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115部分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15部分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世界问题是很多,迫切需要的,这是多年我常常说,需要宗教大学、需要多元文化大学、需要大量的人才,要利用媒体来教化全世界的众生。宗教要团结,团结宗教最好的方法是要互相学习经教,那就会真的团结。让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明了宗教的教义,他喜欢修学哪个宗教,我们都赞成、都鼓掌,为什么?宗教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我们讲的是个个都第一。我在新加坡团结宗教,个个都是第一,没有第二的。我比喻好像一个人的身体,基督教是眼睛,伊斯兰教是耳朵,佛教是鼻子,眼睛第一,耳朵也是第一,鼻子也是第一,这个人身体健康;如果说我眼睛第一,其他都不行,那你不就生病了?你问题不就来了?个个都是第一,没有第二,没有一样不好,平等的尊敬,认真的学习,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这叫大圆满。可是从哪里做起?我们的经验,一定从自身做起,从我们自己小道场做起。我自己自身没有做好,我就不能影响小道场;自身做好了,才能影响小道场;小道场做好,才能够影响我们的邻居、我们这几条街,逐渐往外,它自然发展,不是有意的。有意去做,你就又落到意识里去,又搞分别执着,一定是完全顺其自然,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这样你做得多自在,做得多欢喜,一点障碍都没有。这是佛菩萨、所有宗教里圣贤教导我们的原理原则。我们要不听他的,用自己的思想来策划怎么搞,那都是麻烦,都是搞的世间法。圣贤事业一定是圣贤人做,大智慧、大福报。我们想想自己智慧、福报都不够,只能点火,希望能开风气,后面有人来接,当然最好地方政府来接、国家来接。现在国际组织有联合国,联合国来接就更好了!我们要做出个样子,不做样子他不相信,他没有信心。就是这一点,一个小道场,做成这个样子。那我们跟联合国还有这个缘分,可以邀请他来参观,真做好了,请他来参观。他们看了之后欢喜,有了信心,这些人有大福报,这些人有大因缘,他可以把这个事业发扬光大。那我们在这个地方念阿弥陀佛,乐观其成,这才叫真正的好事!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论机,则有当机与不当机之别。三根之中,谁最当机,古说不一,今当明究”。三根是上中下,到底净宗这个法门哪一种根性是最当机的?自古以来,许多祖师大德的讲法不一致。念公老人说今当明究,现在我们应当明明白白的来研究这桩事情。“盖以世尊五时说法,均是随机设教,应病与药”,研究要有个依据,还离不开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教学,他教学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叫五时。这五个阶段就像我们现在办学校一样,先办小学,再办中学、再办大学、再办研究所,他一层一层的把学生往上提升,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现在想搞一个一条龙的学校,就是这个办法,就是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你看他头一个,这最重要,他一开悟,这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把宇宙之间性相理事因果,这开悟是彻底明白了,而且一丝毫错误都没有,成就了圆满的智慧。他怎么成就的?从定功上,从禅定上,从修定入性定,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懂。我们今天心散乱的,修定是把这个散乱心逐渐逐渐放下,让这个心意识集中。放下一切杂念,《华严经》上讲的,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放下了,这是修定。到起心动念放下时候,性定就现前,自性本定。到性定现前的时候,一切就通了,那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全现前了。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性。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出来了,完全明了了,这像什么?这像我们今天想要办学,办学先搞什么?就是培养老师,你没有老师怎么办?所以先培养老师。

  我早年在台湾文化学院,那个时候叫文化学院,现在扩展为大学,文化大学。我在文化学院教了五年,教哲学系三、四年级,佛经哲学,我记得一个星期四堂课,我在那里教了五年。这个学院,学校是张其昀先生他创办的,我们从他的做法得到很好的启示。他办这个学校之前,他办个研究所,研究所规模小,人少,他招的是什么人?招大学毕业生,里面有硕士班、博士班。办了几年之后,这学生毕业出来,他就办学院,他训练的这一批博士、硕士,就都到学校里面去担任教授、副教授、讲师,一个都没有外流,全部都留下来,这是好办法,真聪明。所以他的学校办得很成功,为什么?老师都是自己学生,观念、想法、看法都一致,我非常佩服他这个做法。所以我就想,如果将来我们要想办佛学院、办宗教学院的时候,一定要先搞研究所,先培养一批师资。释迦牟尼佛这一悟之后,三七日中讲《大方广佛华严经》,那就等于是培养师资,先搞这个。这个完了之后,你看再开“阿含”,阿含十二年,这十二年是佛教的小学。十二年结束之后,再讲“方等”,方等就好比是中学,方等八年;再讲“般若”,般若是佛经里面的精华,最主要的部分,般若是智慧,讲二十二年。你看他讲经四十九年,般若就二十二年,就晓得这是佛经里最主要的一部分。最后,《法华经》八年,那就像研究所,他是这样子教法。最后入灭的前一天讲《涅槃经》,《涅槃经》是什么?最后的遗嘱,对后人的期望,对后人的交代,这《涅槃经》。这是释迦牟尼教学的一个次第,五时说法。均是随机设教,看着学生学习的程度往上提升,叫应病与药,好像大夫给病人治病,你害的是什么病给你什么药。

  下面说,“一般而论,则大乘经典,菩萨众当机”。大乘是方等以后都是大乘,方等、般若、法华这都是大乘,法华是一乘,要法身菩萨当机,不是普通菩萨。大乘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性,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在最近二、三十年当中,把古人所讲的方法稍稍做了一点变更,大家更好懂。菩提心的体,我用“真诚”;菩提心的自受用,古人讲的是深心,我就用我们本经经题后半部的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这是自受用。菩提心的他受用,就是我们用什么心对待人?我们用“慈悲”,跟古德就是经论讲的是一样的,这比经论讲得更好懂。所以我们一共用了十个字,在觉上加了一个字,“正”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用这个心。对自己、对别人,起心动念与这个心相不相应?得天天练,这就是大乘。这个心现前,你就是菩萨根器,大乘经典对你就相应,非常适合你学习。头一个就知道,我们不能用虚假的心、虚伪的心,对自己、对别人;如果用虚伪的心,小乘,这不是真心,连小乘都谈不上。虚伪的心是六道轮回心,读大乘经典还是搞六道轮回,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是轮回心,大乘经典到你手上也变成轮回业,境随心转,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起心动念太重要,起心动念一定要跟这个相应,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对自己清净平等觉。

  在行为上,日常生活行为、处事待人接物,要学什么?要学“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念佛”,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头一个讲看破,看破什么?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我们不是自己有能力明白的,我们是从经教薰习明白的,我们相信经教里每一句话都是佛的真实言语,决定没有欺骗我们的,我们相信他。我们知道宇宙的真相,放下是应该的,执着是不应该的;不分别是应该的,分别是错误的,你就肯放下了。自在才随缘,随缘就自在,不必坚持自己的成见,别人说得很好,我们赞叹,我们随喜,多快乐!先学我随顺众生,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先做这个,别人所想的、所做的没有大错,都可以随喜;重大的错误,你的意见也要委曲婉转提出来,给大家做参考,人家能够欢喜接受。人家欢喜的人是欢喜谦卑的人,你东西是好东西,如果你的态度、姿态很傲慢,是好东西人家也不接受你的。我们是希望事情能做好,大家能够都得利益,何必要自己居功?何必一定要自己的?没有这个必要。自己,真的你不知道那个谦卑的那种快乐、那个受用,你真正做到了,确实法喜充满,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能够得到法乐。那个贡高我慢,自视很高,那里面带着烦恼,你会带来痛苦,你不会快乐,这就是你不会心平气和。谦虚永远保持心平气和,浮躁里面肯定是贪瞋痴慢,这些都要懂。

  “小乘典籍,二乘当机”,二乘是什么?声闻、缘觉。小乘也很难得,他对佛的教诲也很认真依教奉行,就是心量不大,他是以自受用为主,不会主动帮助别人。不是不帮助别人,他帮助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他喜欢的。他喜欢他,他就帮助他;他讨厌他,他就不理他。所以我们讲小乘人心量小。大乘人心量大,大乘人是仇人也帮助,侮辱他、伤害他,毁谤他更不必说了,他统统帮助;小乘这些人他不会帮助,你尊重他,他帮助你。“唯此净土,奇特殊妙,独标一格。古有诸说,下标三例”。净宗法门确实它很稀奇、很特殊、很微妙,它讲当机跟大小乘不一样,古大德有几种说法,下面举三个例子,第一个,“上辈往生,唯是菩萨”;第二个,“本为凡夫,兼为圣人”;第三个,“专接上根,傍及中下”。这三条要细讲,讲明了之后,才晓得净宗这个当机确实是稀奇、特殊、妙不可言。总的没有离开前面讲的原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给你讲到最后,只要具足这个,无论什么人全是当机。能不能成功?我们还得补充的就是,你能不能万缘放下。就是带业不能把娑婆世界带去,这不可能的,你得放下,你才能去得了;你要不放下,你就去不了。带业真是讲到绝顶了,你一口气还没有断之前,那个业都能带;断气那个时候不能带业,就是最后一念我不带业。一念之前我还发脾气、发牢骚,没关系,最后一念只要你心平气和就去了,你看看这还得了!这个法门无比殊胜、奇特。

  可是要晓得,理上、事上真的是这样的,可是不容易!有人那个怨恨死不瞑目,那就没有办法,那就去不了;有人情执,亲情就是放不下,那就没办法。所以这个必须要看破,顺逆境界,在这个里头去练,这就真正练功夫。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怨恨,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那什么时候往生都行,那就真正得大自在,这真叫成佛!清净平等觉得到了,就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这经上有,佛问阿难尊者:你想不想见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是把清净平等觉学到了,我们跟阿弥陀佛心相同,四十八愿,愿相同,四十八愿变成一愿,普度众生。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展开来是四十八,归纳起来就是一条,真正想帮助众生,真正想成就众生。帮助众生什么?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重要,其他帮助都是不究竟的,只有帮助他开悟,这是真的究竟,真正的圆满。向下这个文还相当长,我们今天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七集)  2010/5/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3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十九面倒数第三行,从甲这个地方看起。

  “甲,上辈往生,唯是菩萨。本经明三辈往生,每辈再分三品,则同于《观经》中之九品,唐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诸师,谓往生极乐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接着前面讲到,“唯此净土,奇特殊妙,独标一格”。这是讲所被根机,跟其他的经论不相同。自古以来许多祖师大德们他们说法不一样,说法虽多,归纳起来也不外乎这三大类。第一类的人讲,这上辈往生的,也就是上辈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个全是菩萨;换句话说,不是普通人。念公下面给我们做个简单的说明,本经《无量寿经》里面说的三辈往生,每一辈又分三品,跟《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九品就完全相同,三三得九。唐朝善导大师以前这些古德诸师,就是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主张“往生极乐上品上生者,是四地到七地已来菩萨”,这四个阶位,四、五、六、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上上品生。“上中品是初地到四地”,也是四个位次,这是上中品的。“上下品是大乘种性以上到初地已来菩萨”,这里讲的大乘种性,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