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275部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275部分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佛在世为什么天天讲经说法上课,没有一天休息?四十九年,从开悟那一天他三十岁,七十九岁走的,没有一天空过,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切时、一切处,遇到一个人也是跟他讲经,也是教学,两个人也是跟他教学,不论人多少,也不论他是什么身分、哪个行业,见到人就教。不但言教,而且自己做出好榜样给人看,身教。

  佛灭度之后,我们把佛当年在世最重要的一桩事情疏忽了,教学,这是他老人家一生最重要的一桩事。他没有带人去打过一次佛七,也没有哪个地方去搞一个禅七,没有,你查遍《大藏经》没有。除了教学之外没有任何活动,为什么?修行是在个人,是你自己的事情,佛不干涉。真是一个好老师,帮你断疑生信,解惑修行,你有迷惑,他帮你化解,教导你修行。修行就是持戒,持戒就是放下一切负面的思想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就是提起正面的,与性德相应的伦理、道德、因果,再往上就是科学、哲学这些学术,帮你向上提升。诸佛菩萨世世代代相传,传的是这个东西。到最近这一百年式微,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是真修、真干。了解事实真相有助于我们放下,我们一般人想放下放不下,就是对事实真相不了解。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解门,行门是自己的事情,不要老师指导,自己晓得真干。佛法传到中国,到唐朝时候马祖、百丈,这两个人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孙,他们是第八代,发了大慈悲心,提倡什么?共修。为什么?看出大家只研究经教,疏忽了修行,所以提倡共修。共修是什么?所谓依众靠众,大家在一块你就不好意思不干,提倡这个办法。在这个之前各人修各人的。这就是什么?丛林就是大学学校,把佛法在过去那个散漫把它集中出来,学校化,办学院,寺院庵堂实际上就是学院。所谓住持,很少人叫这名词,叫什么?叫主席,丛林主席。主席是校长,首座和尚,首座是什么?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跟现在大学真是一样,名称不一样,他管的事是一样的,所以就变成学校。

  我学佛,方东美先生跟我讲了很多次,他勉励我,中国佛教要复兴,舍丛林那就不可能。丛林制度好,正规的学院大学,这是老师对我的期望。可是这桩事情得有福报,我知道我的一生没那么大的福报,这是大事。我一生有自知之明,我是什么身分?教员。不是管行政的,我教一个学科、两个学科,我会教得很好。所以我一生从来没有做领导人的念头,没有这个福分,不做这个想。所以一生不建寺庙,不做住持,不但没有住持的命,连寺院里面首座、维那、监院,我这个命也没有,我自己很守本分就是当教员。跟大家在一起依众靠众,走了这么多年没有固定的住所,一生流浪。很难得,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也是一生流浪,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建道场,没有个寺庙,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我出家是章嘉大师教我的,给我选了这个行业,同时教我学释迦牟尼佛。这个教诲我一生没有改变,我很感激老师的指导,一生生活很快乐、很欢喜,真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个境界达到。

  大乘经里面逐渐逐渐契入,我们现在讲高等的佛学。对于佛菩萨所说的诸法实相,这一句话很深,“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这一般人很难了解,千真万确。念不起,有没有这个宇宙?没有。有没有芸芸众生?没有。所以佛把我们现实的境界比作梦幻泡影,你在作梦,梦醒了什么都没有。念,由心不起,这个起心是什么?起心就是妄念,妄念不起,境界就没有。我们要问,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像释迦牟尼佛,释迦佛有没有起念?如果起心动念,他不就变成凡夫,他不就迷了吗?迷了还能教人吗?我们前面在四德里,第一条叫“随缘妙用”,我们前面讲过,跟诸位讨论过这问题。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界,你在事上看、在相上看,跟我们没有两样,好像也是起心动念,也有分别执着,实际上完全没有,这叫妙!用就是起作用。他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有分别执着!这叫妙。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讲到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我们在这个华严宗的三观,看到真空观里面讲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我在早年年轻时候我讲四句,不变随缘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这个地方的诸佛菩萨包括法身大士,他们不变随缘。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自然就有应,应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所以叫妙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与这里众生有缘他也来,众生有感他要有应,但是他会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他有起心动念,他也来帮助众生,帮助佛教化众生。他是什么?他是随缘不变,随一切众生缘学不变,这是菩萨。小乘人,阿罗汉跟辟支佛真有不少,他不变不随缘,为什么?众生难度,别惹麻烦,自己清净,提升境界,那是二乘。我们凡夫随缘随变,这就不行,这都不叫妙用。妙用是不变随缘,这叫妙,不变随缘都是妙用,我们要学这个,那就真有受用。

  这个理我们懂得,“由心不起,外境本空”,我们明白了,我们能不能做到心不起?做不到,你要做到就成佛。谁做到?惠能大师做到,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从开悟那一天起,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没两样,还有身体在这个世间度化众生,那是不变随缘,那是我们前面四德里面的随缘妙用。我再说得白一点、说得浅一点,随缘妙用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自己,有自己就错了。这个身体跟性德是完全相应,身体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为苦难众生,没有自己!像《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没有了,不但四相没有,四见也没有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没有,这个境界是随缘妙用。所以他底下全具足,只要这条有,自自然然“威仪有则”。这用我们凡夫眼光来看,看这个人起心动念,看这个人言语造作,全是社会上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榜样是什么?十善。我们所常常讲的《感应篇》、《弟子规》,他全做到,那就是他的生活,这叫威仪有则。“质直柔和”,对待任何人一片慈悲,心地真诚,真诚是质直,慈悲是柔和。“代众生苦”,这是真正觉悟自然现的相,没有一点点勉强,为什么?性德流露。

  下面‘论云’,这是大师举《唯识论》,来证明前面的两句话,由心不起,外境本空,‘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外境本空,这个外境是心外之境,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外境,心外之境。为什么外境本空?《唯识论》里讲得好,一切法不离唯识;唯是唯独,识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从哪里来的?心动,起心动念自性清净圆明体就变成阿赖耶。好像什么?这个地方后面可能有,好像水跟波一样。水是不动的,你看那池塘没有风的时候,风平浪静,那是真的你看到水,水本来就是这样。那一动,一动就有波浪,识就是波,就变成有波浪的水。识是不是真心?是的。但是真心通常在不动的状况之下叫真心,动的状况下就起波浪,水就是波,波就是水,离不开。一个是在静止的状态,一个是在波动,波动它才现相,没有波动的时候不现相。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佛是经上讲的,科学里面讲宇宙、万有,佛法讲万法,它叫万有。它现在还没有讲到唯识,唯识比它讲得高。现相是识现的,现相之后这个相里面千变万化,就是由微波到小的波浪,小浪,小浪就变成大浪,大浪变成巨浪,这是什么?唯识所变,那是识的作用。我们迷得愈深,浪就愈大,把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平静的完全不显,你看到都是大波大浪。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灾难频繁,这就是大波大浪,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了自性,随顺烦恼。烦恼里重要的是欲望,要是随顺这个欲望,欲望没有止境,那好,这个浪头就没止境,这个浪变成什么?变成海啸,变成灾难。怎样把这个灾难消除、把这个灾难化解?风息了浪就没有,我们能够把欲望息了,灾难就化解。世间圣人他们不讲息灭欲望,他不讲这个,他讲什么?节制欲望,你的欲望要有限制,要把它控制住。小的波浪也很好看,波浪很好看可以欣赏,不至于发生灾难。所以儒家用礼来节制,礼是什么?你不要超过它,也不要不及,它给你定的什么?刚刚好的一个水平可以欣赏,可以享受,不至于泛滥。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这里头有浅有深,最浅的人天法就是节制,不至于造成灾难,这个好!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业障重,他开悟不是容易事情,所以先帮助众生保持人天的身分,不要堕三恶道,佛家设这么一个标准。三恶道堕落下去,出来太难!你怎样保住你的人身?中品十善就保人身,上品十善生欲界天。所以十善业道从最下层讲起人天法,你来生不失人身,好的可以生天。往大处讲、往深处讲,它是无上菩提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决定不能向上提升,人都做不好,欲界天的标准都不够,你怎么能作佛?你怎么能作菩萨?哪有这个道理!

  《唯识论》里面说得好,万法是依唯识而变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今天这个世界上它的变化,它变好、变坏都是唯识。唯识里面五十一个心所,心所有法,心讲八个,阿赖耶、末那、意识,再加上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这八个识。八识它起作用归纳为五十一类,我们讲心理作用,这里头有善、有不善,善的心所十一个,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这二十六个叫烦恼不善的。二十六个又可以分为根本烦恼、随烦恼,根本烦恼六个,另外二十个随烦恼,随烦恼也分大中小;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恶见六个。佛教导我们怎么样提升?烦恼统统放下,烦恼没有了。要知道这些东西也都不是真的,从哪里起来?从妄念起来的。妄念是无明,一念不觉,这从不觉起来,所以它不是真的。贪瞋痴慢疑、恶见可以放下,这个东西放下就是执着就没有了;换句话说,这些东西是严重的执着。这个东西要是没有了,就产生变化,整个宇宙产生变化,变了,六道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声闻法界我们可以说是净土,六道是染污,那里没有染污,你回到净土,往上去一层比一层清净。可是诸位要记住,这个净土不是净土宗,不是阿弥陀佛的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比这殊胜太多了,可以说跟一切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是相同,这真不容易。我们一生要想生到诸佛的实报土,必须超越十法界,超越六道还不行,那功夫功力不够。可是真正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六道里面的烦恼没断也能往生,这太殊胜了。那你必须要去学习净宗的典籍,它不多,祖师大德加进去的也不过是五经一论,认真依照这个典籍去修学,发愿求生净土,念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晓得境界是假的,没有自性,“境本无体,真空义成”。境界没有自体,是心现识变,心没有现相,一念不觉这才出现相。出现相,你不能说它有;不现相的时候,不能说它无。不现相的时候,六祖能大师说得很好,“本自具足”,不能说它无,本自具足;现相的时候“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于是你才能随缘,你才能放下,放下是妙用,你不会再执着、不会再分别。不但你不执着、不分别,你起心动念都没有,那个境界里面的生活是诸佛如来的生活,我们用人间的话来形容,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幸福美满,达到了极处。谁追求这个境界?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追求这个境界。人天福报他不在乎,世间人迷在这里面,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这是假的,昙花一现。所以人天福报,真正修行人看什么?他没有把它看成当真,他心里丝毫不着。偶尔有缘可以欣赏,心里决定不落印象,这叫不变随缘,这叫随缘妙用。

  ‘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这个意思更深,尘是什么?是物质。现代科学它不讲尘,它讲基本粒子,佛法叫做尘,所有一切物质都是由它组织起来。由基本粒子组成电子,由电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由分子组成物质现象。万物,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分到最后,在佛法里就是一个尘,尘从哪里来?识变的,这个要知道。佛法大乘教里面说尘,实际上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这个尘就是那个形,它有个形状出现,“形皆有识”。这就告诉我们,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