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菩萨地持经 >

第22部分

菩萨地持经-第22部分

小说: 菩萨地持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魔怨所不能壞。餘如前說。譬如真金以瑠璃莊嚴勝於餘金。如是菩薩善根清淨勝於一切。譬如月光除眾生惱。四方風輪不能障蔽。菩薩智慧光明亦復如是。為諸眾生息煩惱火。一切魔怨不能斷絕。若更受生為善化自在天王。常以諸善法滅除眾生一切憍慢。神力勝前儯П丁J敲哉f緣起相應增上慧住。所謂平等法成就入覺諸緣起生解脫門。離諸邪想方便攝受。住向無礙智般若波羅蜜。得向無量三昧。得不壞心。佛法殊勝。善根清淨受生神力。廣說如修多羅十地現前地說。無礙智向。是故彼地名為現前。即此義名為緣起相應增上慧住
  云何菩薩有行有開發無相住行相。是菩薩於緣起相應增上慧住。次第十方便慧生。一切眾生不共世俗及得一切世間不共道方便昇進增上滿足已入第七住。彼諸方便慧。如修多羅說。謂出生世間善法攝受功德故。於諸眾生安心樂心。福德眾具菩提分法。漸次增進故。不共聲聞故。不共緣覺故。知眾生法界故。知世界故。知如來身口意故。如是等方便慧生道。次第方便昇進義故。略說當知。如是具足無量無數如來境界各別智彼起無開發無相想無想觀無量佛境界起處不斷無開轉修習一切威儀行住思惟。於彼一切處終不離道。於念念中具足十波羅蜜及一切菩提分法。非如餘住。第一歡喜住修習正願。第二住離惡戒垢。第三住願轉增長得法光明。第四住入道。第五住入世間所作。第六住入甚深法門。此第七住起一切佛法滿足菩提分。菩薩方便行滿足攝受。於此住智慧神通行清淨入第八住。住第八住者。一向清淨。此第七住雜清淨住前行故得不染污。名不染污行。此第七住一切貪等煩惱斷故。不名有煩惱。不名離煩惱不行。亦樂佛法如實心清淨故。不名離煩惱。此第七住成就無量清淨身口意業。如佛所歎業如前說。五住所得世間工業智自然滿足。為三千大千世界大師。唯除上地菩薩及如來。餘無及者。一切禪定菩提分法。皆現前修而不受報。菩薩於此住思惟方便入善擇三昧門。生百萬三昧。超過一切聲聞緣覺三昧境界。遠離煩惱諸妄想行。隨順甚深身口意業。不捨方便勝進之道。顧念眾生滿足菩提。離一切相無量身口意業。生淨修無生法忍。於此住超過自覺境界。餘六住佛法攀緣。第六住菩薩能入寂滅。今住此地。念念寂滅得未曾有身口意業不思議。雖行實際而不證實際。如是方便智生為增上已。行共一切眾生行照明世間。餘如修多羅說。取要言之。為功德事親屬想攝受。方便勝進住三解脫。求下乘者方便眨J芪逵吡钋髣儆^D諸邪見隨順他心。於諸大會皆悉隨順。餘如前說。譬如成鍊真金以摩尼珠寶莊嚴勝閻浮檀金。菩薩善根清淨勝於一切聲聞緣覺及餘離垢菩薩。譬如日光照閻浮提一切泥水皆悉乾消勝於餘光。是菩薩智慧光明能令眾生煩惱乾消。勝於一切聲聞緣覺及餘菩薩智慧光明。若更受生作他化自在天王。以智慧饒益聲聞緣覺。一切神力勝前儯偾П丁J敲哉f有行有開發無相住。所謂方便慧生道方便勝進入知如來境界所起處。無間方便。於念念中集菩提分。染污不染污處方便行滿足。攝受淨心業生故一切世間工巧業滿足。得無量三昧。不共一切聲聞緣覺。念念寂滅行於一切共世間行。善根清淨受生神力。廣說如修多羅十地遠行地說。方便行滿足。是故彼地名為遠行。即此義名為有行有開發無相住。云何菩薩無行無開發無相住行相。是菩薩於初無相住次第得十種入一切法第一義智。如修多羅說。謂三世如所應本來不起不生無相故無餘。因性故第一義離言說自性事言說行顯示自性相因性無有。彼如是不生故。於彼無知邪計著因於彼無所有事離言說初中後一切時煩惱等。入正離妄想平等。斷彼煩惱故十種智增上滿足。滿足已入第八清淨住。於彼不起法得快淨第一無生法忍。彼云何謂四種求求一切法。四種如實知知一切法。以求知故。離一切妄想計。著一切法現法。中一切煩惱無生。隨順觀來世一切無餘無生。觀如等前妄想計著因起法。四種求四種如實知。如前真實品說。從解行住起乃至有行有開發無相住。未得快淨。於此住乃得快淨。是故名第一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已得甚深法。離初無相住四種過患。一者有行有開發。二者上地勤求。三者一切種利益眾生堪能勤求。四者微細想行。是故此住名為快淨。於甚深法門法流水中。如來勸發出生無量門智慧神通諸業饒益。以勸發故出生無量尊身變化智慧得十自在。如修多羅說。得自在故欲久近住隨意即能。諸禪解脫隨意所欲。資生眾具世工巧業悉得隨意。一切住處一切受生隨意往生。一切神力一切誓願隨意能得。變一切物成於金寶隨意能成。欲知法界名身句身味身。於一切法建立巧便。即能知之。如是自在力果報福利。如修多羅說。於念念中常等見佛善根。清淨受生神力金光明喻。如修多羅說。是名略說無行無開發無相住。所謂入第一義智成就。入得不起法忍。過患悉離得快淨住甚深法門諸佛勸發出生無量智慧神通諸業饒益。無量尊身出生智慧出生。得大勢力得大自在力。福利果報善根清淨受生神力。廣說如修多羅十地不動地說。離有行有開發乘不動勝進道。是故彼地名為不動。即此地名為無行無開發無相住
  云何菩薩無礙住行相。是菩薩於此甚深住不以為足。勤修隨順上地勝進知法之行一切種為人廣說。隨所應說悉如實知所可說法。煩惱清淨。誰惱誰淨悉如實知。如是善說法名大法師。得無量陀羅尼善諸音聲辯才。無盡法陀羅尼如所持法攝受成就。以菩薩無礙智。出生言說。坐於法座如應說法。隨其法示喜成如修多羅說。善根清淨受生神力。勝進如修多羅說。是名略說菩薩無礙住。所謂樂深解脫說法行智不思議大法師。善根清淨受生神力。廣說如修多羅十地善慧地說。安樂一切眾生。淨修菩薩無礙。廣說大法。是故彼地名為善慧。即此義名為無礙住。云何最上菩薩住行相。是菩薩於無礙住。淨修一切種淨法王所應灌頂正受。得離垢等無量三昧。作所應作已一切智殊勝灌頂最後三昧現前。得一切佛同坐身。蓮華眷屬光明所照。得一切種一切智灌頂已。受眨饷摲奖阒磺蟹鹗隆5脽o量解脫總持神通。彼增上故大念智慧生辯才建立大神通。出生善根清淨受正神力勝進。是名略說最上菩薩住。廣說如修多羅十地法雲地說。法雲地菩薩滿足菩薩道。滿足菩提眾具。得菩薩勝慧。興大法雲。以正覺自覺。而諸眾生煩惱垢穢悉令休息。種種善根增長成熟。是故彼地名為法雲。即此義名為最上菩薩住
  如上說展轉上功德前地所無以軟根者不在數。諸中上者上地所得具足建立。彼一一住經儯偾Т蠼佟;驈蜔o量。然後具足彼一切住。經三阿僧祇大劫。然後得初阿僧祇大劫解行住。過得歡喜住五行勝進。第二阿僧祇大劫。從歡喜住乃至有開發無相住。過得無開發無相住。彼即此決定。謂淨心菩薩決定勝進。第三阿僧祇大劫無開發無相住及無礙智住。過得最上菩薩住。有二阿僧祇劫。若大劫晝夜月分數成時無量故。名阿僧祇。若彼諸大劫數成一劫數過數名阿僧祇。前阿僧祇劫。菩提非少劫阿僧祇得。後三阿僧祇大劫不增。若彼上上精進方便能成超眾多中劫。或復超大劫。無超阿僧祇者。如是十二住菩薩。三阿僧祇煩惱障分染污。及智障分染污斷。彼三住煩惱障分染污斷。歡喜住惡趣煩惱分。增上中煩惱分一切不行。無開發無相住無生法忍清淨相續。煩惱分一切染污斷不行一切煩惱。最上菩薩住一切煩惱習使障斷。入如來住智障分。染污有三種。一者皮。二者膚。三者骨。歡喜住皮障斷。無開發無相住膚障斷。如來住骨障斷。一切障清淨。於此三住智障斷。餘住隨其次第真實眾具。如是十三住有十一種淨。第一種性淨。第二解行淨。第三淨心淨。第四戒淨。第五意淨。第六第七第八正智方便淨。第九方便行滿足淨。第十真實智神通出生淨。第十一說正義無礙淨。第十二隨順入一切種一切所知智淨。第十三如來住習氣一切煩惱智障淨。如前菩薩功德品說。八法攝一切摩訶衍菩薩藏所說。此十三住攝初第一住信心生解於菩薩藏得聞慧思慧。第三住淨心及初修慧行。第四住乃至第九有行有開發無相住修慧廣。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住淨修慧行所攝修慧果成如來住。畢竟出離聲聞住所有法。此等十二菩薩住。次第當知。一者如聲聞自種性住。此亦當知。如超昇離生方便住。第二住亦如是。如超昇離生信。第三住亦如是。如得不壞淨拢龕墼錾辖渥∩下┍M第四住亦如是。如依增上戒增上意學出生住。第五住亦如是。如得真諦智增上慧學住。第六第七第八住亦如是。如善觀察住無相三昧方便。第九住亦如是。如究竟無相住。第十住亦如是。如禪定起解脫覺住。第十一住亦如是。如一切種阿羅漢住。第十二住亦如是(起解脫入住者起謂從定覺也五解脫入如雜心說)菩薩地持經卷第七
  
  菩薩地持經卷第十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菩薩地持畢竟方便處生品第一(第三段有五品)
  菩薩生略說有五種。一切住一切行菩薩以無罪安樂一切眾生。一者息苦生。二者隨類生。三者勝生。四者增上生。五者最後生。菩薩以願力自在力。於铮~世。受大魚等身以肉救濟一切眾生。於疾病世。為大醫王救治眾病。於刀兵世。為大力王以善方便招胖浴5刃木葷O㈧稇鹫姟@M俊薮虮破戎帯橄拦噬锻跫摇R苑ㄕ耙姳娚7钍绿焐裨熘T惡行。以願力自在力生彼天處。斷彼邪見及諸惡行。如是無量生處皆悉往生。是名息苦生。菩薩以願力自在力。於種種眾生天龍鬼神阿修羅等迭相惱亂。及諸外道起諸邪見惡不善行。悉生其中為其導首。引令入正。彼所作者菩薩不為。彼不修者菩薩為之。又以善法廣為宣說。如是隨類受生。乃至無量。是名隨類生。菩薩以性受生勝於世間壽色等報。如自他利品說。如是受生亦復無量。是名勝生。菩薩從淨心住乃至最上菩薩住在所受生。如前住品說。於閻浮提自在生。乃至大自在。未過究竟地一切受生處於中奇特。是名增上生最上菩薩住受生眨鼧I菩提眾具增上滿足。生剎利婆羅門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一切佛事。是名最後生。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菩薩。皆以此五種受生無餘無上。菩薩因此五種受生。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地持畢竟方便處攝品第二
  菩薩一切住一切行等攝眾生。略說有六種。一者頓攝。二者增上攝。三者取攝。四者久攝。五者不久攝。六者後攝。菩薩初發心於一切眾生作父母想。隨力所能以一切種安樂饒益。是名頓攝。菩薩為主於父母尊重。種種方便勸修善法。隨時供養知恩報恩。妻子眷屬瞻視教授。所犯堪忍疾病救療。教修善法令其勝進。奴婢作使等心料理不生賤想。菩薩為王攝受人民。如法正化不加非罰。以財以法而為饒益。自守境界不侵他土。隨其力能教諸眾生令修善法。菩薩為父於他眾生尚無偏黨。況自眷屬而不平等。言常柔軟真實不虛。一切殺俊破瓤嗲小=韵みh離。是名增上攝。有二因緣等攝徒眾。一者捨於貪心以財饒益離於貧窮。二者教修正義以法饒益拔惡邪見。等心攝受不隨偏黨。不為法慳不作師倦。不於彼所求於供養。彼樂修者亦不遮止。為令增長福德眾具故。未解義令起。已解義令增。疑者為決。悔者令覺。隨時為說甚深要義。同其苦樂心無增減。有犯罪者等心教眨АS袝r呵責有時讚歎。疾病救療為除憂患。於下念下精進下智慧不起輕想。隨宜為說繫念境界。隨時教授堪忍不惱。於等於勝修勝供養。修習悲心不掉不動。成就戒見威儀正命。和顏平視先語問訊。常修善業不為放逸。以如是法教於徒眾亦自修行。菩薩不於一切時攝取徒眾。亦非不取亦不趣爾取。是名取攝。軟成熟眾生久久乃淨。是名久攝。中成熟眾生不久得淨。是名不久攝。上成熟眾生於此生堪能清淨。是名後攝。是名六種等攝眾生。過去未來現在菩薩。已攝當攝今攝。皆此六種無餘無上。菩薩如是等攝眾生有十二難。一者能善觀察犯戒眾生若教若捨。二者為眨娚喾奖阈凶宰o煩惱。三者財物至少而求者多。四者唯有一身多求同事。五者以清淨業生放逸人天而其內心初無放逸。六者悲念眾生利益同事。七者愚癡諂曲支節殘毀若教若捨。八者見生死過而不捨生死。九者未得淨心命終之時不失正念。十者未得淨心極所愛重眾生來求而以惠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