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

第53部分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53部分

小说: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罗喉罗:“云何知、云何见,于此识身及外一切相,无有我、我
所、我慢、使、系着?”
    罗喉罗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当为诸比丘广说此
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罗喉罗:“善哉!谛听!当为汝说。诸所有眼,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
相在,如实正观。罗喉罗!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罗喉罗!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一切相,我、我所、我慢、使、
系着不生。”
    “罗喉罗!如是比丘越于二,离诸相,寂灭、解脱。罗喉罗!如是比丘断诸
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罗喉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罗喉罗:“要知道什么、观察到什么,在眼、耳、鼻、舌、身、
意六种识身,以及六识身对触境一切相作意识分别时,都无有我(认为有一
个实体的我)、我所(认为有什么是我可以拥有的)、我慢(由我执引生的骄慢,
譬如‘我胜、我等、我劣’等见解、比较)、使(受贪、瞋、痴的无明驱力,引来
的扰动)、系着(执着于触境的相,随相转)? ”

27 一切相非我

28 守护六根如来禅

    罗喉罗禀告佛陀:“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见证者、法的依止,慈悲的世尊!
请为诸比丘广泛地解说法义。诸比丘闻法之后,当会依法修持。”
    佛陀告诉罗喉罗:“很好!仔细听!现在就为你们说明。眼根以及眼根触境所
产生的一切相,仿佛过去、仿佛未来、仿佛现在、仿佛内、仿佛外、仿佛粗、仿
佛细、仿佛好、仿佛丑、仿佛远、仿佛近,所有的现象都由于各种因缘的聚合、
离散,呈显出似是而非的相,它们随时都在无常变易。六识身以及一切相,都没
有一个实质的我,没有什么是所谓的‘我’可以拥有的,没有任何恒常不变易的
实体。如实地、完整地观察这些现象。罗喉罗!耳、鼻、舌、身、意的现象,也
同样如实地、完整地观察。”
    “罗喉罗!对一切现象,都如实地知道、如实地观察,在六识身以及六识身
对触境一切相作意识分别时,‘我、我所、我慢、使、系着’这些无明现象就不会
产生了。”
    “罗喉罗!这种有正知、正见的比丘,能够从六根、六尘的虚幻中超越出来,
离断对相的贪爱、执取,六根寂静,心解脱、慧解脱。罗喉罗!这样的比丘已经
从最根本的我见、我执、我慢舍离,断除欲爱、色爱、无色爱,将业识的结使转
化成为明觉的智慧,念念明觉无间断,完全到达了苦的边际。”
    佛陀说完此经后,罗喉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9 一切相非我

30 守护六根如来禅

【第四篇】
一切法浚输涅槃
    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
    纯修梵行,乃至见法,自知作证,不受后有。

31 一切法浚输涅槃

32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五七经、大正本二00经、佛光版二0二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罗喉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
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
放逸住已,如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修持梵行,
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观察罗喉罗心,解脱慧未熟,未堪任受增上法。问罗喉罗言:“汝
以授人五受阴未?”
    罗喉罗白佛:“未也,世尊!”
    佛告罗喉罗:“汝当为人演说五受阴。”
    尔时,罗喉罗受佛教已,于异时为人演说五受阴。说已,还诣佛所,稽首佛
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为人说五受阴,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
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复观察罗喉罗心,解脱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问罗喉罗言:“
汝为人说六入处未?”
    罗喉罗白佛:“未也,世尊!”
    佛告罗喉罗:“汝当为人演说六入处。”
    尔时,罗喉罗于异时,为人演说六入处。说六入处已,来诣佛所,稽首礼足,
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为人演说六入处,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
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观察罗喉罗心,解脱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问罗喉罗言:“汝
已为人说尼陀那法未?”
    罗喉罗白佛言:“未也,世尊!”
    佛告罗喉罗:“汝当为人演说尼陀那法。”

33 一切法浚输涅槃

34 守护六根如来禅

    尔时,罗喉罗于异时,为人广说尼陀那法已,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
面,白佛言:“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
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复观察罗喉罗心,解脱智未熟,广说乃至告罗喉罗言:“汝当于上
所说诸法,独于一静处,专精思惟,观察其义。”
    尔时,罗喉罗受佛教敕,如上所闻法、所说法,思惟称量,观察其义。作是
念:此诸法,一切皆顺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输涅槃。
    尔时,罗喉罗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于如上
所闻法、所说法,独一静处,思惟称量,观察其义。知此诸法,皆顺趣涅槃,流
注涅槃,浚输涅槃。”
    尔时,世尊观察罗喉罗心,解脱智熟,堪任受增上法。告罗喉罗言:“罗喉
罗!一切无常。何等法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如上无常广说。”
    尔时,罗喉罗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尔时,罗喉罗受佛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
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纯修梵行,乃至见法,自知作证: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罗喉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罗喉罗前往佛所,向佛陀顶礼之后,退坐于一旁,禀告佛陀说:“善哉
世尊!为我说法!我听闻法义之后,将单独一人,于一清静的地方,专心精勤思
惟法义,住于不放逸。独一静处,专心精进,思惟法义,住不放逸后,作如是思
惟:‘所以族姓子弟,剃除胡须头发,清楚的知道世间所认知的这个家,并非身心

35 一切法浚输涅槃

36 守护六根如来禅

所能安息与依止的地方,因此出家学道,追求生命的实相,修持清净的身、口、
意行,终于见证宇宙实相,并且自知作证:我从此刻起,心已不再染着于色、受、
想、行、识五阴之中,也不会再受其影响而生起各种烦恼,清净的身、口、意行
也已建立起来了,心意识也都处于明觉的状态而不动摇,自知于各种处境都不再
有所取着,因此就不会再于五阴的现象中轮转不休,也不会再有有续的冲动。’”
    那时,世尊详细的观察罗喉罗的心,了解他虽然对于法义有所理解,但解脱
的智慧尚未成熟,暂不宜教授较深之法,便问罗喉罗:“你有没有教授别人:色、
受、想、行、识五阴的本质,以及它们的集、灭、味、患、离呢?”
    罗喉罗禀告佛陀说:“没有,世尊!”
    佛陀就告诉罗喉罗说:“你应当为人演说五受阴的法义。”
    那时,罗喉罗受佛陀的教示以后,便四处为人演说五受阴的法义:五阴的本
质是因缘生灭,无常、苦、空、变易不定的。因为未如实知见五受阴的本质,而
于其中抓取不断,故生苦集;若如实知见此一本质,而于五阴的现象中不取、不
着,苦即灭而不起。并说明五受阴的滋味、它所带来的祸患、以及出离之道。
    罗喉罗为人演说五受阴的法义之后,回到佛陀的住所,向佛陀顶礼后,便退
于一旁,禀告佛陀说:“世尊!我已为人演说五受阴的法义,希望世尊能教授我更
精深的法理,我听闻之后,必当独一静处,专精的思惟,住于不放逸,一直到最
后能自知自证不受后有。”
    那时,世尊再次观察罗喉罗的心行,发觉他对于正法的理解更加坚定了,但
解脱的智慧尚未成熟,此刻还不宜教授较深法义,又问罗喉罗:“你有没有为人演
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处的法义?”
    罗喉罗禀告佛陀说:“没有,世尊!”
    佛陀告诉罗喉罗说:“你应当为人演说六入处的法义。”
    那时,罗喉罗离开佛所后,就时常为人详细演说眼、耳、鼻、舌、身、意等
六触入处的法义:一般人的心意识在无明的覆盖下,于六触入处,所触皆为无明
触,对于由触所生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产生贪着或排斥,进而生起各种

37 一切法浚输涅槃

38 守护六根如来禅

祸患,所以应该要时常作‘无常观’,深观此一切现象无常、变易不定、苦、
空、无我,因此善护六根,舍离无明抓取,明觉而不随转,心则清净自在。
    罗喉罗为人演说六触入处的种种法义之后,又回到佛所,向佛陀顶礼后,退
于一旁,禀告佛陀说:“世尊!我已依您教示,为人演说六入处的种种法义。但愿
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之后,当独一静处,专心精进思惟,住于不放逸,乃至自
知不受后有。”
    那时,世尊再次观察罗喉罗的心,知道他的解脱智尚未成熟,此刻依然不宜
教授其增上之法,又问罗喉罗:“你有没有为人演说过因缘法?”
    罗喉罗禀告佛陀说:“没有,世尊!”
    佛陀告诉罗喉罗:“你应当为人演说因缘法。”
    那时,罗喉罗离开佛所,带着佛陀的教示,适时的为人们闻演十二因缘法:
为什么人会有老、病、死这些现象呢?原来是因为有‘生’的关系,若没有生,
就没有老、病、死这些现象。‘生’又是何来?是因为有‘有续的冲动’才有生。
‘有’又是何来?因为有‘取’的关系,故有‘有’,如无‘取’,就没有‘有’
的现象。‘取’又是怎么产生?因为有贪爱所以会去抓取。贪爱又是何因而起?因
为有感受,于乐受生起爱喜。感受又是何因而有?因为有接触就有感受。接触又
是从何而来?缘六入处而有触。六入处又是从何而生?因为有名色(身与心识); 
六入处就缘著名色而来。名色又是从何而来?因为有识,名色就缘识而生。识又
从何来?因为在无明的覆盖之下,而有行的冲动,进而生起妄想分别故识生。就
是这样,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入处,缘六
入处而有触,缘触而爱,缘爱而取,缘取而有,缘有而生,缘生而老、病、死,
就在这种因缘之下轮转不休。
    所以,于六根触境时,若念念明觉有贪,觉知贪,离贪;有瞋,觉知瞋,
离瞋;有痴,觉知痴,离痴则无明转明,住于清净,由无明所生的行的冲动
就不生,行既不生,由缘起法可知(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识则灭,乃至生、
老、病、死灭,轮回也因此不再相续而止息。

39 一切法浚输涅槃

40 守护六根如来禅

    罗喉罗为人演说因缘法之后,再次来到佛所,向世尊顶礼之后,退于一旁,
禀告佛陀说:“世尊!请为我说法!我听闻之后,将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法义,住
于不放逸,直到能够自知作证,不受后有。”
    那时,世尊再次观察罗喉罗的心,经过了这段时间,有为人说法的经验,对
于法义已更加的纯熟,法住智已坚固,但解脱智尚未成熟,便对罗喉罗说:“你应
该找一个清静的地方独处,专精思惟你为人们开演的种种法义,详细观察其中的
道理。”
    那时,罗喉罗就依佛陀的教示,独一静处,内寂其心,思惟世尊所说的种种
法理、以及自己为人演说的法义,思惟观照,对照自己的身心经验,体验五阴、
六入处与十二因缘法的种种关系。最后发现:佛陀所说的法义,皆在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