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新开国第一战+下+(双石+着) >

第3部分

新开国第一战+下+(双石+着)-第3部分

小说: 新开国第一战+下+(双石+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朝军队保持接触; 当中朝军队黄昏一发起进攻即迅速撤退; 每次
只退20~30 公里; 恰为中朝军队一夜徒步追击的行程; 当翌日中
朝军队迫近时;“联合国军”主力已占领阵地; 以逸待劳; 中朝军队
690





即被置于其炮火控制之下难以继续发展进攻。所以; 在战役的第
一、二阶段; 中朝军队曾分别包围了敌营、团兵力十七八处之多; 但
都未能达成歼灭。
从事后“ 臭皮匠”的角度来看; 倘按邓华洪学智等在战前的建
议; 将敌人放至铁原一线再打; 粮弹补充也相对容易; 准备也可以
更充分。虽然也有一定风险; 且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朝军队的力
量态势; 但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另外; 在战役部署上; 也存在着拘泥于旧有作战模式的缺点;
战役第一阶段; 东线第二十军、第四十军突破后向敌纵深发展时;
却无后续力量投入战斗; 结果付出鲜血代价打开的突破口没有起
到应有的作用。倘将第三兵团及第二十六军东靠; 将第二十七军
作为第九兵团的第二梯队; 第二十七军跟在第二十军后边; 从韩军
第六师缺口打出去; 那很可能形成破竹之势。而战役实际发展却
是第九兵团方向兵力不足; 第三兵团方向兵力又过于密集; 在15
公里正面上一个梯队展开突击; 造成部队拥挤; 也影响了进攻速
度。
当然; 从客观上来说;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双方物质力量悬殊的
对比并没有在战争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 物质力量只有用物质力量
才能摧毁。仗打到这个份上; 只能说中朝方面的物质力量远没有
强大到足以摧毁对方的程度。中国军队的装备主要靠从苏联购
买; 而当时苏联迅速为中国军队提供战场上的所有装备也确有困
难; 空军也只能掩护从鸭绿江到清川江一段。中国国内支持战争
的财力和物力当然更不用说; 新中国建国伊始; 经济基础极为薄
弱; 1950 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不过542 亿人民币; 财政收入仅62。5
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 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不及美国在朝鲜战争第一
年直接战费1??2。而就这样微薄的财政收入; 还有41。5%用于直接
战费开支; 经济建设则仅占财政预算的25。5%。
1951 年战费开支在比例上和数量上还比1950 年有所增加。
691
第二十九章
投石问路
杜鲁门摇橄榄枝
顶天立地
洪学智当粮草官
显然; 长期打下去; 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必将受
到极大的牵制与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中国军队入朝后连续5 次战役打成的这
样一个结局; 其中也蕴含着一种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
不过; 金日成可不这样看。
复国心切的他还是一门心思孜孜于“ 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
以实现统一朝鲜的战略目标。就在彭德怀为中朝军队如何摆脱北
撤的被动局面而殚精竭虑的5 月30 日; 还收到金日成一封电报:
朴一禹、邓华二同志带来你对目前军事政治形势的
分析与今后作战方针; 我都同意。朝鲜战争更加困难、残
酷。正如你所提到的: 在这长期的战争中; 如何争取较短
时间内战胜敌人? 对这一点的分析我是完全同意的。当
然; 在朝鲜延长军事行动; 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均对我
不利。朝鲜问题; 决不能预测和平解决; 亦不能在‘ 三八
线’上结束战争。根据以上情况; 我之军事行动; 我意不
必延长。
你看;“准备长期; 争取短期”; 他认准的是那个“短”字!
来信还提出八项建议; 主要内容是在6 月下旬对敌再次发动
大规模攻势的各种准备措施。
这股子要完成民族统一大业的执著精神的确让人肃然起敬!
6 月3 日; 毛泽东、周恩来与金日成在北京举行会谈。
不知道用了什么招法; 没发脾气也没吵嘴; 反正最后毛、周二
人说服了金日成; 最后确定: 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双管齐下; 一方
面同敌人举行和平谈判; 争取以三八线为界实行停战撤军; 另一方
面以坚决的军事行动粉碎敌人的任何进攻; 以配合谈判的顺利进
行。为此; 中共中央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确定了“ 充分准备持久作战
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 在军事上也确定了“持久作战;
692





积极防御”的方针。
斯大林也对这个方针表示支持。
美国也修正了自己的目标函数; 而且比中朝方面还早。
他们早就打得很勉为其难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联合国军”依靠战场上现有军事力量; 是
无论如何也打不回鸭绿江边了。虽然有空中保护伞;“ 联合国军”
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后勤补给问题; 北朝鲜地形崎岖; 公路和铁路都
被“联合国军”的炸弹、炮弹摧毁破坏了; 不便于高度机械化的“ 联
合国军”部队行动;“ 联合国军”越向北推进; 离釜山和仁川的补给
基地就越远; 补给也就越困难; 相反; 中国军队的补给也就越容易。
“联合国军”的装备现代化程度很高; 对后勤补给的需求量也更大;
依赖程度也更高。美国在朝鲜打了一年; 已经付出了近10 万的人
员伤亡代价; 运往朝鲜的军事装备达1500 万吨; 直接战费100 多亿
美元; 这几项都比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年的消耗多一倍。
而且由于这场战争; 美国1950 年7 月1 日至1951 年6 月30
日会计年度的军费在420 亿美元的预算拨款以外; 又特别补充拨
款64。6 亿美元; 1951 年7 月1 日至1952 年6 月30 日会计年度的
军费预算增加到600 亿美元。
这个巨大的消耗理所当然地引起美国纳税人的强烈不满: 为
了一个跟美国人生活毫无关系的遥远东方弹丸小国; 竟然要付出
如此巨大款额的银子; 还加上那么多美国青年的鲜血和生命。
而且还不知道这战争什么时候是个完。
这合众国政府是不是有毛病?
兵员也成问题。
虽然战争爆发后; 美国武装部队总兵力从150 万增加到了330
万; 但因为其战线遍布世界; 仍然不敷使用。1951 年5 月; 美国已
有6 个陆军师、一个空降团和一个海军陆战队师在朝鲜境内作战;
占当时陆军全部18 个师又18 个团的1??3 ; 另在日本部署了两个师
693
第二十九章
投石问路
杜鲁门摇橄榄枝
顶天立地
洪学智当粮草官
又一个团; 欧洲部署了4 个师; 国内就只有6 个师了。
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上将叫苦说: 为了把在朝鲜作战的美
军“ 补充到接近作战的员额; 必须实际上调光国内的正规军; 但是
连这样做都不够; 还不得不动员后备部队”。
海、空军也无法向朝鲜机动部队了。
再打; 就只有动用欧洲的兵力了。
这无异于是要杜鲁门拱手将欧洲捧给斯大林。
借八个胆子给杜鲁门; 他也不敢败这个家。
美国的伙伴们也不齐心。
甭说别人; 英法就看出这是一场没有取胜希望的战争; 虽然出
了兵; 但始终别别扭扭跟美国尿不到一个壶里; 一直担心被麦克阿
瑟那老家伙给拖进一场扩大了的战争。现在麦克阿瑟下岗了; 他
们也鼓噪得更厉害了; 都异常强烈地反对扩大战争。
英国陆军大臣4 月30 日在谈到朝鲜战争时说:
“英国政府正通过新任外交大臣莫里逊坚决地———我也可以
说是不顾一切地———设法阻止战争的扩大。”
“ 联合国的盟友在开始时支持联合国在朝鲜采取行动的决心;
正在消失。”
美国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将军颇有点无奈地说。
最让美国人头痛的是: 这仗打得本末倒置。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美国一直把欧洲作为其同共产主义
进行斗争的全球战略重点; 并把苏联作为其主要对手; 因为欧洲有
美国最主要的盟国英国和法国; 欧洲具有可供美国利用的雄厚的
工业基础、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许多重要的军事基地; 还有靠近欧洲
的中东廉价石油。而苏联是当时共产主义势力的主要代表; 惟一
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同美国在世界上抗衡的国家; 并且其
地理位置就在欧洲。
可现在呢; 还没跟苏联沾边; 就跟中国军队打得难分难解。
合众国的军事力量在朝鲜大量消耗; 而苏联则养精蓄锐坐山
694





观虎斗; 长此以往; 欧洲还不早晚让北极熊给盘了去? 美国参谋长
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五星上将早在麦克阿瑟下岗不久
的5 月间就曾经点筋动脉地断言:
“ 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 会把我们卷入一个错误的地方、
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
倒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当家人当时就认识到介入朝鲜战争是
一个错误; 要那样他们就太纯洁无瑕了。他们担心的是一旦将战
争扩大到中国去; 会引起他们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这个消息; 也
证实了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在决策出兵时力争把战争控制在朝
鲜境内的预想是非常正确的。
比起家里没有多少坛坛罐罐的中国人; 美国人顾虑要多得多!
他们并不想打一场世界战争。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收场。
双方在“ 以妥协方式结束战争”的认识上越走越近。
这场战争; 也就注定要走进“局部战争”这条胡同。
对双方来说; 这才是一条有出口的活胡同。
为走通这条胡同; 聪明的美国人想了很多办法。
第一招是一推六二五———不是有个现成的替罪羊麦克阿瑟
吗?
就在中国军队发起春季攻势的同时; 美国国会也吵吵得热火
朝天; 吵吵的主题还是美国在朝鲜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吵吵的由头则是5 月3 日至6 月25 日由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
委员会联合主持的“ 大批判”———“ 麦克阿瑟听证会”。
妙就妙在麦帅始终坚持他那个以军事手段彻底解决朝鲜问题
的主张; 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 以海军封锁中国海岸; 加强经济禁
运; 以空军轰炸中国的机场、车站和工业基地; 让蒋介石进行反攻
大陆的活动等等。
这不是上赶着给白宫和五角大楼当一个现成的靶子吗?
先后被调查作证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国防部长
695
第二十九章
投石问路
杜鲁门摇橄榄枝
顶天立地
洪学智当粮草官
马歇尔、国务卿艾奇逊、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海
军作战部长谢尔曼这些大员们当然也就不会客气了。
你想这伙子人能把麦克阿瑟给说出个什么好来?
布雷德利在5 月15 日作证时说: 赤色中国不是一个足以谋求
世界霸权的强盛国家; 如果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 参谋长联
席会议认为; 这一战略将使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 同错
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艾奇逊干脆把所有的责任都一古脑的全推到麦克阿瑟身上: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北进的责任全在麦克阿瑟身上;“ 联合国
军”司令部的战争目的和联合国长远的政治目的二者之间的区别
本来是很明确的; 都是让麦克阿瑟的能言善辩给弄糊涂了; 当时;
这位将军置杜鲁门总统的命令于不顾; 一再发表言论和采取行动。
总而言之; 都是麦克阿瑟那老家伙把事情给搞坏了。
看出来没有? 骂别人的时候也给自己垫了个台阶。
第二招是二一添作五———把政治目的和军事目的分开。
在麦克阿瑟听证会的同时;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5 月2 日至
5 月16 日开会; 系统地讨论了美国微软公司在朝鲜的政策; 并作出
决定“; 将政治目的(建立统一的、独立的、民主的朝鲜)和军事目的
( 击退侵略并按停战协定结束敌对行为)区分开来。”
而在此之前的5 月1 日; 经杜鲁门总统批准; 参谋长联席会议
给李奇微发布了一个命令;“这份命令与以前的命令的主要不同之
点在于; 自联合国部队进入朝鲜以来; 其推进界限一直划在鸭绿江
一线; 而在这份命令中; 参谋长联席会议把这个界限限制在‘ 堪萨
斯———怀俄明’线; 规定任何超出这条线的大规模推进行动; 都要
事先得到它的批准。”
5 月31 日; 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 对5 月1 日的命令稍
加修改后又重新发给了李奇微:
作为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 你要始终以你的部队安
696





危为重; 迫使在朝鲜境内及其附近水域作战的北朝鲜军
队和中共军队在人员和物资上付出重大牺牲; 至少完成
下列几项任务; 而为解决朝鲜冲突创造有利条件:
A。 缔结合理的停战协定; 终止敌对行动。
B。 在适于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卫的北部边界线以南地
区; 建立领导整个朝鲜的大韩民国政权; 而这条边界线不
得划在三八线以南。
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