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617部分

寒士谋-第617部分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颌纵马提枪杀至,张辽刚是迎住,右边又是一声炮响,李典挥军杀出,两路曹军合击而杀,张辽兵力甚少,抵挡不住,引着数百轻骑逃退而去。张颌、李典不敢恋战,亦引各自部署,急速撤离。

    待张辽赶至关羽大部人马阵内,合军杀来时,曹军人马早就逃出十里之外。关羽丹凤目发着阵阵骇人寒光,在原地驻马停顿一阵,目光射向洛阳方向,口中喃喃道。

    “曹孟德早有一日,我西北大军会杀向洛阳,倾覆中原,助我三弟文不凡,成就霸王大业!”

    关羽说毕,勒马转身,喝令诸军撤回虎牢关。待关羽回至虎牢关内,同时间戏隆已从并州、东川收得捷报,尽知高顺、赵云破军败敌之事。

    戏隆引关内诸将迎向关羽,施礼毕,戏隆先是说道。

    “若隆所猜无误,曹操此时必然撤去。不知可是如此?”

    关羽微起惊色,叹道。

    “军师未料先知,果真神人也!”

    “非也,隆之所以料得此事,皆因高、赵两位将军从并州、东川发来的捷报,揣度而知。”

    戏隆谦虚一笑,遂拿出两份战报,递向关羽。关羽大喜,遂接住战报,急拆开来看,看后欣喜若狂,笑声不止。

    于此,在西北众武将谋臣齐心协力,筹谋划策奋战厮杀之下,分别于并州、河内、东川的西北战事终于全面结束。曹操折损了近有八万余兵力,却取不得西北半寸土地,虎头蛇尾地退回洛阳。此事纷纷传开,天下人惊荡骇然,方知西北之所以有今日之盛,并非仅靠那被誉为冠军侯再世的文不凡一人之力,而是多靠其麾下一群人杰俊才。

    曹操撤军退回洛阳,故叫大军将士尽穿衰衣,哭丧而归。汉献帝闻得曹操归来,吓得惊慌失措,左右教道,当应急引朝中百官出城相迎,以显天子尊曹相之心。汉献帝听是有理,遂排銮驾出郭迎接。

    适时时值寒冬,天寒地冻。汉献帝与朝廷百官等了许久,仍不见曹操大军身影。四周官僚冻得颤抖不止,暗暗叫苦。汉献帝更是寒意透骨,却是反而面不改色,苦苦在等,众官劝汉献帝回宫等候。

    霎时间,无数暗投曹氏的官僚,暗暗望了过来。汉献帝大怒呵斥,忿然而骂。

    “放肆!!!丞相乃国之重臣,为朕之大汉皇朝,尚不惜命,征战前线。朕身为天子,不可与曹爱卿同甘共苦,浴血奋杀。今不过些许寒冻,朕岂能忌惮如虎,若曹爱卿得知,岂不寒了其心!!!”

    汉献帝喝毕,无人再敢来劝。那些曹氏官僚听得,暗中冷笑不止。

    少时,哀号传来,哭泣声震天裂地,一部皆穿白色衰衣的曹军整齐列阵而来。当这朝廷百官听得这哀号,皆面色剧变。可知早前,曹操被徐晃射中,身受重伤,纷纷心想,难不成曹操已丧!!?

    汉献帝心里狂喜,想到这奸贼终被天诛,喜得泪水不禁直涌而落。这时夏侯惇暴瞪虎目,望向汉献帝,汉献帝吓得顿时心胆如碎,忽然失声哀嚎起来。

    “上天不公呐!!!可知是何位壮士为国壮烈牺牲呐!!!?”

    国舅董承速在旁,向左右喝道。

    “速探!!!”

    左右听得,骑快马而去。紧接着一阵恐怖的死寂压来,洛阳城郭下,鸦雀无声。不知过了多久,典韦脸色冷酷无比,亲率一部精骑来报。

    “丞相功德无量,数日前天下神光一道,天地变色,万鸟齐飞,龙凤齐鸣。天上有一神仙,挚请丞相尊灵,以归天位!丞相受以天命,恐逆之祸国,故受而登天!留下尊壳一副,当受天下人之所拜!”

    典韦乃曹操心腹将士,此时他亲自赶来报丧,顿时朝中百官,包括汉献帝都信以为真。百官纷纷变色,有丧有喜,但却是齐齐痛声惨哭。特别是汉献帝,更是哭倒在地,痛不欲生,众官劝说不止。只听汉献帝怒瞪苍穹,大骂而喝。

    “苍天无道呐!!!!此下人间祸难,国不将国,朕幸得曹爱卿所辅,平定九州乱势,眼见天下即将一统,为何却强夺朕国之支柱!!此实乃国之不幸,天下百姓之不幸也!!!”

第八百二十一章 曹操撤军(下)

    汉献帝哭得撕心裂肺,甚是悲烈。在人潮内的荀彧,却是脸色连连而变,尽是悲凉之意,长叹一声。荀彧所悲,并非曹操之死,而是这些被蛊惑其中之人。荀彧心知曹操根本未死,他此举之意,是要揪出朝廷中所有对他怀有二心之臣,也就是说朝廷之内,将会面临一番残酷无情的血洗!

    汉献帝哭声不停,一众朝廷官僚亦是惨哭不止,曹氏诸臣却在暗中盯视着各人的表情,分其真假。

    数日之后,正座洛阳城内,皆沉寂在悲痛的哀声之中。而此时押送曹操灵驱的大军,尚在归来洛阳的路程之中。

    曹操一死,社稷动荡,汉献帝欲趁势重夺皇权,一面令人安排曹操丧事,一面又秘密与人商议夺权之事。

    在洛阳皇宫,某处密室之内。汉献帝与伏皇后分坐于高堂,两侧排两列官僚,这些人分别是皇后之父,国丈伏完、太中大夫孔融、左议郎赵彦、右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工部侍郎王子服等七人。

    汉献帝双目通红,起身泣声而道。

    “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李催、郭汜之乱,尽丧皇权,如同丧家之犬。常人未受之苦,朕与皇后尽受之。后得曹操救国,本以为其乃忠臣之后,乃治世之忠臣,不意其野心滔天,欲吞朕大汉之国,以朕为傀儡,挟令诸侯,擅作威福,cao弄是社稷大器!!朕每见之,背若芒刺,坐立难安,眼看先祖基业,将毁于朕之手中,实为痛心疾首,痛不欲生呐!!!幸苍天有眼,终诛那奸贼曹孟德!!!怎奈曹氏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其爪牙隆合重权,奸贼虽死,但朕尚未能得以重夺社稷大器!!!实在愧对汉室之列祖列宗!!!”

    汉献帝说到痛处,不觉泪流如泉,身旁伏皇后亦随声而泣,花容惨淡,悲声而道

    “满朝公卿,俱食汉禄,今奸贼虽死,竟亦无一人能救国难乎?!“

    言未毕,忽一人作揖施礼,凝声而道。

    “帝,后休忧。老臣可举一人,可解国难!”

    汉献帝急视之,乃当今名士孔融也。汉献帝掩泪急问。

    “如何可解,孔爱卿快快教朕!!?”

    孔融双目傥荡,浑身散发着一股如同圣人般的高洁气概,不慌不急缓缓而道。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曹孟德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但如圣上所言,满朝之中,非曹氏宗族,则其门下爪牙。曹氏势力权倾朝野,若非国戚忠士,谁肯赴义尽忠剿灭其势?若要除之,必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但臣等文臣手无兵权,吴子兰、种揖两位明公,手中所有兵力,不足三千,难行此事。车骑将军国舅董承,手中握有五千兵马,若其愿赴,合集八千兵力,速行而举,大事可济也!”

    孔融话音一落,伏完、赵彦等人纷纷附和。汉献帝双眼骤暴精光,颔首而道。

    “董国舅多赴国难,虽表面亲曹,但暗里对朕却是忠心耿耿。朕虽是无权,忠奸黑白尚且能分。可宜密邀国舅入内,共议大事。”

    王子服听言,眉头一皱,多有顾虑而道。

    “圣上左右皆曹氏心腹,倘若事泄,被其爪牙得知,奋势而扑,为祸不深。只怕牵连之大,将会弄得洛阳城满城腥风血雨!”

    吴硕亦有这般顾虑,神色凝重而道。

    “除贼之事,事关重大,一旦些许差错,我等身为汉臣,为国而死,实为幸也。只怕连累圣上。不知诸公可有万全之策!?”

    国丈伏完沉思一阵,遂发言而道。

    “老臣是有一计,不知可否行之。”

    “计从安出!!?国丈不必多虑,速速道来!!”

    汉献帝双眼露出些许疯狂之色,他这个皇帝,为人傀儡已久,虽一直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但随着曹操权势越来越大,汉献帝早已心灰意冷,如今天赐良机,曹操毙命,岂不死死抓住这大好时机!!!

    伏完作揖施礼,凝声便道。

    “圣上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先做刺探,观其忠奸。若为忠者,则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则为神鬼不觉矣!”

    汉献帝大喜,随即与众人商议一阵后,便纷纷离开。

    同时间,在程昱府内,典韦持曹操密令来见,程昱急拆书而观之,双目一瞪,脸色逐渐冷酷。原来曹操一直对车骑大将军董承素有提防之心,董承毕竟为汉室国戚,虽素来亲曹,但曹操又岂不知其心中所思,即教程昱如此如此。程昱得令,当夜聚集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等曹氏宗亲,秘密商议。

    次日一早,皇宫大殿之内。程昱忽然秉旨一道,竟言大将军董承有暗通西北之嫌,曹仁、夏侯惇等曹氏宗亲,纷纷附议。顿时间,整个大殿刹地变得危机无限。任谁都以为,这些曹氏之人,唯恐曹cao死后失权,联合欲先铲除朝中重臣!

    曹仁、夏侯惇脸色黑沉,皆瞪大着那充满杀气的虎目,瞰视着汉献帝。在曹仁身后的典韦,冷然在笑,眼中尽是威胁之意。汉献帝吓得唯唯诺诺,颤抖不止,不知所措。

    这时,程昱作揖,厉声又喝。

    “曹丞相一生为国,虽得天帝青睐,得以升仙。但圣上可别忘了,曹丞相忠义无双,为国不惜肝胆涂地,若非在虎牢关下被西北大将徐公明射伤,以致命在旦夕,心知苟存难已,又岂愿接领天命,弃国家大事于不顾!!?

    曹丞相乃国家支柱,不惜生死征伐西北,但却有奸诈小人,竟暗中联合西北乱贼,以致丞相陷入险境,西北战事连连不利!!还请圣上明察秋毫,下令诛杀那奸诈小人,否则如何能安曹丞相在天之灵!!!?”

    程昱喝毕,曹仁、夏侯惇皆奋然出席,厉声喝道。

    “还请圣上秉公执法,莫要寒了我等忠臣之心!!!”

    两人喝声之大,如同两道轰雷在爆,汉献帝吓得脸色煞白,颤抖不已。朝中百官无不敢言,就连当事人董承,亦无奈闭起双目,苦叹不已,心中尽是无尽悲凉。董承心里明白,若是他此时反抗,只会激怒这些因为曹操之死,而变得丧心病狂的曹氏之人,到时不知其还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举。

    就在此时,孔融忿然走出,凝声喝道。

    “且慢!!董公为人清德,又是皇亲国戚,岂可为暗通西北乱贼,祸乱朝廷。依融之见,这定有隐情,当应谨慎察之,再做定论。”

    程昱一听,先不发言,咧嘴就笑,心中暗付。

    “甚好,先引一人!”

    “孔公所言甚是,董国舅为人若何,我等谁人不知!此事定有跷蹊,依彦之见,大有可能是西北乱贼,听得丞相升仙,故欲使离间计,谋害国舅。若国舅含冤而死,朝廷必定人心惶惶,即时西北乱贼趁势来攻,朝廷内忧外患,只怕不久便将颠覆!!”

    赵彦出席亦道,此番话一出,伏完、王子服、吴子兰、种揖等人亦纷纷附议。程昱冷笑不止,暗暗点人。夏侯惇见这群人大有造反之势,虎目暴射凶光,正欲发作。这时,曹仁却暗暗阻止了他,用眼色示意,且先看程昱如何处理。

    程昱忽然发笑,毕恭毕敬地作揖施礼道。

    “呵呵。诸公所言是理。若非你等之言,昱几乎中了西北乱贼的离间之计。还望圣上恕罪!”

    汉献帝听言,心头大石顿时放落,暗暗地长叹了一口气,不但未有怪责程昱,反而赞其忠心,心系朝廷。程昱连连谦卑道罪,随即又向董承赔罪道。

    “刚才误犯了国舅尊威,还望国舅大人有大量,莫要介怀。”

    “程公言重了。程公一心为国,老臣岂敢怪罪?”

    董承却是脸色平淡,淡言回道。程昱默默与董承对视一阵。汉献帝见气氛不对头,连忙问殿下百官,可还有事要禀告,百官齐声称无,汉献帝令百官速散。众官纷纷出殿,伏完临走前,暗暗投以眼色于汉献帝。

    汉献帝心神领会,从今日程昱等人欲害董承之意,足可证明董承绝非曹氏之人。汉献帝回宫后,乃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写之,暗令伏皇后缝于玉带紫锦衬内,却自穿锦袍,自系此带,当夜初更令内史宣董承入。

    却说董承几乎被程昱等曹氏之人害死,回到府中,心中多有感概,心想曹操虽死,但其势力于朝廷根深蒂固,其爪牙仍能猖獗跋扈。董承腹怀救国之心,却无计可施,正是踌躇不定时,忽有内史秘密来请。

    董承心里一惊,迅即醒悟过来,立马随内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