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周末166 >

第1部分

周末166-第1部分

小说: 周末16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方周末   2004…12…09 12:11:22 

  瓦努阿图与台湾“建交”的悬案未定,又传出中国驻瓦大使“被打”的消息。一个南太岛国,以这种方式引起国人的关注,可谓颇具戏剧性。但这一次,不仅台湾投机瓦国可能竹篮打水,更大的危机也许还在后面。

  “断交”高潮前的回光返照?

  □时宏远(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拼外交”这个口号,台湾当局喊了多年。不过,拓展“邦交国”的声势却一年不如一年。瓦国总理沃霍尔的“暗送秋波”原本可以让陈水扁自得一次的,但这件事的几起几落却吊足了台湾的胃口,现在台“外交部”及其驻瓦机构人员也只能先降下临时使馆的“国旗”,“密切注视”事态进展了。

  瓦努阿图———面积11880平方公里,人口18万———这个让台海两岸如此大费周章的“主角”,如果不是这一幕,相信既不会吸引台湾同胞的眼球,也难能上得了《人民日报》。在瓦努阿图之前,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出尔反尔”,这似乎早已成为台海两岸“内战”的重要内容。那么,“拼外交”多年之后,台湾战绩如何呢?

  台湾“邦交国”,星星点点

  虽然反复不断,但有进有出总算没有让台湾变成孤家寡人,至今维持着26个“邦交国”。其中拉丁美洲13个,非洲7个,大洋州5个,欧洲1个,亚洲没有。

  综观台湾目前的“邦交国”,有两个特征极为明显:国土面积有限,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在所有26个“邦交国”中,面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有8个,最大的是位于非洲的乍得128。4万平方公里;面积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国家也有8个,最小的梵蒂冈仅0。44平方公里,人口1400人,常住人口不足900人。

  台湾“邦交国”大多分布在赤道以南,世界关注相对较少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这些区域远离世界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区域内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低,受国土、自然资源的限制,工业基础薄弱,基本上依靠出口原材料或海产品换取日用工业品。这些国家最突出的特点是“贫穷”。从近几年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伯里兹约7亿美元,格林纳达3。61亿美元,冈比亚3。73亿美元,马绍尔群岛2。46亿美元,多米尼加多一些,为172亿美元。至于去年刚刚与中国断交、与台湾“建交”的基里巴斯仅有4000多万美元。

  如果是出于“友好”或者“国际人道主义”而对这些国家加以援助,当然值得大力提倡。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区域却成为台湾当局为了“外交”而外交的重点。的确,因为地处偏远,此类国家与中国联系较少,受中国大陆影响有限;再加上经济落后,“金钱”很容易彰显魅力。从近十年情况来看,“金钱”对它们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邦交国”的“钱袋”

  建交除了国际法上的承认之外,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有助于建交国之间发展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

  客观地说,这些国家中蕴藏的商业利益微乎其微,在政治上也很难说有什么影响力,不过“邦交国”除了简单的“面子”之外,也的确可以帮助台湾当局在某些国际场合显示其“存在”,比如最近在联大被提到的“台湾加入联合国”案。台湾的“钱袋”当然是这种双边关系的润滑剂。所谓“外交关系”,无非是台湾当局用金钱买“国际承认”,而“邦交国”则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交易”罢了。

  买“外交承认”的钱当然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过政治领导人花起来似乎并不心痛。1999年,李登辉出价3000万美元买下了458平方公里的帕劳的“承认”。这笔钱帕劳人均可得1500美元,相对于台湾的人均收入当然是小数目,不过却超过当年帕劳人均国民收入。

  陈水扁执政后,“金钱外交”攻势更甚。仅2001年的拉美、非洲6国之行,每处无不是金钱开道,一路烧钱达3。5亿美元。其中在巴拿马身上投入了3600万美元,为的只是换取巴拿马的接待。2002年,台湾向哥斯达黎加提供无偿援助8000万美元,用于道路建设和改造。在巴拿马改建外交部办公楼时,一次性慷慨解囊400万美元。为了笼络塞内加尔,台湾每年向塞提供1000万美元,用于塞2001-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最大的一笔钱或许是“中美洲发展基金”,台湾当局除了捐款3亿美元启动资金之外,每年还要向其提供2000万美元的基本费用。

  至于台湾直接给拉美7国外交部雇员发工资一事,在外交史上也可谓奇闻。据哥斯达黎加《国家报》报道,在过去的6年里,台湾当局总共注入了3210万美元,由7个国家的外交部门分配使用。其中哥斯达黎加外交部共得到了480万美元,外交部每月用1。5万美元支付21名员工的薪金,另外7000美元用于补贴其他13人的工资。

  外交界常说,国家间关系是利益关系,然而像台湾这样把“利益关系”直接演绎为“金钱”的,倒也实在坦白的让人无话可说。

  “中国”的引力

  国家间的关系,没有实力,无法满足对方的利益需求当然不行。不过,如果“金钱”成了外交的惟一基础,那么谁还能指望沙滩上的房子能长久呢?也正因为如此,“断交”始终像梦魇一样徘徊在台湾当局的心头。

  2004年3月,或许是台湾当局新的噩梦的开始。自多米尼克与台湾断交后,台湾“外交部”忐忑的情绪越来越浓。6月的时候,巴拉圭总统杜瓦德宣布,“有可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9月1日,巴拿马新任总统马丁·托里霍斯更明确表态“巴拿马正考虑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无独有偶,许多迹象更加重了台湾当局的担心。比如8月中旬,在得知台湾“行政院长”游锡堃出席多米尼加新总统就职典礼的消息后,拉美许多国家的总统和特使纷纷取消行程,改由他人代去或干脆缺席。在2004年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邦交国”名单上,洪都拉斯、萨尔瓦多也一并缺席。这种情势,不由得不让陈水扁恼火。为什么金钱打造出的“挚友”会在此时纷纷向大陆示好呢?

  这恐怕同中国外交战略越来越重视“走出去”有关。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自信也与日俱增。今天,中国的视野已经延伸到整个世界,这从中国新的领导集体在任两年出访的足迹以及取得的成果就能够看得出来。中国的影响力当然会触动那些总是感觉中国过于遥远的台湾“邦交国”,尤其是在中国展现的实力有可能影响到其切身利益的情况下。2003年中国否决延长联合国驻危地马拉维和部队任期,以及今年中国主动向海地派遣维和部队。这两件事,在台湾“邦交国”尤为集中的拉美地区的震撼效应不可谓不强烈。

  如果说,同一个“随时可能陷入战火”的台湾地区保持关系,同一个大国对抗,意味着太大的政治风险的话,那么中国日益扩大的经济影响力则是这些国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以巴拿马为例,台湾与巴拿马的年贸易总额为3500万美元左右,其中巴对台出口400万至500万美元。然而,近些年中国在巴拿马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巴拿马随处可见;仅巴拿马发行的公债,中国大陆就持有1200多万美元。正如巴中友好协会主席奥尔特加指出的那样,与中国建交,将为巴拿马带来一个13亿人口的市场。巴拉圭总统杜瓦德表示,他也是“出于南美洲共同市场”整体的经济考虑,才提出与中国建交的。

  当然,还有用“断交”来讹诈的。比如今年10月,乍得就用这一招换来台湾用于“灭火”的1036万美元的援助。这种勒索在两岸“外交”争夺中时有发生。由于在“外交”上,这些国家一旦“断交”,台湾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所以这种方法往往十分见效。在乍得一事上,如果不是台湾紧急援助,两者关系是否生变尤为可知。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对瓦努阿图的殷殷期待之情可想而知。然而,投机注定只能维系一时的“亲密”,如果台湾当局无法处理好与大陆的关系,回应大陆和平统一,所谓的“外交困境”也不过是台湾一系列麻烦的小节。 




创建时间:2005…3…17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