里传来的,倒像是就在附近。”

    “谁家会把孩子生在外面?莫非是乞丐?想到罗秋海家的那个死婴,她心里一动,就寻声去找。”

    “就在不远的一处废墙下面,一个女人躺在那里,可不就是刚刚生下孩子啊。女人已经咬断了孩子的脐带,血淋淋的,很是吓人。稳婆见惯这些,马上过去帮忙,罗秋海家死的是男婴,若是这个也是男的,那真是天助我也。”

    “可惜她手里的是个女婴,她正惋惜,却见那女人又发作起来,她立刻明白了,肚子里还有一个。”

    “两个孩子是前后脚落地,是同年同月同日同一时辰。”

    罗锦言听到这里,已经怔住。她一直纳闷为何那孩子是个男的,现在终于知道了,原来是双胞胎。

    “后来生的是男婴?稳婆用这个孩子换了罗秋海的死婴?”她问道。

    白九娘点头:“那女人生完第二个孩子便支撑不住了,稳婆就把那个男婴抱走,这里离罗秋海家很近,她回去时,罗秋海的老婆还没有醒过来。”

    “她不敢把死婴送回那女人身边,就包起来,连同她带来接生用的物件儿裹到一起,罗秋海的老婆醒过来后,看到已经包裹好的儿子,已经惊喜交加,又听她说是小儿出生时闭气,被她抢救过来,更是感激啼零,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做为酬谢。”

    “换孩子的事情那个老妈子是知道的,稳婆分给老妈子十两银子,后来罗秋海回来,夸奖老妈子照顾得好,又赏给老妈子十两银子,老妈子得了好处,更是打死也不会说出去。但这老妈子心里也害怕,没过多久就辞工走了,她是逃难来的,谁也不知她去了哪里。稳婆就以为从此以后,再没人知道此事,便也安下心来。”

    罗锦言又问:“那个女人和女婴呢?”

    白九娘道:“那稳婆再次从罗秋海家出来时,心里发虚,没敢再走那条路,可她做了亏心事,还是良心上过不去,天亮后,她就打发自己儿子到那里去看看,但是什么没有,那个女人和那个女婴全都不见了。”

    罗锦言让白九娘回去休息,自己呆呆地坐在椅子上。

    果真还有一个孩子,果真还有。

    前世,四岁之前的事情她记得并不清楚,她是双胞胎吗?她肯定是没有弟弟的,但是如果她的弟弟是一出生就死了或者丢了呢?

    刚出生的孩子,原本就不好养活,如果她的弟弟一出生就死了,父母应该也不会告诉她吧,毕竟她也只是个孩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零七章 大涅槃

    白九娘做事严谨,不但查出了这件事,还把稳婆带回了京城。

    罗锦言心情不好,回到卧房就睡了。

    秦珏回来时,罗锦言已经睡了,她睡得并不踏实,眉头紧蹙,偶尔还会含煳不清地说些什么。

    秦珏一愣,今天是她及笄的日子,她应该很高兴,怎么会这样?

    睡到半夜,罗锦言又哭了起来,秦珏索性不睡了,握住她的手,轻声唤着她的名字:“惜惜,醒一醒,惜惜。”

    哭声渐渐停了,罗锦言睁开眼睛,黑暗中有人握着她的手,她迟疑一刻,怔怔问道:“你叫我什么?我是谁?这是哪里?”

    秦珏知道,她是梦魇还没有完全醒来。

    他温柔地对她说道:“你是惜惜,罗锦言,这是明远堂,是我们的家。”

    好一会儿,罗锦言像是终于放下心来,她长长地松了口气,闭上眼睛继续睡下,这一次她睡得很安静,唿声均匀,一觉睡到天亮。

    她醒来时,秦珏已经走了,枕边放着一只细长的锦盒,罗锦言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支珠簪。

    簪子用几十颗米粒大的红宝石和珍珠镶嵌成两朵并蒂牡丹,精巧玲珑,很是可爱。

    这是秦珏送给她的及笄礼物吧,昨天他回来时,她已经睡下了。

    看到这支珠簪,罗锦言就想起那年秦珏送她的那朵大花,那次也是镶的牡丹花,只是又大又重,又是一摔就碎的,她一次也没有戴过。

    这次也是牡丹,只是从一朵变成两朵,而且小巧精致,是能经常戴的。

    这该不会也是他亲手做的吧?

    罗锦言的心就跳快了几分,这个家伙,也不早点把这支簪拿出来,非要等到她睡着了他才回来。

    她把簪子重新放回锦盒,这才发现,锦盒里还有一张纸,折成细细一卷藏在盒子一侧,难怪她刚才没有看到。

    她展开纸,便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个家伙,竟是用的和她大同小异的簪花小楷,乍一看,还以为是她自己写的,模仿别人的笔迹很好玩吗?

    但是很快,唇边的笑意渐渐隐去,她的目光停留在纸上,直到全都看完了,依然舍不得移开。

    “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这段绕口的话出自涅经。

    罗锦言小时候跟着父亲听经时,曾经听到过,但是她心思没在那里,也就没有细听。

    她反复读了几遍,似懂非懂。

    可这是秦珏写给她的,总不有跑回家请教父亲吧。

    罗锦言苦笑,早知如此,当年跟着父亲遍寻名寺古刹时,她就应该花点心思,而不是为了逃避去听讲经,而在寺院里和父亲捉迷藏。

    秦珏派去协助白九娘的人回了京城,他们虽然带个人,倒也不慢,只比白九娘晚了大半日。

    罗锦言不想见那个稳婆,吩咐白九娘把那个婆子安置在府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