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四念处选章 马哈希 >

第5部分

四念处选章 马哈希-第5部分

小说: 四念处选章 马哈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顯。這時,他也應觀注這捨受。當「生起於沉滅智」啟發得好和獲得「沉滅智」
時,捨受便顯得清楚,尤其是當「行拾智」達成時,在這情況,你則應觀注這捨
受。

當定力很強時,你觀注「疲勞」、「熱」、「疼痛」,你將會發現到這些感受碎
成一片片。對於常人,疲勞、熱和疼痛似乎是持久的,但對於一個修禪者它們就
如碎片,而不會造成很多的疼痛,而感到安然自在。如果他繼續禪觀,就是很強
烈的疼痛亦能排除。所以說:「他堅持的觀照著感受中一切的生起或沉滅,或生
起和沉滅。」

當這樣觀照感受的生起和沉滅,一個人可達致拢拦蔀橐晃蝗肓黜毻愉 _@
就是受念處,以觀照感受而建立正念。

* 心念處 *

關心於心念處,所謂:「比丘知覺貪慾的心為貪慾的心,無貪慾的心為無貪慾的
心等等。相同的對於其他另十六種心識。」

那麼,當你觀注腹部的起伏時,貪慾的心識生起,你應觀注「貪慾心」。當你這
樣觀注,貪慾的心識則消失。當無貪慾的心生起,觀注「無貪慾的心」。相同地,
如果嗔恨心生起,也是觀注嗔恨的心。如果愚癡心帶著邪思惟如「我是永恆的」、
「我正高興著」、「我是我」,應觀注它為愚癡。相同的,如果散亂的心生起,
也觀注它。如果懶怠的心現起,觀注「懶怠」。你應觀注每一個所生起的心識,
同時知覺它。當定力強時,你將發覺到所觀注的一切都在不停的生起和沉滅中、
所謂:「他堅持觀照所生起、或沉滅的心識。」當這樣的觀照心識的生起與沉滅,
你可達致拢琅c果和成為一位入流須陀洹。這就是一個人如何修習心念處。

* 法念處 *

現在我們將簡短說到法念處(Dhammanupassana)。世尊曾把法念處分為五部份以
便教導。第一就是觀照五蓋(nivarana),蓋的意思是障礙。它們阻礙什麼呢?它
們阻礙修培定力,或修培智慧。它們共有六個:(一)貪慾、(二)嗔恚、(三)
□沉和睡眠、(四)掉舉、(五)疑惱、(六)猶疑。在巴利文經典裡,掉舉和
疑惱列為一種,所以只有五蓋而已。如果你將□沉和睡眠分開,那麼共有七蓋。

那你觀注腹部的上下時,慾念在心中現起,你應如常地觀注「欲樂」、「慾念」
等等。這些都是你所應觀注的,有如經中所指的:「比丘心中有慾念時,知覺的
『我心中有慾念』。」當一個人這樣觀注,慾念則消失。這消失的慾念也須受觀
注。慾念的生起是由於無明,因為忽略了觀注最初的念頭。一個人應明白無明於
事情的真實性是導致慾念的現起。當他修禪而明白真理時,貪慾便不會現起。當
他證得了阿羅漢果時,他完完全全的離棄了這些貪慾。你應明白一位阿羅漢是從
這些貪慾中解脫了。因此一個人應知道這些有關貪慾的知識。

相同地,當嗔恨生起時,應觀注和知覺著「我感到嗔恨」。當一個人感到煩悶和
懶惰時,觀注「我感到煩悶」、「我感到懶惰」。當激動時,觀注「我感到激動」、
當因做錯事或說錯話而感到憂悔,他應觀注「我在憂悔」。如果懷疑佛陀或佛法,
應觀注和知覺著這疑惑。一個人通常錯铡膶⒁苫螽斪魇且庖姟H绻晃恍薅U者
連接不斷的觀注著,障礙便會消失。障礙的出現是因有無明。當一個人完全的知
覺著,障礙便停止出現。當達致拢罆r,障礙便永遠的滅絕。當觀禪時,應明白
所觀注的障礙的生起和消滅。這明白將引導他達致拢琅c拢蔀槿肓黜毻
洹。這是觀照障礙的短文。

* 五蘊的觀照 *

當你觀色法時,如「行走」、「站立」、「端坐」、「上」、「下」,你親自的
體會到:「這是色法,是無知識的。它這樣地生起和這樣地沉滅」。當你觀注「
疼痛」、「好」、「快樂」等等,你親自的體會到:「這是感受,樂受或苦受。
它這樣的生起和這樣地沉滅」。當你觀注「理解」時,你親自知道:「這是想,
他能覺察眼界等等。它這樣的生起和這樣的沉滅」。當你觀注「努力」、「動作
」、「說話」,你親自的體會到:「這是行、動作;它們這樣的生起和這樣的沉
滅」。當你這樣的觀照色法和感受等等的生起與沉滅,你可以達致拢琅c拢
成為一位入流須陀洹等等,這是五蘊的觀照法。在此,應注意的雖然有些人可能
不懂巴利文的學術名詞如urpa(色)、vedana(受)、sanna(想)、asnkhara(行)、
vinnana(識),但他們若知道色法或「無知識的」、感、想、行、識,這便可以了。

* 六根的觀照 *

一個人在觀看時,觀注「看、看」,他的定力將加強不只瞭解到他不但所看的目
標,而且也瞭解到觀看和眼睛(那是看的器官)。這三個中,眼睛是稱為眼根
cakkhayatana,由此而起眼識的可看見到的目標是色根rupayatana,亦由此而起
眼識。「看」是心根,從之而起識(即是樱⑹艿鹊龋.斈阌^看時,忽略了觀
注它或是觀注卻不明白它的生起沉滅或無常等等,障礙便會因此而出現。例如享
樂於所觀看之物體。因此,你亦必需注意到障礙的現起。如果障礙消失是由於你
所觀注它,那麼你亦必需知覺到。當你達致拢溃@些障礙便停止生起,這你亦
必需知覺。這就是如何觀禪和明白有關觀看之法。

相同地,當聽時,觀注「聽、聽」,明白耳根和聲音。當嗅時,觀注「嗅、嗅」,
明白鼻根和味道。當嘗食物時,觀注「嘗、嘗」,明白舌根和滋味。當接樱鼤r,
觀注「接樱⒔佑|」等等,明白色身和所接樱铩#ú叫小⒄玖ⅰ⒍俗⑵鹆
等等的觀禪是屬於「樱沟挠^照。所以我們說「樱沟鹊取#┊斚霑r,觀注「想、
想」,明白意根和法塵或心境或心識。如果你不明白它們的實相,是因為你忽略
了觀注它們,障礙如貪慾便生起於六根。這障礙的現起亦需觀注。當你觀注障礙
時,它便因此消失了,這也應予以觀注。當你達致拢罆r,這些煩惱全部都停止
生起,你亦應明白它。

以觀注「看」、「聽」等等和明白眼睛、所見到的目標、「觀看」等等的實相時,
你便是正沿著拢篮统蔀橐晃蝗肓黜毻愉 :喍痰卣f,這便是六根處的觀照。在
這裡,煩惱是不淨或低的性伲鼈兙拖窭K索牽繫著牛只,使我們重生又重生於
輪迴中。它們是:(一)欲貪、(二)嗔恚、(三)驕慢、(四)邪見、(五)
疑惑、(六)戒禁取見、(七)生有欲、(八)嫉忌、(九)慳吝、(十)無明。
入流須陀洹道將滅除這些煩惱中的邪見、疑惑、戒禁取見、嫉忌和慳吝,不還阿
那含道將滅除貪慾和嗔恨;無生阿羅漢道將滅除驕慢、生有欲和無明。

* 菩提分的的觀照 *

Bojjhanga 意思是菩提支。修禪者可以修習菩提支以覺悟涅盤。它共有七個:
(一)覺念支、(二)擇法支、(三)精進支、(四)喜支、(五)輕安支、
(六)定支、(七)行捨支。當有覺念支時,應知覺它,或其中之一的菩提支生
起時,應知覺它。如果它們不存在,也應知覺它。菩提支不生起於禪定初學者。
它們只現起於一個已獲得生滅智等等的(udabbaya…nana)禪照。依照在身念處
部份中所講述過的方法而繼續觀照不斷生起的色法與心法,如觀注「行走」、「
站立」、「沉下」、「疲倦」、「熱」等等,你將獲得生滅智而且很快又很清楚
地明白事法的生起和沉滅。每當你觀注生起和沉滅時,你知覺它。當你有正念時,
你知覺這是覺念。當你的定力懈退和洠в姓顣r,你知覺這是洠в杏X念。相同地,
當擇法(心色法)支生起,你知覺它已生起。當它不存在時,你知覺它不存在。
當這樣地知覺,你的定力變得特別強,而繼續知覺到這一些的生起與沉滅法、知
識、精進力等等,達致拢琅c果,成為一位入流須陀洹道。簡短地,這是菩提支
的觀照。

* 法的觀照 *

關於法的關照,世尊說:「他如實明白:『這是苦的滅』。他如實知覺:『這是
苦滅之道』。」

眾生身體中的色法與心法的過程事實上是苦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是苦的所在
地,如身痛、心痛、衰老、死亡等等。因為它們無常,死亡隨時隨刻可以到來。
身苦如疼痛是因為有一個色身和心識。洠в幸粋色身,身痛是不可能的。雖有個
色身,但如果洠в行淖R,痛苦或苦是不可能有的。為什麼呢?如果一根木桐,一
塊石頭或一團泥被一根木棍打著,或被刀刺,或被火燒,它將不會覺得痛苦,因
為它們洠в行淖R。所以,洠в行淖R的色身不是身痛的根因。眾生是兼有色身和心
識,所以任何的身苦都能在他們的身上生起;任何的心苦都能在他們的心裡現
起。是故,眾生的色和心是苦。

除此以外,每當我們重生,我們經歷老苦、死苦等等,因為我們有會衰老和消散
的色與心。所以,這些色法與心法是真苦。再老,它們都不能唯持一秒鐘之久,
悲也。不到十分之一或百份之一秒。它們非常迅速的消失。當他們消失,而洠в
新的色法和心法生起,這就是死亡的時刻。這些可以突然帶來死亡的色法和心法
須要依靠個人色身的支持。這是多麼的可畏!所以它們是苦。
但那些洠в杏^照色法和心法現起的人,不明白它們多麼迅速消失,所以並不驚
畏。就是那些修禪者,如果他們還未知覺事法的無常相,亦將不驚畏。就是那些
修禪者,如果他們還未知覺事法的無常相,亦將不驚畏。只有那些不間斷步行、
站立等等繼續觀禪的修禪者,其定力將會加強,當他觀注時將知覺事法的無常,
將明白死亡隨時可以到來,而他將驚畏。身埽峭纯唷⑺ダ稀⑺劳龅乃诘兀_
實是苦。這一切他親自體會到,這種智慧就是佛所謂的:「依其實性,明此是苦。」
當你依其實性明白苦時,你對色法和心法的執取則□除。這理解是□除苦的根源
──貪慾。每當你□除貪慾,你獲得暫時的苦滅。培養智慧道,你獲得道諦的智
慧。每當你觀照苦受時,這便是你如何的明白四拢B。隨著繼續的觀禪,你的智
慧成全圓滿,你便能證悟涅盤。這是以正道的知識而明白滅諦。依此知識,成功
的覺悟苦諦。以□除貪慾也完成了覺悟集諦,正道的修養亦得成就。當你以觀禪
而覺悟四拢B,至少你會成為一為入流須陀洹,永遠解脫惡道。這是簡短的說明
拢B的觀照法。

* 四念處的功果 *

世尊曾說過修四念處者所將收穫的功果:「比丘們,任何人修練這四念處七年,
或七月。。。。。或七日,他將獲得這二果之一:非今生將獲得最高的智慧,即獲得還
還阿那含果位,他將獲得不還阿那含果位。」

如果你不能如上所說的成為一位不還阿那含,肯定地你可成為一位入流須陀洹。
現在有許多禪者以證悟拢琅c拢湍P,他們是經過了一個或兩個月的修習身
念處如腹部的起升與沉下、心境、感受或六根如看和聽。所以,以你盡所能依照
四念處禪法觀照,但願你很快就能夠證獲拢琅c拢妥C悟涅盤。

善妙!善妙!善妙!

**********************************************************************
【錄自:電子佛教藏經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