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主要道 >

第6部分

三主要道-第6部分

小说: 三主要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颂中'随力'一词,总的说来是宗喀巴大师自谦之词,实际是说:“在此少量的文句中,我将随力所能宣说广大之义。”

    另一种解释法,第一句'一切佛法心要义'是指出离心,如《真实名经》所说:“由三乘出离,安住一乘果。”佛在不了义上说有三乘,观待究竟了义则实为一乘。同样,一切佛经说的都是使化机在相续中生起'究竟出离'的方便。而最初策发其心厌离轮回欲求解脱的是出离心,所以在这里先说出离心。

    第二句'是诸菩萨所赞道'是指菩提心。为一切佛菩萨视为修持中心并作赞叹,犹如大乘道主心木的是菩提心。

    第三句'有缘求解脱津梁'是指正见。诸求解脱化机的唯一津梁就是正见,为了获得解脱,就必须斩断轮回之根一无明;为断无明,就必须生起通达无我之慧;为生此慧,就必须有无误正见,正见是获得寂静涅槃唯一之门。所以宗喀巴大师在本颂结尾立誓宣说包括此正见的'三主要道'。此立誓宣说是依照阿阇黎丹孜的意趣,即正文的所诠,或所说全圆道体的一切宗旨,都应摄于此中而说,所谓'宗旨决定显示'。


6、鼓励听闻

第三,劝请听闻。即本文第二颂:

(二)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胜者所喜道,诸有缘者净意听。”

    宗喀巴大师的意思是说:“凡是对三有乐一刹那也不贪著,欲求解脱的人,为使所获的暇满身具有意义,欲取心要者,应该远离邪道、歧道及支分不圆满道,而依非邪、非歧、圆满佛陀所喜悦的究竟道精进修学。想学如是之道的弟子,应像《四百论》(注49)所说的那样:‘正直,具慧,求法者,是名听法之根器。’是个合格的弟子。劝请诸抉意依止正法的有缘化机,应远离听闻法违缘三过,具足顺缘六想,以澄净心听受之。”

    另一解是,'于三有乐不贪著'指出离心;'为暇满义而精进'指菩提心,因为修菩提心定能取暇满心要;'志依胜者所喜道'指正见,如《三主要道》根本颂后面所说:“凡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绝不虚,普灭一切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至此,赞叹供养,立誓造论,鼓励听闻诸科已结束,如果按照道次第广论与中论等的科判来讲,'敬礼诸至尊上师'是说'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一科;'一切佛经'至'宣说',是说'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一科,'于三有乐'至'净意听',是说'如何听闻之理'一科。接下来的'本论正文'是说'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一科。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

(1)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

    第二,本论正文分四节:释出离心,释菩提心,释正见,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初又分三小节: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生起出离心的方法,生起出离心的标准。先讲第一小节:

(三)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果法,
      由贪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我们为了解脱轮回,需要生起求解脱心,此心未生,则贪著轮回圆满,无法解脱轮回。譬如犯人,如果不想解脱牢狱,及不努力设法解脱,就不能脱离牢狱一样;如果不努力设法解脱轮回,便永无脱离轮回之日。如能生起希求解脱之心,那么从此轮回中解脱出来的那一天将会到来。在这之前,应先了解在轮回中轮回的情形。当知数数取得有漏取蕴(注50)一一生生相续不断者,就是轮回。是什么把我们系缚在轮回中的呢?是业与烦恼。系缚在什么上面呢?是取蕴。为了解脱轮回,必须要知道一切轮回的自性都是苦的,继而对此强烈厌恶、反感而生起出离心。所以这个颂子是说:“如果没有清净的出离心,就不会停止对三有乐果的希求;而且,由于贪爱三有乐的缘故,一切有情都被系缚,我又岂能不被系缚。因此,为了今后能解脱轮回,必须先寻求清净的出离心。”

    此颂摄《道次第》中的下、中二士之道。某些人心中认为,要想成佛,除菩提心外不需修出离心。但是,只求获得下劣涅槃(注51)也必须要有出离心,而且是强有力的出离心。如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所说:“又此意乐如霞惹瓦(注52)说,若仅口面漂浮少许,如酸酒上所掷粉面,则于集谛生死之因,见不可欲亦仅尔许。若如是者,则于灭除苦集之灭,求解脱心亦复同尔,故欲正修解脱道心,亦唯虚言。见他有情漂流生死,所受众苦不忍之悲,亦无从起,亦不能生有大势力策发心意无上真菩提心,故云大乘,亦唯随言知名而已。”

    为了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你必须先生起悲心,无法忍受有情遭受痛苦的折磨;为了生起悲心,你必须先配合自身生起出离心,否则无从对他人生起悲心。本此意趣,大觉窝也曾呵斥当时的一些藏人弟子说:“不知修慈悲的菩萨,唯藏人有。”

(2)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

    第二,生起出离心的方法分二方面: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消除后世贪著的方法。

第一:(4一1)

    “暇满难得寿无常,串习能除此生欲。”

    所谓'现世贪著'是指对现世快乐与名利的贪求一…是想:“我希望今生能够得到比世上任何人都丰富的衣、食、名等盛事。”任何想修正法的人必须消除这种现世的贪著。

    如何消除呢?你应该分二个步骤思维:(1)'暇满意义重大与难得';(2) '死无常'。 思维这些能遮退对现世的贪著,舍弃现世。我们现在不能修法就不消说了,就是修了也不能算是佛法,这是因为没有消除现世贪著之过,即修心法《远离四种执著》(注53)中所说的:“执著现世非佛徒,执著轮回非出离。”法与非法的界限与是否是真正的佛法,由舍不舍现世而定。有人想把佛法念诵与世间法这二者摆平,但是舍弃现世的佛法与经营现世的世间法是永远摆不平的,佛法与世间法是无法'双运'的。

    出于同一想法,格西仲敦巴曾对一位比丘说:“觉窝瓦(注54)!绕塔固然是可喜的,若修一种法,比这更可喜。”比丘认为是喜欢礼拜,就去拜佛,但仲敦巴还是那么说。如是,他去念经和修定,仲敦巴也还是那样说。比丘请问:“那么,做什么好呢?”仲敦巴连答三次,“舍弃现世!”

    噶当派格西祥·那穹敦巴有一次说:“我跑去向觉窝求法,但他只对我说了些舍弃现世,修慈(注55)、修悲、修菩提心的话,而不说别的。”仲敦巴听说后言道:“觉窝教诫的核心就是这个!连祥这样的大格西都不懂求法。”祥后来也对学人说:“如果你想修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舍弃现世!”

    此中之'现世',广说即世间八法,略说则摄为现世的衣、食、名三者,这三者应该舍弃。

    三者之中尤以名为最坏。大多数法师、律师与禅师虽能不计较饮食,仅以花石辟谷术生存;不计较衣着,衣衫褴褛,缀满补丁;背靠寒岩,泥封洞门而作闭关。但在心底深处,他们仍然希求名声,梦想当地的居民都在门外交口称赞他们是住关的贤德大修行师。许多智者班智达与戒律清净的比丘也是这样受骗的。杰·卓尾贡波说:“闭关书字于门橱,表大修行不会客,贪求现世禅师名。”又说:“无所不想此分别,任作何事皆参予,所有善行遭损耗,为诸盗贼所掠夺,是故众人应以枪,戮穿现世之分别,如若于此不戮穿,习教持律参禅等,三恶道门难关闭。”阿里巴(注5)大师说:“你所修的一切法都是为了现世显赫这个野心,它又增长你的我慢、嫉妒、瞋恚、贪欲而成为轮回之因一一'集'。所以你这个修法的念头实际上恰恰能把你抛入恶趣,这和犯罪堕恶趣没什么两样。”

    所谓'世间八法'是指获利就高兴,否则就不高兴;感到快乐就高兴,否则就不高兴;有了大名气就高兴,否则就不高兴;有人赞叹你就高兴,否则就不高兴这八种。你如果想修法就必须对这世间八法等量齐观。

    所以《亲友书》中说:“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誉,了世俗八法,齐心离斯境(注57)。”大成就者林日巴(注58)也说:“轮回分别大城中,世间八法起尸游,斯乃最可畏尸林,上师于中作穰除。”

    不管你是法师、律师、还是禅师,也不管你自以为所修的是如何地高深,如果混有世间八法,这一切便都是虚假不实的。正如嘉瓦果仓巴的弟子扬贡巴(注59)所说:“法是大圆满没有用,必须补特伽罗到了大圆满的程度。这类人,说法值马价而有余,其人则值狗价而不足。单是法说得到家,而自己并不修行,这就和把戏的歌唱,鹦鹉的念诵没有差别。我们所需要的是:对于法门,了解一个,了解两个,就要拿来修行;知道一个,知道两个,就要结合到自己的相续。我们所不需要的是:法没有在自己的相续上出现;心与法像糌巴粉和水不相合一样;在法和补特伽罗的中间存在了很大的空隙,连人也可以穿过;佛法像肺煮在锅里漂来漂去地在嘴巴上面浮着;因为这是完全不能得到法的利益的。有很多人非常别扭,桀傲不驯地毫不听话,到那个时候,他们是绝不能达到佛法的要求的。我呢!是把'舍弃现世'作为修行中心的啊!

    因此如果不舍弃现世的八法,遑论修大法成佛,就连三恶趣的门也难以关闭。要修法就需等观世间八法,修习噶当派舍弃现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财'(注60)。所谓'十秘财'是指: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四依止者: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三金刚者: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出、入、得三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心极法依止'者。意为怀著这样的思想修法:“这一次我侥幸获得难得利大之暇满妙身,它是不会久住的,我是决定要死的。在我死的时候,除了正法之外,现世所拥有的利养名声等荣华富贵,没有一点用处。

    '法极穷依止'者,假设你自忖道:“那么,如果我不去成办现世快乐的方便而去修法,恐怕连起码的修法顺缘都没有,我会变成一个乞丐的。”如果这样,应思:“我愿为法修任何苦行,如果这意味着要成为一名乞丐,那就让我做好了。就算只能靠乞讨别人的粗恶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穷极死依止'者,意为绝不放弃修持。如果你又想:“我这样不积蓄少许财物去做个乞丐,法是可以修了,但因没有维持生活的条件,我恐怕会因缺衣少食而死去。”这样的话,你应该想到:“我在以前许多生中,从未为了修法而舍弃生命,如果这次能为修法而死,我就认了。而且无论是贫是富,我们都一样会死的,为法苦行而死要比富人为了致富造罪而死意义大得多,所以如果我修法要冻死就让我冻死吧,要饿死就让我饿死吧!

    '死极荒沟依止'者,如果接着想:“从现在起到死为止,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的,如果身无分文,在我病的时候有谁来照顾我呢?在我老的时候有谁来帮助我呢?在我死后有谁来料理后事呢?”这些念头都是对现世盛事的贪恋。当知你无法确定能长命百岁活到老。应思:“我修法不需要什么人照顾,死后像野山沟里的死狗一样,尸身上爬满蚂蚁也可以。”对什么都不贪恋,在僻静的茅篷里修习正法。

    '事前无牵累金刚'者,当你准备这样子放下一切去修法时,你的父母亲友等在百般阻挠无效的情况下,这些情深意切犹如自己心脏般的亲友会为你的离去哀伤流泪。即便这样,也应毅然决然如金刚一样不可动摇,不懊悔,不贪恋,到僻静的茅篷中去修清净的佛法。

    '事后无愧悔金刚'者,如果你舍弃现世而离去,人们会对你厌恶讥毁,说你是个下贱的流浪乞丐等等;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不要放在心上,应思:“如果他们说我好的像天神一样,让他们说去;如果说我坏的像魔鬼一样,也让他们说去,对我来讲没有区别。照顾现世亲友的面子,是许多过失的根源,也是修法的障碍。”

    '与智慧金刚同行'者,是指绝不违背所立的誓言,永远抛弃毫无意义的贪恋现世的经营。修法意乐坚固,把生活与修法结合起来而相一致。

    '出于人群'者,意为把贪恋现世盛事视为仇敌,与那些希求现世的贵贱人等,哪一个都不像,举止如疯颠之人。这就叫'出于人群'现世的人群。

    '入于狗伍'者,指衣、食、名三方面吃亏,为法甘愿忍受饥渴疲劳。

    '得到圣位'者,指住僻静处,舍弃一切俗务,修法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