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

第37部分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37部分

小说: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陀说应“悉伏彼想”,无论至何禅定境界,均以无常观,一心行舍,至无所依、无
所取,安住于无所住的明觉之中。
    四禅八定,强调修“定”;佛陀所教之正念(全面的觉察)禅修法,重点在修
“舍”,透过禅定强化观慧、觉察的能力,住于正念、明觉状态,正观身、受、心、
法,毫无取着,不随境转。

'注释'

1 伊湿波罗:天神,又名自在、无碍。
2 波阇波提:天神,又名大生主、大世主。

169 当修真实禅,悉伏诸想

170 远尘离垢法眼净

【第十章】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苦自作、他作、自他作、无因作?佛言:无记!
    离此诸边,说其中道: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阿支罗迦叶见法,死前证阿罗汉。

171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172 远尘离垢法眼净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二0经、大正本三0二经、佛光版三四0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时,有阿支罗迦叶,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阇崛山,遥见世尊。
    见已,诣佛所,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佛告迦叶:“今非论时,我今入城,乞食来还,则是其时,当为汝说。”
    第二,亦如是说。第三,复问瞿昙:“何为我作留难!瞿昙!云何有异!我今
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告阿支罗迦叶:“随汝所问。”
    阿支罗迦叶白佛言:“云何,瞿昙!苦自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作者,此是无记1。”
    迦叶复问:“云何,瞿昙!苦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他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他作,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云何,瞿昙!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耶?”
    佛告迦叶:“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云何,瞿昙!所问苦自作耶,答言无记?他作耶,自、他作耶,
非自、非他、无因作耶,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
    佛告迦叶:“非无此苦,然有此苦。”
    迦叶白佛言:“善哉!瞿昙说有此苦,为我说法,令我知苦、见苦。”
    佛告迦叶:“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
若受自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若自、他作苦),我亦不说;若不因
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

173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174 远尘离垢法眼净

    “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
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
于正法律,心得无畏。
    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寿
作优婆塞,证知我!”
    阿支罗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阿支罗迦叶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牸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
颜色鲜白。
    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
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
    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
辞去不久,为护犊牸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趣?
何处受生?彼何所得?”
    佛告诸比氏:“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于法2,已般涅槃,汝等当往供
养其身。”
    尔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授第一记。

'读经笔记'

    我这样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那时,世尊于晨朝着衣持钵,出耆阇崛山,向王舍城走去,准备进城乞食。
    这时有一人,名为阿支罗迦叶,恰巧为了些事,必须出城去办,朝着耆阇崛

175 见缘起法

176 远尘离垢法眼净

山走去,在途中,远远地就看到了世尊。
    阿支罗迦叶看到佛陀以后,就前去拜访佛陀,并请问佛陀说:“瞿昙!我有些
疑惑想请教您,不知您是否有时间为我解惑?”
    这时,佛陀因要入城乞食,所以就对迦叶说:“现在时间上并不恰当,我刚好
要进城去,待我乞食归来,方为问法时机,我必回答你的问题。”
    阿支罗迦叶听后,再次提出同样请求,佛陀亦以同一理由婉拒。
    第三次,迦叶又问佛陀说:“为何要把这问题先搁着!瞿昙!现在回答和稍后
回答,有什么差别呢!我这问题,希望现在就能得到您的解说!”
    佛陀只好告诉迦叶说:“有什么问题,你问吧!”
    阿支罗迦叶禀告佛陀说:“瞿昙!苦受是自己造作而生的吗?”
    佛陀告诉迦叶说:“说苦是自己造作而生的,这种说法与实相不相应,所以,
是无记。”
    迦叶又问:“瞿昙!那么苦是由他者(指外力,如梵天、神、天帝)造作而生
的吗?”
    佛陀告诉迦叶说:“苦是由他者造作而生的说法· 也与实相不相应,所以,是
无记。”
    迦叶再问:“那么苦是由自己和他者共同造作而生的吗?”
    佛陀告诉迦叶说:“说苦是由自己和他者共同造作而生的说法,也和实相不相
应,所以,是无记。”
    迦叶复问:“瞿昙!苦既非自作而起、也非他作而来,那么是没有任何原因而
自然形成的吗?”
    佛陀告诉迦叶说:“既非自作而起、也非他作而来,是没有任何原因而自然形
成的这种说法,也和实相不相应,所以,是无记。”
    迦叶又问:“瞿昙!我问苦的由来,是由自己造作而生的吗?是由他者造作而
生的吗?或是自己和他者所共同造作而生的?或是非自作而起、亦非他作而来,
而是没有原因自然形成的?对于以上的说法,为何您都回答:‘无记’?那么,是

177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178 远尘离垢法眼净

没有这苦吗?”
    佛陀告诉迦叶说:“并非没有此苦,确实有此苦。”
    这时,迦叶就对佛陀说:“太好了!瞿昙您说确有此苦,请为我说法,让我知
道什么是苦、见证苦的本质。”
    佛陀告诉迦叶说:“若这苦受是自己造作而生的,那我应说这苦是自作而生;
若这苦是由他者造作所引起的,那我应说是他作而生起此苦;若这苦受是由自作
和他作所共同造作而起,我也不这么说:若这苦不是出自于自己所作、或他者所
为,而是没有原因自然生成的,我也不这么说。我的说法是:离于以上各种边见
(偏见),而说中道。〕 
    “如来说这些现象,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缘起现象,一切现象的流
转与还灭,皆不离此因缘生灭法则,所有的现象都是相依相待、互相为缘,也就
是所谓缘起法。
    众生受无明所盖、爱结所绑,长夜流转生死,受众苦所恼,而无法出离自在,
其因皆出于此。一念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处、六入处缘
触,由触生受,缘受生贪爱,缘贪爱生执取,缘执取生复有,缘后有则有生老病
死、忧悲恼苦,苦就在此因缘相续中聚集起来。从这里就可看出,仅是诸无明行
在流转生灭,其中只有因缘,并无作者(主宰者)。若一念无明转明,那无明就
灭;无明灭,无明行也就跟着灭,乃至最后纯大苦的聚集都不再生起了。”
    佛陀说完此经后,阿支罗迦叶远离了世间的尘垢,见证到了世间的实相,得
到法眼清净。
    这时,阿支罗迦叶见到了法的实相,得法,知法,进入了法流,对法已不再
狐疑,超越了狐疑,这一切皆不是由他知、他度,而是对于佛陀所教示的法和戒
律,如实知见、见证诸法因缘生,无我、无我所,而毫无畏惧。
    阿支罗迦叶恭敬合掌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已经得度,不再于苦海中随众
生知见而流转。我从今日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作为一个在家居
士,请证知我!”

179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180 远尘离垢法眼净

    阿支罗迦叶闻佛说法后,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那时,阿支罗迦叶辞别世尊,离去不久,在路上被一头为了护子的母牛所触
杀。阿支罗迦叶在命终的时候,诸根清净安祥,脸色洁净鲜白。
    当时,世尊正在城内乞食,有很多比丘也在城内托钵,他们听到传闻:阿支
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后,离开不久,就被牛所触杀;命终时,诸根清净安祥,脸色
洁净鲜白。
    这些比丘乞食完后,出城,回到耆闭崛山,收舍好衣钵,洗好脚后,就前去
拜访世尊。向世尊行礼后,退坐于一旁,并向世尊说:“世尊!我们今天早上和许
多比丘入王舍城乞食,听闻传言:阿支罗迦叶听闻世尊教授佛法与戒律后,辞别
离去,不久于路上,被一头为了护子的母牛所触杀;命终时,诸根清净安祥,脸
色洁净鲜白。世尊!不知迦叶往生哪里?会在何处受生?得到什么果报?”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迦叶已见法,知法,知法次法向,舍念清净,不再于世
间的现象界轮转受生,安住于涅槃境界。你们应当前去瞻仰其安祥的相貌,以见
贤思齐。”
    那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证授其已般涅槃。

'提要'见苦,即见苦空

    “苦是如何产生的?”这问题,深深困扰着阿支罗迦叶!“是自作而生的?
是他作而生的?是自、他共同造作的?还是无因而自然生成的?”他在半路上拦
下世尊,迫不及待地要一个答案。
    佛陀托着空钵,饿着肚子,停在路中,慈悲地看着阿支罗迦叶,回答他说:
苦的产生是因为无明,有造成苦的因缘,就会产生苦的果。离断苦集的因缘,就
不会再产生苦受。如实知苦受,是缘起的现象,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
见到苦,就能见到非苦因为见到苦集的根源,知苦性本空。愈抓取,心愈紧,
苦愈深;心离抓取,苦就灭了。

181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182 远尘离垢法眼净

    佛陀的教诲,让阿支罗迦叶看清楚苦的空性。他澄清了自己先前的误解,体
会到只要离断抓取、无明,心处在清净明觉的状态下,苦受即不生。他发现本心,
心无取着,当下得法眼净,并于倾刻间,证得阿罗汉果。
    “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虽于归途中丧生,但命终时,心安住于正智正念,
不着一法,诸根清净安祥,脸色洁净鲜白。显然于生死自在,心中了然而无畏。
    阿支罗迦叶透过思惟苦受而见法。这提醒我们:人生中各种正、负面的遭遇,
都是帮助我们觉醒的资粮。
    西藏密宗禅师创巴仁波切曾说:“所有的境遇都是我的上师!”人生经历中的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关系,都可以是开启我们智慧的指导者,令我们见
法。只要我们能以广阔的心量去接纳一切顺、逆境,而非排斥、对抗。
    愈是放手接纳,愈容易在过程中,维持明觉的观照力,当下看见所有现象的
无常和空性。不论是苦或乐、喜悦或瞋恨,都只是生命中的一股能量。所有的境
遇,都是激发我们发菩提心的上师帮助我们看到自己不取不着的本心。
    佛陀曾说,对苦的思惟,是甚深的思惟。看到苦,就看到微细我慢。而离断
我慢,就是圣法印、知见清净。关于此点,学法之人又须自行做深刻的内观,亲
身体验:自己苦感生起的原因?离抓取后,苦感是否真的灭了?如此,才能了解
本经的要义。

'注释'

1 无记:问题虚妄不实,无益修行,流于诤论,故佛陀舍置不答。佛陀说有十四
  种无记,即当时外道以十四种颠倒知见来诘难:(1)世间有常(时间无限)? (2) 
  世间无常(时间有限)? (3)世间亦常亦无常?(4)世间非常非无常?(5)世间有边
 (空间有限)? (6)世间无边(空间无限)? (7)世间亦有边亦无边?(8)世间非有
  边非无边?(9)如来死后有?(l0)如来死后无?(l1)如来死后亦有亦无?(12)如来死后
  非有非无?(13)命与身为同一?(14)命与身异?以上为外道“断、常、一、异”

183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