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28部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28部分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其微细的一粒,肉眼看不到,高倍显微镜去观察,看到这一点,那一点里头有整个宇宙的资讯;你现在指甲那么大,藏的东西怎么能跟它比?它有圆满的资讯含藏在其中。所以我们发现佛经里头有高等科学,今天科学、哲学里许多问题还是悬案,得不出答案的,佛经上全有,真正不可思议。所以现在很多人问我,佛经究竟讲的什么?我跟他讲了五个项目,我说佛经对一般人来讲,对六道众生来讲,它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对那些聪明智慧高人一等的,它里面讲的有哲学、有科学,科学跟哲学都讲到登峰造极,可以说都讲到究竟圆满。这是每个人自性里的本能,能遍造一切众生,就是造宇宙、造世界、造万物。所以宇宙、世界、万物是一个共同生命体。能造的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能造,你称它作真如,可以,你称它作佛性也可以,称它作法性也可以,称它作阿赖耶识也行,称它作如来藏也行。佛对于这桩事情,说的名词超过一百种以上,都是讲这桩事情。我们懂得这个意思,不要去执着他的言语文字,你真的学到,真的明白,觉悟了。

  《胜鬘经》上也有一句话,“一切众生无有出如如境者,并为如如所摄,故名藏也”。这个如如就是真如。那我们又看到一个名词,一切众生没有能够超出如如境,都在如如境之中,这个如如就是真如。用两个如字,一个如是性,一个如是相,这说什么?性如其相,相如其性。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讲这两个字,金是体,黄金,黄金可以做出种种花样来,种种的首饰,那是相。相就是金,金就是相,器如其金,金如其器,它是一不是二。但从相上说它是两个不相同,从性上讲完全相同。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十法界依正庄严,相不相同,千差万别,但是性相同,都是真如法性变出来的,是一不是二。佛法里这种话我们看多了,也听得很多,可是感受不深刻,有这么个感受,不深刻,自性没见过。我们学佛同学,有一位同修他就是做首饰的,那时候韩馆长还在,他邀请我们参观他的展览室。展览室很大,大概有我们这个摄影棚两个大,里面展览着他们自己工厂制作的首饰,大概有两万多种,没有一个相同,完全是黄金造的。不过他做的是假首饰,不是真的。太美了,但是它是镀金的,是真金镀上去,镀金的,你到那里一看,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种装饰品确实很赚钱,为什么?丢了也不心痛。你买一件大概美金不过十几块钱,丢了不心痛,比真金还好看,它是镀金的。我们一看到这个场面,因为他们都是学佛的人,我说佛经上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现在摆在面前,大家看到了。那个器是什么?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金是什么?金就是法性,就是此地讲的真如,此地讲的如来藏,同一个体。

  如果真的能契入这个境界,自自然然的他的性德就流露出来。什么德?爱心,要知道爱心是自性的性德,不是学来的。他会爱什么?他爱整个宇宙,爱一切众生,就是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心自然生出来。现在这个大慈大悲心是被你的欲望障碍住,被你的自私障碍住,顺你意思的你喜欢他,不顺你意思你就不喜欢他,所以你的爱心是有分别的。佛法里面讲到慈悲,常说四种不同的慈悲,叫四缘。凡夫里面有慈悲,不能说没有,他有爱,这个爱叫什么?“爱缘慈悲”,喜欢你,对你就有慈悲,不喜欢你就没有,这是凡夫。凡夫里面心量大的人,见识广的人,他的爱心就比较扩大,“众生缘慈悲”。像《弟子规》里面讲的,“凡是人,皆须爱”,什么人他对他都有爱心,可是对动物他就不爱,对树木花草他就没有那种爱心。所以那个爱心虽然是扩大,不足,不圆满。到菩萨,菩萨有“法缘慈悲”,像阿罗汉、菩萨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对一切众生有慈悲心,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他都能够平等的爱护。虽是平等爱护,他有条件,为什么?同一个性德,同一个体性,他起心动念、分别习气还没有断。到如来的果位上,叫“无缘慈悲”,无缘是没有条件的。菩萨爱还是有条件的,佛的那个爱没有条件,完全回归到自性,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知道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己是一体,一个自性,所以这种大慈大悲就没有任何条件。到什么时候这个慈悲心会生起来?起心动念放下,这个心就起来。所以无缘慈悲是起心动念盖住了,放下,它就现前。放下分别执着,法缘慈悲就起来;有分别执着,法缘慈悲起不来。最大的,众生缘慈悲。一般六道里面的凡夫,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他那个爱心只限于爱缘慈,我们一般讲感情的,那每个人不一样。这是说一切众生没有一个能够出如如境,统统为真如所摄,这个跟前面经论所说的大同小异。

  “则众生为如来所摄也,是如来藏众生”。这句话很好,如来里头藏着有众生,众生里头藏着有如来,就是你从哪个地方来看。仓库里面藏着有货物,货物被这仓库收藏,就这么个意思,你搞清楚了,怎么说都行。这里头含的深意(很深的意思),就是我们自性里面含藏着一切万法,这是有这个意思。在我们现在凡夫位置里面,虽然是凡夫,虽然是迷惑颠倒,可是一切诸佛圆满的大法也在我们烦恼当中含藏着,我们烦恼里面有无量无边诸佛圆满的智慧大法,这是一个意思。所以转烦恼就成菩提,迷了菩提就叫烦恼,它是一不是二,一桩事情,一体的两面。

  下面是《起信论》上有这么一段话,“如来藏心,含和合不和合二门”,这个前面意思说过了。“以其在于众生位故”,这个意思前面没说。在六道众生的分上,如来藏心有和合、不和合,这意思还是讲的对立。凡夫见思烦恼里面的边见,边是二边,和合、不和合是二边,现在科学家讲相对,有相对的二边。“若在佛地则无和合义”,如果在佛,就是觉悟的人,这个和合的意思就没有了。这是前面我们学习过,我们举电影,你看电影的底片,胶卷,一格一格的,那就是不和合。每个画面都是独立的,前面一格没有到后头一格来,后面一格也没有进入前面,一格是一格的,根本就没有和合,觉悟了。迷人是什么?迷人看这个银幕以为是和合的,不知道它是念念不相应,不相到。一个念头起一个画面,这个是物质现象,同时里面有精神现象,所以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是从念头起的,但是每个念它不一样,虽不一样它又相似,它不是完全相同。这个在江本水实验可以能够看得清清楚楚,他这十几年来做几十万次的实验,他告诉我,没有两个结晶是完全相同的,他在显微镜之下看,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这是佛经上讲的念念不相到,念念不一样,前念跟后念就有差别,大同里头有小异,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说明这个道理,这是所摄的意思。

  第二个意思,藏有隐覆的意思,“隐覆之义,真如在烦恼中时,为烦恼隐覆如来之性德,而不使显现,故名如来藏”。这就是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有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华严经》上说妄想,这妄想很细,我们没有法子想像,我们讲妄想,总是讲打个妄念,认为是妄想,其实不是,妄想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实在讲我们也不知道,真的佛说的什么叫起心、什么叫动念,我们不知道。古来大德的注解,实在讲注得是很好,可是我们看不懂,总是看了之后,以自己的意思来解释,那不是他的意思。我学佛,可以说没有一天不读经,到今年五十八年了,这桩事情到最近这几年才算是有一点明白,所以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看到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我才恍然大悟,那个起心动念是太微细了。

  这段对话我节录在这上面,这个也印得很多,可以给诸位做参考的。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这讲凡夫,我们心里起念头,这个念头很粗很粗,我们自己很明显的感觉。这个念头里有几个细念(微细的念)?是多少个微细念头,让我们能感到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有几个相(相分)?有几个识?相分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弥勒菩萨回答释迦牟尼佛,他说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这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他用的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多少念?我们现在算起来是三百二十兆,这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这个一念我们大概能感觉到,实际上是三百二十兆这个细念组成一个念头,我们能感觉到。“念念成形”,每一念都有物质现象,换句话说,就有三百二十兆个物质现象,这物质现象里头绝对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形皆有识”,每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见闻觉知,有的有受想行识。这个我们怎么会晓得?这是科学家到现在从来没有发现过的。现在科学家发现,他说物质是假的,无中生有,这个讲对了,但是哪有佛经上讲得这么细!

  物质现象的来源是念头,念头就是讲的起心动念,在佛经上有个名词叫“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起心动念,太微细了。佛怎么知道?用定功知道的。你的心静下来,静到极处,这种微细的波动你就能发觉,你能感受到。所以佛说八地菩萨他看到了。八地菩萨的定功,我们往上看,八地上面,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究竟圆满佛,五个位次。一共多少个位次?五十二个位次,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一共五十二个位次。五十二像五十二层高楼,最上面的五层他们知道,这种微细的念头他们感受到了。愈往上面去愈清楚,八地是刚刚感觉到,到九地、十地是愈来愈清楚,到十一地就很明了,十一地是等觉。所以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不是仪器能够侦测得出来的,仪器没有这种能力,也不是数学能够演算出来的,是禅定里面的现量境界。形皆有识,精神跟物质同时发生的,不是真的。你看时间多短?一弹指里面的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过去了。现在我们习惯是用秒为单位,一秒钟我们大概可以弹四次,那再乘四,乘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看这个速度。我们现在看看电影里面放的胶卷,就是幻灯片,电影现在的速度一秒钟二十四张。现在我们现前的环境,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秒钟就像电影放格子一样,放多少?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假的?连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我们在电影银幕里头已经受骗了,以为它是真的。现在速度从二十四分之一秒,把它提升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想想看这个境界,我们读了这段经文才明白。所以妄想我们很难体会,模模糊糊的,妄想,不知道妄想是这么一个境界,太微细了。

  从妄想里面就起分别,从分别里面就起执着,愈来愈粗。有执着,六道就现出来,所以六道是执着变现的,它具足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六道,出现这个境界;执着没有了,只有妄想、只有分别,那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合起来叫十法界。如果分别、妄想都没有,还有妄想习气,这是最微弱的那个妄想习气,在那个境界里面现出来的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它作一真法界。如果无始无明,就是妄想习气统统断尽,没有了,实报庄严土也不见了,最后剩什么?最后剩下来的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你证得了,你跟它合而为一,那在净土里面叫常寂光净土,一片光明,里头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所有一切现象都没有。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确实这里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我们现在不要怕烦恼多,但是要怎么样把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多,转变过来就是智慧多,智慧跟烦恼是一桩事情,迷了就叫烦恼,悟了就叫智慧。迷悟的缘是什么?迷悟的缘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有这个东西就迷了,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悟了。所以佛门里的秘诀是看破、放下。贤首国师这篇文章一共是六段,前面三段是看破,后面三段是放下。只要能放下,你就入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释迦是佛,弥陀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我也是佛,统统一样,没有一个不是佛;再跟你说,蚊虫蚂蚁也是佛,花草树木也是佛,《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讲动物,无情是讲植物、矿物,全都是!正所谓“十方三世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