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382部分

最春风-第382部分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辈子,连走上玉阶进入大殿的资格也没有。

    二月初一,就在大大小小几百京官云集的这一天,发生了一件足能列入史书的大事。

    朝会刚刚进行不久,太和殿外一片喧哗,战报到了!

    赵极是马上皇帝,他亲政之后大小战役不断,前方战报刻不容缓,无论是大朝会,还是这种每月两次的朔望朝,战报都要在第一时间送到皇帝面前。

    听说是战报到了,赵极的眉头微蹙,早有立在殿外的锦衣卫将战报呈进大殿,内侍走过去,接了战报,亦步亦趋呈了上来,交到走过来的卫喜手中。

    赵极沉声道:“念!”

    卫喜知道规矩,同为战报,若是捷报,会一路高呼进京,即使此时不能大声嚷嚷,把战报呈进来的锦衣卫也定然知道,可那锦衣卫进来时,卫喜看得清楚,那绝不会是听到捷报喜讯应有的神情。

    他打开火漆,把里面的战报展开,立时倒吸了一口冷气,颤声道:“湖南黄州卫指挥使司柴平率军谋反,将千户孙五越斩杀,余者皆响应,与此同时,辰州卫使司李士吾、沅州卫使司沈杰率众降!”

    黄州卫、辰州卫和沅州卫各有屯兵五千余,下设千户所、百户所,他们就这样反了?降了?

    百官默然,所有人屏住呼吸,偷偷望向龙椅上的赵极。

    正在这时,门口又响起太监尖利的声音:“战报到!”

    还有战报!

    卫喜再次接过战报时,手指已经在发抖,他听到皇帝的声音依然平静:“再念!”

    卫喜看了一眼手里的战报,只觉头皮发麻,他故做镇定的把战报上的字念了出来,他的声音不大,但大殿上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字都似是千斤重石砸在心口上,尤其是最后的几句话“。。。。。。征南大将军王月久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湖南布政使狄玉凤及一众官员皆被俘,湖南失守。”

    湖南失守!

    大周朝打败了鞑子,打败了高丽人,却被一伙名不见经传的匪患夺下几省。

    尤其是湖南这样的地方。

    湖南不是云南那样的边陲,湖南有十大卫所,屯兵几万,又有常胜将军王月久大军压境,可还是败了,兵败如山倒!

    战报上还有内容,卫喜悄悄看过去,他不敢念了,不敢了。

    可赵极的声音却让他不能不念:“可有提到那个孽障?”

    这也是自从赵熙公然废掉父亲,在广西登基后,赵极第一次当众称他为孽障。

    卫喜咬咬嘴唇,清清楚楚地说道:“重兴伪帝亡,死因不明,死前留有遗诏,十万军匪首观棋将此遗诏临后贴于湖南布政使司衙门外,围观者众。”

    他不敢再念了,他不知道再念下去会是什么后果。

    大周军余部已经撤出湖南,但还有斥侯留在长沙,遗诏上的内容清清楚楚地抄录下来。

    赵极微微松了口气,赵熙死了,战报上之所以是死因不明,那是因为赵熙是被郎士文和他的锦衣卫暗杀的,即使是大周的援军也不知道。

    “呈上来。”他淡淡地说道。

    卫喜终于松了口气,今天这是怎么了,该来的不来,这不该来的却是接二连三。

    那份战报终于拿到赵极手中,满朝文武皆往上看,赵熙死了,他竟然还有遗诏,莫非他还有子嗣落在十万军手里?

    那到底是不是赵熙的儿子?

    反正人已经死了,观棋另外弄个小孩子出来说是重兴皇帝的太子,谁也没有办法,何况,这遗诏是真是假,也无从可考。

    真是多事之秋。

    忽然,他们全都看到,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伟岸的身躯晃了晃,便瘫软了下来。

    赵极晕过去了,如果不是身边的内侍反应灵敏,他甚至会从龙椅上摔下来。

    那份遗诏上写得清清楚楚,朕以孝正身,代父罪己,惟愿有生之年,禅让于朕之堂兄,先皇太孙奕。

第七四六章 笑春风

    如果是像平时早朝一样,只有阁老们和够品级的大员在朝上,遇到眼前的事,定能处理得妥妥当当。

    可今天不同,虽然大多数官员都在殿外,可也是因为大殿里站不下这么多人,谁站在哪里,都是按照品级来的,很多平时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当朝大员,都只能在殿外站着。

    这当中包括早已是正四品的罗绍和闵涛。

    秦珏比他们强一点,勉强站在殿内,可也是紧挨着门口。

    此刻能够站在殿内的,除了六位阁老以外,几乎全是超品的皇室宗亲和勋贵们。

    这些人中只有少部分是有实职的,大多数都是闲散着的,除了每月两次的朔望朝和每年三次的大朝会,他们也没有机会在皇帝面前晃荡。

    除了他们,还有多位正一品、正二品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

    和这些人的品级相比,秦珏能勉强守在门口,已是侥幸。

    初听战报时,这些人就已经吓得不轻,赵熙若是打过来了,谁知道还能不能承认他们的荫恩,待听到赵熙死了,他们就更害怕了,完了,赵熙没有了,十万军那些土匪们六亲不认,到时打进京城,率先倒霉的就是他们。

    他们巴不得伟大的同德皇帝振臂一呼:朕要御驾亲征!

    可是他们心里也清楚,以前皇帝御驾亲征时,有太子监国,太子死后,还有赵熙监国,赵熙虽然不成器,可他的身份摆在那里了。

    但是现在别说太子,就连一个襁褓里的小皇子都没有,难道让赵熙的儿子监国吗?

    没有监国皇子,皇帝不可能御驾亲征。

    皇帝不去御驾亲征,谁来保护他们?皇帝虽然对他们不怎么样,可是面子上也还过得去,如果江山易主,不再姓赵了,他们能不能保住尊荣?不对,是他们还能不能保住性命?

    于是当皇帝晕倒,险些从龙椅上摔下来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慌了,场面乱成一团,有人冲上来要扶,有人就去拉着,不能上去,那是龙椅,你上去算怎么回事?

    有人喊救驾,有人喊太医。

    庄渊喊了两嗓子,根本没有人听,骁勇侯只好推了一把亲家庆王爷,庆王爷正在打瞌睡,大殿里这么乱,他老人家还是能困得东倒西歪。

    此时此刻,大殿之内属庆王爷身份最高,庄渊虽是首辅,可他镇不住这些皇亲宗室,当然,手握京蓟兵权的骁勇侯是能镇住的,但他。。。。。。他推醒了庆王。

    庆王翻翻眼皮,他看看已被内侍们扶起来的赵极,又看看吹胡子瞪眼的庄渊,再看看也不知是真哭还是假哭的这一堆人,最后冲着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沈砚的岳父赵含摇了摇头,示意赵含不要轻举妄动。

    骁勇侯用眼角子瞥着这条老狐狸,忽然明白了,赵熙遗诏的内容定是写在战报上,卫喜没有念出来的,才是让皇帝晕过去的原因。

    庆王这只老狐狸,打着瞌睡却是一切心知肚明。

    那遗诏上的内容定然不堪之极,除非皇帝自己说出来,否则。。。。。。

    好在老狐狸并没有继续打瞌睡,他懒洋洋地对庄渊道:“庄首辅,你看今天的朝会是不是也该散了?”

    庄渊见他终于肯开口了,松了口气,正要说话,就见悠悠醒转的赵极无力地挥了挥手,嘴巴动了动,似是对卫喜在说什么,卫喜大声说道:“庆郡王、骁勇侯和几位阁老们请到御书房廷议,其余人等退朝!”

    大殿内的人,都能看出来,皇帝身体有恙,连话都要说不出来了,怎么还有精力廷议?

    无非是不想让人知道他有病吧。

    湖南失守,若是此时再传出皇帝有疾,怕是真要天下大乱了。

    大殿里面发生的事,外面的人并不知道,待到看到有人出来,才知道退朝了。

    但是他们不能走,站在外面排队是按品级的,散朝当然也是要按品极。

    朝中大员们还没有走,他们一哄而散自是不行。

    很多人便就交头接耳,纷纷议论今天为何早早散朝,该不会是与刚才的两份战报有关吧。

    站在一群御史中间的高帆和黎修竹已经站不住了,怎么会这样?

    这和计划中是不一样的。

    不是说到时会宣他们进殿,当着满朝文武,在皇帝面前控诉秦珏那厮的滔天罪行吗?

    为什么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退朝了?

    他们只是七品,平时是没有资格参加早朝的,上次已经把状子递进宫了,可皇帝却迟迟没有过问此事,他们能期待的,就只有每月两次的朔望朝了。

    今天若是没有机会,就要等到二月十五。

    正像大家商议的那样,秦珏背景强大,十几天里变数太多,说不定他会动用关系,把他们杀人灭口呢。

    两人交换了目光,都在彼此的眼睛中看到了正义之光。

    对,此时不说更待何时?

    就在现在,秦珏这个弑父不孝的奸佞还在大殿里。

    不对,他们看到远处的汉白玉台阶上,出现了一个身影,那是秦珏。

    秦珏夹在几个和他差不多身份的官员之中,施施然地走出太和殿。

    大奸大恶之徒还有脸从太和殿里走出来,这让天底下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高黎二人怒不可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不当着文武百官揭穿秦珏的恶行,更待何时?

    就是此时圣上治他们殿前失礼,他们也值了。

    虽然这里不是太和殿,但也是在太和殿外,虽然皇帝没有在他们面前,但他们头上是天,脚下是地,身后是万千大周学子。

    天上有明月,地上有清水,他们要还仕林清明,揭穿秦珏的真面目。

    秦珏站在玉阶上,却没有往下走,他的目光越过玉阶下密密麻麻的乌纱帽,落到高黎二人身上。

    别说,他在都察院里几年,也不认识这两位,名字倒是有印像,可惜他不认识。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嘴边浮起一抹微笑。

    虽然离得很远,但是高黎二人的眼神都还不错,他们看到了秦珏脸上的那抹笑。

    那是嘲弄讽刺的笑,也是挑畔得意的笑。

    这是大奸大恶之徒才会有的笑!

第七四七章 延安伯

    这世上有很多家庭,可能并不算贫苦,但也并不富裕。他们没有被踩到脚底下,所以他们还有骨气。他们看得高看得远,知道这世上还有一条路能够改变后代子孙的命运,那就是读书,就是科举。

    即使考不上进士,中个秀才或者举人,不但受人尊敬,还能免去各项赋税丁役。

    因此这些人家往往拼死拼活地奋斗赚钱,只是为了供出一个读书人。

    这当中的佼佼者就是新乐常家。常老太爷和常老安人,当年埋头苦干,一年到头赚的银子,缴赋以后所余无己。那时他们只有一个很朴素的愿望,哪怕不吃不喝,也要供个秀才出来,这样家里就能有节余了。

    常大老爷不但考上秀才,还中了进士,常家置了田产,从以前的小商贾变成了农户,再后来常一凡考上庶吉士,常家也变成了新乐首屈一指的耕读之家。

    在常家之前,还有庄家,同样是家境贫寒的小门小户,出了庄渊这位首辅之后,方圆五百里,但凡是姓庄的,都恨不能和庄家沾亲。想当年,庄渊两袖清风,只能拿出二百两银子修缮祠堂,当地乡绅们,硬是让庄渊用二百两银子修缮出二千两的祠堂。

    无论是庄家还是常家,对于寒门学子而言都是励志楷模。高帆和黎修竹便是如此,他们尤其佩服庄渊,对于常一凡则不屑一顾,毕竟常家到了常一凡这一代时已是第二代的进士了,对于高黎等人而言,常一凡就是个含金匙而生的官二代。

    在高黎等人看来,所有的世家子弟和官二代,之所以混得比他们好,全都有内幕。

    否则,闵涛怎么就能中状元?还不是因为闵家是名门望族?秦珏怎么能中探花,如果不是姓秦的,那可能吗?还有常一凡,那么难考的庶吉士,他怎么就考上了?一定是他爹花银子了。

    不公平啊,这世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主持正义的太少,所以皇帝才会被蒙蔽,圣人才会被亵渎。

    做了御史之后,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这种不公平的事更加多了。这世上贪官、为富不仁的、纨绔子弟层出不穷。

    于是,他们的生活圈子也越来越小,不是接触的人少了,而是能与他们志同道合,同样洁白无瑕的人太少太少了。

    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更多的同道中人,那些热情而又纯真的江南学子,都和他们是同一路人。

    如果没有这些好友,他们甚至还以为秦珏弑父的事情是道听途说!

    以前他们过得都是浑浑噩噩的日子啊,直到认识了这些有为之士,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