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兴汉 >

第236部分

兴汉-第236部分

小说: 兴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坐在上首的孙权也有点为难,如果此时曹操或者刘琮已经称王,那他会毫不犹豫的仿效之。现在两个实力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一个自称魏公,一个是自封为汉室丞相,他如果称王,无疑是给了这两人征伐的口实!当然孙权也明白,刘琮要攻打江东,不管他是选择奉召还是自立都不能阻挡!
“主公!不必在犹豫不决!我江东与荆州刘琮早晚一战,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先发制人,主公以吴王身份为父兄报仇,讨伐刘琮!”虞翻看到议事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连忙补充道“自黄巾之乱以来汉室早已名存实亡,经历了石路诸侯讨伐董卓,到群雄割据,再后来是袁绍、曹操二雄争霸……
一直到如今三足鼎立。北方曹操兵多将广,但我江东与刘琮拥有长江天险,所以三方保持着均衡。如今刘琮企图吞并我江东,若是让他得逞,那么整条长江以南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只怕曹操也最终无可奈何。所以刘琮东征,曹操必定不会坐视。主公可遣使者前往许昌劝恭曹操进位魏王。以魏、吴合力牵制刘琮,必定能够迫使刘琮退兵,如此一来便能保我江东平安!”
虞翻的这番话说得孙权有点心动,尤其是派遣使者劝恭曹操,一面劝他进位,然后以吴王名义表达恭贺之情。这样一来三雄并立、三足鼎立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国鼎立!一个吴王害怕天下人说三道四的话,如果再有个魏王分担舆论压力,孙权觉得非常可行!
不过看到离自己最近的张昭仍旧是一言不发,孙权不得已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惊喜和冲动。他知道在座的文武官员当年,张昭属于见多识广,在江东也是颇具人望。最重要的张昭做事一向谨慎。孙权要称王自立,需要张昭的建议,更需要他的支持。
尽管感受到众人或期待,或征询的目光,张昭依旧双目微闭,用余光不断的扫视着在场的所有人!其实张昭内心里也是很急,但事情越是急,越就不能急于表态。一旦自己的主张彻底被他人掌握或者压制,再言其他只怕是孙权再也听不进去。今天的张昭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往都是孙权在不断的打压张昭,但展昭也知道少主老臣必定会经历这样的场面。但这一次不同,如何抉择不仅关系到江东的命运,可能最终也决定着年广东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瓦解!降曹和降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从孙刘联盟到称王自立的跨越更是巨大的鸿沟!是被撞得粉身碎骨,还是就此保全江东?都有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张昭作为一个三朝老臣当然要想清楚!
张昭不说话,其他的文武官员虽然在孙权期盼的眼光中陆续表态,孙权却基本上听不进去,如果张昭到最后都表态,那么此事只能暂时做白,派人前往前线征询鲁肃和吕蒙、程普等人的意见再说。

第386章君臣失和

孙权从未如此犹豫,从未如此为难。自从十八岁接过父兄基业,主政江东一来。文有张昭、顾雍、诸葛瑾……武有黄盖、太史慈、周泰……文武双全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大帮子人帮衬着。孙权只需要在众多的谋略策划当中选择一个去实施便可以。
后来孙权甚至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张昭和鲁肃有分歧的听鲁肃的,张昭和鲁肃都支持的立即执行!张昭、鲁肃都反对的,坚决否决。张昭支持的,鲁肃不表态,自己斟酌一番再执行……
如今周瑜已经去世多年,鲁肃、吕蒙在前线离不开,诸葛瑾、陆逊投靠了敌人刘琮。顾雍闷闷不乐,张昭一言不发!这让孙权很是为难!不得已朝议结束!看着众文武离去,孙权一股无名火从心头直闯脑门。不过随即又冷静下来。因为张昭留了下来!
孙权心中一喜!不愧是三朝老臣,关键时候还是他靠得住!我以前多番奚落于,他丝毫不计较。如今更是留下来,肯定是要耐心给我分析形势了,这回且认真听他怎么说。如果有理还是要接受。孙权打定主意正了正身子对着下首的张昭十分客气的说道:“先生可是有话要说?”
“主公,兹事体大,还请三思而后定!虞翻谣言惑主,昭恳请将其下狱,然后遣使去荆州跟刘琮修好。刘琮要钱要粮或是金银财宝、美女都答应他们便是。如此方可让江东避过大难!”张昭看到没有旁人之后,孙权对自己态度恭敬了许多,这才出言相劝。
只是他这么一说,孙权又不高兴了:“先生,为何如此怕事?就算称王时机不成熟,我江东尚有水军近十万,猛将无数,难道怕就任刘琮如此欺凌不成??”尽管孙权有心里准备,这张昭肯定不会同意自己称王的,孙权便想到顾雍的办法,表面上假装奉召,而自己却不到任,先稳住刘琮,堵住他进攻的口实,然后加紧备战,相信还能与刘琮抗衡一番。
只是没想到张昭却说出了这番话,这不是朝贡吗?那今后江东如何跟曹操、刘琮鼎足而立?所以孙权脸上的笑容没等张昭说到一半便消失了。
“主公,子敬为主公定下三分天下之策,昭原本是极力反对的。只是阴差阳错,时事已经如此,若是想保我江东长治久安,就必须在曹操欲刘琮之间。原因无他,三足鼎立,我江东地域最小,人口最少!单凭我们自己,无论是与曹操还是刘琮开战都不可能取胜。只是静待机会,等到两强决战,我江东伺机而动方能有一线机会……如今刘琮准备进攻江东,而曹操大军尚在关中,若是二人达成默契一个取汉中,一个夺江东,则我江东危矣!”
张昭这番话原本也是实事求是的务实之策,按照现在江东的实力,跟曹操死磕肯定输,与刘琮久战也占不了上风。既然如此不如就曲意逢迎二强。这样不管哪个想吞并江东,另外一个就不会坐视不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足之间微妙的平衡。其实归结起来也就一个绝招,拖字诀!能让刘琮晚一点出兵就是胜利!而此时称王无疑如嫌自己命长,伸出脖子让人砍!这样刘琮有东征的借口,而曹操对于江东称王肯定也不满,说不定就真的坐视不管!
如果按照张昭的办法,不一定能够阻止刘琮,但至少能让江东百姓和曹操同情和支持孙氏政权。但孙权却十分不高兴,他认为张昭太胆小怕事了,当初曹操还在南阳,要攻打荆州,这张昭就劝自己送子进许昌一取悦曹操,一人独大,为江东免祸。那时候曹操风头正盛,而孙权只有区区扬州一地,张昭如此还算情有可原。如今刘琮实力虽然比江东强大,但远没有当初曹操那般。何况孙权手中还多了个交州,可以从南部派兵骚扰荆州。而且北方的曹操始终是刘琮的劲敌,刘琮也必定不敢举全力来犯,输赢就很难预料,怎么可以如此低声下气呢?
孙权打定主意,不能听张昭的,所以淡淡的说了句:“此事以后再说,先生请回吧!”
“……”张昭原本准备了不少话,比如解释此前鲁肃书信的事情,比如如何交好曹操……见到孙权已是不悦,又下了逐客令,只好悻悻的离开。
看到张昭离去之后,孙权也是咽了口气,原本以为张昭有什么好建议,还是老方一贴,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这老顽固怎么可能一朝开窍?看来这事只能问下远在柴桑的鲁肃了。随即孙权派出信使快马加鞭赶往柴桑。
五天后,信使从柴桑返回,带了鲁肃的亲笔书信。鲁肃在给孙权的信中说道,自己在柴桑已经做好了应战刘琮的准备,恳请主公速速派遣吕蒙、程普二人之中一人支援柴桑。刘琮进攻江东势在必行,决计不会因为江东如何决断而暂缓……鲁肃如此回复孙权,就等于直接否定了张昭的建议。这让孙权总算开心了一些,而在谈到称王的问题,鲁肃只是一笔带过,反而是强调了三足鼎立的可能性,当初鲁肃是将希望建立在孙刘联盟的基础上。如今刘琮想吞并江东,鲁肃也建议孙权与曹操交好,并且尽快遣使去许昌……
鲁肃虽然没有直接说虞翻的办法顶呱呱,但基本上上算是同意了。毕竟刘琮以朝廷压人,能够一直抗衡的办法不多,称王自立,就此摆脱襄阳朝廷。鲁肃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抵挡住刘琮。他与张昭不同,孙权割据江东,称王是早晚的事情,虞翻所说不错,孙权也有此意,他没什么好反对的!再说大敌当前,鲁肃认为自己的主公必定会将全部心思放在迎敌上,称王只是对荆州方面宣称而已,要真正称王怕是也要等到战事结束之后。
而后孙权陆续接到吕蒙、程普等人的信,都是支持孙权坚决是刘琮展开决战,并且纷纷请战,个个宣称他们有信心确保江东寸土不失!
将帅们的表态等于给了孙权一颗定心丸。随即他再次召集群臣,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自立为吴王!这样一来刘琮的那份诏书就等于一张废纸!
张昭听罢肺都快气炸了。他醉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张昭先是写信斥责鲁肃、吕蒙等人为何不阻止孙权称王。随后便私底下多次求见孙权希望他能够打消称王的念头。奈何孙权主意已定,根本听不进去。孙权与其反覆争辩,张昭劝谏之意越来越恳切。
最后孙权甚至发飙,抓着刀愤怒地说:“吴国的士人入朝就拜我,下堂则拜您,我对您的敬重,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您数次在众人中折辱我,我害怕失策(而伤害您)。”孙权那意思是,我真担心我自己什么时候忍不住一刀将你劈了!
张昭注视孙权良久才说道:“昭虽然知道意见不会被听取,但每次想要竭尽自己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先主临崩,呼唤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的话如今还在耳旁啊。”说完后涕泣横流。孙权也想起了往事,再想想自己往日里对待张昭的态度,也觉得心中有愧于是掷刀于地,与张昭对泣。
看到孙权心底对自己还是有那么一份敬重,张昭的心总算宽慰了一点,在他看来,孙权还是年轻,只要假以时日,必定还会重视自己。但是没想到数日之后,孙权还是依然决定称王!
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便以年老体弱多病退居不朝。那边孙权也不肯想让,再加上虞翻在一旁煽风点火,盛怒之下,孙权做了一个有如小孩的决定!派了许多将士将张昭的家门封赏,孙权更是亲临现场,临走时还狠狠的在土堆上踹了几脚:“年老体弱,你以后再也不用出门了!”
在里面隔着门缝看热闹的张府下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前去禀告张昭。张昭也不动怒,而是命令管家带着人也用土将门从里面封住。那意思是,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这二人如此,弄得吴县的文武百官无可是从,纷纷向远在柴桑的鲁肃求援。
鲁肃闻言也是大惊!自己虽然与张昭的策略不同,但张昭的为人他最清楚,张昭有才却也十分忠诚。失去张昭是江东的巨大损失。而且孙权如此做派也会寒了其他士子的心。鲁肃连忙写信回给孙权,劝二人和解,并且派人去吕蒙驻地,希望他回吴县一趟,好好劝解主公一番!
吕蒙本已接到命令主内带兵开往柴桑,但听闻此事也是大吃一惊。连夜赶回吴县面见孙权。
“主公,子布先生是我江东重臣,主公如此怕是不妥啊……”吕蒙也不敢多说,不过鲁肃有托,这也事关江东,又不得不说!这吕蒙与孙权年纪相仿,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封横野中郎将。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
孙权钦佩吕蒙的勇猛,故而对他十分客气,加之之前已经收到了鲁肃的来信,他也开始后悔了,无论张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那也是为了自己家的地盘着想。如此对待一个三朝老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第387章伐吴檄文

孙权虽然内心有愧,但碍于面子,并没有亲自登门道歉,而只是让吕蒙代替自己前去请张昭。张昭原本以为经过这么一闹,孙权会暂缓称王。这样张昭就有时间说服鲁肃和自己一起来劝孙权。张昭见到吕蒙前来更是希望吕蒙劝劝孙权。吕蒙无则奈的笑了笑。在江东,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他吕蒙。谋士方面张昭、鲁肃、顾雍……轮到行军打仗,黄盖、程普都比吕蒙资历老得多。
“先生,你又不是不知道主公的脾气,先生尚不能说服主公,蒙何德何能。如果执意劝说只不怕会更让主公生气!梦今日前来是受主公所托,明日之后我便要领兵前去与都督汇合。所以还请先生不计前嫌为主公主持仪式……”
“不去,坚决不去!竖子不足与谋!”论分量,鲁肃不在都城,张昭无疑是最有资格替孙权主持封王仪式的。不过这张昭正在气的上,断然不可能替孙权主持仪式。不过他的执着并没有阻止孙权。
好在吕蒙最后没有将张昭的话学给孙权听,不然依着孙权的性格说不定放火烧了张昭的府邸。前线战事紧张,吕蒙不敢滞留匆匆带着兵马前往柴桑。第二日,孙权便下令顾雍全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