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

第3部分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第3部分

小说: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雷格和戴维·恩格尔年纪相差不到一岁,俩人从小到大一直是你追我赶的好伙伴。是的,他们是好伙伴,只是近几年越来越疏远了……因为戴维酗酒。

    “啊,‘我们正处于最前沿!不要墨守成规!我的朋友,我就要成功了!’还是这些废话吧?”戴维含讥带讽地挖苦道,把“成功”两个字说得很含糊。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三章 播种(2)

    “你又喝酒了?”格雷格不愿说出这句话,讨厌自己说出这句话。可是他不能不问。戴维又喝醉了,几乎就在他面前。他非常气愤。戴维,这个可恶的家伙,他怎么能把自己的问题和失败强加给我!弟弟又怎么样……再说他也不是我的亲弟弟。

    “我喝了又怎么样?我买得起。我虽然没你有钱,但一瓶酒还是买得起的,谁能拦着我?”

    “我知道我拦不住你,戴维。我也不想拦着你,不过我可以结束这次谈话。我们没什么可说的,再见。”

    “等一下,我本来是想……”

    格雷格撂下电话就跑了出去。眼泪在他的眼眶里打转,他硬生生地憋了回去。他不能听任这个可怜的酒鬼毁掉他的一天,毁掉他的一生。

    飞行5小时后,格雷格恍然发现,自己置身于此生从未见过的壮美景色之中。他来到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总部门前时,轻微的不安刺激了他的新奇感。这个基金会保护并把拿破仑·希尔(也就是《思考致富》的作者)的智慧发扬光大。他在飞机上已通读了全书,他急迫地想多学点什么。

    格雷格有点紧张,他不想重蹈覆辙,犯下上次与巴克兰见面时的错误。唐·格林和蔼的微笑和放松的态度很快就让他平静下来。

    “你好,格雷格,我叫唐。我敢肯定,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大老远来到这里,来到弗吉尼亚的威斯镇,并和一个纯粹的陌生人见面。”

    “不完全陌生。”格雷格说,“巴克兰先生介绍了您,我自己也做了一些了解。我得承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跟您见面。他还跟我说起‘了不起’的查理·琼斯,他说,一个人读的书和见的人对他的发展非常重要。”

    格雷格看了巴克兰的笔记,后来又上网做了搜索,他得知唐·格林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银行总裁,后来又自己开公司,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唐也慷慨地回馈社会,多年来他多次获得嘉奖,比如年度公民志愿奖;唐还在本地的PBS电视台和弗吉尼亚大学董事会任职。更重要的是,他是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CEO,这是个人人觊觎的位置,负责监管整个组织的运作。

    “查理的话很有道理,我想巴克兰向你介绍我的时候,没有说我的坏话吧?”唐说,“有一点很肯定,我读了很多书,见过很多人,我想弄明白成功的奥秘。我学了近45年,我始终很好奇,人们在各自的领域是怎么成功的。这也是基金会的宗旨。”

    格雷格注意到,格林说到巴克兰对自己的夸奖时并不脸红。他亲切、谦和,却不过分谦虚。

    唐示意格雷格坐在椅子上:“过来,坐下。”

    两个人坐下来。主人接着说:“你一定给那头老海象留下了深刻印象,要不然他不会让你到我这儿来。我猜想,你正在一心追求成功。”

    “我想,他觉得我需要大家的帮助。”格雷格说,“我的确渴望成功,可是好像没什么进展。”

    唐思索片刻之后回答说:“我很愿意告诉你,为什么只有5%的人取得了成功,其他人的潜力都没能得到发挥,有一个主要原因,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因。”

    “太好了,我也很想成为百万富翁。”

    “是这样的,格雷格,如果有一天早上你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积累了100万美元时,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成功。”

    格雷格看着唐,有点疑惑不解。

    “几年前,作家本·斯威特兰(BenSweetland)写过一句话:‘成功是一条不归路。’成功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只要活着,就要努力。成功就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用你的全部,用你的一生去追求它。”唐·格林用笃定的口气说,“我参与经营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原因是,我想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目标。不过我今天、此刻想告诉你的道理是: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即使你觉得别无选择,也要有勇气坚持到底。”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三章 播种(3)

    听到如此铿锵有力的告诫,格雷格不由在椅子里动了一下。他想起自己将烦恼告诉巴克兰,还曾想要中途放弃。他提醒自己:我来这儿是有原因的,我要认真聆听教诲。

    格林察觉到年轻人神色有所变化,知道这句话一定说中了他的心思。格林换了安抚的神情。

    “我见你手里拿了一本《思考致富》,我给你讲讲这本书的来历。它的初版在1937年问世,在全世界卖了几百万册。它提到的那些改变生活的道理在我读过的书里是最多的,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半途而废。”

    “我想你会喜欢这本书的,格雷格。它也许能帮你找到答案,如果还能启发你提出新问题,那就更好了。希尔在第一章给我们讲了R·U·达比的故事。达比付出高昂的代价后才懂得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却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刚开始,达比像许多人一样,他觉得眼前的困难太大,没办法克服,于是就中途放弃了。拿破仑·希尔知道,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犯过这样的错误。”

    格雷格朦胧地记得书里好像是讲过这个故事。他直起身子,在笔记本上写道:

    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半途而废。

    格林看到访客记笔记显得很高兴,他接着说:“淘金热让达比的叔叔动了心。他也想去西部,开金矿赚钱发财。这位未来的勘探者满怀憧憬,但却不够务实。你看,他不去花时间琢磨怎么达到目的,却一心只想找到金子。他不去研究采矿业,也不跟着别人学习适当的采矿法,甚至不了解开采金矿的艰辛。他只是占了一块地,就抡着铁锹和镐子干了起来。”

    格雷格认真地把每句话都听了进去。他惊奇地发现,他平日里时刻不停的内心喧嚣被安抚,躁动的情绪也明显地平息下去。他不再想米娅、戴维、自己生意的不顺利或者别的问题,相反,他在专注地倾听。

    “很幸运,达比的叔叔辛苦地挖了几个星期,发现了金子——大量金子!挖到金矿当然很走运,但他很快意识到,他其实并没有做好准备。他只有用机械设备,才能把金光闪闪的矿脉上面的大块石头和土方运走。”

    “他知道购买设备要花钱,他没有钱。于是他小心地把金矿埋起来,返回马里兰威廉斯堡的老家。他四处炫耀自己找到了金矿,说金灿灿的黄金就埋在地下,只等他回去挖掘。他轻而易举地说服亲戚朋友为购买必要的设备投了资。”

    “达比的叔叔拿着钱,邀请侄子达比和他一起回去开挖期待已久的金矿。他们找到了当初的那条矿脉,激动地把挖出来的金子送到冶炼厂。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矿脉的含金量很高,极有可能是科罗拉多州含金量最高的。再挖几车,他们就不但能偿还亲戚朋友的欠款,还能剩下大量余钱。”

    “达比和叔叔断定他们可以靠这个金矿发大财,但此时蹊跷的事情出现了——金子没有了。叔侄二人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他们一下子从云端落到了谷底——黄金神奇地消失了。”

    格雷格放下笔,在心里自责。要是他好好阅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就应该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

    “我们知道,他们只想多采金子。他们没有研究过开采金矿的科学方法,对采矿业本身也并无兴趣,所以,除了继续挖下去,他们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他们缺乏韧性,缺少知识,没过多久就灰心丧气,彻底绝望了。他们经历了一夜暴富,事情不顺利时,他们没有韧劲。他们接着挖啊、挖啊,却再没挖到金子。很快,他们就彻底灰了心,决定放弃。”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三章 播种(4)

    格林停下来喝了口水。格雷格身子前倾认真地听着,好像生怕错过一个字。

    “达比和叔叔受了打击,心灰意冷,就把金矿和设备卖给了当地一个旧货商。这个人多年来一直想瞅准机会加入淘金的队伍。他研究开采金矿已研究了十几年,他始终坚信自己注定要干这一行。交易达成以后,达比和叔叔带着换来的几百美元和一张转让契,乘坐下一班火车回到了马里兰的家乡,他们的淘金梦就此完结。”

    “完了?这就结束了?”格雷格问道,“他们就这样放弃了?”

    “是的,他们放弃了,不过故事还没完。你看,旧货商对开采金矿很执著。别忘了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人们以为他没有头脑,其实他很精明。他拿着那张转让契,请一名地矿工程师来勘察,然后两个人发现了人们所谓的断层线。工程师解释说,黄金的矿脉是细长条的,先前的矿主是从矿脉的中间穿了过去,从一头进去而从另一头出来。工程师说,旧货商回去以后,只要顺着与达比叔侄发现金子的那条线垂直的方向挖掘,就很可能挖到金子。

    “旧货商成了金矿的新主人。他听从简单的指点,果然挖到了金子,那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宝藏——离达比叔侄放弃挖掘的地方只有三英尺。旧货商靠那座金矿赚了几百万美元。他之所以成功,达比叔侄之所以失败,原因有两点:首先,淘金是他矢志不渝的志向;其次,他肯征求专家的意见。”

    唐停顿片刻,以让格雷格有时间领会他的意思:“你觉得达比先生听到旧货商发了大财,会有何感想?”

    格雷格说:“也许会活活气死。”

    “的确,很多人会气死。不过达比的失败也没有白费,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离金子只有三英尺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后来他从事保险业,始终牢记这一条。是的,他听说旧货商靠自己转手的金矿发了大财,懊悔得要命,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与财富失之交臂的真正原因,那就是他过早地放弃了。”

    “他痛心疾首,决定今后绝不再犯这种错误。凭着‘千万不要半途而废’的信念,后来达比从事保险业积累了财富,他用赚来的钱偿还了亲友的欠债。更重要的是,他还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让大家从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

    “这故事很有感染力。”年轻的访客点评道。

    唐补充道:“在大的成功降临之前,肯定会遇到暂时的失败。人们遭受挫折和打击时,最简单、最自然的做法就是放弃。放弃其实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格雷格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大的成功降临之前,肯定会遇到暂时的失败。

    格林把自己的想法补充完整,他说:“你选好自己的路以后,要记住三点。”

    格雷格飞快地把唐的话记下来:

    选择你的道路,然后

    1。向你本行以外造诣很深的人征求意见。

    2。千万不要在离金子只有三英尺的地方放弃。

    3。成功以后,你要指点其他人,把你懂得的道理告诉他们。

    “你要记住这几条,”唐补充道,“人们之所以半途而废,大半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没有找到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只要找到人生目标,他就会具备希尔所谓的恒心。”

    格雷格听得很认真,却还有些不明白。他只冒出一句:“什么?”

    “达比叔侄中途放弃了,因为他们只注重结果。他们只想赚到钱,就像你说你想成为百万富翁。相反,旧货商心里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天他要改变命运,做一名淘金人。他为此做了一切必要的准备,终于等到了机会。”

    “换句话说,他有恒心。这就是浅尝辄止和下定决心的区别。”

    格雷格在笔记本上写道:

    浅尝辄止和下定决心是有区别的。

    “打个比方,”格林说,“假如你去参加社交活动,遇到一位漂亮的年轻姑娘,你对她很感兴趣,你图新鲜跟她交往,就是浅尝辄止。再比如,你遇到了终身伴侣,你们打算结婚,那么你就要下定决心,准备承担责任。虽然后来总有麻烦事出现,但麻烦事总是少不了的。”

    格雷格回想起这几天他每天回到空荡荡的公寓的情形。

    “就拿这个例子来说,情况一旦不顺利,如果你只是图新鲜,也许你就会一走了之;如果你们结了婚,你要承担责任,那么你可能会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因为你对你们的感情是负有责任的。”

    “是的,我明白您的意思。”格雷格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