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285部分

最春风-第285部分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姐儿则把小脸蛋凑到罗锦言嘴边,让娘香她。

    罗锦言宠溺地香香女儿的小脸蛋,元姐儿就害羞地抿着嘴笑,真是个小娇娇。

    罗锦言对秦珏道:“我想给孩子们弄个院子,安上秋千和跷跷板,再把这些鸟儿也搬过去,等到他们长大了,还可以在里面读书上课。”

    秦珏也来了兴趣,道:“好啊,就去祖父的院子吧,那院子空了十几年,祖父如果知道,孩子们在那里玩儿,他老人家一定很高兴。”

    虽说那院子空着,可也一直有人住,水伯和几个小厮住在里面,把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那里的牡丹,是九芝胡同开得最好的。

    罗锦言也觉得那个地方好,她原本还想把翠薇阁后面的小院子腾出来。

    两人索性抱着孩子去了秦老太爷的院子,罗锦言看着门口那一方空白有些发呆,秦珏就道:“祖母在世时,这里叫掬翠轩,待到祖母去世后,祖父就让人把掬翠轩的匾额摘了,说这里只有他一个孤老头子,还掬什么翠。”

    他的声音里有一丝萧索。

    罗锦言也叹了口气,道:“老太爷和老夫人一定很恩爱吧。”

    秦珏笑道:“他们是少年夫妻,几十年的感情。历代能住进明远堂的,都是恩爱夫妻,你可知这里稍大点的院子为何都有个翠字?”

    罗锦言的思维还停留在他说的每对住进明远堂的,都是恩爱夫妻,没有想别的,便问:“为什么呢?”

    秦珏凑到她的嘴边,压低声音道:“烈公的夫人,小字有个翠字。”

    “真的?”罗锦言吃了一惊,女子的小字是很隐秘的,只限家人知晓,更别说像这样用妻子的小字给各个院子命名的了,这位烈公也真是与众不同。

    秦珏笑道:“当然是真的,我们家是从烈公时才从西安搬到京城的,最初是在梅花里,后来天心阁也搬过来,梅花里住不下了,太祖皇帝便把前朝的大将军府赐给了烈公,就是现在长房和二房的园子。后来秦家又陆陆续续把隔壁的几户人家的宅子也买了下来,就成了现在的九芝胡同。”

    “烈公和夫人住进明远堂时,都已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你想想,那时烈公还要把夫人掬在手心里,他们有多恩爱。”

    所以秦老太爷才会感伤吧,程老夫人去世后,他就把祖先留下的匾额摘了下来。

    “那我们再把那匾额重新挂上?”罗锦言问道。

    秦珏想了想,道:“好啊,以后孩子们嬉闹玩耍,满院子的孤寂都给冲没了。”

    两人在院子里看了看,又让人叫了方显胜过来,告诉他要怎么布置,哪里安跷板,哪里放木马,水伯就问那十几株牡丹要移到屋后,秦珏道:“花木都不要移开,他们哪个敢给糟踏了,我会收拾他们。”

    说着,还煞有介事瞪了怀里正在好奇地东张西望的豫哥儿一眼。

    罗锦言则告诉水伯,老太爷的东西不用动,只收拾出两间屋子,给孩子们用就行了。

    水伯却道:“老太爷若是知道大少爷和大小姐要来,还不知多高兴呢。”

    说得像是老太爷就在这里似的。

    罗锦言忍不住笑了出来,难怪前世宫里常有闹鬼的传闻,这种几百年的老房子,总会让人想入非非。

    虽说老太爷会很高兴,可她还是让秦珏抱着豫哥儿,到长房的那间小祠堂里,和老太爷说了一声。

    秦珏的情绪一直很好,看不出有什么不高兴来。

    直到掌灯后,夫妻两个重又躺到床上,他才对罗锦言道:“今天四皇子府里的一个清客,拿了四皇子的一篇文章,送到都察院里请我过目。”

    “啊?”罗锦言大吃一惊,”四皇子府的人,怎敢到都察院里找你?难道是赵极的意思?“

    话一出口,她立刻摇头:“不会,赵极不会这样做,他若让你指导赵熙功课,即使没有圣旨,也会派内侍来传口谕。”

第五四七章 娶妻好

    秦珏微微吃惊地看了她一眼,笑着道:“你总是能和我想到一处。”

    罗锦言发现了自己的失言,向秦珏怀里靠了靠,秦珏抱住她。

    “这样一来,岂不是都知道你和他站到一起?”罗锦言在心里把赵熙骂得狗血喷头,这种做法不是赵极允许的,难道是李贵妃?赵熙耳根子软,可他已经开府,还要时时进宫让李贵妃拿主意?这也不可能?

    他的幕僚?幕僚们天大的胆子,才不敢让他公开结交大臣。

    难道是他自己的想法?如果是这样,赵熙也就没有半丝为君之相了。

    “你没接他的文章?”罗锦言问道。

    秦珏点头:“我说我才疏学浅,不敢指点皇子殿下的文章,给推到翰林院了。”

    翰林院里有几位翰林,轮班给皇子们授课,他们只是传授课业,却并非皇子师傅,师傅除了教导学问,还要传授见识见解,帝王之道。

    罗锦言笑道:“原来你是在对赵熙生气,怎么就把气出到咱们豫哥儿身上了?”

    秦珏抚摸着她的玉背,笑着说道:“我哪有对豫哥儿,分明是发泄到你身上了。”

    这话说得 。。。。。。 真不要脸。

    罗锦言转过身子,背对他,不搭理他了。

    秦珏只好凑过去,从背后拥住她:“宝贝,有你在我身边可真好。”

    好什么好?能让他撒气?

    “前些年我和兄弟们在外面混的时候,他们常说要娶媳妇,我就说娶媳妇多麻烦,有什么好,他们就说,媳妇最好,不但能抱着睡觉,还能陪你说话。”

    这是外面那些粗汉子们说的话,可是从秦珏嘴里说出来,居然没有任何违和。

    罗锦言转过脸来,一把揪住他的耳朵,秦珏笑道:“你下次换只耳朵,每次都揪同一只,也不怕给我揪得一大一小。”

    他总有一堆话逗她笑,罗锦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秦珏趁机又把她抱在怀里。

    次日,秦烨听说了四皇子的事,把秦珏叫过去,破天荒地称赞一番,还赏了一片带枣树林子的山地给他。

    罗锦言拿着地契笑道:“也不知那里的枣树长得如何,秋天时,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打枣了。”

    秦珏见她有兴趣,他也觉得挺有意思。

    杨树胡同送来消息,李毅和李大舅母到了京城。

    秦珏特意告了假,带着罗锦言和两个孩子去了杨树胡同。

    又有两年没见,大家见面少不了一番契阔。

    李青雅给孩子们带了很多东西,还让李大舅母转告罗锦言,她让人送回去的书本非常好。

    罗锦言向李大舅母问起李青雅的事,李大舅母笑得合不拢嘴:“她的亲事定下了,因为你舅舅和我急着出来,就没有给你写信,看着两家人下了小定,这才离开,余下的事都交给你大表嫂,也让她学着操持。”

    李毅现在已经把家里的生意交给了李青凡,李大舅母也把家里的钥匙和对牌交给了长媳。

    罗锦言好奇起来,前年她去扬州时,亲口问过李青雅,李青雅还请她帮忙劝劝舅舅,准许自己留在娘家不嫁了。

    “定的是哪家?表姐可喜欢?”她问道,其实她心里很清楚,让李青雅彻底忘记沈砚,那是不可能的。总有那么一个人是刻骨铭心的,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没有必要纠结,那样只会令自己和家人都不快活。

    说起李青雅的亲事,李大舅母满脸的得意。

    她告诉罗锦言:“我听说义学里有位不要束修的纪先生,很是过意不去,就让人送些笔墨纸砚给他,刚好听说纪先生咳嗽,小雅还给送过川贝膏子。”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她当然不会说是自己听李青雅提起纪先生,便眼睛一亮,特意让人去义学里打听出来的。

    “我开始时还以为纪先生是位穷秀才,后来才知道竟是万家的人。”

    “万家?”罗锦言一时想不起是哪个万家,扬州好像也没有姓万的世家。

    “就是万泓万老先生那个万家。”李大舅母于有荣焉。

    李青越去年被兄长派人押回扬州,虽然错过了去年的秋闱,但却得到万泓的指点。每隔十天,便去万泓隐居的草庐,由万泓给他指导功课。

    李毅很是过意不去,觉得让万泓住在草庐里太怠慢了,就拿出自己在扬州郊外的一座依山伴水的别院,捧了地契巴巴的给万泓送去,万泓不但不收,还面色不虞,他找了几个读书人询问才知道,住在草庐那是气节,是境界。

    他明白了,可还是觉得住在风景如画的别院里那才叫境界。

    纪先生名叫纪秋,是万泓早年在四川捡到的孤儿,那年四川地动,民不聊生。万泓之所以给孩子取名纪秋,只是因为在发现孩子的地方,附近曾经有个纪家庄,而那时正是秋天。

    纪秋养在万泓身边,既不是养子也不是小厮,稍大一点就跟着他读书,天资普通,但却认真刻苦,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天份,读书便更加用功,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习惯,年纪轻轻一副老学究的劲头。

    听说纪秋是万泓身边的人,又是孤儿,李大舅母就兴奋起来,派了体己的嬷嬷到义学里相看,说那纪先生高高瘦瘦,虽然没有二爷李青风那么俊俏,但也是一表人才,又说去的时候,正好看到纪先生在对一个学生打手心,可威风呢。

    李家是商贾,从上到下对读书人都有敬畏之心,所以看到先生打手心,这嬷嬷也要赞叹不已。

    李大舅母和李毅一商量,两人都觉得这是一门好亲。

    但再好的亲事也要让李青雅同意才行。

    李大舅母去问李青雅,李青雅不同意。

    问她为什么不同意,她又说不出什么来。

    李大舅母急得不成,索性说道:“你大伯父说了,你的亲事定不下来,我们这辈子哪里也不去,就在扬州守着你,哪怕一辈子看不到二郎家的孩子,也没关系。”

    李青雅愧疚不已,她见过纪先生几面,是有些好感的,否则也不会让纪先生在义学里教书。

    次日去见李大舅母,终于点头了,但前提是她要和纪先生先见一面。

    李大舅母兴高采烈,两天后就让李青凡跟着李青越一起,到草庐去见万泓。

第五四八章 修书忙

    李大舅母并不知道,李青雅和纪先生见面时谈了些什么。她只知道这次不久,万泓就亲自登门,为纪林求娶李青雅。

    是娶。

    纪林不入赘,李家可在纪林与李青雅的儿子之中,挑选一人继承李家二房的香火,若无子,可由养子或嗣子承继。

    李青雅手里的产业分成嫁妆和祖业,嫁妆带到纪家,祖业则由李家继续管理,待到李家挑选的继承人长大成人,再由舅舅们把祖业交给他。纪家不拿一分一毫,双方立契为证。

    李毅对这门亲事满意得不成,虽然纪林只是万泓收养的孩子,可是为人清正,不卑不亢,很有教养。

    更难得的是纪林和小雅都是心善之人,纪林自己是孤儿,承蒙万泓善心养大,小雅也很感念李家的大恩,两人在这方面一拍即合,以后一起办义学,教书育人,也是一件美事。

    罗锦言听说以后,也很高兴,当晚就给李青雅修书一封,不久她收到李青雅的回信,告诉她因为两人年龄都不小了,年底就会下聘,明年春天成亲。李青雅还告诉罗锦言,她去义学时,不小心被树枝挂住了衣裳,等她下次再去时,就发现那棵树的枝条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孩子们告诉她,是纪先生修剪的。

    罗锦言莞尔,剪树枝子这样的小事,沈砚不会去做,他甚至不会留意吧。

    每个人在乎的事情不一样,留意的当然也就不一样。

    这世上每个人都不一样,就要看你找到的是不是正合你心意的那个人。

    罗锦言把李青雅和纪先生定亲的事告诉了秦珏,这些日子,赵熙想方设法接近秦珏,秦珏烦不胜烦,把这件事告诉他,让他也高兴高兴。

    秦珏果然很高兴,又道:“小时候我听祖父说万泓为人端肃,治学严格,今上这才请他给秀太子做师傅,纪林既然跟着他长大,想来也是个一丝不苟之人。”

    他想了想,又问道:“他是孤儿,是不是姓纪也无法考证,按理说如果入赘也无伤大雅,万泓既然不想让他入赘,莫非是想让他继续科举?不知他的学问如何?“

    这是有提携纪秋的想法了。

    罗锦言笑道:“这事不急,总要让他考上举人再说。”

    心里却在想,万泓养大的人,或许也像他一样,对仕途并不在意呢?如果真是那样,李青雅就有福了,两人不缺银子,可以寄情山水,教书育人。若是纪秋想要做官,李青雅难免和官太太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