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

第283部分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283部分

小说: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自身来思惟领受等流果。比如,受谤时应观想:这必定是我以前妄语骗人的果报,既然是自己造恶,理当欢喜顺受。进一步应想到:他毁谤我,正是消除我的宿业、摧毁我执,成就我的安忍,他是我的善知识。这样作消业想、作善知识想。或如,自己对眷属好心忠告,对方却不听从,这时不能起烦恼,而应自责:这是我往昔离间语的果报,是我自己没有德行,所以他才不听从。随后应对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生起后悔心,勤求忏悔,而且策励自己,努力修德来感化他。若能这样转念,那么,除了自责之外,确实没有任何可以指责他人的理由。

    总而言之,若能以业果正见摄持自心,被打、被骂、受害等遭遇违缘的时候,都是“只认自己错,不见他人非”,对一切逆境都是欢喜顺受,便能消尽恶业,因此是“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也教导我们这样观想:既然已经了知以领受苦报可以消尽往昔恶业的果报,为什么还要嗔他而引生未来受苦的种子呢?像这些世俗修法的核心就是业果正见。大成就者持明无畏洲说:“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即使怨敌反对也能使修行增上,无罪而遭人诬陷也是策励行善,这是毁灭贪执的上师,应知别人成就你的恩德,无法回报,真正是你的大恩人。)

    再比如,下岗而贫困时,应当自责:这是我往昔不与取的恶果,如果现在还不广行布施、供养,未来只会更加贫苦,那么何时才能摆脱贫困呢?这样思惟之后,就会发起勇猛行善的心。或如,当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应想:这都是过去轻他、慢他的报应,如果再不修习恭敬,将来只会更下贱。这样一方面生惭愧心,一方面发愿改过。或如身患重病时,应当思惟:这是自己杀生的报应,如果不能发起救度法界有情的善心,如何能解脱罪报呢?这样由果知因,看到过去所造的恶行,只有忏悔恐惧,哪里还敢怨天尤人呢?

    下面再看一则公案:

    宋朝有一位禅师,年轻时,因为醉酒和人争财,伤了人命。他畏罪逃走后,出家苦修,后来开悟成了大禅师,座下有几百弟子。有一天,他忽然沐浴升座,对下面的大众说:“你们不要动、不要说话,看我了结四十年前的一桩公案。”到了中午,有位军人突然进入寺院,而且拉弓要射禅师。禅师合掌说:“我恭候你很久了。”军人吃惊地问:“我和老和尚素不相识,为何一见面就想动手呢?”禅师说:“欠债还钱,欠命还命,公平交易。请你下手,不必迟疑。”禅师又交待弟子:“我死后,你们要好好招待施主,饭后送他回去,如果有半句嗔恨的话,就不是我的弟子。”军人听了更是疑惑,坚持请问这件事的缘由。禅师说:“你是两世人,自然不记得,我是一世人,怎么会忘记。”说完后,就把往事告诉军人。军人听后就有所悟,虽然不识字,却忽然大声吟偈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何不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说完就立地而化。禅师下座为他剃头、换衣、入龛后,自己也结跏趺座,告别大众而坐化。

    禅师深明业果,知道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能欢喜顺受,没有任何怨尤。上次讲过离越阿罗汉的公案,他被人诬陷偷牛,坐了十二年班房,若换成是一般人,心里就会觉得冤屈,有的想不通甚至会精神崩溃,而离越阿罗汉却任劳任怨、安安心心地顺受,因为他了知这是自己造业的果报,能怪谁呢?心里想得通,即使喂马、除粪也很安乐,能以监狱为道场。心里越顺,消业也就越快,越是反抗,就越是脱不出来。明白了因果的道理之后,对旧业,唯有随缘消受,对未来,唯有行善积德。平常大家无论发生任何事,都要归结到业果上来思维。若能想得通,就不会起烦恼,不平的心便会平静,而且会常生惭愧,勤求忏悔。能够这样运用所学来转念,学习业果才有真实的受用。

    庚二、造作等流果

    诸先尊长说: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是造作等流果。前所说者,是领受等流果。

    过去的大德上师说:纵然转生为人,仍然喜爱杀生等事,这是造作等流果。前面《十地经》等所说的是领受等流果。造作等流果,是因等流,即造作的等流;领受等流果是果等流,即受果的等流。

    下面再补充说明“造作等流果”:

    《百业经》中有一则公案记载:

    一天,世尊入城去化缘,施主供养了一种名叫 “拉达”的食物。这时,有个婆罗门子看到之后,跑来向世尊说:“给我!给我!”世尊想了一下,便对他说:“你先说‘我不要’,我再给你。”这孩子迫不及待地说了“我不要”之后,就获得了这一份美食。

    回到精舍之后,比丘们问佛,以什么因缘孩子的贪心这样重,见到食物就说“给我、给我”,为什么世尊最初不给,要让他说完“我不要”之后才给?

    佛说:“这个孩子贪心很重,在千百世当中,见到食物都是说‘给我’,从没说过‘我不要’。今天,以这个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等到将来山王如来出世时,他会以这个善根,在山王如来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公案之中,婆罗门子见到食物就说“给我”,这就是造作的等流果,即:前世这样造作,因为一直不曾对治的缘故,这种造作的习气便一直相续不断。几百世以来,一直都是由前面的造作而又有后面同类的造作,这种行为模式就这样一直重复下去。世尊很慈悲,以方便引导他说了一句“我不要”,这是救他、让他种下无贪的善根,以这个善根力,他将来便能出家证果。这个公案给人很大的警醒:我们学了造作等流果之后,就要观察自己的造作等流。我们身语意的造作有恶有善,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恶的造作并改正,那么,恶的行为模式就会一直延续下去,越串习越深重,越串习越难以摆脱,而导致无数次地堕落恶趣。

    从黑业来说,十种黑业就有十种造作等流。譬如:从小喜欢杀生,见到苍蝇、蚂蚁就想拍死它们,这是杀生的造作等流果;经商时,起心动念就想骗取别人的钱财,这是欺诈不与取的造作等流果;还有不由自主地说妄语、绮语、粗恶语等等,都是造作等流果。如果不能纠正这些造作的方式,修行就不会进步。因为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对某种恶的造作,在反省之后能将它改正,这就杜绝了一种堕落恶趣的因缘;对某种善的造作,能再再地串习培养,就会积累一种善趣或解脱的因缘。所谓断恶行善,就是在这个造作上断、行,实际上就是除习气、改习惯的过程。

    我们的心念、语言,总是习惯性地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对此如果不能认识而加以遮止,往后就总会在那个地方造业,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它会不断恶性循环,一百世、一千世乃至无量世都会这样流转。明白业的造作等流规律之后,我们就会畏惧,因为,即使只是一点恶习,如果不改正,就会永远重复、相续下去,就像不戒除饮酒的习惯,天天都会想喝。所以,以修行来说,处处都要改正习气毛病,处处都要熏习良好行为,以此来衡量,造作等流果的修学确实极其广大。所谓修行,就是要先破一切引生恶趣的造作方式,再破一切流转轮回的造作方式,再破一切小乘自了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成佛。因此,其中有很深细的检点、修行要做。

    己三、增上果

    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

    增上果,主要是成熟在外器世界上的果报。因为有情行持不善业,以业力增上的缘故,便感得外器世界衰败不悦意。以下一一说明:

    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而便中夭。

    以杀生的恶业,能感召外界器世间一切饮食、药物、果实等都缺少光泽,这一切外法的势力、功能、威力都很微劣,即使食用也难以消化,反而生长疾病。由这些因缘,导致无量有情寿命还没有圆满就中途夭折。

    不与取者,谓众果鲜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果多干枯及全无果。

    不与取是夺人所有,以这种恶业会感得外境的衰败。从数量上来说,果实结果很少;从成熟上来说,果实难以滋长成熟,即便结果也多数变坏、果实不贞实,或因天时不调,遭逢旱涝之灾,而使果实多数干枯或根本不能结果。

    欲邪行者,谓多 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

    欲邪行的业染污、不自在,所以感得转生的环境也是很不清洁,有许多粪便污秽、泥粪不干净,发出恶臭味,或者环境狭窄压抑,很不舒适,或者有许多不悦意的地方。

    虚妄语者,谓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不相谐偶,多相欺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农作航运等事业不会发达兴盛。譬如同样一块田地,前面主人有很好的收成,后面换了一位有妄语业障的主人耕种,庄稼就长不好。行船也是如此,前面船夫行船时有很多人坐,若换成后者开船,生意就会败落。“不相谐偶”: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

    一切和谐、兴盛本来都是来自真诚心,而妄语是不真诚,因妄语的业感,导致农作耕耘、行船商业不会兴盛,人和人之间很难谐调、合作。人们因为妄语业的障碍,彼此没有信任感,互相欺骗,即使只有三个人在一起都无法合作,无法真诚地交流,世界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

    离间语者,谓其地处丘坑间隔,险阻难行,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离间语的业相,是使人关系破裂,人与人之间乖离不相通,矛盾重重,因此感得器世间处处不通畅,外境上显现有山丘坑坎、有山河的阻碍,路很难行走,世间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

    粗恶语者,谓其地所多诸株杌,刺石砾瓦,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流泉涌,干地卤田,丘陵坑险,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粗恶语的相,是刺伤他人、内心无有慈悲,以此所变现的器世界:大地有许多枯木、荆棘、瓦石、砂砾,处处都是令人不悦意的景象,伤人损人。环境总体的相是枯槁、不滋润,没有池塘、河流、涌泉,地面龟裂或者成为盐碱之地,到处都是丘陵、坑险,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

    诸绮语者,谓诸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实,时不结实,未熟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绮语的特征,是语言没有实义。我们常常认为说绮语不会有后果,这是一种断见。如果人类的绮语增盛,世界就没有实质性的法。因为绮语充满的缘故,只有包装,没有实质,这就是虚假。

    论中说:因绮语业而感得果树不结果实、还没到结果的时节便已结果、到了时节反而不结果、没有成熟却看似成熟,这些都是不具实义的相。“根不坚牢”,就是树根不坚固。如果语言具有实义,外境草木等的根就会很坚牢;相反,如果人人说无实义的语言,这个世界从家到国、到外器世界都会变得没有根。“势不久停”,就是不会长久安住,没有一个稳固的结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就是园林、水池之中少有悦意景象,换句话说,因为绮语的业力,会导致美好的事物渐渐消失。我们应从这些地方觉悟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起心动念、身口意造业,都和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因此,真正想对世界、自然界的生态秩序有所帮助,就应当在自心上调整,人心能调整好,世界才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在宣说四种语业的增上果时,最后都说到“饶诸怖畏恐惧因缘”。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应当觉悟到:怖畏、恐惧都是来自恶业,所以,人类若能不在心田中播下恶业种子,世界一定会祥和、安宁,甚至连荆棘刺痛脚板的恐惧都不会有,一切都是平安、通畅、美好、吉祥。了解到器世界依业而造,业从心生,心转则境转,就知道能调伏内心,一切外器世界都会现前吉祥。

    外在种种的相正是我们内心的影像,心秽则国土秽,心净则国土净,缘起不可思议,如是用心,如是取相,就会如是变现,精确得丝毫也不错乱。看到外在器世界的相,就要回归自心,知道这一切都是心变现的,反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