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1期 >

第25部分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1期-第25部分

小说: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昧肆饺鲂∈辈抛咄暌桓鲂∈本涂勺咄甑穆贰3档酱惩趿晖O率保诤蟪瞪系娜怂担詹畔律绞彼撬膊桓抑ㄉ胰辞崴傻囟晕颐堑乃净餍Φ溃骸坝姓饩殴降奈恚敌牟换牛偃缍副谏钤ㄇ逦杉够岫嗔思阜挚志濉!
  山下没有雾,没有自然天成的雾,但当我们游览闯王陵和程氏宗祠时,一层层历史的雾团又向心头袭来。闯王陵牌坊上所题的四个大字“自成春秋”想必有很深的含意吧,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指的是李自成墓,能否再树一块醒目的“闯王陵”匾牌,使之与“自成春秋”相映成趣、让人回味呢?程九伯家的程氏宗祠虽没有安徽歙县“牌坊之乡”和浙江金华诸葛八卦村的规模,但确是一座颇有代表性的鄂东南民居,尤其是祠堂内唱戏的戏台,小姐们看戏的阁楼,还有木舂、石磨等古老的生产生活工具,足可令人回到原始和古板,程氏后裔又是怎样将这些原始和古板保存下来的呢?据说李自成当年饥不择食扒老百姓地里的红薯,是被当做强盗误杀的,要不然老百姓怎么会给予特别安葬且保留至今呢?又听说李自成败后欲东山再起,将大顺帝玉玺藏在牛迹岭,人们一代一代找了三百五十八年都没找到,这始终还是个谜。在谈到寻找大顺帝玉玺时,一个朋友才十岁的儿子说他要去找,我说找到了就让他当皇帝,他却调皮地回道:“我们做小孩子的当不了,你们做爸爸的也当不了,找到后交给国家好了,那国家就更强大了。”哈哈!这闯王陵没有白看,这九宫山的“雾”也没白看,倒看出一个小小爱国主义者来!
  我为九宫山之秋的“雾”所陶醉,咸宁朋友说九宫山的冬天也有看头,一到冬天,那些冰凌挂在枝枝桠桠的树上像无数银铃铛似的,风一吹则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我想看了九宫山的秋天再看冬天,看了冬天再看春天,等到一年四季九宫山游客均衡而至时,我到九宫山不住它一个夏天就不下山。我将这想法说给朋友们听时,引来朋友们阵阵戏笑,他们笑我简直成了九宫山上的一棵“反季节菜”……
  


高山流水古琴台
■  李建纲
  汉阳有龟山,山不高而林木葱茂,楼台掩映。环山皆水,为长江,为汉水,为月湖。古琴台就在龟山之尾,月湖之滨,隔山与晴川阁相望,又与江东蛇山之黄鹤楼成鼎足之势。而其气势则不如黄鹤楼之雄,名声亦不如晴川阁之盛。然千百年来,屡废屡兴,游人不绝,只为它有那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
  遥想两千年前,有两位士人,不期而遇于此山水之间。他们地位悬殊,一位是打柴为生没有文化的穷小子钟子期,一位是琴棋书画皆精的晋国高官上大夫俞瑞字伯牙。俞大夫返乡省亲,乘兰舟画舫慕名来游于龟山脚下。正是仲秋之夜,雨后初晴,山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清风徐来,万籁俱寂。俞大夫有感于这山水的佳妙,景色的清幽,不禁情动于中,要弹琴遣兴。俞大夫是当时琴中圣手,远近驰名,然他决不轻易操琴,尤不弹于俗人听。此时眼前惟有江月,身边只一琴童,正雅兴勃勃之时也。遂命童子焚香,自家沐浴更衣而坐,将随身所带传家宝雷威松雪琴摆上案头,对月操琴。只听铮一声,音随江波而渺渺,乐乘月华而飞扬,鱼闻之而跃,鹤闻之而舞。大夫正弹得沉醉了自己,不提防忽拉吧地七弦断了一弦,便知有异,即命童子上岸,于山石丛莽中搜得一人。那人便是樵夫钟子期。俞大夫神情大不悦,审问年轻人在此何事?答曰听琴。俞大夫一百个瞧不起打柴汉,说你这样人,也配听琴?莫要亵渎了我的琴!子期不卑不亢道:在下也略知一二。俞大夫从来还没有碰到过这样狂妄的村夫,便说:既如此,我弹一曲你说出个道道来。于是,《吕氏春秋·本味》记载: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战,汤汤乎若流水!’”
  “知音”一词,就此产生。两人结拜为兄弟,相约明年此时,再在此处相见,洒泪而别。却不料俞伯牙再来时,兄弟子期已亡故了。伯牙大哭,举琴摔碎在子期墓前,从此不再弹琴,并口占一绝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这是在《警世通言》里,冯梦龙老先生给我们演绎的一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传奇故事。可是在别的更接近真实的典籍里,关于俞瑞,却查无此人。伯牙就是姓伯名牙,子期就是姓钟名期。伯牙也不是高官,只是一个略有名气的音乐家,钟期也不是一个等闲的打柴汉,而是音乐世家的后代,曾经在案国当过乐官,否则,一个山村打柴放牛娃,从来没有听过琴声,怎能对音律乐理,说得头头是道?便是那摔琴一事,我也存疑。那时文人士大夫,琴棋书画,一示其高雅不俗,二为自得其乐,并不为特意表演给人听。伯牙在遇到子期前,不是已经弹了多年的琴吗?也没有因为对牛弹琴就把琴摔了,那琴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
  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冯老先生的故事。而且不独冯老先生如是说,在他之前的传说就是这样的。归根结底,就是为了那“知音”二字。试想,以一国之高官,与一山野樵夫,其地位、名声、财富以至年龄皆不能同日而语,只为了“知音”,他们跨越这一切,结成生死之交,这是怎样至善至真至美的超乎世俗的友谊啊,这正是古往今来人们所渴求的,赞美的!如果这世上没有,就创造它出来!
  也就创造了这一处优美的名胜。
  下汉阳桥转上琴台路,穿过喧闹扰攘的街市,一下进入这一处清静的山水园林,真有飘然出世之感。小小一群仿古建筑,前面山门白墙绿釉瓦顶,额书三个大字曰“古琴台”,据说是北宋人所书,这琴台,北宋时就有了。但我想还可以往前推。从春秋到宋,又是一千多年,难道如此美好感人为人称颂故事,直传了一千多年,人们才想起来筑台纪念么?“琴台”前特意加一“古”字,大有深意在焉。
  但朝代更迭,兴废屡替,俱已踪迹难寻。如今这琴台,是我人民政府于1957年重修的。国人皆知,这一年乃轰轰烈烈反右年,修此台不可能是为了纪念两千年前两个封建知识分子老故事,而是开辟利用这个地方为劳动人民提供学习娱乐场所,故修好后名为汉阳工人文化宫,我想那两位老友对于他们相会知遇之处,作如此用途,也会大为赞赏的。但古琴台却是其中受到格外保护的一部分,须另购票进入,里面人就少了。成群老工人老市民只在它的外围活动,有茶社,有书场,有楚剧的草台班子,同样要买票进入,人就多得很。我往里探了探头,人声嘈杂,烟雾滚滚,不敢久留。
  我一个人徜徉于古色古香小庭院中。满园林木,鸟飞鸟鸣,亭台楼阁,庭院重重,大体依照清嘉庆年间,湖广总督毕秋帆主持重建的样子。进“琴台”小院,一栋单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的大殿堂,巍然而立,彩画辉煌。檐下瞳额,大书“高山流水”四字。堂前有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台上立一方方正正石碑,四面镌文,并有伯牙抚琴图刻于石上。想来这就是伯牙抚琴遗址了。
  我最喜是那些碑廊中碎石书法,古人今人,美不胜收。中有一碑如墙,字大如斗,是清道光年间宋湘所书。这位宋湘是广东梅县人,官任湖北督粮道,书法诗文皆精。他于道光六年暮秋来登此台,年已82岁,犹一身筋骨豪气。当时索笔题诗,随从们却未曾备得纸笔,这位宋老官人即命将园中竹叶扯了一把,束而成笔,蘸墨直书壁上,其字酣畅淋漓,遒劲豪放,大气磅礴。写毕,全身之力用尽,倒地而亡。人们再看他写的诗,惊疑他老人家莫非早就选定了这高山流水千古友谊之处,作他的千秋归宿之地么?但见那诗写道:
  “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到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他真就去了。
  如今这“高山流水”大殿,已是文人学士雅集高会之处,常有书画家来龙飞凤舞,或音乐家即兴演奏。我听到了音乐播放的古筝协奏曲,铮铮,清越激扬。我走进大殿,在音乐和四壁挂着的名人字画中,见一位小姑娘,才只六七岁,圆团小脸,修眉大眼,黑黝黝的头发扎成两个小丫角,正站在琴案后,跟着播放的音乐,弹奏一架颇长大的古筝。有两位少妇,一左一右在她身边,静静地听着。还有一对外国青年夫妇,带着他们的小女儿,也静静地听着。我立刻被这一幅“听琴图”迷住了。只见小丫头神情专注,小脸转侧,忽儿看这一边,忽而看那一边,十根嫩嫩的手指,上上下下,疾疾徐徐,如小仙子舞蹈的一般。看来这小人儿要把那架比她身体还要长大的古筝全面照顾到,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但她手指间流出的旋律,却动听极了。我凝神听了很久,只觉得那播放着的音响里的音乐,恰似给她伴奏,那么和谐美妙,真有巍巍乎太山,汤汤乎流水的感觉。我发现那金发碧眼的一家人,也听得很入神,尤其是那小姑娘,两只手竟下意识地跟着我们小丫头的手指暗暗动作着。我不知道当年伯牙是否就这样把子期的心拉近了,我只觉得我们这些听琴人的心已与这小姑娘的心贴得很近。美好典雅的音乐真能激发人的心灵,沟通人的感情啊!
  一曲弹完,那位外国母亲鼓起掌来,用不熟练的汉语说:“太好听了!”便问小丫头,弹的是什么曲子,丫头很腼腆地说是高山流水。又问什么是高山流水,丫头答得很妙,说就是交朋友。那位母亲更加高兴说:“交朋友,啊,太好了!”她捡起自己女儿的手送给小丫头说:“我们来交个朋友好吗?她叫黛丽,你呢?”丫头就说:“我叫李欣然。”那母亲说:“李欣然,真好听的名字!”于是中、外两个小朋友便亲切拉起了手,我们在场的人就情不自禁热烈鼓掌。那位洋小丫头更迫不及待地大胆抚弄起那大琴来,一面抚弄一面咬着下唇对李欣然笑。
  在高山流水的音乐声中,我走到了伯牙弹琴的大型雕像面前。我说,你的琴并没有摔坏,你的曲也没有断绝,它是高山流水,绵绵不绝,友谊佳话,千古流传,如今已传在我们欣然手里,欣然地弹奏着。它将引来天下多少知音朋友!
  


横穿挪威中西部
■  莲 子
  被称为“百岛之国”的挪威,海岸线异常曲折。西部1000公里的海岸素以风景秀美的峡湾而著称。从东部的奥斯陆开车到西部海岸,沿途可欣赏高山静泊,森林飞瀑,牧场村庄和美丽的雪景,并穿行无数的隧道,风景优美独特,却又险象环生,很能体验挪威特有的天然奇景。
  那天早晨,用完早餐,我们便从奥斯陆出发,走高速公路往西,开始了期盼中的挪威中西部之行。
  大家有说有笑,十分快活。心情一好,更觉得一路诗情画意。
  给我们开车的是个28岁的瑞典小伙子,名叫罗兰德,他是和导游张帆一起从瑞典开车来到挪威接我们的。罗兰德的驾驶技术非常好,坐他的车,一点也用不着担心。由于语言不通,小伙子一路很少开口,总是神情专注地开他的车。从他那张时常挂着羞涩和腼腆的脸上看出,他也许本来就是个话不多的人。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平时喜欢什么运动。他一脸羞涩地说没有。他平时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开着摩托车到森林里穿行或者越野赛,他说那样很刺激、很好玩。他也喜欢室内的棒球运动。途中休息的时候,童心未泯的罗兰德总是捧着一本漫画或者认真地玩填字游戏。在我们眼里,这个有着一头褐色头发和淡蓝色眸子的小伙子,真是个单纯可爱的大男孩。
  出城不久,汽车便开始驶过挪威的乡间。路边、坡上,都是绿地和童话般的小木房子。窗台上,放着一排排小花盆。在室内的温暖里开着鲜艳的花朵,让人觉得特别雅致和温馨。绿茵茵的草地上,圆滚滚的羊儿在悠闲地散步,时不时地也能看到身上搭着“小棉袄”的马匹在静静地低头吃草。田野里,总有一些白色的布包,整齐地排列着。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收割的牧草,可以保鲜一个冬季。挪威乡间的人文景观真是有些特别。
  这样的景致,一路上很常见。每到一处,停下来就是一幅别致的风景画。
  路上的车辆很少,隔很长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