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者 2006 >

第12部分

读者 2006-第12部分

小说: 读者 20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零花钱,儿女向父母要钱,还要写借据。托德对每项家务活的工钱有明确规定:洗一桶衣服可赚3美元,擦地板、修草坪、清洗汽车的报酬分别是3美元、4美元、5美元。

  孩子确实有很强的可塑性,来美国前不会做任何家务的儿子很快学会了使用洗衣机、修剪草坪和清洗汽车。看到儿子满脸汗珠仍一丝不苟劳动的情景,我觉得儿子变得成熟多了。一个月下来,鹏程靠自己的劳动赚到了86美元,他花了30美元买了一双溜冰鞋,显得开心又自豪。

  托德说,做家务活只是让孩子体验到赚钱不容易,懂得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只知道如何赚钱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他学会这样花钱。

  信用卡让儿子有长大成人的感觉

  鹏程赚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托德提出给儿子在银行开一个帐户。我觉得儿子尚未成年,没这个必要,托德却坚持说让孩子从小跟银行打交道有利于孩子了解储蓄的意义。

  去银行开户的那天,托德带儿子熟悉了银行的各个业务窗口、取款机,还仔细给儿子讲述了利率和利息的含义,他要求鹏程对自己的帐户负责,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还要有理性消费意识,随时关注存款余额的变化。

  事实上,储蓄的好处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儿子对自己帐户上的存款余额非常敏感,和以前随意在抽屉中拿现金消费所不同的是,鹏程开始有计划地消费。为了保证存款余额逐月递增,他开始精打细算,量入而出。在美国老爸影响下,鹏程养成了去平价超市或仓储商场购物的习惯,很少去条件舒适的高档次商场购物。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会了赚钱和储蓄的儿子并没有变成吝啬的小财迷,在我和托德过生日时,鹏程用自己赚的钱给我们分别买了珍贵的生日礼物。托德把儿子的爱心归功于他的理财教育。他幽默地说:“儿子掏腰包送父母生日礼物是一种物有所值的理智消费。”

  鹏程上中学后因学校较远,托德便让儿子自己去买一辆自行车,并提醒儿子买车时要注意“性价比”。鹏程心领神会,为了用较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他一口气跑了4家商店,权衡比较,终于买到了一辆物廉价美的自行车。托德对儿子的表现相当满意,夸奖鹏程“有经济头脑”。

  美国中学里,除了上课外,还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国内学生逢比赛就要争第一名,美国学生似乎并看重比赛名次,他们只关心参赛能得到多少次奖品和奖金。入乡随俗的儿子每次参加比赛回家后,总是兴高采烈地炫耀他得到的奖品和奖金,而不谈他是第几名。托德对此自有一番高论:“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孩子通过竞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正是将来立足美国社会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第一名只有一个,你不参加与竞争将一无所获。”

  与国内一些独生子女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钱相比,儿子在托德的另类教育下树立了自立自强的世界观。暑假里,鹏程联系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每天早晨踩着自行车到附近几个社区挨家挨户送报。儿子告诉我,他的同学在假期里都找了不同的工作。

  鹏程上中学期间,经常与同学结伴去美国其他城市旅行,社交活动明显增多,托德便给儿子办了一张信用卡。信用卡让鹏程有一种长大成人的感觉,他从不随意超支消费,每月底都保证了信用卡平衡。

  说实话,儿子鹏程来纽约后的变化让我不得不佩服托德教子有方,他循序渐进地引导鹏程学会赚钱、存钱、花钱,并将品德教育贯穿与理财教育之中,这的确值得中国父母借鉴。

  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

  一天,托德对我说,他当律师的职业生涯中,与形形色色的商贾富豪打过交道,结果他发现那些在商海惊涛骇浪中能驾驭风险并获得成功的人,很多智商并不高,却有着超人的财商;这些人即善于投资,又敢于面对投资风险。托德认为鹏程应该向摩根、洛克菲勒学习,从小就有成为百万富翁的野心。他鼓励儿子尝试投资生意。

  鹏程做的第一笔投资生意是到文具市场批发了一些日本进口的水性笔,然后以每支低于商店零售价0。2美元的价格销售给学校同学,结果赚了30美元。托德对儿子说:“纯粹赚批零售价是较低层次的生意,而且投资回报太少,你应该想到更好的赚钱点子。”

  圣诞节前夕,鹏程又批发回了一批精装笔记本和音乐贺卡,他将贺卡的芯片巧妙地装到笔记本中,笔记本一打开就能放出美妙的音乐。鹏程把经过加工的“音乐笔记本”拿到学校后很受同学欢迎。贺卡批发价1美元一张,笔记本2。5美元一本,成本才3。5美元的音乐笔记本每本零售价为5美元。托德对鹏程的这笔投资颇为欣赏,他夸奖儿子“棒极了”,认为鹏程胜在与别人做的不一样,在商品中加入了自己的智慧。

  没过多久,鹏程所在的中学 组织了一次盛况空前的校庆,很多已成为政坛商界知名人物的校友欢聚一堂畅叙同窗旧事。鹏程抓住了这次难得的商机,用摄像机录下了大量场景,然后制成光碟很快被抢购一空,鹏程有复制了一批,获利颇为丰富。

  然而,投资就注定有风险。2005年3月,鹏程去佛罗里达州旅行。在著名的卡拉维拉尔角参加太空博物馆时,鹏程对一种制作精巧的航天飞机模型产生了兴趣,他猜想这种工艺品在纽约的销路一定不错,便用信用卡买了40件,一次投资了800美元。

  不料,从佛罗里达州回来后,鹏程才知道这种航天飞机模型在纽约的工艺品商店比比皆是。更糟糕的是,由于他进货数量少,批零差价小,按市场零售价销售根本无利可图!眼看800美元的投资泡了汤,鹏程急得六神无主,寝食难安。

  得知这一情况后,托德严肃地对鹏程说:“投资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心理承受能力,你要想办法把投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见鹏程一脸茫然,托德有提示道:“既然零售无利可图,有为什么不考虑把这批工艺品再批发出去呢?”

  于是,鹏程连续几天跑到一家规模较小的工艺品商店与店主洽谈批发事宜,最后以每件15美元的价格将40件工艺品转让出手,一下子捞回了600美元的本金。事后,托德对鹏程说:“投资出现失误时切记惊慌失措,要积极化解风险,现在不就只损失了200美元吗?”托德还让儿子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投资活动中注重市场调研。

  看见托德如此重视对鹏程的理财教育,我忍不住问他:“你对儿子的未来有和期待呢?”托德沉吟了片刻后说:“我并不期待儿子将来一定成为金融家或投资大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理财能力是当代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优秀的财商将是孩子成人后创业致富的最大资本。”

  托德的话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在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美国人不仅位居前列,而且占据了一多半。这种现象其实不足为奇,因为这是美国人长期坚持理财教育从孩子抓起的必然回报。现实生活中高智商低财商的穷人不在少数,而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从商获得巨大成功的例子早就证明一个人的财商是何等重要。

  在纽约生活的日子里,儿子没有象国内小学生那样辛辛苦苦地埋头念书,也没有如临大敌的考试压力,迷上了理财投资的儿子学习成绩依然优秀,在读书之余,他又开始涉足股票投资,并颇有炒股心得。自认为“财商过人”的儿子已经夸下海口:他将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 
 


   

热爱读书的民族 
华夫脱

  许多民族都认为自个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这似乎是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犹太人、日耳曼人何尝不是自是甚高?犹太教认为上帝只降恩于犹太人,据说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这么一个优秀到“上帝惟一选民”地步的民族,当初肯定没想到若干个世纪之后竟然被希特勒那帮种族主义者鄙夷地判为应从肉体上消失的劣等民族吧?在希特勒们的辞典里,犹太人已被上帝一脚踢开了,他们所属的所谓“纯种的雅利安人”——日耳曼民族才是不折不扣百分之二百五的上帝的选民呢,所以,种都是别人坏,瓜都是自己的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事实证明,犹太人虽不是上帝的惟一的选民,但也绝不是上帝的弃儿。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的数量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天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以上。犹太人能为这个世界贡献出这么多巨子,酷爱读书肯定是原由之一。犹太民族的小孩稍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据统计,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全球之冠。这个仅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一百多万人。以色列的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份报纸售价六美元,订一份报纸每月需要一百多美元,而普通以色列人对订阅报刊却十分慷慨大方,每家每年都要订阅好几份报刊。

  俄罗斯民族爱读书也是出了名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哪怕天快塌下来了。他们的书还是照读不误。苏联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够大的了吧?然而就在数十辆坦克驶进红场的那一天。国际图书联合会第六十二届大会在莫斯科开幕。主持会议的苏联女馆长把文化部部长介绍给大家说,按照惯例,作为东道主,国家高层领导人应该出席今天的开幕式,因为发生了意外,只好向大家表示歉意;但书籍是永恒的,书,也会给我们带来和平。在动荡不安的日子里。莫斯科的地铁站、公园、购物的队列中都有手不释卷的俄罗斯妇女。苏联解体后,图书馆于民众的生活一样陷入相当困难的境地,但民众的读书热情却丝毫未减。即使在迄今尚未通公路或电话的村庄,人们依然坚持保存农村图书馆。莫斯科现有图书馆四百多个,每天到图书馆去学习的人总是在数千以上,人们在那里读书看报、准备功课。其中三十岁以上的妇女越来越钟情于俄罗斯古典文学,用于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多。有的老年妇女利用图书馆的历史已有二十多年。秋千架上、白桦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祖孙同读一本书,母亲在给襁褓中的孩子讲故事……约一亿四千万俄罗斯人,私人藏书就近两百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三百册。有的家庭简直就是一个小图书馆,并常常把自己的藏书借给邻居、同事和孩子们。中心城市这样,边缘地带亦是如此。在海参崴,商店内没有顾客的时候,年轻美貌的女店员安静地坐在柜台内侧看书。在许多公共场合,都能看到许多俄罗斯人手不释卷的专注神情,那书多是厚厚的各种名著的精装本。无论外界如何嘈杂,他们一如既往恬静地神驰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么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有什么艰难困苦不能战胜呢?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美国人好像有点吊儿郎当,不大爱读书。然而这儿又用得上中国那句老话了:老皇历翻不得了。据调查,如今美国人业余时间最喜欢的三项活动所占时间分别为:一是与家人和孩子玩,占20%;二是看电视,占21%;三是读书,占35%,高居榜首。美国的孩子5岁就到公立学校上学前班,许多家长在此之前就开始让孩子读书。各种儿童教材层出不穷,公共图书馆定期组织各种阅读活动。例如,在波士顿的公共汽车或地铁上,常常看到前后左右的人在那里聚精会神地读书。近年来,洛杉矶一年一度的图书节每次都吸引约十五万人参加。2005年全美的图书节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行,学校的音乐厅、讲座厅都派上了用场,几乎每场演讲会门前都有人排队等候空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瑞克·奥特曼(即《当总统们撒谎时》一书的作者)参与的一个题为“谎言、欺骗、掩盖” 的讨论会,听众络绎不绝,门外不断有人往里挤,令组织者意想不到,只好出动消防队员来维持秩序。嘉宾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女士、数位参议员、十几位普利策奖得主。共有380名作家参与了96场演讲会和讨论会,6个书朗诵或诗朗诵舞台剧参加了展销。美国人很忙,但忙有忙的办法,大量图书被录音、制成光盘和磁带,供人走路、开车、健身时听。怪不得美国人在世界上这么牛气,原来人家也是个玩命读书的民族。

  摘自《读者》2006年第2期 
 


   

人,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