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杂阿含经分类选集简目11good! >

第39部分

11杂阿含经分类选集简目11good!-第39部分

小说: 11杂阿含经分类选集简目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眩畋惹鹞欧鹚担断卜钚小

'本段请自行参阅'

<<佛法概论>>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对有情的观察,不能单是横的分析,他是生生不息地在时间长流中生活着的,所以更应作竖的观察。

像一盏灯,能按时不断的加油和灯芯,他将继续不断的播放光明,成为一盏常明灯,否则就会息灭。

有情是蕴、处、界和合的生命流,不是这一期死了就结束,在因缘和会时,他将无限止的延续下去。他的无限延续,也需要加油──因缘的资养。因此,由于因缘的离散,即开显寂然无生的法门。

如『杂含』(卷一五?三七一经)(534)说:「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谓一、麤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食是资益增长的意思,等于平常说的营养,能使有情维持延长其生命,而且扩展长大。凡有资益增长作用的,都可称为食。所以『阿含经』中所说的食,并不限于四者,与因缘的含义相近。不过佛约资益有情作用最强盛的,特别的总括为四食,为后代一般论师所称引。

佛曾说十句法,第一句即「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这是说,一切有情延续维持其生命,都要依赖于食。此一论题,有针对外道的重要意义。当时的苦行者,要求生死的解脱,而没有适当的方法,仅能一味的刻苦自己,甚至一天食一麻一麦,或但服水,或专食气,苦苦的支持生命,以求得解脱物欲的拘累,而达心灵的自由。释尊在苦行时,也曾精苦到如此,等到觉悟了苦行的徒然,于是受牧女乳糜的供养,资养身心,才能于菩提树下完成正觉的解脱。苦行者讥嫌释尊的受食乳糜,怀疑释尊的正觉,所以特地说此一切有情依食而住的四食。这不但肯定了饮食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生死延续的动力何在,怎样才能完成解脱。

<<佛法概论>>

【四食】
一、麤搏食:应译为段食,即日常茶饭等饮食。所食的,是物质的食料,可分为多少餐次段落的,所以叫段食。要能资益增长于身心,才合于食的定义。所以服食毒品等,不能资益而反损害身心,佛法中即不称为食。有情一期生存的延续,必要有段食,特别是这欲界的人间。没有这,虽有别的资益──食,也难于生存。如入定过久,由于缺乏段食,出定时即不能支持而死亡,这可见段食对于人类的重要。

以定慧的修持来说,如营养不足,身心过于衰弱,定慧也不能成就。苦行者不知适宜的段食,对于生存及修养的重要性,所以会惊奇释尊的受食而得到正觉。要知道,段食不但直接的资益营养了肉体,有健康的肉体,能发生健康的精神,所以也间接资益了精神。

二、触食:触是六根发六识,认识六尘境界的触。根、境、识三者和合时所起合意的感觉,叫可意触;生起不合己意的感觉,叫不可意触。从此可意、不可意触,起乐受、苦受等。这里的触食,主要为可意触,合意触生起喜乐受,即能资益生命力,使身心健康,故触食也是维持有情延续的重要因素。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些难治的疾病,每因环境适宜,心境舒畅而得到痊愈。反之,失意、忧愁,或受意外的打击,即会憔悴生病,甚至死亡。近代的卫生学也说:乐观的心情,是身体健康不可缺的条件。

又如修定的人,得到定中的喜乐内触,出定后身心轻安,虽饮食减少,睡眠减少,而身心还是一样的健康。

所以『杂含』(卷一五?三七三)(536)说:「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

三、意思食:意思是意欲思愿,即思心所相应的意欲。意思愿欲,于有情的延续,有强大的作用。心理学者说:一个人假使不再有丝毫的希望,此人决无法生活下去。有希望,这才资益身心,使他振作起来,维持下去。像临死的人,每为了昐望亲人的到来,又延续了一些时间的生命,所以意思也成为有情的食。

四、识食:识指「有取识」,
即执取身心的,与染爱相应的识。识有维持生命延续,帮助身心发展的力量。「识缘名色」,为佛法中重要的敎义,如『长含』『大缘方便经』所说。经中佛对阿难说;人在最初托胎的时候,有「有取识」。父母和合时,有取识即摄赤白二渧,成为有机体的生命而展开。

此识的执取,直到死亡的前剎那,还不能暂离。假使一旦停止其执取的作用,一期生命即宣告结束,肉体即成为死尸。所以佛说:「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有取识对于有情资益延续的力用,是何等的重要!

四食,是佛陀深细观察而揭示的,都是人世间明白的事实。四食不但有关于现在一期生命的延续,即未来生命的延续,也有赖于意思食与识食来再创。如人类,总是希望生存,愿意长此延续下去。这种思愿的希欲,虽或是极微细的,下意识的,不必经常显著表现的,但实在是非常的坚强热烈。到临死,生命无法维持时,还希图存在,希图未来的存在。

一切宗敎的来生说,永生天国说,都是依着这种人类的共欲──「后有爱」而成立的。有情的生死相续,即依此爱相应的思愿所再创,所以说:「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杂含卷一0?二六0经)(43)。

有取识即与取相应的识,在没有离欲前,他是不会停止执取的。舍弃了这一身心,立刻又重新执取另一身心,这即是入胎识的执取赤白二渧为自体。如狝猴的跳,放了这一枝,马上抓住另一枝。此有取识的执持,是「揽他为己」的,即爱着此自体,融摄此自体,以此为自,成为身心统一而灵活的个体。对于有情身心的和合相续,起着特殊的作用。

人类的生存欲──思食,以个体生存为中心。深刻而永久的生存欲,即「后有爱」。又要求扩大永续的生存,即种族繁衍的思愿。小自家庭,大至国族,人都希望自家自族的繁衍永续;不但人类,即小至蝼蚁,也还是如此。

佛法以人类为本,但并不专限于人类的说明,普遍到一切有情。低级的有情,有些是不必有父母子女同在的关系,所以虽有种族延续的事实,而都由本能的繁殖,常缺乏明确的种族意识。人类可不然,幼弱时期很长,须赖家庭父母的抚养;生存的需要复杂,须赖同族类的保护与互助,所以种族延续的意欲,也特别强烈。这延续种族生命的动力,即摄于意思食。

<<杂阿含经>>

第536(373)经﹙中p92﹚如何观察四食断、知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麤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云何比丘观察抟食?譬如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爱念将养。欲度旷野崄道难处,粮食乏尽,饥饿困极,计无济理。作是议言:正有一子,极所爱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难,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计已,即杀其子,含悲垂泪,强食其肉,得度旷野。云何比丘!彼人夫妇共食子肉,宁取其味,贪嗜美乐与不」?答曰:「不也,世尊」!复问比丘:「彼强食其肉,为度旷野崄道与不」?答言:「如是,世尊」!佛告比丘:「凡食抟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抟食断、知;抟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则断。五欲功德贪爱断者,我不见彼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上有一结使而不断者;有一结系故,则还生此世。云何比丘观察触食?譬如有牛,生剥其皮,在在处处,诸虫唼食,沙土坌尘,草木针刺。若依于地,地虫所食;若依于水,水虫所食;若依空中,飞虫所食;卧起常有苦毒此身。如是比丘!于彼触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触食断、知;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三受断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复作,所作已作故。云何比丘观察意思食?譬如聚落、城邑边,有火起,无烟、无炎。时有士夫,聪明、黠慧,背苦、向乐,厌死、乐生,作如是念:彼有大火,无烟、无炎,行来当避,莫令堕中,必死无疑。作是思惟,常生思愿,舍远而去。观意思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意思食断(、知);意思食断(、知)者,三爱则断;三爱断者,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诸比丘!云何观察识食?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劫盗,缚送王所,如前须深经广说。以彼因缘受三百矛苦,觉昼夜苦痛。观察识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识食断、知;识食断、知者,名色断、知;名色断、知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537(374)经﹙中p94﹚于四食贪爱则入名色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返回十七、 缘起法 
第466 (285) 经﹙中p8﹚。。。 1 

第468 (287) 经﹙中p11﹚。。。 3 

【我论因说因】。。。 4 

【因缘的类别】。。。 7 

【缘起法】。。。 10 

【缘起的流转与还灭】。。。 12 

第469(288)经﹙中p14﹚。。。 15 

第471 (290) 经﹙中p17﹚。。。 17 

第474 (293) 经﹙中p25﹚。。。 18 

第479 (298) 经﹙中p38﹚……(十二支缘起) 19 

第480 (299) 经﹙中p40﹚。。。 20 

第481 (300) 经﹙中p40﹚。。。 20 

第482 (301) 经﹙中p41﹚。。。 21 

【涅盘为归宿之缘起空】。。。 21 

佛法的根本原理是缘起法。。。。 23 

『诜陀迦旃延经』正是开示此义。。。。 26 

第483 (302) 经﹙中p42﹚。。。 28 

第485 (343 )经﹙中p45﹚。。。 30 

第489 (347 )经﹙中p60﹚。。。 32 

第535 (372) 经﹙中p89﹚。。。 35 

第473 (292 )经﹙中p22﹚ (缘起之功效) 36 

第477 (296) 经﹙中p34﹚ (缘起之功效) 38 

第456 (335) 经﹙上p414﹚。。。 39 

第478 (297) 经﹙中p36﹚ (缘起之功效)。 40 

<<杂阿含经>>

第466 (285) 经﹙中p8﹚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生如是念:世间难入,所谓若生、若老、若病、若死、若迁,若受生,然诸众生生、老、死,上及所依,不如实知。我作是念:何法有故生有?何法缘故生有?即正思惟,起无间等知,有有故生有,有缘故生有。复思惟:何法有故有有?何法缘故有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取有故有有,取缘故有有。又作是念:取复何法有故取有?何法缘故取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取法味着、顾念、心缚,爱欲增长,彼爱有故取有;爱故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诸比丘!于意示何?譬如缘膏油及炷、灯明得烧,数增油、炷,彼灯明得久住不」?答言:「如是,世尊」!「如是诸比丘!于色取味着,顾念、心缚,增长爱缘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我时复作是念:何法无故无此老病死?何法灭故老病死灭?即正思惟,起如实无间等,无生则无老病死,生灭故则老病死灭。复作是念;何法无故无生?何法灭故生灭?即正思惟,起如实无间等,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又复思惟:何法无故有无?何法灭故有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观,取无故有无,取灭故有灭。又作是念:何法无故取无?何法灭故取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观,所取法无常、生灭、离欲、灭尽、舍离,心不顾念,心不缚着,爱则灭;彼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诸比丘!于意云何?譬如油、炷然灯,若不增油、治炷,非彼灯明未来不生、尽、磨灭耶」?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诸比丘!于所取法,观察无常、生灭、离欲、灭尽、舍离,心不顾念,心不缚着,爱则灭;爱灭则取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