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论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及其对地区经济合作战略的影响+ >

第26部分

论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及其对地区经济合作战略的影响+-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就会显得更为轻妙。而只有巧妙地对场面进行转换,才能支持上述‘会话体’
能快速地展开故事。同时,赤川次郎还善于使用纵向持续场面以及横向并列场面


的转换。持续场面的转换是指将连续的时间突然切断,并且在下一幅画面中表现
出衔接出意外的镜头。这种手法就像是在某些电影中,原本抱着花束的手中突然
握着一把手枪,那样富有场面性的震撼。而并列场面的转换则是,将故事以并列
发生的形式展开,以使得悬疑要素出现多元化,复合型的发展。这些赤川次郎在
创作方面所使用的技法,皆可以归纳为电影式的手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理
解为作者是从画面中得到线索与灵感,从而创作出了带有属于他的电影风格的作
品。 

赤川次郎作为一个电影迷,不单单是在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方式上受到了电
影的影响,在主题于构思方面也深深受到了电影的启发。赤川次郎曾经这样说道:
“在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正流行着美国的西部剧。《拉拉蜜牧场》、《罗海维德》
等等,我可是看得很带劲的。而且我还买了模型手枪,练习了快速拔枪以及手指
转枪的动作。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叫人非常怀念啊。”(注⑥)或许是这股‘西部剧
热潮’给赤川次郎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在他之后的作品《决斗》中就出现了相类
似的快速拔枪,互相射击等镜头,但场面却被转移到了近代的日本。与这种情况
相类似的情况还有,1979年秋至80年元旦这段时间内,日本电影院引进并公开
了三部吸血鬼影片。受到“吸血鬼热潮”影响,并且本身也是一个吸血鬼迷的赤
川次郎开始创作以吸血鬼为主角的侦探推理小说。而其代表就是销量仅次于《三
毛猫福尔摩斯》系列的《妙龄吸血鬼》系列。当然,这故事的舞台也同样是转移
到了日本,并以赤川次郎所具有的,“日本人眼中的西洋人物”的视角来进行观
察和创作。“现在虽然只是一个电影迷罢了,但我年青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电影
导演,所以当时是满怀着激情看电影的。”(注⑦)当然,据赤川次郎自称是由于
不擅长对人指手画脚,因此最后成为了小说家。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也成为了
自己小说的导演,按照自己的意志设定角色和场景,从而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赤川次郎会被称为幽默侦探小说作家,这当然不是抖点笑料就能够实
现的。那么他是不是受到什么作品的启发,而变成现在这种风格的呢?“除了继
承正规的侦探小说套路的同时,其实在我高中的时候电视上正好有部热播的美国
侦探电影《落日77》,而其中的模式正是我所借鉴的。除了主人公之外,还会出
现几个滑稽的配角以调节气氛、制造笑料。我有很多技巧就是从这一系列中学到
的。”(注⑧)由此可见,赤川次郎作为日本40年代出生的‘电视机的一代人’,
他们的感受方式是与江户川乱步或是横沟正史这些老一辈侦探小说作家是不同
的,是更倾向于接受成为画面,映入视野的作品的。正因此,他的作品才会具有
动态的印象而浮现。 

 

二,作为文学爱好者的赤川次郎 


 

在赤川次郎开始着手于推理小说之前,他曾将热情倾注在漫画与电影上面,
而且还非常热衷于亲自执笔撰写剧本。因此,本章将从赤川次郎对于漫画的热情
转为对于文学的热情的过程进行研究,并论证其与作者作品间的关系。 

“我之前很喜欢漫画的。而且在我小学的时候非常盛行那种拥有完整故事情
节的长篇漫画。”(注⑨)赤川次郎小学的时候,也就是1950年代~60年代的时
期,当时日本正盛行着‘漫画热’,像至今闻名遐迩的手冢治虫就是从那个时期
作为新生代漫画家开始活跃的。在此之前,所谓的漫画都只是些连载在报纸上的
四格漫画或者是单幅讽刺漫画而已。但是,随着漫画热潮的推进,漫画的格数逐
渐增加,并形成了具有漫长故事情节的厚页书本。当时并不像现在的日本拥有如
此多的漫画杂志,但仍然有着7、8种的漫画杂志月刊。(注⑩)快节奏的场景转
换、起重要作用的台词、以及富有自由想像空间的世界,这些对于小孩子来说,
是极佳的娱乐项目。“从那时候开始,就喜欢用那种方式创作故事了。最初只是
模仿着自己画而不给别人看,所以故事情节都是没有条理的。但是不知不觉中习
惯画画之后,开始注意起如何创作剧情了。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就把自己
创作的剧情讲给同学听作为课间的娱乐。”(注⑨)赤川次郎的小说中频繁运用的
台词、第三人称式的描写、以及画面剪切的方式,这些特征都可以从中窥视一二,
并且与前述的电影式表现有着相似之处。可见这些爱好都对赤川次郎的作品带来
了很大的影响。 

“进入初中后,和小学时的情况不同,就算画惯了漫画也还是需要学习绘画
技巧才行,可是我的手却不够巧,实在没法徒手画出细线,所以只好放弃了。这
个时期正好读到了歇洛克·福尔摩斯小说,便打算模仿小说的情节来写作。因此
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开始从画漫画变成学文学,从而开始写起小说来了。”(注⑨)
赤川次郎喜欢侦探小说,并且开始向侦探小说家发展,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当
然,就算是喜欢侦探小说而开始写作,也并不就意味着能够成为作家,而且也不
代表能够写出带有幽默风格的作品。“我很喜欢历史,特别是喜欢西洋中世纪历
史。当时除了侦探小说之外,就在阅读诸如《中世纪之窗》、《中世纪城堡》之类
的书本。”(注。)热衷于西洋文化的读书兴趣、以及作为西洋电影迷所具有的素
养、这些正是他有别于其他侦探小说家的地方。原本,所谓的侦探小说就应该是
充满着娱乐性的东西。但日本的正统侦探小说却只重视推理部分,而忽视了其作
为游乐而存在的事实,所以就会缺少一份信手拈来的幽默感。侦探小说并不是一
个侦探的单人剧,而是需要以轻快的俏皮话来增进诙谐感的。这并不是单指普通
的侦探小说,即使是一流的正统小说也是如此。就比如歇洛克·福尔摩斯(注。),
由于其观察力总是超出常人,因此换个角度来看待,他的装酷表现就会带有一种


滑稽的色彩。再例如玛普尔(注。)也是,自称是在观察野鸟,却利用望远镜观
察着小鸟之外的各种事物,然后在茶余饭后开始讲述:“话说,今天村子鱼店里
的虾子…” 之类不着边际的开场白,也可以算是家庭幽默的典型吧。之所以将
这两部小说作为例子,是因为它们是赤川次郎所喜爱的经典作品,同时在赤川作
品中能够找到其相似的幽默共性。赤川小说之所以能有别于其他日本侦探小说作
家,并且始一出道就被业界称为幽默侦探小说作家,也是由于受到了这些世界闻
名的小说的影响。赤川次郎曾表示:“我之所以喜欢读侦探小说,是因为两个原
因。一个是犯罪手法以及意外性所带来的乐趣。但是这份乐趣是短暂性的,是无
法反复品尝的。另一点则是,滑稽的角色所带来的乐趣。这份乐趣则是能够反复
品味的地方,同时也是判定作品是否具有魅力的一个标准。越是好的侦探小说,
其中所塑造的角色形象也就越丰富。最好的例子就是《小熊温尼浦》的作者
A·A·米尔恩所写的《红房子的秘密》了吧。犯罪手法以及谜团都不是非常难解,
但是贯穿全篇的幽默气氛却是百看不厌的。”(注。)因此,赤川次郎也是成功抓
住了小说以及电影中令人百看不厌的的部分――人物的幽默感,才使得他能在日
本侦探小说界独树一帜。 

 

三,生活环境中的赤川次郎 

 

正如前述,赤川次郎所遇各种契机,导致了他的兴趣指向,因此,他的作品
其实是受到了各种事物的影响而反映出来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他的
非主观兴趣因素的,即他的生活环境,给他以及他的作品带来怎样的影响。 

首先,赤川次郎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他的作品中登场的第一主角,一般都
是女性,都以年青少女为主,并且这些少女所担当的是“福尔摩斯似”的角色。
相对的,作品中的男性角色,特别是刑警们则大多是担当着“华生般”的角色。
(注。)关于这点赤川次郎分别回答了三个理由。“其实也没有特别有意识地去
这么安排,但是如果是由‘既存权力机构’一方的人来担当主角还是有些抵触的。
可能这是经历了‘学园斗争’的一代人所具有的反抗意识吧。”(注。)“如果把
主人公设定为男性的话,很容易就会将作者自身的印象显现出来,而使用女性主
人公的话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创造角色了。”(注。)“可能是因为我是男性,所以
将女孩子作为主人公的话,我创作的时候也会写得很愉快。因为如果写的是男性
的话,就会拿来和自己作比较,然后会显出自己的性格什么的,很容易会被读者
误认为是作者的原型。而一旦写出了太过帅气的男性的话,就会被误解为我就是
这样的人,那样会很麻烦。在这点上,由于女孩子可以按照想像去塑造,所以也
不用顾及太多的。”(注。)赤川次郎的这三个理由粗看并没有什么关联点,但其


实都集中在一个关键词上,那就是‘婴儿潮’。赤川次郎是在日本出生率出现峰
值的第一次婴儿潮时期出生的。这一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由于同年龄段的孩子
非常多,因此虽然谁都希望比其他人优秀,却又不愿意成为太过招摇的存在。这
样的矛盾心理正是日本出生于婴儿潮的一代人所具有的共性。因此,这些人都有
着很强烈的反抗心理,但是实际上却又不愿被单独地拿出来被看作特殊体。正是
这种心理因素,合理解释了赤川次郎为何在作品中习惯性地将男性作为第一主人
公。而将男性放置于第二主人公的位置上的这种角色安排。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赤川次郎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日常性。尽管构思新颖,
但其中的犯罪手法却没有超越生活的常识,场景总是出现在读者所熟知的环境
中。赤川次郎作为作家出道之前,已经在住宅小区中度过了十二年的工薪族的生
活,因此对于工薪族以及小区生活的认知度,相比其他住在独户住宅内的作家来
说就会来得深入些。他也常常将此当作其作品的题材。例如:《工薪族 胸怀恶意
吧》、《上司不在的星期一》等一系列的工薪族题材侦探小说;《这里是小区侦探
团》、《住宅小区事件簿》等等的小区题材侦探小说。但是,工薪族题材的侦探小
说虽然在其出道初期前十年间发表过数篇,之后却显著地减少了,原因就在于赤
川次郎成为专职作家后,脱离了工薪族环境很长一段时间,因而再也无法接触到
新鲜的话题的缘故。说到日常性特征,还有一点是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案件发
生率,也就是犯罪手法的难易程度。根据侦探小说研究家,佐藤绢子所作的研究,
可以总结出如下的结果。(注。) 

 

32%
12%
12%
8%
8%
6%
6%
3%
3%
3%
7%
刺杀
自杀
绞杀
扑杀
枪杀
受打击致死
毒杀
事故
坠落
轹死
其他 


 


这张图表所显示的是《三毛猫福尔摩斯》系列中的“被杀方式的比例”的调查结
果。刺杀占32%,较其他杀人手段而言,其发生率要明显高出许多,而排在第
二位的则是绞杀。凶杀案件原本就应该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因此枪杀或是毒杀
这种复杂而难以入手的杀人方法是不符合日常规律的。而与这些相比,刺杀或是
绞杀案列则在厨房或是浴室中就能获得必要的凶器,因此也更接近现实。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赤川次郎与他父亲的关系。按照赤川次郎自己的述说,
有过这么一段记录:“赤川的少年时代并不幸福。在‘满洲’参与电影制作的父
亲,随着战争结束而回到日本,却由于无法适应世间的变化,而终日沉迷于酒色
之中,极少回家,赤川与母亲以及姐兄四人,是从心底厌恶着那个偶尔才会散发
着酒气回家一趟的父亲的。”(注。)这样一个喜欢小说的少年,怀着对父亲的厌
恶而成长,并在二十七岁作为作家出道,却从不沾染烟酒,对家庭对工作都非常
专注。从这样的反差中我们可以看到,赤川次郎是将抛弃了家庭的他的父亲作为
反面教材而从相反的方向走上了人生道路的。正因为少年时代的精神形成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