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435部分

最春风-第435部分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秦家也会给高蕴几分面子,若是高家求娶秦家其他房头或者旁支的女儿,这桩亲事十有八、九是能成的,那样一来,秦家和高家也是姻亲,秦珏是秦家宗子,即使日后与高蕴政见不同,也不会针锋相对。

    可欧阳杰没有想到,高蕴竟然糊涂到要给继室生的儿子,求娶秦珏的女儿,秦家这一代的嫡长女。

    欧阳杰还没有把高蕴劝阻下来,那边高蕴便打发自己的儿媳们去了秦家。两位儿媳从秦家回来,添油加醋地把秦家的富贵描述一番,又说起了元姐儿,长得漂亮,知书达理,小小年纪便做出了木牛流马。

    元姐儿做出木牛流马的事,之前也只是在女眷的圈子里有传言,因此高蕴还是第一次听说,他吓了一跳,欧阳杰也是大吃一惊。

    不过两人细细一想,可能也就是夸大其辞而已,估计那位秦大姑娘也是手巧的,做出个什么小玩艺,被外面的人听说了,知道是秦家小姐做的,但越传越神。

    可是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来,秦家的这位小姑娘是很受重视的,高蕴便想正式上门提亲,欧阳杰连忙把他拦下,高蕴这才让马夫人走一趟,一来是前面两个儿媳身份不够,马夫人上门更显尊重;二来也是探探罗氏的口风,秦珏与父亲关系冷淡,秦烨住到寺里不问世事,这是满朝皆知的,因此儿女们的亲事,想来秦珏与罗氏便能做主。

第八四七章 媒难请

    下了马车,二儿媳高二太太和两个姨娘正在二门候着,见过礼后,刘姨娘便对马夫人说道:“夫人,老爷这会儿在外书房,让您回来以后便过去见他。”

    一阵耻辱涌上来,高蕴竟然让姨娘来叫她,而且还是到外书房。

    你连个丫鬟婆子或者小厮都懒得叫吗?

    当着儿媳和姨娘们,马夫人不能露出半丝怒气,那只会让这些人认为她是小家子气,唉,可惜罗氏不是个好相与的,若是嘉平能娶到秦家的嫡长女,这些人也不敢再小看了她们母子。

    她想起刚刚在秦家,从九芝胡同到明远堂,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名下人,个个精神抖擞,根本不用吩咐,一个眼神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罗氏身边的丫鬟婆子,说不上多么标致,但那种气势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和这些下人们相比,罗氏反而是慵慵懒懒的,像个水做的人儿,乍看上去,远没有她想像中名门宗妇的锐利强势,可是也不过几句话,马夫人便知道这个罗氏并不似表面上那般柔弱,这是个精明内敛的女子,却并非藏拙,而是懒得展现出来而已。

    像秦家那样的,才是百年世家应有的样子吧。

    高家差得太远了。

    若是能娶到秦家的大姑娘做儿媳,有了秦家这样的亲家,那该有多好。

    想到这里,她挺直了背脊,无论如何,她也是高家的正室夫人,御封的二品诰命,她的儿子也是高蕴的嫡子。她和她的儿子女儿都不能让儿媳和姨娘们小看。

    她微微一笑,高蕴一个摆不上台面的外室子,也能当上首辅,她的儿子怎么就不能娶一个名门淑女了?

    从高蕴当首辅的事上就能看出来,这世上就没有不可能的事。

    回来的路上,她被那两只金项圈刺激得心灰意冷,以前这门亲事是没有指望了,可是说来也怪,姨娘也不过就是对她说了几句话,她便斗志昂扬,重新有了信心。

    马夫人还是第一次到外书房,只见几名幕僚都在,杨善忠派来的那个欧阳杰也在。

    一屋子的外男,竟然没有人回避!

    高蕴也没有让这些退出去的意思,见她来了,便急急地问起去秦家的情况。

    马夫人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她自是不会把心中的担忧说出来,她道:“妾身去的是明远堂,见到了秦大奶奶罗氏,罗氏花信年纪,为人谦和,言语之中对老爷和妾身都很尊敬,只是没有见到秦大姑娘,听罗氏说,荷花池张家的徐老夫人把几个孩子都给接去小住了。”

    当然,这些也是实情,马夫人并没有信口胡说,她只是说的表面上的,没有把她从金项圈上看出的深意点破。

    其实她是多虑了,高蕴和他的幕僚们,谈起朝堂上的事,或许是老谋深算,但是后宅里女眷们的弯弯绕,他们却是看不出来的。

    高蕴听得心花怒放,捋着胡子对欧阳杰道:“欧阳先生,你先前还担心秦家会眼高于顶,目下无尘,你看也不过如此。秦家能历经百年而不倒,这就说明秦家是有聪明人的,懂得审时度势,你可别忘了,秦牧当年给四皇子做师傅,并非光彩的事,秦家又怎会还像以前那般自持身份?”

    欧阳杰有些后悔来京城了,他跟在杨善宗身边多年,杨善宗虽然不是正人君子,可却不像高蕴这般愚不可及。你只看到秦牧给四皇子当过师傅,你怎么就忘记秦珏斩杀宁王立下不世之功了?仅是这份大功劳,就足够秦家啃上几十年。

    战功岂是文官们的几句话就能抹杀的?

    看看京城里这些养尊处优的勋贵们就知道了,靠着老祖宗当年的战功活着滋润着呢。

    更何况,秦珏是文武全才,他出仕以后办的几个大案,马市案、河南水患案,以及去年的王会笙案,经他手扳倒的官员还少吗?

    你看不出他的厉害,那是因为你还没在他手上吃过亏。

    欧阳杰是杨善宗派来的,一场宾主,欧阳杰可以看不起高蕴,却不会违背杨善宗,所以杨善宗没有把他叫回去,他便还要留在京城辅佐高蕴。

    高蕴有些得意地对欧阳杰道:“欧阳先生,你看请霍阁老家的女眷去提亲可好?”

    在决定求娶秦曦之后,高蕴也做了一番功夫。秦家给秦珏求娶罗氏时,请的是凤阳先生张谨做的保山,那时凤阳先生还没有把女儿嫁进罗家,后来两家正式议亲,罗家这边便请了霍英做保山,霍英和罗家甚有渊源,他不但是罗绍的恩师,还让嫡长孙做了罗绍的学生,如果不是秦家先下手,说不定霍家也会求娶罗氏。

    因此,要找一位代表高家到秦家提亲的人,高蕴想不出比霍家更合适的了。

    欧阳杰有了拂袖离去的冲动。

    你能请得动霍家?

    如果霍英和庄渊没有矛盾,霍英不是想为孙儿霍星铺路,这个首辅的位子会落到你头上吗?

    欧阳杰勉强压下心头的火气,平心静气地对高蕴道:“依学生来看,霍阁老与罗家渊源太深,并非是合适之人啊,朝中有不少秦家的通家之好,门生故旧,大人不如在这些人里找一位。”

    其他幕僚立刻提了几位,高蕴不住摇头,这些人和他并不熟悉,还不如霍英同在内阁,天天见面。

    想来想去,终于定下了礼部侍郎杨玉。

    杨玉的母亲姓宁,出自京城宁家,这位宁太夫人和秦家长房四太太宁氏是一个房头的堂姐妹。

    这件事便又落到马夫人头上,次日她便备了二十四色厚礼,去了杨侍郎府上。

    宁太夫人没想到高家竟然要求娶秦家的元姐儿,她反复问了几遍,才确定自己没有听错。

    高家不但是要求娶元姐儿,而且还是排行第三的小儿子。她若上门提亲,会不会被身为秦家四太太的宁氏给奚落得脸面全无?

    高蕴是当朝首辅,宁太夫人觉得这件事还是要和儿子儿媳商量后再做决定,她告诉马夫人,每年的这几天,她都要茹素,碰不得婚嫁之事,等到过了这几天,她亲自到高家登门拜访,把这件事详细议议。

第八四八章 周夫人

    送走马夫人,宁太夫人便让人到礼部衙门外面等着杨玉下衙。

    杨玉有个毛病,下衙以后就要去贡院西街的文房铺子,挨家看个遍,排解在衙门里的压力与不快,也是因为他真的喜欢这些东西,每天不买上一两样,他就感觉生活不完整。

    宁太夫人觉得儿子的习惯没有什么不好的,总比沾花惹草要正经吧,宁太夫人既然是这个态度,杨府上上下下虽然都知道杨玉是闲得淡疼可也没人敢说什么,一来二去,杨玉这个爱好便越来越出名,前不久被御史弹赅,说他不务正业,难堪大任,还把杨玉早年因为一方澄泥砚与人当街争吵的事也给挖了出来。

    其实杨玉一没贪墨二没欠债不还,御史们实属没事找事,可是被人弹赅终究不好,为此他写了辩折递上去,霍英当时就给批了,但是报到首辅高蕴面前时,高蕴见他是礼部的,便给压后了几天,无奈,杨玉只好求到高蕴面前,这件事算是掀过去了。

    从那以后,逢年过节杨家都会与高家礼尚往来,加之宁太夫人与秦家沾亲,这便是高蕴想让杨家出面提亲的原因。

    今天下衙,杨玉出了衙门,正想开始他的每日必买,就被宁太夫人派去的小厮叫回家了。

    他把双手揣进衣袖里,心不在焉地听宁太夫人说了今天的事,问道:“您没有听错吧,马夫人的小儿子,想要求娶秦玉章的女儿?我记得秦玉章没有纳妾吧,他只有一个嫡女。”

    他记得很清楚,前阵子他在文房铺子里,见过罗绍带着秦玉章的那对龙凤胎,抢先一步买走了他看上的一对彩绘花鸟的羊毫笔,那对羊毫就是买给那两个小家伙的。

    宁太夫人叹了口气,道:“秦家的事情我比你要熟悉,马夫人看上的就是秦家的大姑娘,秦珏那对龙凤胎里的元姐儿。快六岁了,和她家小儿子年龄上倒也合适。”

    “怎会合适?娘,您怕是不知道高蕴是外室子吧?”杨玉压低了声音,高蕴的身世在朝堂上早就不是秘密了,若不是后来他生病时,皇帝派了太医探病,又赏了一堆药材,那些御史们就能把高蕴逼得请辞。

    “我会不知道?这京城里,也就是他们高家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而已。”宁太夫人幽幽地说道。

    “不行,娘,您若是抹不开面子,儿子来想办法,这件事上您不能出面。秦家是什么样的人家?他们家嫁女儿只会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差不多身份家世、门当户对的人家,要么就是才高八斗、身家清白的寒门学子。仅这身家清白四个字,高家就没有。依我看,秦珏宁可把女儿嫁个穷秀才,也不会答应这门亲事。”

    这些话,宁太夫人又怎会不清楚?可是高蕴的官职摆在那里,杨家比不了秦家,没有那么深的背景,就像上次御史弹赅的小事,也能被高蕴压上一头。

    她想了想,磨蹭了几天,正准备亲自去高家,和马夫人谈谈,看看能不能说服马夫人不要肖想这门亲事,可她还没有出门,大腹便便的儿媳房氏下楼时摔了一跤,险些小产,又是请太医,又是请娘家人,半个京城的千金科大夫都给惊动了,房氏饶幸躲过一劫。

    杨家派了一位嬷嬷过来,那嬷嬷说宁太夫人心疼儿媳,哭着要去慈恩寺吃长斋,一直吃到儿媳平平安安生产为止。

    这一次,马夫人也拉不下脸来再请宁太夫人去提亲了。

    她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事告诉了高蕴。

    高蕴也听说了,因为杨玉已经三天没来上早朝了,说是宁太夫人太过伤心,也已经病了,杨玉在家侍疾。

    杨家够身份的女眷只有两个,一个险些小产,一个也病了,自是都不能去提亲了。

    高蕴虽然觉得这件事太过凑巧,可是事关子嗣,想来杨家也不会装模作样。

    但是让谁去提亲呢?

    无奈,高蕴请了太常寺少卿周行的夫人去了秦家。

    周夫人和罗锦言有过几面之交,算是相识,但也没有什么交情,无非就是在一些婚丧嫁娶的场合里遇到过几回。

    罗锦言耐着性子听她说完来意,眨眨眼睛,问周夫人:“您确定是来为高首辅家的三公子求亲的,求的是我家的元姐儿?”

    周夫人笑得一朵花似的:“秦大奶奶,您家不是只有元姐儿一位掌上明珠吗?不会错的,我呀,就盼着能穿上这双媒人鞋呢。”

    罗锦言在心里啐了一口,你没鞋穿,我送你几双。

    “我家元姐儿还不到六岁,夫人想来也听说过,我们秦家除了藏书多,还有就是规矩也多了,家里嫡出的哥儿和姐儿,均没有十岁以前说亲的,唉,高首辅的三公子今年也有十岁了,这定亲的事情耽误不得,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也是破不得的,要怪也只能怪我家大姑娘没有这个福份。”

    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女儿家六七岁议亲的比比皆是,周夫人也不是没和秦家打过交道,可还是头回听说秦家有这么一个规矩。

    不过她临时想起几位秦家的姑奶奶,也想不起她们是小时候定亲,还是大了以后才议的,毕竟过去好多年了,她哪里记得那么清楚。

    不过她也不是傻子,罗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