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打造幸福 >

第22部分

重生之打造幸福-第22部分

小说: 重生之打造幸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清却是杨老爷子最喜欢的外孙,虽说他不姓杨,但是杨家的小子们碰上廖清只有退让的份。廖清长的很像外婆,如果说杨爱梅和自己老妈有三分像,廖清就像足了七分。在那个艰难的年代,老太太早早离世了,杨老爷子是个长情的,一直没有续娶。后来孩子们大了,一个个搬离了老宅,老宅里只留下了杨爱梅的大哥杨爱平一家和老爷子一起住,也可以就近照顾一下老爷子的身体。
    杨爱梅在玉山县使尽了方法也没能让儿子跟她回省城,心里很生气,这几天和老廖又说不通,只好找侄子来出气。
    “姑啊!清子不肯回来,好像是看上了县城的一个小姑娘。”杨帆见老姑的怒火没有平息下去的可能,急忙把自己猜测的事给廖清捅了出来。
    “什么?”杨爱梅大惊失色。玉山县那种小地方,能有什么好姑娘?要是廖清以后娶个村姑回来,过年时一家人回上京,自己还不被圈子里的一帮人笑死?不得不说杨爱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八字还没一撇的东西她就担心上了。不过也难怪,廖清自小就受女孩子欢迎,在杨爱梅看来,只有自己儿子不喜欢的女孩,还没有哪个女孩不喜欢廖清。
    “姑啊!那个姓包的太没眼色,居然敢陷害咱们家清子。照我说咱们应该给点厉害他瞧瞧!”杨帆见杨爱梅的神色不对,有点后悔自己的多嘴,急忙转移话题。
    “你以为我不想啊!”杨爱梅没好气地说:“都是你姑父,说什么孩子间的打打闹闹,过了就算了。”
    “我的亲姑哎!……”杨帆生气地说:“咱们大肚放下了这件事,可那包家却没放下呢!昨天耗子告诉我,包家前几天在他们那条街找人,说要找辆货车做单车祸,撞的是一辆从玉山县回省城的小车。前几天我刚好和清子去了玉山县,您说,他们会不会是针对我和表弟的?”
    耗子是太平街上的混混,三教九流都认识一些,平时很巴结杨帆,有些什么大事不用杨帆找也会主动报告。
    “什么?”杨爱梅惊呆了。儿子刚刚把人家孩子打了,虽然出手重了些,但也不过是休养上半个多月的事。何况那孩子太下作了,竟然敢出钱让清子把自己的成绩卖给他,他以为自己是谁?谁都要为了几个钱去巴结他吗?
    上次的事本来她想直接找校长好好说道说道,一个品德如此恶劣的学生竟然还是自己儿子的同学,这本身就是件让人难以容忍的事。那件事根本不完全是清子的错,学校处理的结果只是单方面让清子停课回家反思,对品德不好的包家儿子根本没有做出惩罚,是不对的。但是廖德不准杨爱梅去学校,让她体谅下人家,手骨折了躺在床上的是对方而不是清子。这件事,自家儿子也有错,退让一下又有什么?
    杨爱梅是个护短的母亲,但是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老廖的话她一般都不会反驳,老廖的决定她一般也都支持。儿子受了老大的委屈,在家呆的闷,所以她才让娘家侄子杨帆趁出差的机会带他一起去散散心。可能这次她和老廖的做法伤到了孩子的心,要不然清子怎么一跑出去就不愿意回来了?这里可是他的家啊!而且就算不想回省城,去上京上学也可以,怎么会跑到个乡下地方上学?这摆明了孩子不想面对着他们啊!杨爱梅一想起包家就满肚子火,他们廖家和杨家都没打算追究,他包家一个暴发户,为了这么点不算事情的小事,还想**?
    “真的,老姑,要不信我就去找耗子来,您亲自问问。”杨帆一想起这件事心里也很生气。
    一个卖包子的暴发户,有几个钱就敢这么得瑟。虽说耗子不知道要撞的那辆车的车牌号码,但杨帆的直觉就认为这件事和自己有关。
    “你让那个耗子先查查要撞的是谁,这件事我们要提高警惕。”杨爱梅的想法和杨帆一样。一涉及到儿子的安危,她的头脑无比清晰。假如包家真的是这么没眼色的人家,那他们接下来就准备承受廖家和杨家的怒火吧!

  ☆、30进城

星期六凌晨两点,赵芝芝和外婆,廖清一起坐上了去省城春城的火车。不是他们不想坐白天的车,而是玉山县直达春城而且又是早上到的车只有这么一趟。
    廖清前几天帮她问的专利申请的事有了眉目,赵芝芝为了不引起自家老爸老妈的怀疑,只好说动了老太太帮忙。老太太一听芝芝说有关专利注册的事,虽然不是很懂,但是也知道是不能耽搁的大事,二话没说把家里的田地托王铁柱家照顾几天,收拾收拾就陪芝芝出了门。
    赵芝芝给老妈的借口说是陪老太太上省城有点事,吴丽娟虽然有些怀疑,但她赶着去市里上培训班,也就没有追问。至于赵天宇,只要是自家岳母的事,基本上都是无条件支持的。
    借口要在省城住一晚,赵芝芝找老妈拿了自家的户口本,那时候还没有身份证,出门都是带户口本或是单位介绍信证明身份,找地方住宿也需要出示证件。老太太的介绍信是找村里开的,村长王富贵算起来是她侄子辈的,做事很爽快,知道王大娇不会作奸犯科,直接给了几张盖了村委会公章的介绍信让老姑自己看着填。
    万事俱备,赵芝芝星期五放学时找孙小兰请了半天假,要知道专利注册局只有星期一到星期六上午上班,其它时间是休息的。
    廖清不放心,借口家里有事,也找孙小兰请了半天假,跟上了。赵芝芝没所谓,春城她确实不熟悉,本打算下了火车后一边问路一边找专利注册局,既然廖清这么上道来帮忙,她也不会推辞。
    赵成的爆米花机在机械厂下了单后,方厂长很上道,要求于正义特别跟进,所以速度很快,已经快做好了。赵芝芝见玉山县机械厂还算有点能耐,打算把自己手里的榨油设备也交给他们做。这次去省城,赵芝芝打算把两种设备的专利都注册下来。
    芝芝外婆坐在火车上,听着外面传来“哐当哐当”的车轮滚动声,心里很感慨。她王大娇今年快六十了,还是第一次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以前芝芝外公没过世的时候,听他说过春城是个很美很繁华的地方,还说以后有机会带她一起去看看。可惜老头子没福气,过早离了世,本来她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去看一眼了,现在托了外孙女的福,能去春城玩两天,可把老太太乐坏了。
    赵芝芝听着火车的哐当声,觉得睡意一*袭来。从玉山县到春城,火车要走四个多小时,他们是凌晨上的车,到春城应该是六点来钟。因为老太太年纪大了,赵芝芝怕累着她,特意买的卧铺票。
    廖清一上车就睡着了,小伙子想的很简单,到了春城什么都要他领着去办,现在要把精神养好再说。
    卧铺车厢还算清净,坐得起卧铺的乘客大部分自持身份不会发出噪音影响他人,乘务员也比较负责,隔上半小时就会到车厢里巡逻一次,整节车厢只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在一片哐当哐当的声音中赵芝芝慢慢睡着了。反正企鹅不用睡觉,说过有什么事会马上叫醒她的。
    好像就咪了一会儿,火车就到了春城。下了火车,廖清找了个公用电话拨了出去后,就和赵芝芝她们在火车站广场买了三个馒头填一填肚子。人就是这样,紧张的时候不觉得,一到春城整个人放松下来后就觉得肚子有点饿。
    十五分钟后,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他们面前,车子油光噌亮,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芝芝两辈子都没关注过车的牌子,也不认识是什么牌子的车,看了一眼后也没在意。
    车门打开,下来了个穿的不错的小伙子,白衬衣,米色的夹克外套,卡其色的帆布裤子,一双将军黄的大头皮鞋。赵芝芝一看,原来是廖清的表哥杨帆。赵芝芝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杨帆的真人,但是杨帆的形象企鹅一早就用图片传输的方式给她看过了。
    “呵呵呵……!欢迎你们来到春城!”杨帆热情地伸出手和芝芝外婆摇了摇,然后才去和赵芝芝说话。这小子眼睛贼亮,一眼就分辨出一群人里面的领袖人物。
    “小妹妹,认识我不?”面对着赵芝芝,杨帆笑得像个狼外婆。
    “去去去!别在这儿添乱!”廖清不满意了,一把推开他对着芝芝笑得正欢的脸。没见表哥平时见到女孩子这么热情,难道是看上芝芝了?
    杨帆也不生气,讪笑着摸了摸被廖清手掌推到的脸,打开后座车门请芝芝她们上车。
    老太太心里打鼓,这么漂亮的车子,她在玉山县还没见过哩!今天自己能上去坐一坐,也算沾点福气。
    时间还早,杨帆先带他们一行到一家酒楼吃早餐,芝芝外婆极力推辞,老太太知道城里什么东西都贵,吃个早餐肯定也很贵。虽说芝芝同学的亲戚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可是他们刚刚买了馒头吃饱了,能省的地方还是要省点。
    杨帆顿时刮目相看,很少有人能像老太太这样明理,现在的人,有便宜总是占了再说。廖清不想让芝芝为难,急忙打圆场和老太太解释:“婆婆,这家店是我表哥和人合伙新开的,他这是想让我们帮尝尝味道是不是还过得去?”
    真的这样?老太太可不好骗,拿眼睛问自己外孙女。
    赵芝芝见廖清一脸的恳求,想到现在时间还早,在街上转悠太久也不是办法,再说了,虽然杨帆一副要请客的样子,吃完后谁买单还不是自己说了算?打定主意,赵芝芝也没有再乔情,和外婆说:“婆啊!我肚子饿了,咱们进去吃饱了再说吧!”
    芝芝外婆听到自家外孙女嚷嚷着肚子饿,也不好意思再犟着。她也打着和芝芝一样的主意,打算一会儿吃完后自己付钱。虽然这家店看上去不便宜,但是老太太兜里揣着三百块钱,想想怎么也够一顿早餐钱了。
    杨帆看自己的表弟一副巴结的狗腿样,觉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廖清虽然才十四岁,但是一直都是老成样,除了面对杨老爷子的时候会偶然撒下娇,对别人都是一副冷冷冰冰不好亲近的样子。这老太太看起来应该是那个女孩的长辈,看清子的样子,应该是一头坠入情网之中了。可惜了,自家姑姑是个犟性子,肯定不喜欢清子看上个乡下姑娘。
    赵芝芝不是没有发现杨帆看自己的诡异眼神,不过她才不在乎,自己对廖清一点兴趣都没有,管别人喜欢脑补什么呢!
    时间还早,酒楼里吃早餐的人不算多,只有稀稀落落的三两桌。
    赵芝芝他们一走进门,就有一个迎宾的小伙子带他们坐了张桌子,桌子靠近窗边,窗外正对着大街。
    “卖包子啰!个大味鲜的包家包子,好吃又实惠啦!”对面一家店铺响起了一阵吆喝声。
    透过窗子往外看,赵芝芝正看见对面一家叫包记包子铺开了门,伙计们搬出了几个热气腾腾的蒸笼放在店铺门口的一张桌子上。街上闲逛的人听到吆喝声迅速围拢来,桌子旁很快排起了长龙。
    “怎么回事?”赵芝芝觉得很奇怪。
    “哼!包记包子铺就喜欢搞这些名堂。”杨帆不屑地说。
    “那家包子铺叫包记,听说祖上曾经是御厨,做的包子连慈禧吃了也夸赞。”廖清解释着:“前两年国家允许私人做生意,这家包记包子铺租了对面那个铺位开了张,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开门,卖完一百笼包子就收工。他们家的包子肉多汁多,味道鲜美,价钱稍稍贵上一点也很受欢迎。”虽然他和包大刚打了一架,不过说实话包家的包子味道还是不错的,他也不会去诋毁。
    什么?限量销售?哪个大神这么有才?赵芝芝的脑袋里显示出这些问号。
    八十年代的z国,经济刚放开,才有了一些私人店铺,要是三年前,所有的店铺都是国营的。这家店的老板这么早就有了限量销售的经营策略,太不简单了,天生就是个生意人啊!赵芝芝在心里感慨。
    后世的一些奢侈品,采取的就是限量销售这种手段,卖家不用那么辛苦就可以赚多钱,买家也觉得自己买的东西能值那个价,皆大欢喜。
    这家包子铺敢这么做,证明他们家的包子味道不错,而且容易引起别人的好奇心理。每天卖一百笼包子,卖完就没了,这就让那些喜欢吃他们家包子的人每天起个大早来捧场,就算后面没买到的人,也会期待第二天的包子。
    就这样一天天勾住人的好奇心和胃,把自家的买卖做的口碑响亮,又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当时的社会是没有广告这种东西的,街上的宣传栏里贴的是政府的公告以及各种宣传画报,广播里播放的也只是政府部门规定的内容。包记包子铺的限量供应,让他们的包子能迅速地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等到市场反响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开多一家分店,周而复始的,靠着一门包子的手艺可以赚遍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