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77部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77部分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严经》我们已经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如果每天听六个小时,三年还听不完。三年天天听六个小时的《华严经》,不要去想它,只是一直听下去,不要打妄想,懂也好、不懂也好,反正你天天听。三年之后你的心定了,你在教下的基础已经打下去,然后无论你学哪一门经论,你用十年功,你都会变成顶尖一流的教授。成功与否完全在自己,不在别人。所以有志真正想学,这是真实成功之道。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顺境、逆境不被境界所转,善缘、恶缘都不动心,一心向道,念念都跟经教相应。我今天听六个小时经,能够在这里面听懂一句、二句,就有受用,每天都能有一、二句,三年下来这个根坚固了。什么时候出去弘法?十年之后,没有一个不成就,不难。年岁大的人对于学教、讲经弘法,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怎么办?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三年会成功。

  我还记得,早年,这个话总是五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学,那个时候佛光山是一片荒山,只有一栋建筑物,就是东方佛教学院。当时有一百多个学生,大概有一百三十多个人,我们有几位老师在那里担任教学。我记得有一个晚上,月光非常好,我们在学院外面草地上坐,草地前面有个大坑,以后就做成放生池。在那里谈佛法,有一个长工,是在佛光山长年做工的,他是将军乡的人,他也走到我们一起,我们就请他坐下来。他听了一会儿,他给我们讲个故事,是他自己家乡的事情,真人真事。说他们的邻居有个老太太,人非常善良,神佛不分,她什么都拜,拜了很多年。三年前她娶了个媳妇,媳妇懂佛法,就劝她不要拜那些神,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老太太接受了,就真干,家里面设了个佛堂,天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念了三年,这一天告诉她的儿子媳妇,晚饭的时候你们先吃饭,我要洗个澡,不要等我。家人很孝顺,一家和睦,真是幸福家庭,都在等老太太。等了很久也没出来,再进去看看,她真的洗澡了,到处找找不到,喊她也没人答应。最后到家里小佛堂去看,看到她,她站在佛像面前,洗好澡了,穿了干净衣服,穿上海清,手上拿着念珠站在佛面前,喊她,不答应,再仔细一看,她往生了,站着往生的,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他劝我们念佛好,你看三年这么好的效果。我们那天晚上是听他说法,我们非常感动。我记得有一年,高雄中山大学的校长请我在学校做一次讲演,我提到这桩事情,听众当中还有好几个人跟我说,他们知道这个事情,真的不是假的。你看这也就是一门深入,就是个忍辱波罗蜜,你能忍,三年的功夫什么都放下,世法佛法统统放下,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她三年成功了。没有生病,预知时至,站着走的。她为什么不说?我们能想得到,一说,家里人恐怕就产生障碍。所以不讲,走了以后,你们去想去。在将军乡,我们说这个话大概五十年前。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念佛求生净土不难,《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是七天,“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那个七是代表圆满,它不是个定数。你能够坚持到底,决定不改变,没有一个不成功。

  所以中年以上,特别是六十岁以后,要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决定成就。为什么说六十岁以后?这是从前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地球上有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对植物讲的。人一生也有春夏秋冬,人从生下来到二十岁这二十年,第一个二十年,人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冬天该藏起来了,换句话说,冬天该埋在土里面了,你要知道。所以六十岁之后这要退休了,干什么?念佛求生净土。真正功夫成就了,念佛的功夫成就了,往生极乐世界早一天去行,迟几年也行,叫生死自在。诸位想想,如果你功夫成了,你是愿意早一点去,还是愿意多住几年?肯定是早去,谁愿意在这个世界上过苦日子?那是什么?那是去不了,没办法。真去得了,为什么不去?只有一种人,他功夫成就了,他为什么没去?这个地方还有有缘的人,他要帮助他,佛度有缘人。跟他有缘,他劝导他,那个人能信、能解、能行、能证,那就必须要帮助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如果没有缘,没有缘自己就走了,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六十之后能够说是认真念三年佛,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为什么?人间天上的福报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真的。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生到极乐世界决定一生成佛,为什么不干?所以贵,贵在一门深入。纵然十年成就,你这一部经通了,其他经也通了,触类旁通。古大德告诉我们“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无量法门都通,所以你有能力教化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你能够观机,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根性,你知道他应该学什么法门,他会有成就。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教化众生难,不知道众生的根机。就像个病人一样,你没有学过医学,你看到人生病了,你不知道他的症状,你给药给人家吃,很可能就用错了。药错了会害死人,法门错了,同样毁掉别人的法身慧命。所以不会观机,有一个方法,劝他念佛求生净土是决定不错,这个法门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决定不错的。用其他的法门靠不住,用这个法门是决定可靠。

  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坚持就是忍辱波罗蜜。我这一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部经、一句佛号,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能成就,真正的原因就是你心地动摇,你的信心动摇,你不能够坚持到底,你贪图其他的法门。看到这个法门也好,那个法门也不错,样样都想学,到最后全盘失败,归根结柢来说,不能忍。诸位一定要明白,我今天在此地郑重特别的提醒大家,我们学佛从哪里学?坚持儒释道的三个根。三个根从哪里做起?以哪个为中心?要以《感应篇》为中心。我今天跟大家讲真话,为什么?《感应篇》是讲因果,真正相信因果,你的心就定了。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样,他相信因果,他心是定的,为什么?他不求了。为什么不求?求不到,命里没有的求不到。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用什么方法也都得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求了,这个观念非常重要。然后《弟子规》跟《十善业道》就真正有根了;如果没有《感应篇》,《弟子规》跟《十善业道》很可能都是表面的,有这个形式没有实质的功夫。真正懂得因果报应,“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的寿命长短、富贵穷通统统有命运。

  我能有一点成就,得力于朱镜宙老居士。我年轻的时候,第一部送给我的书就是《了凡四训》,我感激这个老人,他接引我入佛门。《了凡四训》给我的时候,那一年我二十六岁,我就连续不断的看了三十遍,大概是二、三个星期看了三十遍。了凡先生的毛病我全有,他的那些优点我都没有,所以拿他来比照自己,我非常惭愧,就发心改过自新。我命里财库空空没有钱,所以我就不再想念发财,这个念头就断掉了;命里没有官印,做官的这个念头断掉了,你命里没有,求不到,何必去妄求!也很难得,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指我这一条路,劝我出家,我从事这个行业是老师决定的。我尊敬老师、我相信老师,这一条路走对了,叫我学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一生没有一个念头建道场,为什么?我没有那个福报,一生学释迦牟尼佛游化在人间,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讲经、教学五十一年了,五十一年没中断,天天都在讲,那得要有忍耐的功夫。这个我从小就有学习,这父母教的,所以对父母要感恩,学到了忍让,一生处处我们都是让别人,自己能忍,对自己利益多多。所以我们下定决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扎三个根,决定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五集)  2009/5/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这两句是讲十波罗蜜,也就是大乘菩萨修行的总纲领。我们前面学到忍辱,今天讲精进,在大乘教里面称为毗梨耶,“梵语称毗梨耶,华言精进”。精就不杂,进就不退,这两个字看起来容易,实在讲非常困难。世尊在大乘教里面常常告诉我们,菩萨善根只有一个,通常我们佛法讲三善根,就是讲一切众生,三善根就是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也就是说像植物一样,它有根它就会生长,说明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从哪里生的?从不贪、不瞋、不痴就能生长。反过来贪瞋痴叫三毒,世出世间一切法要与三毒相应肯定就会坏,这一定的道理。你看说得容易,你细细想,这里头的意思深广无尽。修行人、学佛的人,时时刻刻要把这个话提醒自己,要提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跟什么相应?如果与贪瞋痴相应就要堕落,无论做什么样的好事,世出世间好事与贪瞋痴相应,叫造业。所以古谚语里有一句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人多。出家人心都善的,如果出家人在一切修为,造作诸功德他没有离开贪瞋痴,那他叫造恶业。为什么会堕地狱?怎么有这么重的罪?他造作的这些罪业这是性罪,与贪瞋痴相应,他本身就是罪,他是披着佛的外衣。出家不用说了,在家呢?他挂名是个佛弟子,佛弟子还贪瞋痴;换句话说,破坏佛法的形象。让社会大众看,学佛,你学佛是这个样子,还不是一样搞贪瞋痴吗?把佛教形象破坏,破坏佛教形象,等于破和合僧,等于出佛身血。你要是这样子看法,你就晓得,他的罪在《戒经》里面就列入阿鼻地狱。如果反过来的话,与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相应,这是真正的佛弟子,这个人真正在学习。你看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虽然还没有证果,可是在信解行的方面总有点基础,特别是在信解。佛法的开悟两种,一个是解悟,一个是证悟,证悟是通过行,那管用,真得受用。我们也算是不容易,这么多年来,在解悟上确实有成绩可言,我们明白,我们知道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也了解佛法,佛法修学的秘诀、要道是什么?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贪瞋痴,从这里开始。世尊在一切经教里面教给我们,放下对于世出世法的执着,执着什么?贪瞋痴是执着,是见思烦恼里面的思烦恼,这个放下你就成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恭喜你,你成正觉,正觉是阿罗汉,超越六道。你就要晓得,你要不放下贪瞋痴,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放下贪瞋痴,六道就没有了。六道轮回从哪来的?原来是从贪瞋痴来的,贪瞋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

  所以阿罗汉不住在六道里,他比我们高一个层次,他住在四圣法界。十法界上面的四层,声闻法界这是阿罗汉,缘觉法界,这两类,声闻跟缘觉都是属于正觉。缘觉比声闻高,两个都是放下贪瞋痴,阿罗汉放下了贪瞋痴,但是有贪瞋痴的习气,习气没断。习气断掉那就是辟支佛,所以辟支佛不但没有贪瞋痴,连习气都没有。虽没有贪瞋痴的习气,但是他有分别,他要把分别放下,辟支佛分别放下了,不分别,他升级了,往上再升一层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升一层!分别没有可是怎么样?他有分别习气,所以菩萨有分别习气。分别习气要是放下,他又升一级,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所以成佛,佛有很多种佛,你得知道他成哪一种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还不行,出不了十法界,超越六道了,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他分别执着放下,分别执着习气都没有,这十法界的佛,他有起心动念,这是妄想,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不起心、不动念,在世出世法里头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出离十法界。出离十法界才叫真的成佛,到一真法界去,也就是生实报庄严土。这个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六道是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十法界,这个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提升到实报庄严土。一切诸佛都有四土,到实报庄严土了。

  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他们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都没有了,放下了,真精进,可是还有什么?还有无明的习气,无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