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坛的供置与供养 >

第2部分

佛坛的供置与供养-第2部分

小说: 佛坛的供置与供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代表佛陀的物品,即使不信的人看到也会得益。只要不信佛的家人不抗拒,我们在家中设佛像等,对他们也有益。若我们在家里供奉佛像的话,最好能向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或朋友作少许介绍,譬如怎么在佛像前献上供品或祷告等。即使在许多传统的佛教国家中,佛法似乎有衰退甚至消失的现象,在介绍佛像时,若同时略讲佛教史和佛法大意,对听者会有大益处,也避免日后家人因误解而生出反感。如果家人十分抗拒,我们则应善巧地处理。 

 
  对诸佛、三宝作供养,能令我们得到广大功德、积集成佛之资粮。供品可以是任何美好的物品,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供上水、花、燃香、明灯及食品。它们各有其吉祥的表义。 
 

  供水是最容易不过的供养了。由于它随处可得,并不费甚么钱,所以我们肯定不必透过种种不良手段才得到它,这确保了供品来源之清净性;又因为它并不值钱,我们在供奉时恐怕不易生出吝啬、不舍的心,这确保了供养心的清净性。最好的优质水,具备八种特性,各有其吉祥表义:水的凉性表义持戒清净;甘味表义享百味食;质轻表身心壮健;性软表意念柔顺;清澈代表心明;无臭表义无障;益喉之特性表语妙;养胃的特性表义无病。在供水时,我们按喜好供一杯或几杯清水或依西藏传统供上七杯均可。在上供时,不应把空杯放佛坛上才倒水入杯中,而应先在杯内放一点水,在供桌上放好位置,再以壶添满,这样可避免空杯作供的不吉祥缘起。用壶把水添满时,不可胡乱地倒水,而应用双手像为皇帝供茶般恭敬添上。添满水的杯,水位不应离杯缘多于一颗米粒的粗度,但亦不可过满而溢出。 

 
    此外,如果供奉一杯以上,这些水杯应整齐地排成一条直线,杯与杯之间距离一颗米之粗度,即不过疏,亦不紧贴。在西藏的传统是,我们在早上供上新水,在下午近黄昏时把水供撤下,翌晨再上新供。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或许会很晚才回家,故此只好在晚上撤供了。倒出水的空杯不应放在供桌上。这些供杯,我们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供完佛的水可以自己饮用。 
 

  供花可以积集于未来生相貌庄严美丽的缘起。花可以采用鲜花、假花或整盘的盆栽,只要别供本身有毒性的花即可。 

 
  燃香必须用无化学原料在内的配方,如纯檀香或沉香的粉或木条均可,许多藏香亦适合这用途。供香为的是供香气而不是供黑烟,所以我们不必把香炉放在太近佛像的地方,而应把燃点了的香在供桌前略为熏扬一下,再把香炉置较远的地上,这样便不会把佛身熏黑。佛陀的鼻根非同凡夫,绝不会因香炉放远了而受不到供养,所以大家不必有此幼稚的顾虑。汉地的香炉常常印上经咒,这是很不合乎传统的商业做法,大家千万不要买。要买香炉的话,应选没有印上佛像、经咒的简单类型。此外,汉地卖的电香支是几根闪烁、像香的东西,并无供香气的意义,而且闪烁不定的光明也是一种不佳缘起,大家避免为宜。 

 
  灯供的目的是为了供上光明,它的缘起是于未来生具有智能及眼目明亮等。如果供的是油灯,应用较优质的灯油及调较灯芯长度,以保灯光明亮、无烟、光明显金黄色而非蓝色及不闪烁。供灯之主旨是供光明,有些人喜欢供用电的灯,这亦没有不合乎传统的地方。 

 
  供食应用素品,例如水果或任何以三甜三白物(注:即白糖、黄糖、蜂蜜、牛奶、酸奶及牛油)制成的食品等。供品必须是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到的较佳品,而非自己也不愿吃的过期食品。食品不一定要天天换,但在水果等不再新鲜时便应更换了。 
 

  供佛是为了我们自己积集功德而做的,并非诸佛希罕我们的供品,所以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摆置供品。以上所说的种种供品,我们不必全部供齐,但却要注意必须放置得十分整齐庄严,不可像是把东西施舍给乞丐或畜牲那样地丢在桌上乱放。供品必须排为一列,各有一颗米之距。在排供时,必须恭谨如为皇帝奉茶一般。事实上,这个譬喻一点也不夸张。皇帝与佛之间,绝对是佛更伟大。对皇帝奉茶尚要恭谨十足,何况供佛呢!排供的规矩,亦有其内义。好好地去做的话,能具足吉祥因缘;反之则积不好的缘起。供品排直表义心直;供品间距离太疏会积与上师、佛陀及正法分离之不吉缘起;供品间距离太密则有心滞之缘起;供品放杯中太满,有持戒不严之缘起;供品不满杯则有缺乏资财之缘起;排供时不严谨而把供品放下时有声,则有心不平静之不佳缘起。摆放庄严是为了自己积聚功德而做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这是自己的修持。 
 

  在放好供品后,我们可以增诵“供养云陀罗尼”,因为这个咒能令供养之功德增长。咒是: 

  唵 南摩 爸嘎哇爹 兵渣 沙哇 趴玛 打辣 他化嘎他呀 阿啦哈爹 三日三仆达也 他地呀他 唵 兵渣 兵渣 玛哈兵渣 玛哈铁打兵渣 玛哈必打兵渣 玛哈仆地切他兵渣 玛哈布迭 曼多巴三 打玛辣 兵渣 沙哇 卡玛 阿哇勒那 必疏打辣兵渣 疏哈 

   
  然后我们恭敬顶礼三次,再诵皈依文三遍,便完成了上供,这时便可忙别的事了。 

  有些人担心万一忘了供养会遭佛陀责罚,这是不必要的顾虑。诸佛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凡俗受用品,亦不会因行者漏了供养而发脾气。 
 
  刚才说过,供品不拘种类及数量之多少,但我们却要注意供品之来源清净及供养心之清净。甚么是“来源之清净”呢?这是指供品并非由如杀生、偷盗等十恶业而得来的。别人虽不知我们坛上供品的来源是否清净,但我们自己心中有数。如果不作恶业便得不到供品以供佛陀的话,宁可只供清水或索性不作供,这样反而会更令佛众欢喜。这其中只有一种例外情况,譬如说你作了某恶业,现在十分痛悔,便在佛前忏罪,把造作此恶业之得来品供上,发誓不再犯同等恶业,在这种情况下供养来源自恶业的东西倒是如法的。 

  有些人兴供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有财,或为了让人说:“你真是个大居士!”等等。以这种心作供,即使供养许多钱,利益也极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别人赞美而致贪念更盛,这比不作供更为糟糕。此外,供养本来只取决于内心,而不拘供品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为了吝啬而只供少许,也是不好的。“供养心之清净”正是指作供时心中没有这类吝啬、后悔、不舍得或为求世间名利等心态。正确的供养心,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们为了成佛作供,以积聚成佛之因。在作供时,我们必须用这种动机来供养。小乘发心的行者,为了积集出离之因而作供,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时,我们应心生欢喜,为了众生、为了成佛而作此善因。 

在佛陀年代,舍卫国有一个女乞丐。有一天,城里的大王、大臣及贵族等兴大供养,她便也想对佛陀作供,但苦于无钱,所以便只好以行乞所得之一钱买油,供了一盏最小的灯。她在作供时发愿:“但愿我于未来能具大智能,以灭除一切众生之愚昧!”这盏小小的油灯,便与许多由国王及富人等所供的大油灯放在一起了。在供灯翌晨,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巡更经过,发现全部大灯都早已油尽灯枯了,这小灯却光明依然,犹如新供的一样。目犍连便想:“天都亮了,灯还亮着干甚么呢?”,于是便以手搧灯,灯却不灭,他改以衣袍搧灯,灯火还是不灭。在目犍连不明所以之际,佛陀刚好走过,佛向目犍连说:“这灯是一个具『大心』的人所供的,尽管你用四大海洋的水来灌,或以巨风来吹,也不可能把它灭掉!”由此可知,如果供品来源清净,供养心亦清净,以欲利益一切众生之菩提心上供,即使供的只是很小的东西,也能积无量功德。为甚么呢?这是因为众生之数目无量,以致功德亦得以乘大无量倍之缘故。反之,如供品来源有问题,或供养心是为了出名或一己私利,则不论供品有多大、多好,所得功德十分有限。 
 
  大家不需怀疑佛到底会不会应请而到临受供。诸佛之悲心无等,力量也无等。他们不是凡夫,不需要用轿车接送,只要一起念作供,他们就临前受供,甚至没有召请,诸佛也一样在面前,因为诸佛其实根本就同时遍布一切时处,只是我们因业力蒙蔽,无法见到他们而已。在佛陀住世时,有一个国王的女儿天生丑陋无比,令国王十分忧心,不敢让公主出外,又不能把他许配予邻国之王孙贵族。后来国王强迫一个大臣迎娶公主,大臣在没法之下屈服了,但他把公主锁在一个木柜内,只把食物定时通过柜上之小孔喂食。大臣的友人及同事都十分好奇,大家都以为公主必定国色天香,所以大臣才不愿被人看到她的美色。有一天大家忍不住好奇了,就借故把大臣灌醉,偷了他的门匙来看一看这公主。一看之下,大家都吓了一大跳,原来公主的皮肤好象蛤蟆那样,大家都吓跑了,从此大臣就更加严禁公主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有一天,佛陀与众弟子来了这国土,所有人都去供养及瞻仰佛容。公主听到消息后很伤心,想着自己不只天生貌丑,还十分福薄,无缘供养佛陀,心中很想要供养佛陀。突然间,她透过小孔看到柜外金光万丈,发现佛陀不知怎地就已经站在柜门外了,光明正是佛陀的袈裟放出来的。原来是释迦如来应她心中之祈请,以神通现化在她面前。公主就对佛陀作供养及礼拜,佛陀也加持了公主。这件事发生以后,公主的身体起了奇妙的变化,好象蛇脱皮那样,外面之粗糙皮层裂开脱掉,里面是很美的皮肤。大臣后来当然很以这妻子而自豪,就放了她出来,也允许她出外与国民见面了,这公主之美貌从此成为该国佳话。这是佛经上的一段记载,从其中可以知道,只要众生诚心迎请,佛陀等圣众的确会来临加持,所以我们不需生疑,也不必担心请不到佛祖到临受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