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新开国第一战+下+(双石+着) >

第29部分

新开国第一战+下+(双石+着)-第29部分

小说: 新开国第一战+下+(双石+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美骑兵第一师、步兵第二十四师进行轮换。另外; 还计划在10
个韩军师中的每个师增加4 个榴弹炮兵营。
同时; 记点轮换制度也开始实行。
4 月; 北约盟军总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因被内定
为共和党下届美国总统候选人而辞去军职。美国总统哈里·杜鲁
门于4 月28 日任命“联合国军”总司令马修·李奇微中将接替艾森
豪威尔; 就任北约盟军总司令; 同时任命美国本土部队司令官马克
·克拉克上将接替李奇微; 就任“ 联合国军”总司令。
其实这主意参谋长联席会议打了很久。他们都觉得李奇微的
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现在由于他在谈判中过于强硬的立场; 反而成
了美国利益的绊脚石。但由于今天能够与中朝方讨价还价的地位
也是人家费心费力挣来的; 白宫和五角大楼不得不给予了他一个
几乎与美国陆军参谋长平起平座的位置。
不过这怎么说还是比下岗的麦克阿瑟的下场要强得多。
接任他的克拉克上将也是美利坚合众国军队的一员战将。
和麦克阿瑟一样; 时年56 岁的克拉克也是将门之后; 出身于
874





纽约州麦迪逊·巴腊斯克; 1917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跟李奇微是同
班同学;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作为意大利
方面的第五集团军司令官; 指挥过著名的萨莱诺和安齐奥的登陆
作战; 夺取了卡西诺的坚固阵地; 为解放罗马立了大功。当时; 李
奇微就在他手下的第八十二空降师任师长。
不过; 美国新闻界认为; 真正“使其有名的; 可能还是作为美第
十五集团军司令官在巴尔干方面的作战; 和战后作为奥地利驻军
司令官兼高级专员和苏联科涅夫元帅就奥地利中立化协定开展的
外交论战”。
美国总统给“ 联合国军”派了个能打又能谈的统帅; 很有些意
味深长。
克拉克曾于1951 年2 月来朝鲜战场进行过实地考察; 并参与
过美国军方战后的战略规划; 他在回忆录中也说:
“我从头到尾参与了华盛顿的战略规划。在担任主管训练的
美国本土野战部队司令官时; 我就懂得这个职责意味着紧急的战
火爆发。没到一年时间; 韩战真的爆发了; 我们加紧扩充地面部
队; 训练他们去与只会依从少数战争律例的敌人作战。”
可惜克拉克来得不是时候; 面对这瓷器活; 他也没金刚钻。
利用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 中朝军队开始大兴土木全线筑垒。
在1951 年夏秋季防御作战中; 中朝军队虽然最后粉碎了“ 联
合国军”的攻势; 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第六十七军、第六十八军均伤亡惨重; 战役一结束即撤出休整
补充。其根本原因是; 在“ 联合国军”方面炮兵、坦克、航空兵火力
密集猛烈的突击下; 中朝军队依托一般野战工事、很难做到有效地
保存有生力量; 进行持久的防御作战。
而恰恰就是“ 联合国军”铺天盖地倾泻的钢铁; 促使中朝军队
找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好办法。在夏季防御作战期间; 志愿
军战士们就创造性地构筑了防炮洞( 俗称“ 猫耳洞”) ; 并将相邻的
防炮洞发展成马蹄形的小坑道; 成为坑道工事的雏形。朝鲜人民
875
第三十六章
捞取稻草
乔伊蛮横扣战俘
巩固阵地
陈赓点拨筑坑道
军东线部队在防守作战中; 也成功地在反斜面构筑了迫击炮坑道
工事; 让进攻的美韩部队大大地吃了苦头。
当夏季防御作战正在进行时的1951 年9 月16 日; 志愿军总部
就指示全部队:
以后我重要阵地; 必须是隧道式的据点; 特别是核心阵地。
秋季作战以后; 志愿军总部专门发出构筑阵地工事的指示; 要
求各部在防守的各要点上都必须构筑坑道工事; 工事强度必须能
抵御榴弹炮的轰击。
进入冬季后; 中朝军队在全线开展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
那段时间; 敌人炸; 自己也炸; 敌机从天上扔炸弹轰炸; 自己在
地下放炸药崩洞; 成为当年朝鲜战场的一大奇观。
当时; 联司要求第一线各军都要构筑3 线纵深坑道工事。
其时正值隆冬; 天寒地冻; 土石被冻得异常坚硬; 作业工具和
器材十分缺乏; 作业经验亦很不足。
但这一切并没有难倒打地道战出身的新中国军队。
工具不足; 他们就自设小铁匠炉; 反正美国飞机天天都往这儿
送钢铁; 废弹呀弹片呀什么的遍地都是; 压根儿不发愁。像第十二
军一个军就建了40 多个铁匠炉; 8 个月自己制造了16000 件工具;
修理工具75000 余件。
炸药不足; 也难不倒他们。
那会儿美远东空军到处扔定时炸弹; 那玩艺儿一拆卸下来除
了废铁可打工具外; 还能提供炸药; 一枚炸弹能掏出六七百公斤炸
药来; 还绝对的高效。几乎每支部队都有专卸定时弹的高手。像
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 就拆了3700 多公斤炸药用作开山炸石修坑
道。
第十五军的副连长庞海鱼、排长刘月荣等都是拆炸弹的高手。
后来; 在朝鲜北部的敌特向敌人报告了扔过来的定时弹被派
的用场; 把美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气得不行; 他做梦都没想到扔
过来的炸弹竟被对手派了大用场; 帮了人家的大忙。
876





只好不再扔定时弹了。
这叫硬的怕楞的; 楞的怕不要命的; 碰上见着定时弹就想把它
大卸八块的中国士兵; 远东空军的轰炸机部队算是撞上克星了。
玩这个; 几乎每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高招。
至于作业技术缺乏; 这更难不倒中国军队了。
中国军队有个法宝; 叫“ 军事民主”; 发动群众及时总结、交流
作业经验等等; 各种战场小报不断地刊载个人和集体的经验介绍;
志司还组织各种巡回交流。
那坑道工事很快就在全线建立起来了。
“ 联合国军”很快就发现了中朝军队正在普遍构筑工事。
这还了得。
从1952 年1 月起;“联合国军”发起旨在破坏中朝军队正在构
筑坑道工事的所谓“ 高腿柜作战”‘‘ ??把重炮和坦克推进到高地顶
上; 并由航空兵配合; 以重炮和重磅炸弹直接轰击中朝军队的反斜
面; 并频繁地施放毒气。而中朝军队初期的坑道工事厚度不够; 坑
道口也不够隐蔽; 遭到破坏较为严重。
2 月11 日至16 日; 美第八集团军进行了一次称之为“ 诱捕作
战”的佯动: 即连续几天在全线基本停止炮击和步兵活动; 并在部
分地区拆除铁丝网、工事和施放烟幕; 做出撤退模样; 企图诱使中
朝军队出动。
中朝军队一门心思巩固阵地; 没理这个茬儿。
2 月27 日至4 月9 日;“ 联合国军”向中朝军队第一线阵地施
放毒气32 次; 致使中朝军队216 人中毒。
3 月3 日到4 月9 日; 一个多月时间内; 敌机就炸毁中朝军队
坑道42 处; 杀伤人员236 人。
此外; 由于有些坑道因地质选择不当; 土质松软; 春季冰雪融
化; 出现坍塌现象; 也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
于是有人开始怀疑坑道工事的作用了。
“ 这躲在洞里怎么打敌人呀?”
877
第三十六章
捞取稻草
乔伊蛮横扣战俘
巩固阵地
陈赓点拨筑坑道
“ 这还算革命英雄主义吗?”
“ 咱们部队可是腿杆子上绑大锣; 走到哪儿响到哪儿; 这钻进
洞里; 响给谁听呀?”
“ 看看; 这坑道还没派上用场; 就让人家给炸塌啦; 不如不挖。”
“ 还是搞掘开式好; 省时; 省力; 便于发扬火力。”
??
牢骚钻进了赴朝接替彭德怀主持志司工作的陈赓耳朵里。
陈赓胆大了一辈子; 一辈子不知道干了多少胆大得让人乍舌
的事儿来; 不管是讲革命英雄主义还是个人英雄主义; 谁敢跟陈赓
比呀。
可人家陈赓从来不瞎胆大; 人家那胆大全是掂量了形势掂量
了把握作出了科学分析的———要不后来也不会让他到大名鼎鼎的
哈军工当院长了。
陈赓一来; 先向高级干部们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
“ 必须把阵地防御和阵地攻击提高到战略地位”。
他特别强调这一句话。
陈赓一来就说大实话。
“ 现在敌我力量对比; 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敌人在装备上优于
我们; 但其余优势如兵力、士气、正义性等等; 均在我方; 地形亦对
我有利; 我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和短处; 也要看我们自己的长处和
短处。发扬我们的长处; 发挥我们的优势去战胜敌人。打仗; 是敌
我之间力量和意志的竞赛。过去我讲过; 谁是最后的顽强者; 谁就
是最后的胜利者。麦克阿瑟不行; 被撤职了; 换了个李奇微; 李奇
微走了; 现在又来了个克拉克; 我们倒要看看他会有什么新招!
??”
针对有人提出的“ 掘开式”工事所具有易修建、省时、省力; 便
于发扬火力等优点; 陈赓点拨道:
“搞‘掘开式’有千条优点万条优点; 但有一条致命的缺点足以
抵消它的一切优点; 那就是不易保存自己。保存不了自己; 也就保
878





存不了阵地。还谈什么消灭敌人? 当然; 打坑道要和野战工事相
结合; 保存自己要和歼灭敌人相结合。我们有了坑道; 就不怕敌人
炮火猛烈; 不怕敌机狂轰滥炸; 美国飞机再厉害; 它总不能钻到坑
道里来抓俘虏吧?”
对于坑道工事的建设; 陈赓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志愿军总部
向各部队及时发出指示; 要求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的要求; 即
防空、防炮、防毒( 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
4 月26 日至5 月1 日; 志愿军召开的第一线兵团及军参谋长
会议; 统一了坑道工事的规格标准; 要求坑道顶部一般厚度在30
米以上; 坑道口顶部厚度10~15 米; 能承受住重磅炸弹的轰炸; 每
条坑道要有两条以上的出口; 坑道内幅员宽1。2 米高1。7 米。
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 使坑道工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技术
要求和战术要求上; 都更加完善起来。
至5 月底; 中朝军队第一线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和与之相配
系的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和各种火器掩体等野战工事已基本完
成。全线基本形成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朝鲜半岛上; 出现了一个特大号的“蜂巢”。
截至8 月底; 中朝军队除进一步完善第一梯队坑道工事外; 第
二防御地带的工事基本完成; 第三防御地带和东西海岸等重点地
区的核心坑道工事也已开始构筑。第一梯队6 个军构筑坑道190
多公里; 堑壕、交通壕650 公里; 各种火器掩体12180 个。加上第
二、第三线的工事; 中朝军队在横贯朝鲜半岛250 公里长的整个战
线形成了具有20~30 公里纵深以坑道工事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
御体系; 形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这种“ 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 是堑壕防御体系
与支撑点防御体系的发展; 是中朝军队对战争艺术的新创造、新贡
献。这种防御体系的形成; 不仅使中朝军队在防御中处于主动地
位; 而且也具有发展进攻的潜力; 成为反击作战的依托。
这一点很快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879
第三十六章
捞取稻草
乔伊蛮横扣战俘
巩固阵地
陈赓点拨筑坑道
4 月间;“联合国军”小部队向志愿军攻击60 余次; 却无一得
手。1951 年夏秋防御作战时“; 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60 发炮弹
杀伤中朝军队1 人; 而1952 年1 月~8 月;“ 联合国军”平均发射
660 余发炮弹才能杀伤中朝军队1 人。
在五、六月间的防御作战中; 坑道工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显
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从5 月15 日起; 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第三五○团、第三五一
团在火箭炮兵第二○ 三团、坦克第二团和军、师炮群24 门“ 喀秋
莎”、54 门山、野、榴炮和4 门自行火炮和7 辆坦克支援下; 在190。8
高地及其以东无名高地的防御战斗中; 依托坑道工事与新上阵的
美步兵第四十五师第一七九团、第一八○ 团反复争夺一个月零1
天; 毙伤敌2500 余人; 仅付出693 人的代价; 守住了基本阵地。
6 月12 日至6 月21 日; 第十二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在
军、师炮群42 门火炮支援下; 同样依托坑道工事; 在官岱里西山无
名高地与韩军第六师第二团、第七团反复争夺10 昼夜; 毙伤韩军
官兵1600 余人; 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坑道工事充分显示了其勿庸置疑的优越性。
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在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进程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它的出现改变
了单纯凭借兵员优势来赢得战斗的传统思维模式; 从而使中国军
队在阵地防御期间的战役、战斗具有更高的艺术性。
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