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

第361部分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361部分

小说: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三项理由可知,将上座部认定为小乘并不恰当。)

    vip毗婆舍那;观禅:辨识真实名色与因果的自性相,以及它们无常、苦、无我的共相之修法。

    附录二

    帕奥禅修中心

    缅甸MYANMAR

    帕奥禅林(总部)(出家众或在家众皆可至此修行)

    Pa…Auk Tawya Meditation Centre;

    lamyine; Myanmar。

    电话:032…22853(国际电话请拨:00…95…32…22853)

    信件请寄:

    Pa…Auk Tawya Meditation Centre;

    jor Kan Saing (Rtd。)

    653; Lower Main Road; Mawlamyine; Myanmar。

    仰光分部

    lyin 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Centre

    ( Pa…Auk Tawya Branch )

    Silawah Road; Phayaglyin; Yangon; Myanmar。

    电话:056…21927(00…95…56…21927)(办公室):056…21830(00…95…56…21830)(住宿处)

    仰光联络人:

    1in(通英语)

    30; MyLane; Yankin P。O。 Yangon; Myanmar。

    电话:01…577213(00…95…1…577213)

    Khin Min Aye Kyaw(通英语)

    59; 11 Street; Lanemip; Yangon;Myanmar。

    电话:01…224352(00…95…1…224352)

    3。 U Ba Wan郑育源老师(通英语、华语)

    120; 3rd floor; Bo Ywe Street; Lip; Yangon; Myanmar。

    电话:01…274424(00…95…1…274424)

    斯里兰卡SRI LANKA

    请联络:

    Venerable N。 Ariyadthera;

    Sri Gunawardana Yogasramaya;

    Galduwa; Kahawa; 80312;

    Sri Lanka。

    帕奥禅师简介

    法名阿钦纳(Acinna 意为「惯行」)。

    一九三四年出生於缅甸中南部兴达塔镇(Hiip)雷钟(Leigh Jhyaung)村庄。

    一九四三年(九岁)於同村的萨林寺(Sa Lin Monastery)依止乌 叟衲长老披剃出家受沙弥戒。

    一九五四年(二十岁)在兴达塔镇内的耶吉寺(Ye Gyi Monastery)依乌 班尼亚(U Pabba)长老受比库戒。

    一九五六年(二十三岁)参加僧伽会考,取得Driya(法师)的资格。

    一九六四年(三十岁)时曾跟随数位当代长老学习四界分别观、出入息念、观禅等业处多年,随後於塔东镇尼明达拉山(Nemindara Hill)达温居(Tawaing Gyi)森林、召特隆山(Kyauk Talon )乐心寺(Citta Sukha Monastery),以及叶镇(Yip)附近的阿馨丛林寺(Ahsin Tawya)等,渡过十余年的潜修时光 兼习头陀行(dhutavga)。在这期间,依据巴利圣典及其相关注疏,深入研究禅修理论以配合止观实践。

    一九八一年(四十七岁)应乌 阿伽尼亚 (U Aggabba)长老之邀接任帕奥禅林住持,开始教授内部住众禅修,因其教法殊胜,目前依止学众已增至数百人,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国之僧伽及爱好禅修人士。现於缅甸国内,除了毛淡棉帕奥禅林本部之外,於首都仰光,北缅曼德里及东枝等市亦设有分部。

    所授禅法乃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之次第,强调禅修者应以「戒清净」为定、慧二增上学之基础。因人之根器与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四界分别观」入门,遍修入禅业处,例如:三十二身分、白骨观、十遍、四护卫禅(慈心观、佛随念、不净观及死随念)、四无色禅,得色、无**八定之後,进而转修色业处、名业处、缘起、诸究竟法之「相、作用、现起与近因」及观禅(毗婆舍那)。

    禅师更於教学之余,以八年时间完成五本共约三千六百页之钜著《趣向涅盘之道》(Nibbanagaminipatipada),其内容为

    一 「出入息念」与「色业处」

    二 「名业处」

    三 「缘起」

    四 「相、作用、现起与近因」

    五 「观禅」(附「止禅」)

    禅师於一九九六年受到缅甸政府肯定,获颁 Mahakammcariya (大业处阿黎,即大禅师)的荣誉。於一九九九年再受颁布 Aggamahakammcariya(最高大禅师)的荣誉。

    近年广受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国邀请教授止观禅法。

    帕奥禅师已经汉译的著作

    《观察缘起》《去尘除垢》《转正**》《如实知见》《菩提资粮》《正念之道》《智慧之光》

    nambhagavato armmasamb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资料来源 觉悟之路 网站

    国际域名:

    镜像站1:deib

    镜像站2:httpvicp

小乘 正念之道(上)

    大念处经析解与问答

    目录

    帕奥禅师序 III

    译序 VII

    安般入门 1

    大念处经经文 7

    大念处经析解 33

    总说 34

    身念处 89

    安般念 89

    四威仪 118

    正知 132

    向前进与返回时的正知 132

    向前看与向旁看时的正知 150

    屈伸肢体时的正知 156

    穿着袈裟等时的正知 159

    吃饭、喝水等时的正知 162

    净身时的正知 165

    走路等时的正知 167

    不净观 174

    界分别观 180

    九种坟场观 189

    受念处 197

    心念处 219

    法念处 229

    五盖 229

    五取蕴 255

    十二处 261

    七觉支 270

    四圣谛 290

    苦谛 290

    集谛 294

    灭谛 302

    道谛 306

    修行念处的成果 317

    大心材喻经 319

    小心材喻经 325

    问答类编 333

    克服困难 333

    戒学释疑 348

    定学释疑 357

    安般念 357

    四护卫禅 369

    其它止禅 374

    慧学释疑 376

    八圣道分 376

    缘起 378

    证悟涅盘 387

    观禅 398

    禅修教授 402

    波罗蜜 405

    其它问题 407

    词语汇解 413

    索引 451

    帕奥禅师序

    佛陀的教法非常深奥难懂,关于这点从佛陀在《中部.圣寻经》(Ariyapariy的开示即可得知:

    「对于我以前亦觉得甚难达到之法,就别再想要教了,因为它不能被那些活在贪欲与瞋恨中的人了知。那些被贪欲与瞋恨蒙蔽之人将无法透视此深奥之法,因为它逆着世俗之流前进、微细、深奥且甚难知见。」

    别说是所有四圣谛,单是第二项圣谛──缘起法──亦已非常难懂。这是为何佛陀在《长部.大因缘经》(Mahani里向阿难尊者说:

    「阿难,这缘起的确深奥,也显得深奥。由于未能以随觉智与通达智透彻地知见缘起,有情被缠住在生死轮回里,就好像一团打结的线,或像织巢鸟的巢,或像找不到头尾的草制擦脚布,而且他们无法脱离恶趣轮回。」

    佛法深奥得连大智如辟支佛者亦无法言传与他人;如今我们能够说法是因为佛陀教法的缘故。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谨记那是佛陀的教法,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法,因为那深奥之法并不是我们发现的。有些人把我遵循及用以与他人分享、记载于巴利圣典及注释中的佛法称为帕奥禅法,但是如此称之是完全错误的。那不是我的禅法,而是佛陀的禅法。

    身为佛陀谦逊的比丘弟子,我们应当只教佛陀的教法,岂可认为自己有足以傲世的独创之法?跟佛陀及其八十大弟子比较起来,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后学而已。我们应当向佛陀谦逊的诸大弟子学习;当其它比丘要求他们解释佛陀的某一项教法时,许多大弟子都谦逊地回答道:

    「诸位贤友,犹如一个需要心木、寻觅心木、四处寻觅心木之人,略过一棵大心木树的根部及树干不理,而以为能在其枝叶之中寻获心木。诸位尊者,你们也是如此,在遇到世尊时不问,而以为应该问我有关此法之涵义。」

    即使佛陀的大弟子都如此谦虚,我们岂可妄自尊大?因此在修学佛法时拥有正确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中部.蛇喻经》(Alagaddupam里,佛陀以捉蛇的譬喻来形容错误与正确的修学佛法之道:

    「于此(教法),诸比丘,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学习佛法:经、祇夜、义释、偈颂、自说、如是语、本生谈、稀有及方广诸法。但是在学习之后不以智能来探讨佛法之涵义,不能领悟它们。他们学习佛法只是为了批评他人及辩论获胜,而没有获得学习佛法的利益。他们以错误的方法来学习那些法而伤害了自己,将会遭受很长久的痛苦。

    犹如一个需要蛇、寻觅蛇、四处寻觅蛇之人,在看到一条大蛇时,捉住蛇的身体或尾巴。该蛇即回过头来咬他的手、臂或肢体,而他即会因此而死或遭受半死不活的痛楚。为何如此?这是因为他捉蛇的方法错误。如是,于此(教法),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学习佛法……他们学习佛法只是为了批评他人及辩论获胜,而没有获得学习佛法的利益。他们以错误的方法来学习那些法而伤害了自己,将会遭受很长久的痛苦。

    于此(教法),诸比丘,有某家族之人学习佛法:经、祇夜、义释、偈颂、自说、如是语、本生谈、稀有及方广诸法。学习之后他们以智能来探讨佛法之涵义,并且能领悟它们。他们学习佛法不是为了批评他人及辩论获胜,因而获得了学习佛法的利益。他们以正确的方法来学习那些法而利益了自己,将会获得很长久的快乐。

    犹如一个需要蛇、寻觅蛇、四处寻觅蛇之人,在看到一条大蛇时,正确地以木叉夹住牠,然后捉住蛇的颈项。那时候,即使该蛇用身体缠住他的手、臂或肢体,他也不会因此而死或遭受半死不活的痛楚。为何如此?这是因为他捉蛇的方法正确。如是,于此(教法),诸比丘,有某家族之人学习佛法……他们学习佛法不是为了批评他人及辩论获胜,因而获得了学习佛法的利益。他们以正确的方法来学习那些法而利益了自己,将会获得很长久的快乐。」

    讨论佛法时,我们不应乐于批评,只应依据巴利圣典及其注释来讨论事实,而且心中谨记我们的目标──解脱轮回之苦。这就好像在讨论戒律时,我们只是依照佛陀所制的戒来讨论,而无意批评那些持戒不严谨的比丘。若说每当讨论戒律时就算是在批评别人,那么就没有人能够讨论戒律,因此也就没有人能够学习戒律。如是,我们讨论佛法并不是为了批评别人,而只是为了息灭自己的烦恼及证悟涅盘,这点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tip里已经讲得很清楚:

    「诸比丘,这是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愁与悲伤、灭除痛苦与忧恼、成就正道与现证涅盘的单一道路,那就是:四念处。」

    希望大家都能时时刻刻将此最终极的目标谨记于心,而且毫无偏离地朝向正道迈进。

    在结束拙序之前,我想要向所有协助完成此书的人致谢。本书内容有许多是引用自苏玛长老(Soma Thera)所译的《念住之道》y of Mindfulness)──一本包含《中部.念处经》及其注疏的英译本。感谢我的弟子们帮我编辑英文版及将它译成中文;感谢佛教弘誓学院及槟城佛学院提供计算机、列表机、印刷纸等设施,方便编译本书的工作;也感谢慷慨助印本书以利大众的各位施主。

    最后,我谨以此开示及回答问题的功德同等地与一切众生分享,愿他们都能尽速证悟涅盘。

    帕奥禅师

    1年1月3日

    译序

    本书译自帕奥禅师于两次禅修营期间的英话开示与问答,时间在公元二千年至二千零一年之间,地点分别于台湾佛教弘誓学院与马来西亚槟城佛学院。

    禅师讲解《大念处经》时引经据论、遵循注疏及剖析实修要点,由浅及深,次第分明,令禅修者得窥佛法奥妙,以利依教履践,亲证受益;问题回答则除疑解惑,契理契机,义趣分明,引人深思。如此详尽阐述《大念处经》涵蕴之开示尚属罕见,其珍贵可见一斑。然此仅是禅师数十年研修融贯所得之少分讲解而已,有心深入探究整个佛法禅修体系者应当研读禅师之缅文巨著《趣涅盘道》(Nibbanagaminipatipada)(五大册共三千余页,尚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