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459部分

最春风-第459部分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蕴听说之后,笑得前仰后合。自从他告病假以后,满朝上下都认为他要致仕了,高家门庭冷落,连个送拜帖的都没有了。

    等到他正式致仕,内阁便腾出一个位置了。闵涛和秦珏年纪太轻,资历尚浅,这位置一时也还轮不到他们,秦虽然资历够了,但是政绩平平,也不足为惧。反倒是常济文,这些年著书立说,在清流中名声鹊起,若论最有希望入阁的人选,他当仁不让。

    只是常济文当年在礼部时,与霍英的关系不太融洽,之后还是他的座师凤阳先生出面,让女婿罗绍跟着常济文编书,常济文与霍英之间才略见好转,后来常济文升任太常寺卿,也就不用再看霍英的脸色了。

    但若是常济文入阁,霍英一定会阻挠,但若常济文借着接二皇孙回朝这件事,得到朝中那些所谓的清流支持,霍英这条老狐狸想从中做手脚也不容易。

    高蕴自从听说这件事,便猜到常济文是项庄舞便,意在沛公。那时他是又酸又气。

    可是现在,他只觉好笑。

    常济文怕是着了什么人的道儿了吧,否则怎会这么倒霉?

    堂堂宗室、皇帝的长辈,从他府里被抬出去,常济文还谈什么忠孝仁义?

    别说入阁了,常济文下半辈子也别想再抬起头来了。

    常济文连夜递牌子求见皇帝,今天的事情闹得太大了,他承担不起。

    罗锦言坐在家里,听笑话似的听着外面的这些事,她转过身来,问坐在一旁的豫哥儿:“这件事若是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豫哥儿撇嘴:“这人也真够笨的,难怪那两个老头要到他家里闹呢,换作是我,我才不会见他们呢。他既然是大官,家里一定不小吧,从正门走进来,也要走上一会儿吧,趁着这个时候,让所有人全都退开,把两个老头和他们的随从引到一间空院子里,再把院门也关上,让他们闹个够。”

    坐在一旁的张氏噗的笑了出来,对罗锦言道:“瞧瞧,我们豫哥儿别看年纪小,天生就是个能当家主事的。”

    罗锦言摸摸豫哥儿的头,道:“你这个法子只能一时应急之用,不过你能想到这些,也没白在松涛轩里出出进进。”

    豫哥儿吐吐舌头,调皮地笑了。

    他常听父亲和幕僚们议事,有时候父亲也会像母亲这样考他,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得不对时,父亲也从不斥责他,只是让他没事时多听范先生讲讲前朝典故。

    罗锦言却觉得豫哥儿的回答虽然不错,但是太滑了,是不是要听秦珏的,把豫哥儿送到通州去磨磨性子呢?在那里和那些死士们同吃同住,一同训练。。。。。。

    罗锦言只要想想儿子的那一身细皮嫩肉,就心疼得不成了,算了,还是再过两年吧。

    秦珏回到京城的时候,常济文已经告了病假,回家养病了,至于接二皇孙回朝的那件事,虽然还有人摇旗纳喊,但是没有了领头人,也就不了了之。

    常济文不闹了,宗室们却依然没有罢休,今天这个递牌子进宫,明天那个在朝会上撞柱子,赵极不厌其烦。

    几位阁老先后被单独召进宫里,几天后,赵极挑选了镇国将军赵恕的嫡次子赵韬和辅国公赵达的重孙赵斐进宫读书,又在勋贵子弟中挑选了几名伴读。

    也就是说,如果皇帝无子,下一任帝王便是在这两个孩子中选一位。

    即使赵极万般不愿,他能害死一个孩子,却不能把两个孩子全都弄死吧,那样做得也太明显了。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的说赵极是想明白了,终于大彻大悟;也有的说皇帝时日无多,已经失了雄心,怕是等到皇帝龙御殡天的时候,坐在这把龙椅上的,不是赵宥就是赵奕了。

    但是无论如何,皇帝有了后继之人,宗室营和清流之间的闹剧也算是收场了。

    韩前楚气得半死,这件事是他暗中挑起来的,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最终受益的却是宗室营的那些寄生虫。

    最让他生气的,还不仅如此,秦珏竟然从滴水不漏的保定卫查出事来,保定卫的兵库被强行打开,里面竟然藏有给征南大军的兵器和粮草。

    上面的封条还好好的,注明是给征南大军之用。

    这些东西竟然藏在保定卫的兵库里?再接着审,便审出尹宸手下的左将军韩措与兵部勾结,从保定卫借兵,在路上暗中换出一部分军备。而保定卫本身也不干净,竟有几百人是在吃空饷。

    但这些空饷并没有落入保定卫手里,而是交由兵部侍郎杨俭掌握。

    吃空饷?

    眼下连打仗用的粮草都不够,这些远离战场的卫所竟然还在吃空饷!

第**六章 怎么敢

    满朝皆惊。

    保定卫是大卫所,分成保定左卫、保定右卫、保定中卫、保定前卫和保定后卫,隶属大宁都司。

    而大宁都指挥使便是韩前楚的儿女亲家牛朝。

    秦珏带回的证据方方面面,不但有花名册、帐本,还有人证!

    这些都是铁证,仅是物证便有五六箱,人证也有十几人。

    赵极盛怒,他是带过兵的,自是知道如今前方缺少粮草没有军饷是多么危险的状况,前方发不出军饷,死了的将士没有质恤,后方的卫所却在吃空饷。

    韩前楚被这突出其来的情况震得有些发懵。抽调军需的事情,这是他默许的,他是要给尹宸釜底抽薪,可是吃空饷又是怎么回事?他是兵部堂官,对于吃空饷并不陌生,日积月累,哪个卫所也有几个吃空饷的,钱数不多,挺多够卫所的长官们吃吃小酒。

    水无鱼则清,韩前楚不介意用这点小钱给底下的人发发红利。

    当然这也是有度的,每个卫所吃空饷的少则几人,多则一二十人,哪里有几百人之多?

    这是秦珏污陷!

    可是保定卫是他的子弟兵,水泼不进的地方,秦珏从哪里找来的这些物证和人证?

    难道保定卫有内鬼?怎么可能?倒是有个蒋家和秦珏沾着关系,可蒋家更不可能了,蒋家姑奶奶是被秦家弄死的,蒋家一门武将,怎会咽下这口气?再说,秦珏和蒋家打架,还是保定知府去给拉开的,之后此事被都察院的御史知道了,还写了折子参了秦珏一本。

    可是这件事欲演欲烈,保定卫的事情刚刚摆到台面上,同样隶属于大宁使司的茂山卫和紫荆关千户所,也有人证站出来,他们都是顶了同族亲戚家的袭职,被长官们发现后,威胁要上报兵部,他们无奈,为了保住袭职,只好把应得的军饷拿出来,到了如今已经几年过去了,族里为了袭职闹得不可开交,还以为他们得了好处,找上门来要银子,他们实在是撑不下去了,还不如把这件事捅出来。

    领空饷的事情涉及到兵部官职最高的这几个人,韩前楚知道,即使他自己没有什么事,可是牛朝和杨俭必须要扔出去一个。

    是保牛朝还是保杨俭呢?

    韩前楚正在踌躇,杨俭早年与瑞王赵梓的书信便被抛了出来。

    前一天夜里,已经宵禁,巡城的人抓住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从那人身上搜出一封书信,看落款竟然是兵部侍郎杨俭写给瑞王赵梓的书信。

    按理,事关杨俭,巡城官是不会招惹的,会连人带信给杨俭送到府上。可是这次遇到的巡城官,却把这个人连同这封信交给了锦衣卫!

    那个人是杨俭的心腹之一,常常跟着杨俭进进出出,六部里没见过他的不多,他的身份很快便被证实了。据他交待,有个从西北来的人,要拿这封信换五千两银子,他今天就是给那人送银子的,杨俭为了避人耳目,才让他独自去独自回,没想到回来得晚了,还是被抓住了。

    这人说的话是漏洞百出,可那封信却是千真万确,上面的字迹确定是杨俭的无疑。

    这一次把韩前楚也给气得不成,原来杨俭在投靠他之前,竟然是瑞王的人。

    瑞王世子赵宥已经反了,杨俭就是满门抄斩的大罪。

    杨俭死就死吧,可这不是坑了他吗?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杨俭是他的人?可杨俭却还是瑞王的人,那他成什么了?

    韩前楚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把大宁使司吃空饷的事一股脑全都推到杨俭头上,又趁着杨俭还没有转送到诏狱,他派人给杨俭递话,他能给杨家留后,就看杨俭怎么做了。

    杨俭的夫人也收到了消息,她连夜把一个有孕在身的通房丫鬟交给了韩家派去的人。

    杨家还能保住的也只有这个没过明路的丫鬟了。

    杨俭次日便移送诏狱,他一口咬定这件事和韩前楚没有关系,全是一人所为。

    韩前楚听说后很是欣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新任的征南大将军已经到达京城,他是原辽东都司指挥使邡元申。邡元申年轻时跟着赵极打过高丽,打过瓦剌,就在打瓦剌时受了重伤,之后便卸甲归田,做了田舍翁。

    此番赵极让他出山,一来是出于对他的信任,二来朝廷也是真的没有能够统领二十万大军的帅才了。

    邡元申接到圣旨,从家乡赶到京城,只等办好各项手续,便往南边去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锦衣卫指挥使邹尚带来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原征南大将军尹宸是兵部尚书韩前楚和监军萧四和合谋陷害,一起被害死的还有征南右将军以及三千将士。

    这是从杨俭嘴里审出来的,而且杨俭还交待了藏有物证的地方,锦衣卫派人取出物证,这是尹宸的血书,他被围困时派人带了这封血书送到京城,被韩前楚知道后,由杨俭派人劫了下来,血书一直被杨俭收着。

    尹宸在血书上写的内容,可以是他的片面之辞,但是这件事是从杨俭嘴里说了来,签字画押的,那么就算是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如果要扳倒韩前楚,杨俭的确是一记最有利的暗拳。

    如果这是武功,那么扳倒韩前楚的套路就像是一套拳脚,每一招都有关联,前招后招,招招让人防不胜防。

    霍英坐在书房里,看着面前的长孙霍星,长长地叹了口气:“你和秦珏的差距在哪里,此时可看明白了?”

    霍星沉吟良久,是啊,杨俭的事肯定是秦珏安排的,包括保定卫、茂山卫和紫荆关千户所的空饷,也能看出是有人插手,可是那些人证、物证,以及杨俭这件事上的两封信,却千真万确都是真的。

    “孙儿不明白,这些事您能看穿,孙儿也觉蹊跷,难道韩前楚就没有防备吗?按理说他应该给杨俭施压,让杨俭三缄其口才对啊。”

    霍英冷笑:“你以为他没有去做过吗?他去做了,还定然是以给杨家留后来要协的,杨俭也定然是铁了心把这些事全部揽上身的,可惜他们计划得很周详,却没想到遇到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霍星若有所悟:“祖父的意思是说杨俭根本没有招供,这全是秦珏和邹尚强加出来的?可杨俭还活着啊,他们怎么敢?”

第**七章 忆少年

    傍晚时分,一顶青布轿子停在了杨树胡同附近。

    轿子里走出了一个瘦高的身影,他笔直如松地站在那里,看着不远处的胡同口。

    那里有他的年少时光,他的第一次怦然心动,以及黯然伤神。

    夕阳的光晕照在胡同口的大杨树上,把苍白的树干染成金红。

    霍星还记得,那一年惜惜养了一只狗,那只狗和他很亲近,他偶尔也会帮惜惜遛狗。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把狗打扮得花枝招展,他牵着狗走出来时,时常被人指指点点,可他一点儿也不觉尴尬。。。。。。

    在江南时,他说起祖母种的荠菜,后来惜惜也在家里种上了荠菜,可惜他知道得太晚了,这几年他虽然也常来杨树胡同给恩师请安,却也只是到前院,不知后宅还有没有荠菜。

    这时,一前一后两驾马车从胡同里驶了出来,眼尖的随从连忙提醒:“大人,这是秦家的马车。”

    霍星点点头,默默地看着那驾马车拐上前面的路口,那是通往九芝胡同的方向。

    惜惜就在马车里吧,听说秦珏很宠她,这么多年都把她捧在手心里,也不知她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

    最后一次见到她,还是在帽沿胡同,那次她像是病了,不久便传出她有孕的消息了,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的长子已经跟着秦珏进进出出了。

    他见过她的四个孩子,包括最小的那个也见过。恩师和秦珏都不吝啬在众人面前显摆这几个宝贝。

    她的长子有点像她,尤其是那双神采飞扬的眼睛,可惜别的地方都随了秦珏。

    这一次秦珏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她在后宅里知道吗?有没有害怕,会不会担心?

    “大人,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