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22部分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2部分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行为。’”
      走,世尊复说颂曰:“身业、口业、意业,罗云!善、不善法,汝应常观。
      知已妄言,罗云莫说,⊕本从他活(203),何可妄言!
      覆沙门法,空无真实,谓说妄言,不护其口。
      故不妄言,正觉之子,是沙门法,罗云当学。
      方方丰乐,安隐无怖,罗云至彼,莫为害他。”
      于是,佛陀又说以下之偈颂:
      “罗喉罗!你应当常常观照身体、嘴巴、意念的行为,是善或不善。
      罗喉罗!千万不可故意说谎,乞食为生的修行人,怎么可以说谎!
      不守护嘴巴的行为,故意说谎,虚伪不实者,是完全背离修行的。
      罗喉罗!身为佛陀之子,应当学习不说谎的修行。
      罗喉罗!若能如是,不伤害他人,则行为端正,多有快乐,安隐无畏。”
  22。 佛说如是,尊者罗云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罗喉罗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六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

一六六 业相应品第二(14)罗云经第四


      (一五)中阿含业相应品思经第五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故作业(204),我说彼必受其报,或现世受,或后世受。若
      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于中,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口有四业
      ,意有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凡是故意造作的行为,必定会在现世或后世遭受报应。
      如果不是故意造作的行为,则不一定会遭受报应。其中,身体有三种故意造作的不
      善行为,会导致苦果,遭受苦报。嘴巴有四种,意念有三种故意造作的不善行为,
      会导致苦果,遭受苦报。”
   3。 “云何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一曰杀生,极恶饮血,其欲伤害,不慈
      众生,乃至蜫虫。二曰不与取,着他财物,以偷意取。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
      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妇父母所护(205),或亲亲(206)所护

一六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

一六八 业相应品第二(15)思经第五

      ,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207),及有名假赁至华鬘亲(208),犯如此女。是
      谓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有哪三种是身体会故意造作的不善行为,会导致苦果,遭受苦报呢?一是杀生,
      穷凶恶极,双手沾满血腥,心存伤害,不慈愍众生,甚至昆虫亦不放过。二是不与
      而取,以偷盗之心窃取他人财物。三是邪淫,侵犯尚未结婚,依旧为父母、兄弟、
      姊妹、亲戚、宗族所保护的妇女,或者已经结婚,受到法律保护,并且受到惩罚保
      护的妇女,或者已达适婚龄的妇女或妓女。这三种就是身体会故意造作的不善行为
      ,会导致苦果,遭受苦报。”
   4。 “云何口故作四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一曰妄言,彼或在众,或在眷属,或在
      王家,若呼彼问,汝知便说。彼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为已
      为他,或为财物,知已妄言。二曰两舌,欲离别他,闻此语彼,欲破坏此;闻彼语
      此,欲破坏彼。合者欲离,离者复离,而作群党(209),乐于群党,称说群党。三曰粗言
      ,彼若有言,辞气粗犷,恶声逆耳,众所不喜,众所不爱,使他苦恼,令不得定,
      说如是言。四曰绮语,彼非时说,不真实说,无义说,非法说,不止息说(210)。又复称
      叹不止息事,违背于时而不善教,亦不善诃(211)。是谓口故作四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
      报。”
      “有哪四种是嘴巴会故意造作的不善行为,会导致苦果,遭受苦报呢?一是妄语,
      当被传讯在大众前、在亲属前、在王族前作证时,不知道却说知道,知道却说不知
      道;没有看见却说看见、看见却说没有看见。为了自己或他人,或者为了财物而故
      作妄语。二是两舌,为了要制造对立,把在甲处所听之事告诉乙处的人,来破坏甲
      处的人;把在乙处所听之事告诉甲处的人,来破坏乙处的人。如此破坏甲乙的和谐
      ,并在甲乙中后世起争端,使彼此不合,欢喜不合,赞叹不合。三是粗言,开口说话
      粗鲁刻薄,恶声逆耳,不令大众欢喜,不令大众喜悦,令人苦恼,心不安定。四是
      无意义的言语,不该说时而说,所说不实,所说无义利,所说非法,所说非律,所
      说非时、不值得重视、毫无道理、不究竟、毫无益处。这四种就是嘴巴会故意造作
      的不善行为,会导致苦果,遭受苦报。”
   5。 “云何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一曰贪伺(212),见他财物诸生活具,常伺
      求望,欲令我得。二曰嫉恚,意怀憎嫉而作是念:彼众生者,应杀、应缚、应收、

一六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

一七○ 业相应品第二(15)思经第五

      应免、应逐摈出(213),其欲令彼受无量苦。三曰邪见,所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
      施、无斋、⊕无有咒说(214),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215),世无真
      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216),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意故作三业
      ,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有哪三种是意念会故意造作的不善行为,会导致苦果,遭受苦报呢?一是贪念,
      对于他人的财物及各种维持生活的资具,心中常想:‘希望我能得到别人的这些财物
      。’二是瞋恚,心中常怀瞋恨而生起如此的念头:‘彼众生应被杀、应被绑、应被捉
      、应被灭绝、应被灭亡、应受无量苦。’三是邪见,所见颠倒,主张如此的见解、
      说法:‘布施无用、供养无用、施舍无用,行为没有善恶之分,没有善恶行为的果报
      ,没有此世、没有后世,没有母、没有父、没有化生的众生,世间没有正行、正向
      的修行人或婆罗门,能够在现世或后世,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证〔解脱〕,具足而
      生活者。’这三种就是意念会故意造作的不善行为,会导致苦果,遭受苦报。”
   6。 “多闻圣弟子舍身不善业,修身善业;舍口、意不善业,修口、意善业。彼多闻圣
      弟子如是具足精进戒德,成就身净业,成就口、意净业,离恚离诤,除去睡眼,无⊕
      掉、贡高、断疑(217)、度慢,正念正智(22),无有愚痴,彼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
      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
      ,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彼作是念:我本此心少不善修,我今此心无量
      善修。多闻圣弟子其心如是无量善修,若本因恶知识,为放逸行,作不善业,彼不
      能将去,不能秽污,不复相随。若有幼少童男、童女,生便能行慈心解脱者,而于
      后时,彼身、口、意宁可复作不善业耶?”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广泛学习的圣弟子舍弃身体的不善行为,修习身体善的行为;舍弃嘴巴、意念的
      不善行为,修习嘴巴、意念善的行为。如是,广泛学习的圣弟子具足努力、清净的
      戒行,成就身体、嘴巴、意念清净的行为,远离瞋恚、诤论,去除昏沈与睡眠、激
      动不安与后悔、高傲、疑惑、我慢,正念正智,没有愚痴,内心充满慈,遍满一方
      ,具足〔慈心〕而生活。同理,二三四方乃至四维上下十方,遍满一切,内心充满
      慈,没有烦恼与怨恨,没有瞋恚与诤论,心量甚广甚大,无量地修习,遍满一切世
      间,具足〔慈心〕而生活。心里想:‘过去我对于自己的心未能好好地修习,如今我
      对于自己的心无量地善修。’广泛学习的圣弟子对于自己的心如此无量地善修之后

一七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

一七二 业相应品第二(15)思经第五

      ,如果过去因为恶朋友而造作放逸、不善的行为,现在不会再受影响、不会再受到
      染污、不会再与之为伴。如果有年幼的童男、童女,从小就能修习慈心解脱,他们
      可能在后来造作身体、嘴巴、意念的不善行为吗?”比丘众回答说:“不会的,佛陀
      !”
   7。 “所以者何?自不作恶业,恶业何由生?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当勤修慈心解脱
      。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慈心解脱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218)。比丘应作
      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业,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后世(219)。若有如是行慈心解脱,
      无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49),或复上得。”
      “为什么呢?自己如果不造作邪恶的行为,邪恶的行为要从何处生起呢?因此,在
      家或出家的男女,应当努力修习慈心解脱。如果在家或出家的男女能够修习慈心解
      脱,则不再受生于人间,而是〔至少〕再生于天界。比丘应如是思惟:‘过去我因为
      放逸,造作不善的行为,一切〔邪恶的行为〕应于此世受报,不再随行〔至后世〕
      。’如果能如此无量地修习慈心解脱者,必能成就阿那含果,或更上成为解脱者。
      ”
   8。 “如是悲、喜,心与舍面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
      世间成就游。彼作是念:我本此心少不善修,我今此心无量善修。多闻圣弟子其心
      如是无量善修,若本因恶知识,为放逸行,作不善业,彼不能将去,不能秽污,不
      复相随。若有幼少童男、童女,生便能行舍心解脱者,而于后时,彼身、口、意宁
      可复作不善业耶?”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同理,内心充满悲、喜、舍,没有烦恼与怨恨,没有瞋恚与诤论,心量甚广甚大
      ,无量地修习,遍满一切世间,具足〔悲、喜、舍心〕而生活。心里想:‘过去我对
      于自己的心未能好好地修习,如今我对于自己的心无量地善修。’广泛学习的圣弟
      子对于自己的心如此无量地善修之后,如果过去因为恶朋友而造作放逸、不善的行
      为,现在不会再受影响、不会再受到染污、不会再与之为伴。如果有年幼的童男、
      童女,从小就能修习舍心解脱,他们可能在后来造作身体、嘴巴、意念的不善行为
      吗?”比丘众回答说:“不会的,佛陀!”
   9。 “所以者何?自不作恶业,恶业何由生?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当勤修舍心解脱
      。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舍心解脱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比丘应作

一七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

一七四 业相厅品第二(15)思经第五

      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业,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后世。若有如是行舍心解脱无
      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复上得。”
      “为什么呢?自己如果不造作邪恶的行为,邪恶的行为要从何处生起呢?因此,在
      家或出家的男女,应当努力修习舍心解脱。如果在家或出家的男女能够修习舍心解
      脱,则不再受生于人间,而是〔至少〕再生于天界。比丘应如是思惟:‘过去我因为
      放逸,造作不善的行为,一切〔邪恶的行为〕应于此世受报,不再随行〔至后世〕
      。’如果能如此无量地修习舍心解脱者,必能成就阿那含果,或更上成为解脱者。
      ”
  10。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六)中阿含业相应品伽蓝经第六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伽蓝(220)园,与大比丘众俱,至羇舍子(221),住羇舍子村北尸摄和林
       (222)中。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与比丘众一起,从伽蓝族的园林游行到伽蓝
      族的小镇羇合子,住在羇合子镇北边的尸摄和林之中。
   2。 尔时,羇舍子伽蓝人闻沙门瞿昙(122)释种子舍释宗族,出家学道,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