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

第10部分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10部分

小说: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吗?”
    低舍回答:“不会,世尊?绝对不会。”
    佛陀告诉低舍:“很好!很好!低舍!我现在说个譬喻,有智慧的人能从譬
喻中得到理解。譬如有二人结伴同行,一人熟悉路径,一人不识去途。那不知路
的向那知路的人说:我要去某城、某村、某个聚落,请指示我路途。彼时,那知

145 修不放逸

146 远离烦恼得自在

路的就指出路线,说道;先生!你从这条路去,前行后会看见一左一右两条路,
走右边那一条。向前走又会看见坑涧、溪流,你应当再向右走。再往前会碰到丛
林,你应当再向右走。你依此路线慢慢往前走,就能到达某城。”
    佛陀告诉低舍:“这个譬喻的意思是:不知路的人,譬如不知法义、不修梵
行的愚痴凡夫;知道路的人,譬如永断贪、瞋、痴及诸烦恼,完全觉醒的如来。
前行二条路,譬如身陷贪、瞋、痴之中的众生,对法产生怀疑、困惑,不相信依
于佛、法、僧、戒,能解脱自在。应当舍离的左边那条路,是指三种不善的无明
冲动  贪欲、瞋恚、害念的觉受。应当前行的右边那条路,是指三种善的觉受
 出离贪欲、不生瞋恚、不生害念的觉受。依照贪欲、瞋恚、害念而行的左边
那条路,是指:邪见、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依照出
离贪欲、不生瞋恚、不生害念而行的右边那条路,是指修清净梵行者应走的八正
道;正见、正志、、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坑涧、溪流,是指
瞋恚、无明业障的覆盖、忧悲。丛林,是指迷醉心性的五欲作用。要到达的那座
城,是指清净解脱、完全觉醒的般涅槃。”
    佛陀告诉低舍:“佛陀为大师,为诸声闻(听闻佛法而证悟的修行人)该尽
力的都已经尽力了,如今所做的,是因哀愍慈悲的缘故,以法义令你得安乐,也
已经为你开演了。你们现在,当为所当为,于树下、空露地、山岩上、窟宅内,
敷草静坐,观察思惟善法,守护六根,精进修行清净的身、口、意行,心向解脱,
别到日后悔恨莫及!我今日以此法教你。”
    当时,低舍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注释'

1 根门:六根为漏出种种烦恼、与进入种种妄尘之门户,故称根门。
2 五欲:一说色、身、香、味、触,一说财、色、食、名、睡。指染着此五
  境,而起五种欲念。

147 修不放逸

148 远离烦恼得自在

'18' 无相三昧
   世间颇有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
   思惟已,都不见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

149 无相三昧

150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五五、大正本二七二、佛光版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中有少诤事,世尊责诸比丘故,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
出,摄举衣钵,洗足,入安陀林,坐一树下,独静思惟,作是念:众中有少诤
事,我责诸比丘,然彼众中,多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
愁忧不乐。我已长夜于诸比丘生哀愍心,今当复还,摄取彼众,以哀愍故。
    时大梵王1知佛心念,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住于佛前,而白佛言: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责诸比丘,以少诤事故。于彼众中,多有年少比
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愁忧不乐。世尊长夜哀愍,摄受众僧。
善哉!世尊!愿今当还摄诸比丘!”
    尔时,世尊心已垂愍梵天故,默然而许。时,大梵天知佛世尊默然已许,
为佛作礼,右绕三匝,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大梵天王还去未久,即还祇树给孤独园,敷尼师檀,敛身正
坐,表现微相,令诸比丘敢来奉见。时,诸比丘来诣佛所,怀惭愧色,前礼佛
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出家之人,卑下活命,剃发持钵,家家乞食,如被
禁咒。所以然者,为求胜义故,为度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究竟苦边故。诸善
男子!汝不为王贼所使、非负债人、不为恐怖、不为失命而出家,正为解脱生
老病死、忧悲恼苦。汝等不为此而出家耶?”
    比丘白佛:“实尔,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比丘!为如是胜义而出家,云何于中,犹复有一愚痴凡夫,
而起贪欲,极生染着,瞋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2迷乱?
譬如士夫从闇而入闇,从冥入冥,从粪厕出复堕粪厕,以血洗血,舍离诸恶还
复取恶。我说此譬,凡愚比丘亦复如是。又复譬如焚尸火烬,捐弃冢问,不为

151 无相三昧

152 远离烦恼得自在

樵伐之所采拾。我说此譬,愚痴凡夫比丘而起贪欲,极生染着,瞋恚、凶暴,
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散乱,亦复如是。”
    “比丘!有三不善觉法。何等为三?贪觉、恚觉、害觉,此三觉由想而起。
云何想?想有无量种种,贪想、恚想、害想,诸不善觉从此而生。比丘!贪想、
恚想、害想,贪觉、恚觉、害觉,及无量种种不善,云何究竟灭尽?于四念处
系心,住无相三昧3,修习、多修习,恶、不善法从是而灭,无余永尽。正以
此法,善男子、善女人信乐出家,修习无相三昧,修习、多修习已,住甘露门
4,乃至究竟甘露、涅槃。”
    “我不说此甘露涅槃,依三见者。何等为三?有一种见,如是如是说:命
则是身。复有如是见:命异身异。又作是说:色是我,无二无异,长存不变。”
    “多闻圣弟子作是思惟:世间颇有一法可取,而无罪过5者?思惟已,都
不见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我若取色,即有罪过;若取受、想、行、识,则
有罪过。”
    “作是知已,于诸世间6,则无所取;无所取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众比丘中有一些诤论,世尊为此责备他们。晨问,世尊着衣持钵,
入城乞食。食毕,出城,收拾衣钵,洗好脚,进入安陀林中,坐一树下,独自
静坐思惟。作这样的念:比丘众中有些诤论,我为此责备他们。然而!众中有
许多年少比丘,出家不久,还未见过我,或因其他的原因生起后悔出家的心,
因而忧愁不乐。我长久以来,对诸比丘都是本着哀愍心去对待,现在还是应当

153 无相三昧

154 远离烦恼得自在

本着哀愍心,回去教导、摄受他们。
    那时,大梵天王知道佛陀的心念,一瞬间从天而降,来到佛陀的面前,禀
告佛陀:“如您所想,世尊!如您所想,善逝!您为了比丘众中有些诤论而责备
他们,然而众中有许多是出众不久的年少比丘,他们还未见过大师,或因其他
原因生起后悔出家的心,而忧愁不乐。世尊长久以来都是本着哀愍心对待他们,
但愿现在还是这样去摄受他们!”
    那时,世尊悲悯大梵天王的用心,默然应许。大梵天王知道世尊已经默然
答应,向世尊行礼,右烧三周,忽然消失。
    那时,世尊在大梵天王离去不久复,就回到祇树给孤独园。铺好坐具,收
敛身心,端身正坐,表现微微不悦的样子,让诸比丘敢来觐见。当时,诸比丘
来到佛陀的住所,面容惭愧,行礼之后,于一旁坐下。
    此时,世尊告诉诸比丘:“出家人以卑下的方式活命,剃发持钵,家家乞食,
就像活在禁咒的束缚之下。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探究真理,为了超度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最后能通达苦的边际。各位善男子!你们不是受到官方或恶人的逼
使、不是为了逃避债务、不是因为恐怖或逃命,才来出家的,而是为了解脱生
老病死、忧悲恼苦。你们不是为此而出家的吗?”
    比丘禀告世尊:“确实如此,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你们为了这么殊胜的理由而出家,为什么你们当中,还有
一些平凡愚痴的人,心起贪欲,极生染着,瞋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
不定、诸根迷失散乱?就像有人从昏暗出来又进入昏暗,从黑夜出来又进入黑
夜,从粪厕出来又掉进粪厕,用血来洗血,舍弃了各种恶行又从事各种恶行。
凡愚比丘的情形,就和我所说的譬喻是一样的。又譬如尸体被火烧成灰烬,丢
弃在坟场间,樵夫不会去检拾,因为实在是一无是处!此譬说明,如愚痴凡夫
的比丘,心起贪欲,极生染着,瞋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
迷失散乱,同样一无是处!”
    “比丘!有三种不善的觉受。哪三种呢?就是贪欲的觉受、瞋恚的觉受、

155 无相三昧

156 远离烦恼得自在

害人的觉受,这三种觉受都是由想而产生。有什么想呢?想有非常多种,而其
中贪欲想、瞋恚想、害人的想,就是各种不善的觉受所产生的根源。比丘!贪
欲想、瞋恚想、害人的想,贪欲的觉受、瞋恚的觉受、害人的觉受,以及各种
难以计量的不善想、不善觉,要如何完全灭尽呢?要于身、受、心、法四处正
智正念,作无相三昧的思惟,觉知一切相都是六根、六尘因缘和合接触时所生,
根本无相,其本质都是无常、生灭、不可抓取,于是在触境中离断欲贪,则相
灭。这样修习、多修习,所有恶、不善法都因此灭尽。就是这样的修法,使善
男子、善女人于此确信得以离苦清净,乐于出家,修习无相三昧;修习、多修
习之后,安住于如甘露般甜美的离欲清净。欲贪不起,没有抓取,没有有续的
冲动,心得清净,乃至达到完全的寂静解脱。”
    “这种完全的寂静解脱境界,我说有三种见解的人是不会得到的。哪三种
呢?有一种见解,这样说:生命就是色身,身坏命终,断灭无有。第二种见解
是:生命与色身是不一样的,身坏命终后,有灵魂不灭。第三种见解认为:色
的现象(如作遍处观的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等)就是我,没有不
同,而且是永久存在不变易的。”
    “多闻圣弟子,作这样的思惟:世间有什么现象是可以抓取,而不会对通
向解脱造成阻碍的?思惟之后,发现凡有抓取必产生有续的冲动,造成生的现
象,从此轮转不休,阻碍解脱之道。我若在色的现象中抓取,必然陷入色的欲
贪、苦患之中,不得解脱;我若在受、想、行、识的现象中抓取,必然陷入受、
想、行、识的欲贪、苦患之中,不得解脱。”
    “有了这样的知见,在一切色、受、想、行、识的世间现象中,都不抓取;
无所抓取,就能自觉寂静涅槃的境界:我所有会产生烦恼的因都灭尽了,清净
的身、口、意行已经建立,心意识已经完全明觉、坚固、不动摇,自知此后不
会再承受有续的冲动,不再于各种现象之中轮回不休了。”
    佛陀说完此经后,当时,诸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157 无相三昧

158 远离烦恼得自在

'注释'

1 大梵王:梵天娑婆世界之主,又称大梵天王,为色界十八天之王。
2 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种接触外境的管道。
3 无相三昧:三昧,即止观等持,观慧深细敏锐,而心定明净不动。无相
  三昧,在此应指离断各种贪、瞋、痴想,而安住于离欲清净的明觉定境
  之中。
4 甘露门:在此指安住如来之言教,离欲清净,心定、心悦之境界。作为
  通向究竟涅槃之门户。
5 罪过:指于智慧上有障碍,阻碍迈向解脱之道,而非有人格上或道德上
  之问题。
6 诸世间:此处应指五阴所经验的各种世间现象,包括欲界、色界、无色
  界。


'19' 正向三菩提
   五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
   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
   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

159 正向三菩提

160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五八、大正本六一、佛光版五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
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
彼色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
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