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材料 >

第1090部分

材料-第1090部分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一者,精、神、炁混三为一也。精者虚妙智照之功,神者无方绝累之用,气者方所形相之法也,亦曰希、微、夷。”唐玄宗李隆基注《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三一者,一精、二神、三气。精者灵智慧照之心,神者无方不测之用,气者色像形相之法:”(见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内丹学借“三一”模式以证论人体中之精、气、神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从“顺”生的方向看,“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张伯端《青华秘文》),此为“一而三”;从“逆”修的方向看,炼精可以化气,炼气可以化神,炼神可以还虚,从而还三归一,此所谓“三而一”。此具体过程如李涵虚《道窍谈》所说的:“以人还天者,采元精而补元气,炼元气而养元神,炼元神以成真神,则后天之事毕矣。即真神以生真气,即真气以求真精,夺真精以成真铅,则先天之事毕矣。到得返本还元,抱元守一,直与上德之事大相同也。”三丹田为一般气功养生法所共用,而内丹学则运用“三-”模式推论出整套三田既济、三田返复的修炼还丹的方法。《钟吕传道集·论还丹》:“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精中生气,气在中丹。气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丹。”又说:“丹田有上、中、下,还者既往而有所归曰还丹。”还丹之名甚多,然而其机理仍在于“一”,三丹田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相互转换的根据,即返三归一。如同元萧廷芝《金丹大成集》答问三田所说的:“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若得斗柄之机斡运,则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也。”“三一”模式在道书中还表示三神、三光、三色等等。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修真基础术语三
更新时间2008…9…2 17:47:43  字数:3470

 三应
  指内丹修炼中渐次出现的三种层次的应验。《太上老君元道真经·元道中篇》:“三应者,三转意也。一转意一百日。第一应一百日。有事可止,无事可减。至此则尘虑自灭,虚淡日增,此为第一应也。小功成矣。第二应二百日。忽忽自止,为第二转意。至则不食五谷,不嗜五味,无大饥渴,是中功成矣。第三转意者三百日,元炁兀然自住,元道归根,饥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天地齐寿,通世为一周,此是大功成矣。”《道枢·呼吸篇》:“于是有三应焉:其一应则为一百日,有事无事皆减,是为元气渐复,尘虑日除,虚恬日增。其二应则为二百日,忽忽自止,是为元气将定,不食五谷,不嗜五味,无大饥渴。其三应则为三百日,几然自住,是为元气归根,饥渴不至,寒暑不侵,寿齐乎天地矣。夫减息住气,皆以无息定气为成功焉。”
  三元
  ①三丹田为三元。如俞淡《周易参同契发挥》注“三元”为上、中、下三田也。②人体三个部分为三元。如《道枢·三元篇》:“上元者,首以上届焉;中元者,首之下脐之上属焉;下元者,脐以下腰以上届焉。”③精、气、神为三元。《中和集·三五指南图局说》:“精、气、种曰三元。”《性命圭旨》元集《三家相见图说》中也有此说。④三元指天元、地元、人元。《玄肤论·三元论》:“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谓也。”而这天、地、人三元又可指为人之年寿。《三元延寿参赞书》:“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这天元、地元、人元又可指为修炼之层次。《玄肤论·三元论》以天元谓之神丹,地元谓之灵丹,人元谓之大丹。《大成捷要·集古丹经目弃言》中则称天元曰大丹,地元曰神丹,人元曰金丹。⑤三元即三才。其在天为日、月、星之三元,在地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之三物(董德宁《悟真篇正义》)。而务成子注《黄庭内景经·上睹章》:“上睹三元如连珠”句认为,三元谓三光之元,日、月、星也。非指上、中、下之三元也。⑥三元指元精、元气、元神。陈撄宁《黄庭经讲义》注“保我泥丸三奇灵”:“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⑦道教中以夏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皆法身自忏諐罪焉。赵翼《咳余丛考》卷三五: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也指夏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故称其为三元。⑧术数家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
  三正
  即心正、气正、法正。《长文大洞经发挥》:“三正者,一心正,心正者即万神不乱。二气正,气正者即千神有灵。三法正,法正者即命可安,使鼎可补,神气可正,六神可安,一身可清,真道可成。”
  三不动
  一为炼精时身不可动,二为炼气时心不可动,三为炼神时意不可动。《中和集》卷三:“炼精之要在乎身,身不动则虎啸风生,玄龟潜伏而元精凝矣。炼气之要在乎心,心不动则龙吟云起,朱雀敛翼而元气息矣。生神之要在乎意,意不动则二物交,三元混一而圣胎成矣。”
  三不思
  指精、气、神三全后的一种状态。《至道心传》:“每日将过去、未来、现在三心尽忘顿却,虚其心,实其腹,凝其神,守其中。工夫已到,自然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
  三奇灵
  《黄庭内景玉经》:“保我泥九三奇灵。”梁丘子注:“《大洞经》云:三光隐化,则成三官。一日太清之中三君也。二日三丹田神。三日符籍之神。故曰三奇灵也。”《黄庭外景玉经》:“观志游神三奇灵。”梁丘子注:“守上部灵根,舌也。守中部灵根,脐也。守下部灵根,精房也。”
  三脱胎
  指内丹修炼中脱胎入神的三个阶段。《三极至命筌蹄·注紫清白真人金液大还外丹诀》:“脱胎有三。一者脱胎入口,所谓弥历十月,脱出其胎者也。二者脱胎离壳,所谓鸡能抱卵心常听,蝉到成形壳自分也。三者脱去凡胎,所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
  三五一
  以五行之数喻宇宙生成之理。丹家对三五一之数的含义,见解不一。《周易参同契》曰:“三五与一,天地至精。”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解释说:“三者,水一、火二,合而成三也。五者,土也。三五为一者,水火土相与混融,化为一气也。斯时也,玄黄相杂,清浊未分,犹如天地浑沌之初。少焉,时至气化,无中生有,则窈窈冥冥生,恍恍惚惚结成团,而天地之至精孕于其中矣。”宋张伯端《悟真篇》:“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宋翁葆光认为“三五一,不离龙虎也。龙属木,木数三,居东,木能生火,故龙之弦气属火。火数二,居南,二物同源,故三与二合成一五也。虎属金,金数四,居西,金能生水,故虎之弦气属水。水数一,居北,故四与一合成二五也。二物之五交于戊己之中宫,中宫属土,土生数五,是为三五也。三五合而成丹,丹者一也,故曰二五一也。此三个字,自古迤今能合三五一而成丹。”(《悟篇真注疏》)清董得宁认为:“三五一者,乃三元五行一气之义也。而总之为三个字,但其中之玄妙,古今明此者,实稀少而不多也。夫三五一之义,其东三之木,与南二之火,合而成五,……然此亦不过比喻法象,而其实三五者,乃一气所分而为用。其一气者,是三五所合而为体。此呼吸太和之度数,乃抽添火候之节符,为内丹之玄秘,所以明之者稀也。”(《悟真篇正义》)王沐《悟真篇浅解》:“《易河图》东三为木,南二为火,木生火五数成为一家,在人为元神;西四为金,北一为水,金生水五数合为一家,在人为元精。中宫戊己之土五数,自成一家,调和水火,成为婴儿。……‘三五’即是元神、元精、真意,而‘一’则指丹母或金丹而言。已成曰金丹,未成曰丹母。”元李道纯《中和集》答问“三五一”说:“三元五行也。东三南二。是一个五;北一西四,是两个五;中土,是三个五。是谓三五也。以人身言之,性三神二,是一个五;情四精一,是两个五;意五,是三个五也。三五合一则归太极,身心意合则成圣胎也。”《太上九要心印妙经》解“三五一”为三阳、五行、一气。三阳即三火:以精为民火。以气为臣火,以心为君火。三火合于丹田,聚烧金鼎,返炼五行,运于一气,此即“三五一”。
  三部八景
  道教分人身为上、中、下三部,认为每部各有八景神真,故名三部八景。《云笈七弧肪戆耸荷喜堪司埃蛟谌松砩显校四辏司凹危淹ù镉奈⒅拢垂圩匀唬诹⑼觥!薄爸胁堪司吧裾妫蛟谌松碇性小7四辏性司凹危淹榇锷瘢垂郯朔剑裰ビ窠迤蒲溃碇泄饷鳌!薄跋虏堪司吧裾妫蛟谌松硐略小7四辏略司凹危搜蛊端枘妫砩庠螅司霸朴撸厝朔尚小!辈渭岸纳瘛碧酢
  三才相盗
  天地、万物、人递相盗其真机。语出《黄帝明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治。动其机,万化安。”丹家借以表示窃天地之机,盗其生气之丹法。宋张伯端《悟真篇》:“三才相盗及其时,道德神仙隐此机。”陈致虚《悟真篇注》:“盗者,非世俗之所谓盗,是金丹之法。盗其先天先地一点真阳之始气,以炼还丹。”甄淑《悟真篇翼注》:“三才相盗,不外五行,故五行名为五贼,盖天地之五气,以时流行,万物盗而食之以有生。天地亦因以其时盗之,合旋荣旋枯,万物之毅色嗜味,以时利用,人盗而食之以为养。万物亦因以其时盗之,合或天或寿。盗者,窃也。食者,蚀也。食其时,只就三才上言,乃顺道也,常道也。神仙则逆而用之,掀翻天地,颠倒五行。其盗之也,不于可见可用之时,而于将动未动之时,隐情密审,潜食而不令人觉。”崔希范《入药镜》:“盗天地,夺造化。”傅金铨注:“斯道,窃天地之至精,夺乾坤之造化。效法天地,把握阴阳。曰盗,必其不知;曰夺,必非顺与。”
  三境四界
  《道枢·指玄篇》:“纯阳子曰:道源既泮,以生有象,于是有玉清圣境焉,元始居之;其次有上清真境焉,元皇居之;其次有太清仙境焉,太上居之。其下有太无之界、太虚之界、太空之界、太质之界。太质者,天地混沌之初,其色玄黄,如鸡卵悬于太空。”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法器、尸解、雷法、咒术、符篆
更新时间2008…9…2 17:48:37  字数:5602

 法器
  法器是科仪中的用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供布置科仪坛场之用的幡等物,另一类是科仪过程中使用的法剑和九节杖等。《道书援神契》和《上清灵宝大法》等书,屡有记述其制作和要义。
  道教“建斋之始,近斋坛空隙地,立长竿,预期扬幡,启闻穹厚,普告万灵”,使得“显幽共睹,鬼神遥瞻”。幡的种类很多,据《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有引魂明光之幡、接魂洞照之幡、威灵拔度之幡。玉皇赦罪之幡等二十四种。但据南宋道士金允中称,古幡仅二种,即迁神和回耀。迁神宝幡以“绛缯七尺或四十九尺,造幡一首,以朱砂雌黄合研,书日月斗形于幡首,书幡名于幡身,左手书三天内讳,右手书三天隐讳。亡魂睹此则得罪障解脱,神迁南宫”。回耀灵幡以“白素黄缯,造幡长二十四尺或四十九尺,幡身书青玄全号。左足书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幡。右足书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左手书茫茫酆都中云云,右手书功德金色光云云。以长竿悬于坛下,任风吹扬,十方幽魂,睹此灵幡,一念皈依,则夙生罪障,应时消灭,以至尘劳大罪,皆得原除,上生南宫,地狱开泰,死魂更生”。但是明代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认为“世制之幡,皆以荷叶为顶,莲花为坠,鄙亦甚矣”,因此,朱权“更其古制,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