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286部分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86部分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人不触根、茎、节、实,但触枝、叶。诸贤所说亦复如是,世尊现在,舍来就我
      而问此义。所以者何?诸贤!当知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
      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1050)。诸贤!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 ‘世尊!此云何?
      此何义?’如世尊说者,诸贤等当善受持。”
      尊者大迦旃延回答说:“各位贤者!听我说一个譬喻,一个有智慧的人,听了譬喻之
      后,便可了解义理。各位贤者!譬如有人为了得到树心,带着斧头进入树林。当他
      看到一棵大树具足根、茎、节、枝、叶、花、树心时,他不取根、茎、节、树心,
      而取枝、叶。各位贤者!你们也是一样,佛陀健在,你们不去请示佛陀,反而来问
      我法义〔,这是不适当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知道他所知道的,见到他所见到
      的,他是眼、是智、是法、是梵,他是说者、阐明者、义利的引导者、‘不死’的给
      与者、法主、如来。各位贤者!你们应当前往佛陀的处所,请示佛陀:‘佛陀!这是
      什么意思?应如何解释?’对于佛陀的解说,你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行。”
  11。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
      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我等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
      云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我等当善受持。然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

一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
      愍故而广说之。”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尊者大迦旃延!佛陀知道他所知道的,见到他所见到的,他
      是眼、是智、是法、是梵,他是说者、阐明者、义利的引导者、‘不死’的给与者、
      法主、如来。我们应当前往佛陀的处所,请示佛陀:‘佛陀!这是什么意思?应如何
      解释?’对于佛陀的解说,我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行。但是,尊者大迦旃延常常得
      到佛陀及一切有智慧之梵行者的称赞,尊者大迦旃延应该能够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
      简略叙述的法义,请尊者大迦旃延慈悲,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
  12。 尊者大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等!共听我所说。诸贤!云何比丘心出外洒散?诸贤
      比丘眼见色(401),识食色相,识着色乐相,识缚色乐相,彼色相味结缚,心出外洒散
      (1562)。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识食法相,识着法乐相,识缚法乐相,彼法相味
      结缚,心出外洒散。诸贤!如是比丘心出外洒散。”
      尊者大迦旃延告诉比丘众:“请各位贤者听我说。各位贤者!什么样的识被称为向外
      分散、散乱?各位贤者!当比丘以眼睛看到物质时,如果他的眼识跟随物质的相,则
      会因为执取物质的相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物质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
      缚,〔如此〕他的识被称为向外分散、散乱。同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
      一样,当比丘以意念认知到概念时,如果他的识跟随概念的相,则会因为执取概念
      的相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概念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
      的识被称为向外分散、散乱。各位贤者!这样的识被称为向外分散、散乱。”
  13。 “诸贤!云何比丘心不出外洒散?诸贤!比丘眼见色,识不食色相,识不着色乐相
      ,识不缚色乐相,彼色相味不结缚,心不出外洒散。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
      ,识不食法相,识不着法乐相,识不缚法乐相,彼法相味不结缚,心不出外洒散。
      诸贤!如是比丘心不出外洒散。”
      “各位贤者!什么样的识被称为不向外分散、散乱呢?各位贤者!当比丘以眼睛看
      到物质时,如果他的识不跟随物质的相,则不会因为执取物质的相而被系缚、被束
      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物质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识被称为不向
      外分散、散乱。同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一样,当比丘以意念认知到概
      念时,如果他的识不跟随概念的相,则不会因为执取概念的相而被系缚、被束缚,

一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四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不会因为来自执取概念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识被称为不向外分
      散、散乱。各位贤者!这样的识被称为不向外分散、散乱。”
  14。 “诸贤!云何比丘心不住内(1563)?诸贤!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
      喜、乐,得初禅成就游(20)。彼识着离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1564) 。复次
      诸贤!比丘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21)
      。彼识着定味(1565),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离于喜欲,舍
      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
      (22)。彼识着无喜味(1566),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乐灭、苦
      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23)。彼识着舍及念清
      净味(1567),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
      “各位贤者!什么样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呢?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邪
      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
      喜乐。如果他的识跟随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则会因为执取从远离
      〔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从远离〔欲、不善
      之法〕生起之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
      者!比丘因为觉观的息灭,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
      无观的定生起喜乐。如果他的识跟随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则会因为执取从
      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
      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
      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
      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生活。如果他的识跟随内
      心平衡,则会因为执取内心平衡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内心平衡所生的
      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乐灭、苦灭
      、过去的喜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衡
      所生起之念的清净。如果他的识跟随不苦不乐,则会因为执取不苦不乐而被系缚、
      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不苦不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
      于内。”
  15。 “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949),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897) 

一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六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成就游。彼识着空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度一
      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识着识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
      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识
      着无所有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所有
      处,非有想非无想,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识着无想智味,依彼住彼,缘彼
      缚彼,识不住内。诸贤!如是比丘心不住内。”
      “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一切色界想,灭除感觉反应,不起种种想,只想‘空是
      无边的’,成就空无边处而住。如果他的识跟随‘空是无边的’,则会因为执取‘空
      是无边的’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空是无边的’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
      ,〔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空无边处,只想‘识
      是无边的’,成就识无边处而住。如果他的识跟随‘识是无边的’,则会因为执取‘
      识是无边的’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识是无边的’所生的束缚而被结
      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识无边处,只想‘
      无所有’,成就无所有而住。如果他的识跟随‘无所有’,则会因为执取‘无所有
      ’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无所有’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
      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无所有处,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
      住。如果他的识跟随‘非有想非无想’,则会因为执取‘非有想非无想’而被系缚、
      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非有想非无想’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
      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这样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
  16。 “诸贤!云何比丘心住内(1568)?诸贤!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得初禅成就游。彼识不着离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
      ,诸贤!比丘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
      游。彼识不着定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诸贤!比丘
      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
      第三禅成就游。彼识不着无喜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
      ,诸贤!比丘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
      就游。识不着舍及念清净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
      “各位贤者!什么样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呢?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

一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八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邪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
      起喜乐。如果他的识不跟随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则不会因为执取
      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从远离
      〔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
      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觉观的息灭,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喜乐。如果他的识不跟随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
      则不会因为执取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
      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
      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
      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
      生活。如果他的识不跟随内心平衡,则不会因为执取内心平衡而被系缚、被束缚,
      不会因为来自执取内心平衡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
      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乐灭、苦灭、过去的喜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
      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衡所生起之念的清净。如果他的识不跟随不苦不
      乐,则不会因为执取不苦不乐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不苦不乐所生
      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
  17。 “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